问题

如果家里有两个以上的孩子,老大的担当是自然养成的,还是被教育出来的?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很多有两个娃甚至更多娃的家庭,都会遇到类似的思考:家里老大的“担当”到底是怎么来的?是天生就有的责任感,还是我们家长一点点引导出来的?

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个 “自然发生”和“精心培育”相结合 的过程。两者缺一不可,而且两者之间相互作用,不断强化。

咱们先掰开了聊聊“自然发生”的部分。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家里第一个孩子身上自带一种“老大范儿”。这并非是什么神秘的基因,而是 环境和角色使然。

想想看,当家里添了新成员,爸爸妈妈的关注点、时间和精力都会不可避免地转移一部分到小宝宝身上。老大作为第一个孩子,他会敏锐地感知到这种变化。他不再是家里唯一的焦点,他的需求和情绪可能不再是第一顺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想继续获得父母的爱和关注,或者只是想在这个新的家庭结构里找到自己的位置,他会不自觉地“长大”一些。

这种“长大”体现在:

观察学习能力提升:他会更仔细地观察父母是如何照顾弟弟妹妹的,学习父母的安抚方式、喂养技巧(虽然不一定是专业的,但会有模仿)。看到父母忙碌,他可能会主动提出帮忙拿尿布、拿奶瓶,哪怕只是递个东西,这都是一种潜在的参与和责任感的萌芽。
自我需求管理:为了不被冷落,或者单纯是因为父母的分身乏术,老大可能学会了自己玩一会儿,自己解决一些小问题,比如自己穿衣服、自己找零食。这都是在为自己负责,也无形中减轻了父母的负担。
被赋予的角色期待:父母的言语和行为也会强化老大的角色。比如,“你是哥哥/姐姐了,要照顾一下弟弟/妹妹哦。”“你看弟弟/妹妹多喜欢你啊,你要多跟他玩。”这种期望,如果不是过度的压迫,往往会成为老大内心一种隐秘的动力,想证明自己是个好哥哥/姐姐。
保护欲的觉醒:看到小小的、需要照顾的弟弟妹妹,很多老大内心会涌现出一种保护欲。这是一种天然的情感连接,也是责任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会觉得这是“我的人”,想要保护他们不受欺负,让他们开心。

所以,“自然发生”的部分,是孩子在 多子女家庭的动态环境中,为了适应家庭结构、获得关注、以及出于天然的情感驱动而产生的行为调整和责任意识的初步显现。 这就像一粒种子,在适宜的环境里开始萌发。

但光有种子还不够,还需要“精心培育”。

“被教育出来”的部分,恰恰是这个“种子”能否长成参天大树的关键。父母的引导、教导和支持,决定了老大的担当是健康发展的,还是变形走样的。

具体来说,父母的教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明确的责任界定和分配:不是一味地让老大“让”,而是要根据他的年龄和能力,给予恰当的“任务”。比如,“你能帮妈妈把这个玩具递给弟弟吗?”“你比妹妹大,知道这个怎么用,可以教教她。”这些任务的分配,要让老大感受到自己是被信任的,是被需要来承担一部分责任的,而不是被迫去劳役。
肯定和鼓励是最好的催化剂:当老大主动帮忙,哪怕做得不完美,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谢谢你帮妈妈拿尿布,你真是妈妈的好帮手!”“你教妹妹玩这个,她学得真快,你真棒!”这种及时的、具体的肯定,会极大地增强老大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让他更愿意继续这样做。反之,如果他的付出被忽视,或者被批评做得不好,就会打击他的积极性。
榜样作用是无声的教育:父母自己在家里的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对长辈的孝顺,都是老大最好的学习榜样。他会看到,家庭是一个共同体,每个人都有责任,每个人都在为家付出。
情感支持和理解:我们不能忽视,承担“责任”也意味着付出和牺牲。老大可能会因此失去一些自由玩耍的时间,或者因为照顾弟弟妹妹而感到疲惫。这时候,父母的支持和理解就尤为重要。我们要让他知道,他的付出我们看得到,我们理解他的辛苦,同时也会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和支持。比如,在他累的时候,主动分担一下他手里的活,或者给他一些独处的时间。
教授具体技能,而不是空喊口号:比如,教他如何温和地与弟弟妹妹互动,而不是简单地说“你要对他好点”。教他如何分享玩具,而不是直接把玩具塞给他。父母耐心的示范和教授,能让老大的担当更具操作性。
允许犯错和提供纠偏: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老大难免会犯错。比如,不小心弄哭了弟弟,或者分享时起了争执。这时候,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而是要耐心沟通,解释原因,教他如何解决问题,如何道歉,如何弥补。这样,他的担当才能在错误中成长。
区分“帮忙”和“理所应当”:这一点非常关键。很多家长会犯一个错误,就是把老大的帮忙当成理所应当,甚至觉得他做得不够好。我们要始终记得,老大帮忙是因为爱,是因为责任感,而不是因为他是“免费劳动力”。我们要尊重他的付出,即使他有义务照顾弟弟妹妹,那也应该是基于爱和责任的,而不是压迫和剥削。

所以,总结来说,老大的担当,是 在天生的环境驱动下,由父母的智慧引导、耐心教导、及时肯定和情感支持共同孕育出来的结果。

“自然发生”给了他土壤和种子,而“被教育出来”则赋予了他阳光、雨露和施肥,让他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有担当的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影响最终的走向。一个被过度要求的“自然”老大,可能会心生怨气;一个缺乏引导的“被教育”老大,则可能将责任视为负担。

在我看来,为人父母,最棒的就是找到那个平衡点:既尊重孩子在家庭中的自然角色演变,又不失时机地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支持,让他们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和自我价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家里有两个孩子的话,教给老大一定的责任感,有助于两个小孩的教育。

所以不妨把老大和老二都叫过来,对老大说,你现在大了,要负起爱护弟弟的责任,明白吗?然后老大就会郑重地点了点头。接着你就抽出腰间的皮带,正色道,你们两个,现在每个人都要提一个抽皮带的数量,如果你提的数量比对方多,对方就会被抽你提出的数量,反之你就会被抽对方提出的数量!明白了吗?老大老二听了之后露出了难为的神色,低头不语。于是你问老大,抽几次?老大想了一会,想到了你刚才教导他要爱护弟弟,露出了坚毅的眼神,挺起胸膛道,一次!看到老大主动承担被抽,你赞许地点了点头,然后问弟弟说抽几次。弟弟喃喃地说了几个字,你没听清楚,叫他大声点。弟弟清脆地叫到:一百次!!!听到这老大坚毅的眼神消失了,取代而之露出了无法相信自己被背叛的神色,怒吼道,为什么?!为什么!!弟弟说道,爸爸私下和我说抽你一次就会给我一块钱。此时你就可以微笑着把一张百元大钞递给弟弟。老大此时怒吼着要去掐弟弟,脚却被什么东西绊住,一下子摔倒在地,回头一看,你狞笑着手持铜头皮带缠住了他的脚踝!老大不甘心地向弟弟伸出了手,一边怒吼一边徒劳地抓,弟弟却慢慢地把百元大钞揣进了兜里,然后转身跑出了门。皮带抽打声和老大的惨叫声响起,被亲弟卖掉的小孩沦为陀螺的悲惨命运令人扼腕!

user avatar

其实只要父母能在孩子犯错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教育,批评是可以的,但是要适可而止,同时要鼓励孩子,相信孩子下次能做好的。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承担责任,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