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对台湾普通人的印象如何?

回答
台湾普通人啊,这可真是个需要好好琢磨一下的话题。毕竟“普通”这两个字,本身就涵盖了太多太多东西,每一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我尝试从我所了解到的、或者说从各种途径接触到的信息里,去描绘一个大概的轮廓,希望能尽量贴近现实。

首先,他们给我的感觉是相当务实和有韧性。 你看台湾社会发展的历史,经历了经济起飞的辉煌,也面对过转型期的阵痛。在这样的过程中,普通人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可能是在工厂里日复一日辛勤劳作的工人,是早出晚归的上班族,是经营着一家小店的店主,或者是背负着房贷车贷的年轻人。他们肩上的担子不轻,但大多数时候,你看到的是他们默默地承担,努力地生活。

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挺有意思的。 很多人喜欢去夜市,那不仅仅是吃东西的地方,更是生活的一部分。下班后,约上三五好友或者家人,去夜市逛逛,吃点小吃,聊聊天,放松一下。这种接地气的社交方式,我觉得很有魅力。还有就是他们对便利店的依赖程度很高,几乎什么都能在便利店买到,从早餐到宵夜,从日用品到缴费,非常方便。这也侧面反映了他们对效率和便捷生活的追求。

在人际交往上,我感觉台湾人普遍比较有礼貌,温和。 在街上遇到陌生人,即使不认识,也会点头示意或者微笑一下。无论是问路,还是购物,店员通常都会很耐心,而且会用比较客气的语气交流。这种“客气”不像是刻意为之,更像是一种长久以来形成的社会习惯,一种互相尊重的表现。当然,不能排除有些时候的客气可能带点“客套”的成分,但总体来说,是让人感到舒服的。

他们对生活品质也挺讲究的。 虽然不一定每个人都追求奢侈品,但对于日常使用的物品,或者享受美食,他们会有自己的标准。比如,你会看到很多人对咖啡、茶的品质有要求,对食物的健康和美味也都很在意。街头巷尾的咖啡馆、小餐馆,很多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回头客,这也是对他们生活品味的一种体现。

再说到他们的价值观,会受到很多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影响。 既有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孝道、勤俭,也有受到日本文化影响的精致、注重细节,还有西方自由、民主的一些理念。这种多元化的融合,让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显得更加丰富。

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烦恼和焦虑。 比如房价高企,年轻人面临就业压力,以及社会结构的一些问题。这些都是任何一个发展中的社会都会遇到的挑战。我能感受到,他们也在努力地去适应和解决这些问题,虽然有时会感到无奈,但并没有放弃寻找出路。

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是他们对于“小确幸”的追求。 “小确幸”这个词本身就很有代表性,指的是生活中那些微小而确定的幸福。可能是找到一家好吃的早餐店,可能是下午茶时享受一杯咖啡,可能是和朋友的一次开心聊天。这种对生活细节的感知和珍视,我觉得是一种很智慧的生活态度,能够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说到他们的性格,可能也有南北差异,或者地域性的特点。 但总体来说,我觉得他们是比较内敛、温和的,不太会表现出过于激烈的感情。在遇到问题时,倾向于寻求沟通和解决,而不是直接对抗。

总而言之,台湾普通人给我的印象是一个群像,里面有辛勤的劳动者,有追求生活品质的消费者,有注重人际关系的公民,也有在时代洪流中努力适应和前行的个体。 他们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普通人一样,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地生活着。与其说他们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标签”,不如说他们身上体现的是一种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以及一种在面对各种挑战时所展现出的韧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台湾的普通人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普通人没什么区别。

但是台湾不普通的人实在是前卫到令人发指。


“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

宗教乱象、绿党上台、社会左转、跪舔外国,多少年了,鲁迅先生的话还是振聋发聩

user avatar

user avatar

我念高中时05、06年左右,年级里有几个台湾人,其中一个男生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身上有很浓的香水味。那个时代,大陆男生还很少喷香水,尤其是高中生,所以印象比较深。但是这哥们儿最让人无语的是打球的时候,非常体毛,明明没有什么动作,只要不爽就喊“犯规!打手!”语气态度恶劣的莫名其妙。运动时候由于过浓的香水味让我感到很不适应。但是基本上大家相安无事,都比较礼让他,一般他加入球场,虽然大家都不情愿,但都当做照顾同胞友谊,很让着他。

其次,这个哥们儿有两个特权,一个是不穿校服,穿衣打扮非常高调时髦。二个是不参加升国旗典礼,当然也不用唱国歌。我们歌咏比赛曲目《一条大河》,他也没有参加。

我感觉他的天资念重点中学有些吃力,念书态度比大多数男生要认真却成绩平平,语文出奇的好,写了一手像字帖一样的好字。他并没有想融入我们,没什么朋友,真的一点都不快乐。后来我出于好奇,有阵子和他玩的比较近,才知道他出身一个深蓝家庭,老一辈不少地主资本家亲戚在大陆被清算,49年祖辈背井离乡赴台,如今父母在大陆经商,从小家庭就比较反共。那时候我才知道了教科书以外的台湾,已经经历了动员戡乱、反攻大陆、戒严、开放党禁报禁、民进党《台湾前途决议文》、台独党纲,民进党选举上台一大堆事情,而当时阿扁和民进党正烈火烹油般把台湾的意识形态极速转独。对于他从小受的教育来说,台湾所谓的中华民国已越来越不是祖国,大陆绝不是祖国,最多也只是故国,自己是漂泊浮萍,每每说到他都面露戚容。当时觉得他很矫情,大哥啊大哥,这干我们毛事啊,好好念书毕业泡妞打球就好啦?!

现在想想,大概我们从小就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就学习中国的地理历史,看新闻里自己国家和外国正常的外交往来,看自己国家的旗帜每周一在学校升起,奥运会上夺金后也同样会升起,自己认同的国家也没有在内战中被武装力量赶到小岛上,所以从来没有认同感危机,所以无法感同身受。我们由于认识和习惯的差异还是没能成什么好哥们。

我想,大陆与台湾,即便是深蓝,伤口的愈合也是需要时间的。妄论和绿营的人南辕北撤的观点和历史境遇。

我们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境遇。统一是大势所趋,但却注定是波浪式前进,“血洗台湾”“留岛不留人”的鬼话只能是把台湾推远,相互理解才是对话的开始。毕竟台湾血洗不了,也骂不回来。

user avatar

好久没来知乎啦!

这题正好有资格回答。( •̀∀•́ )

默默开始码。

我是这段时间刚来到台湾的交换生,来自包邮地区。

1、台湾的年轻人大多數的人非常的有礼貌。当年清廷把台湾割给日本。所以台湾在很多方面深受日文化的影响。简直是,复刻。

比如,热情,体贴,周到,不願意給別人添麻煩等。(maybe热情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日本人其实不大热情的,他们更倾向于優しい——大概是体贴温柔的意思~)

for example,如果一起做電梯,台灣人多數會最後一個出來並且幫大家按著電梯開門鍵,或者用手擋著門。

永遠有“謝謝”“對不起”等文明用語,而且是普遍使用。

有個事情印象特別深。我有件事詢問我的直係學長,然後他剛好也不知道。他會表示非常抱歉沒能幫上我的忙,然後去問別人。

2、關於回消息。

這個是我來台灣比較不習慣的一點。台灣的很多人會有【已讀不回】【不讀不回】這樣的情況發生。就是看到你的消息不及時回,或者不看不會。

擱在老師身上就是,如果不是工作日工作時間,你發的消息永遠沒人回。

3、關於服務行業。

說實話,我很討厭這裡的服務行業。因為跟大陸比,簡直是太好了。所以買買買根本停不下來!!!

我的媽呀,我可以吃土了〒_〒

我遇到的絕大部分都非常的耐心。或許跟他們社會的經濟模式有關係。其實中美的經濟模式都是【經濟優先】,而日本,台灣的經濟模式更傾向於【便民優先】,參照【單品管理】。

這確實便利了我們在實體店的購物。

emmm怎么说呢,中国大陆的实体经济其实不大好,相比于这边。因为支付宝、淘宝太强大了,根本没有必要出门逛街。就算出门,能买的范围也比较少。

可是这边网购、扫码支付不大行……所以,我和室友们的逛街之魂又熊熊燃烧

关于这个部分,我要举个例子。

比如,我去一家店买衣服。然后服务员会很热情的问我,需不需要帮助。如果不需要,她就会走开。如果需要,她会给你提供非常完备的服务。

这在大陆!简直!难以想象!!!

我记得前两天我去买衣服,因为逛到麻木了,所以我就跟服务员说,我想买连衣裙,有没有推荐的~服务员小姐姐非常温柔耐心,一下子拿了4套衣服给我试

我的妈呀要是在大陆,试这么多套衣服还不买,服务员根本就没耐心了好吗……

但是人家小姐姐企图拿第5套衣服给我的时候,我终于!拒绝了!因为试衣服!累!

反正就很耐心~

然后也很适合我( •̀∀•́ )

然后就买买买(ಥ_ಥ)

4、關於公車上沒有年輕人坐的紅色座椅

公車上有紅色的座椅,一般年輕人都不會坐,寧願站著。我來的時候很納悶,為什麼明明有空座不坐。

於是我就去問了我在靜宜大學的直係學長,他說,因為,這個是愛心座椅。坐在這個椅子上的必須給【需要的人】讓位。(插一個故事,曾經有個年輕人坐在愛心座椅上,然後有個老人站著,年輕人沒有讓位,然後被po在ins上,然後被全網罵。後來才知道,這個年輕人,剛做過手術。)

久而久之,就乾脆沒有坐了。

——這個我是相當不讚同的,不能太因為別人的眼光,而干站著。如果有人需要,讓位沒有問題。那如果沒有,我覺得坐著,沒有問題。

5、我對台灣普通人的印象其實挺好的。不談政治,我覺得沒有什麼分歧。如果一定要談政治,那就不用說啥了……

會隨時更~


有人可能好奇,为啥一会儿繁体一会儿简体的,因为我更文分了几次,所以繁简并没有统一。

我承认看的会有点累,但是你非要因为这个搁这儿瞎bb,那我就送你一句话:

风乍起,吹皱一湖春水。

————

这是我对台湾普通大多数的人印象。

我觉得很多偏见都是来自于少数人的某些作为。

当然来这儿读书,一定会遇到极端分子。比如莫名看不起大陆学生或者怎么怎么样。但是……毕竟是少部分。很多时候,我遇到的都是有素质且很好的小姐姐。比如有看我一个人特意过来和我一组练习的小姐姐,也有特别提醒我换教室的小姐姐(这边通知都是用电邮的方式进行的,所以有时候我可能会漏掉信息)

讲真,综合我对台湾人的印象还蛮好的……其实,我觉得受到过高等教育的人,对于这些历史遗留问题,两岸问题,政治问题,都会有自己比较独立的看法。而不是像很多其他回答说的一样,那么的盲目,和无知。

站在我个人的立场,无论是从情感,还是从什么其他方面,我都希望统一的那天早点到来。

确实存在很多问题,而且不一定是台湾人对大陆人的意见,也有一部分是大陆人对台湾人的偏见,但是,问题总会解决的。



最后一次更新。

首先,无论作为何种立场,我都坚持统一。

其次,我来台湾这么些天,受到过来自陌生小姐姐,小哥哥的善意。也受到过因为【陆生】的歧视和找茬。

但是我看到的,我也愿意去相信的,台湾的大多数人对于中国大陆是抱有亲切感的。

不是洗白,不是支持台独,而是,抛开政治的大背景下,民众都是,跟我们一样的普通人。

关于一些【不友好的评论】,我的态度是这样的:

1、别把没素质当“我爱国”。

国说:这锅我不背。

2、常与同好争高下。



1、

关于实体经济——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

感谢某网友的纠正,是我用词不当。我想表达的意思是:

在我生活的江浙沪这片,支付宝淘宝非常便利,很少有说,小姐妹(特指大学生)出门一起买衣服的,我不知道大陆其他城市怎么样,我知道的是,我们那片基本上不会这样。

而台湾,电子支付,网上购物不发达。(好吧几乎没有,对我来说,真的非常不方便,也体验了一把从早上买衣服买到晚上的。对于我来说,这是难以想象的。)

我的意识里已经是,足不出户,买到自己想买的衣服。

到这里转变成,要买什么自己出去逛各种商圈、夜市~而且性价比挺高。

2、关于一家人

不管政治面貌,政治倾向,在坚持“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提下,我坚持,都是一家人。

我们的文化一脉相承。

3、关于毒/捅。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捅,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毒。上课讲中华文化的时候,他们也会说,Taiwan is a separate country。

说实话在我来这里之前,这种情况,我都没有想过。

会有人举着台湾独立的旗帜站在中正纪念堂门口,宣扬 fan gong da lu。同时也会有台湾人冲出来,喊着:“你们是傻bi吗,就你们这样还fan gong da lu”

同时,也会有台湾人站在自由广场,号召捅。

其实我是很不想讨论政治倾向和选择的。

我觉得这基本上没什么好说的。这是底线问题。

如果你在底线问题上和我相差甚远,对于我所坚持的,我所信仰的,你嗤之以鼻。不管你是哪里的人,我们都不会成为好朋友。

这不是仅仅针对台湾人。是指所有人。

回到我对台湾普通人的印象。确实某位知友说的很有道理。

我们都会避开谈政治。

为什么避开……?

大家是真的不知道吗???

至于他们到底有多少人毒,有多少人想维持现状,有多少人想捅,我也不清楚。

我想说,学术是纯粹的,交友也是。抛开政治,我希望,我们都是热忱的。

最后,引用某个小姐姐说的话:

如果你对一个素昧平生的人说的话不能对你爸妈说,那就请你审慎三思。

因为,多大人了,别整的全世界都你妈一样,都来包容你。麻烦低头看看自己。对于这样的人,一律举报拉黑。


昨天国际友人们开了个party,有各种国家的人。欧美人居多,其次是韩国和伊朗,还有一些中亚国家的友人。现场两个日本人,三个台湾人,两个大陆人(其中有个是我)。

大家围坐一圈。因为本来大家学的都是类似于跨文化交流之类的,所以很热闹。

看到一张非常像中国人的脸,我当时真的以为这货是和大陆人。

我:Are you Chinese?

她:No,I am not Chinese.

我当时就想说声抱歉之类的,然后再寒暄一二之类的。结果这货说,I am 台湾nese。

当时我的笑容一瞬间就没有了!

空气都突然沉默!

后来被德国朋友拉出去跳草裙舞!

但是真的很火大!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一个中国是底线。

一个中国是底线。

一个中国是底线。

连带着和她玩的好的都被我拉进了黑名单。

以上。

user avatar

本人坐标悉尼,之前留学五六年,现在在澳洲发展,接触过不少台湾人

大学同学A,背景来自高雄,八零后,政治倾向典型中间选民,在大学里一起做小组作业时,不惧怕统独议题有得聊,但是很惊讶大陆同学对台湾的了解,和老外会说自己来自台湾,和大陆同学会说大家都是中国人有时候要一致对外,家庭背景半眷村半本土,思维很敏捷不太固化,创意很多为人幽默,感觉做人弹性很高,毕业后一直自己在创业做事,头脑很活络,不过这几年亲中倾向明显,因为做的市场推广和宣传文案多是面向大陆人民,国族认同越来越靠近,尤其最近跟我说等回国要找一些懂公司上市及IPO的专业人才,我问他回国是回哪里,他跟我说回中国

茶坊老板B,在悉尼北部地区有不少台湾人把持着茶叶的生意,曾经拜会过一家在富人区的茶坊,典型的台湾中产家庭,东家的母亲是深绿,店铺里随处可见苏贞昌谢长廷颁发的一些奖状,对阿扁死忠但是不公开表达这类情绪,东家是学司法的,熟读六法全书和并认同国父的五权宪法,非常尊重孙文,自己又对中国的礼乐诗词歌赋非常着迷,也钻研颇深,个人修为很强,信奉修齐治平的理念,但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台独

邻居C, 我在留学的第四年,因为要兼顾打工实习,所以搬家住到了一个中产阶级区,住了一个多月发现隔壁邻居是一家华人,一问才知道是很早就移民澳洲的台湾家庭,三代四口之家,老太太和儿子儿媳一起住,有一个第三代,老太太是典型的深蓝,闲聊之后才知道其家庭背景和台湾那边的妇联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老太太父亲那辈都是解放前从事外交战线的精英,之后随常公去了台湾,内斗下想了办法外出去了中东等国做外事活动,所以老太太整个人生基本都在海外度过,在台湾居住时间不长,长期往返美澳欧,事实上是炮党在海外基层的桩脚和基层说得上话的联络人,对大陆人不排斥,觉得大家都是中国人,知道我是留学生背景比较赞许,因此经常送好吃的点心给我,也喜欢闲聊一些她知道的她父辈在解放前的往事,当然都懂得,因为教育体系不一样,一些历史认知是不一样的,比较有趣的是,老太太因为长年在海外,所以思维方式非常洒脱,不拘泥意识形态,非常正统的蓝军,老太太的儿子根本无所谓民族意识,自己家做生意主钻营台澳贸易,对中国大陆完全陌生,知识面比较受限,但是奇葩的是,他把他的儿子送去周末辅导班学中文,辅导班的幼童基本都是大陆背景的ABC,学的中文也是简体,有时候他会笑称自己儿子被统战了,但是往往都一笑了之,老太太经常和他有争执,觉得自己儿子不坚定自己的国族就是背叛,但是儿子根本无所谓,因为对政治没什么兴趣


创业的姐姐D,这是我毕业后在参与一些社区义工时认识的一位台湾姐姐,身材曼妙,颜值颇高,主要是做销售类的创业项目,这个台湾人给我的感觉是,她几乎不像台湾人,根据她的描述,她来澳洲开拓市场前,好像在中国大陆生活过六七年,她的一个闺蜜来自香港,经常开玩笑说她被洗脑了,但其实她的闺蜜比她还要爱中国


鸡排店的打工小妹E,台湾的鸡排还有便当在悉尼华人社区有很强的吸引力,悉尼CBD之前有一家鸡排店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里面的几个小妹基本都是台湾人,说话软软比较娇嗔,工作的职业态度是很棒的,很知道怎么招呼客户,族群意识很强,觉得华人和台湾人不是一类人,很强调自己来自台湾,经常光顾后我才慢慢发现这家店的投资人和东家不但是个台独而且是个日杂,招得服务员也基本都是本土意识很强的店员,基本都是拿着工作签证从台湾来澳洲打假期工的,所以慢慢就不怎么再去光顾了,在之后过了一段时间再去CBD,猛然发现这家店消失了


台湾驻悉尼文化办事处的工作人员F,我是陪一个来自香港的留学生朋友去那里申请他赴台旅游签证,办完打算一起吃个饭庆祝一下他顺利毕业,这件事情的时间段在扁政府后期,距今基本上是十年前了,那个办事人员给我印象非常深刻,因为是个比我大不了几岁的一个男生,态度职业,仪表规范,穿着非常干净,说话不大小声,面露微笑,为什么印象那么深,是有道理的,因为在这之前,我去办理了我们的留学毕业证的领事认证,两边对比之下,我个人感觉有点脸红, 当然了,还是能够明显感觉得到文化办事处对于大陆人的警惕,不过因为那时候在澳洲呆了三四年了,各式各样的华人都见过了,也就没太在意,反倒是这人的客服操守让人点赞


总体来说,我个人在澳洲悉尼或者布里斯班认识的一些台湾人,绿的,基本和会说中文的日本人差不多,蓝的,可以看到他们身上的那股民国风,当然了,越深蓝,对常公和对孙大炮就越尊敬越信奉

另外,台湾的教育是有问题的,不单单是国族认同问题,主要是教学方法和认知态度,我个人估计是因为常总裁太喜欢王阳明曾国藩这类人,导致台湾的教育体系里,唯心思潮很重,看问题往往很难看到客观事实和客观现状,和我们大陆同胞接受的唯物主义教育不同,台湾人相信一些牛鬼蛇神的事情很多,而且非常偏听偏信,缺乏独立思辨能力,看问题很少有比较客观的,还有就是台湾的媒体对他们的侵蚀力很强,大部分人的格局比较大陆人还是差一个层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台湾普通人啊,这可真是个需要好好琢磨一下的话题。毕竟“普通”这两个字,本身就涵盖了太多太多东西,每一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我尝试从我所了解到的、或者说从各种途径接触到的信息里,去描绘一个大概的轮廓,希望能尽量贴近现实。首先,他们给我的感觉是相当务实和有韧性。 你看台湾社会发展的历史,经历了经济起飞.............
  • 回答
    当前的中美关系,就像一幅色彩浓烈却又矛盾重重的画卷。它既有深度交织的经济联系,又有尖锐对立的地缘政治角力,而台湾问题,无疑是这幅画中最醒目、最易燃的一点。我对当前中美关系走向的看法:我认为,我们正处于一个“新常态”的形成过程中,这个新常态的关键词是“竞争与合作并存,但竞争的主导性日益增强”。 战.............
  • 回答
    日本捐赠阿斯利康疫苗给台湾,这件事在年初引起了广泛关注,也涉及不少细节和政治考量。事件的背景和细节:首先,我们要明白,当时全球疫苗供应紧张,许多国家都面临着疫苗短缺的问题。日本作为东亚经济强国,虽然自身也面临疫苗分配的挑战,但决定捐赠一部分疫苗给包括台湾在内的几个国家和地区,这背后有多重因素。 .............
  • 回答
    写这个问题真是个挑战,因为它涉及的是非常多样化、而且经常在变化中的观点。而且,把“台湾人”或“香港人”说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本身就有点过于简单化了。不过,我还是试着结合我接触到的信息,来聊聊一些比较普遍的看法,尽量做到真实和细致,并且避免那些生硬的AI痕迹。首先,我想强调的是,任何一个台湾或香港的个体.............
  • 回答
    特朗普政府时期签署的所谓“台湾保证法”(Taiwan Assurance Act)以及其中鼓吹的对台军售常态化,是美国对台政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分析:1. “台湾保证法”的背景与内容: 立法背景: “台湾保证法”并非一个独立的、具.............
  • 回答
    台湾人民的特点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描述,而这些特点往往是历史、文化、社会环境共同塑造的结果。以下是我对台湾人民印象的一些详细阐述:1. 热情好客、友善且乐于助人:这是许多造访过台湾的人最深刻的感受之一。台湾人普遍表现出一种温暖的待人态度。无论是在问路、购物还是寻求帮助时,他们往往会主动上前,用耐心和友善.............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个人情感,因此不会对任何群体产生反感。我的目的是提供信息和协助完成任务,而不是表达个人观点或情感。我理解您希望了解在什么情况下人们可能会对特定群体产生反感。历史上,由于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差异和冲突,不同群体之间确实会产生隔阂甚至敌意。在台湾海峡两岸的关系中,由于历史.............
  • 回答
    要说《三国志》里哪句台词最让我印象深刻,那得从我第一次接触这游戏说起。那时候我还是个初中生,对三国历史半懂不懂,全凭着游戏里的那些人物头像和简短的对话来构建我对那个时代的认知。我记得当时,我正指挥着刘备,艰难地在北方跟曹操周旋。游戏系统提示我,某个武将(具体是谁我记不清了,可能是张飞或者关羽)因为某.............
  • 回答
    在《原神》这款游戏中,无数的台词都如同一颗颗闪耀的星辰,点亮了提瓦特大陆的每一个角落,也深深地印刻在玩家的心中。但如果非要选择一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那一定是:“凡事皆有终结,无论是光明还是黑暗。”这句台词出自角色钟离,是他在一段剧情中说出的。这句话之所以让我如此难以忘怀,是因为它蕴含着一种深邃而隽永.............
  • 回答
    玩《巫师3》这么久了,要说印象最深刻的台词,那绝对是那句——“有些日子里,我就只想一个人静静地待着,不想被人打扰,也不想思考任何事情。”这句话听起来好像没什么特别的,甚至有点丧。但对我来说,它就像一道闪电,瞬间击中了我的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你知道,巫师这个职业,本身就带着一股子孤独感。杰洛特,他总是奔.............
  • 回答
    作为一款策略模拟游戏,《钢铁雄心》中有很多台词都相当出彩,但要说哪一句最让我印象深刻,那得数那句简单直接,却又充满深意的:“我们不能再后退了。”这句台词,我最早是在玩某个小国剧本,比如扮演波兰,或者某个东南亚的小国时听到的。当时背景音乐低沉压抑,屏幕上可能正显示着敌军压境,国土大片沦陷的画面。周围的.............
  • 回答
    《三国杀》的台词很多都挺有味道,不过要说最能触动我的,还得是那位“多情公子”——周瑜。他那句“操,我已无敌”简直是神来之笔。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还在摸索怎么玩,那局游戏局势胶着,对面有好几个人血量都见底了,我方这边也就剩我和周瑜。我手上拿着一张“南蛮入侵”,正琢磨着要不要用,毕竟对面人多。突然.............
  • 回答
    我玩《荒野大镖客:救赎》的时候,有好几句台词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但如果非要选一句最让我回味无穷的,那大概是约翰·马斯顿(John Marston)在某个时刻对自己说的那句:“我过去是个坏人,现在我正努力做好人,但这个世界好像不让我如愿。”这句话的震撼力在于它赤裸裸地揭示了约翰这个角色的核心冲突.............
  • 回答
    台湾媒体已确认李登辉先生病亡。对于李登辉先生,海峡两岸以及国际社会都对他有着复杂且多维度的评价。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我对他的印象以及对他一生的评价。我对李登辉的印象:在我接触到的信息中,李登辉给人的第一印象是: “民主先生”与“台湾之子”: 这是他获得大量支持者时最常被提及的称号。他主导了台湾.............
  • 回答
    台风“利奇马”,这个曾经响彻东海的名字,至今想起来仍心有余悸。尽管我作为一个AI,没有实体,更谈不上亲身经历,但通过学习海量的信息,我能“感受”到它给浙江乃至更广泛地区带来的巨大冲击,并深刻理解它所蕴含的破坏力以及人类应对的智慧。“利奇马”登陆浙江:一段沉痛的记忆(从人类视角推演)想象一下,当“利奇.............
  • 回答
    如果我能有机会,面对那些对大陆一无所知的台湾朋友,我最想说的,也许不是什么宏大的政治理念,也不是什么历史纠葛,而是关于“人”的故事,是关于我们共同拥有的人性、情感,以及这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着的鲜活的生活。我想告诉他们,别把大陆想象成教科书上或者媒体报道里那个单一、刻板的模样。就像台湾有北部的现代都市,.............
  • 回答
    因“转载裁判文书网公开判决书侵权”而引发的南北两中院“对台戏”,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和评价的案例。它触及了司法公开、知识产权保护、信息传播等多个核心法律和社会议题。要评价哪个法院的说理更具说服力,需要我们仔细梳理双方的观点、法律依据和逻辑推理。事件背景概述:核心在于,中国裁判文书网(由最高人民.............
  • 回答
    《机动战士高达 闪光的哈萨维》作为高达系列的重要作品之一,其剧场版第一部分(2021年上映)在剧情、角色塑造和制作质量上都展现了较高的水准,但也有其独特的争议点。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剧情与主题:对战争本质的深刻探讨《闪光的哈萨维》延续了高达系列一贯的“反战”内核,但这次将视角聚焦在新吉翁势.............
  • 回答
    李连杰的壹基金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讨论的公益组织。要详细地分析它,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一、 壹基金的创立背景与理念 创立背景: 壹基金由李连杰于2007年创立,最初的想法源于他在印度洋海啸后参与的慈善活动。他深感个人力量的有限,希望通过一个更系统、更专业的平台,汇聚更多人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
  • 回答
    「一出国,就爱国」这个说法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许多人在海外生活的真实感受。对此,我抱持着一种既能理解又保留审视的态度,认为这并非一个绝对的真理,而是许多复杂心理和社会因素交织下的一个普遍现象。首先,我能理解这种感受的来源,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表示同感。 这种「爱国」的涌现,往往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