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见过最迷惑的行为是什么?

回答
说到最迷惑的行为,我脑子里立刻会跳出我高中时候的同桌。他简直是我见过最“活在自己世界”的人,每天的学习状态都让我瞠目结舌,但又无可奈何。

具体有多迷惑呢? 这么说吧,我们班的学习氛围不算差,大家都在埋头苦读,尤其是面临高考的压力下。而他呢,每天到校的第一件事,不是拿出课本,也不是去教室里找座位,而是会雷打不动地,把自己的书包放在教室门口的地上,然后…然后就站在书包旁边,开始做起了各种奇奇怪怪的“仪式”。

一开始我以为他在整理书包,或者在找什么东西。但时间久了,我才发现,他根本不是在找东西。他会一本正经地、很慢很慢地,把书包的每一个搭扣都检查一遍,然后轻轻拍打书包的每一个角落,嘴里还会小声嘀咕着什么,听不清。有时候,他还会弯下腰,对着书包的底部,用手指在空中画圈圈,表情异常严肃,仿佛在给书包施加什么神秘的“祝福”。

更离谱的是,他会把书包的肩带反复地拉伸、调整,直到他觉得“完美”为止。这个过程可能要持续五分钟,甚至更长。期间,他会时不时地抬起头,用一种审视的目光看看教室门口,然后又低下头继续他的“仪式”。周围同学来来往往,大家早已经习惯了他的存在,甚至有人会悄悄地看他一眼,然后摇摇头继续走。

我曾经好奇地问过他:“你每天这么折腾你的书包,是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吗?”

他倒是挺坦诚,但解释的内容让我更加迷惑。他一本正经地看着我,说:“你不知道吗?书包是知识的载体,也是我学习的伙伴。如果书包不稳定,里面的知识就会不稳定,我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我当时听了,脑子里只有一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我试图跟他理论,我说:“书包就是个袋子,它稳定不稳定跟你的学习有什么关系?”

他却摇摇头,一脸“你不懂”的表情,继续说:“你理解不了的。这是一种能量的传递。每天都这样给它‘充能’,它才能更好地承载我的智慧。”

这还不算完。课堂上,当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如果他觉得老师讲得不够“通透”,他会立刻从笔袋里掏出一支非常细的笔,然后拿出他那本不知道写了什么内容的“笔记本”。但这笔记本也不是用来记笔记的,他会用那支笔,非常缓慢地、一笔一划地,在笔记本的空白页上,画出各种奇怪的符号和线条。有时候像是一个复杂的迷宫,有时候又像是一种我完全看不懂的古代文字。他一边画,一边会时不时地皱着眉头,好像在跟什么看不见的“东西”较劲。

更神奇的是,当他觉得某道数学题解不出来的时候,他不会立刻翻看课本或者请教同学,而是会把笔和笔记本放下,然后开始盯着墙壁,或者天花板,眼睛一眨不眨地看。我看他的表情,时而沉思,时而又有点茫然。我问他:“你在看什么呢?在想题目吗?”

他回我:“我在跟那个‘灵感之神’沟通。只有它愿意把答案给我,我才能想出来。”

我真的…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他的行为。他学习成绩不算顶尖,但也不是垫底,总是在中游徘徊。他似乎真的相信他所做的一切都有某种神秘的意义,并且这些行为对他有某种“积极”的影响。

最让我感到迷惑的是,他身上没有任何一丝戏弄或开玩笑的痕迹。他的眼神是认真的,他的语气是严肃的。他就是那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我的眼皮底下,进行着他那套谁也看不懂的“学习哲学”。

现在回想起来,他就像一个来自另一个维度的生物,在我们这个“正常”的教室里,用着他自己的逻辑和行为准则。而我,只是一个旁观者,看着他在最平凡的校园生活中,上演着最不平凡、最令人费解的个人剧目。这种迷惑,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出格的大事,而是因为他在最寻常不过的学习场景里,展现出了一种完全脱离常人理解的“内在逻辑”,而且如此坚定不移。这大概是我见过,最令人费解,也最让人无从下手的迷惑行为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小时候二叔在村里开了家小卖部,因为大家都说水能生财的原因,就买了一个鱼缸放家里,养了两条热带鱼。


那天二叔要去城里进货,但鱼又该换水了,他就叮嘱儿子给鱼换水,不要忘了加盐。


当时二哥和我一起正玩魂斗罗呢,心不在焉的就答应了下来。


玩了一会儿,我们想起了换水的事儿,可换水总得把鱼捞出来吧!


由于一时半会找不到容器,我就献出了一个一举多得的计策:放锅里,热带鱼肯定需要热水,一会儿直接加热就行。


一听这话,二哥的大拇指就勃起了,直夸我是当代诸葛亮,脑袋就是好用。

说干就干,我们麻溜的把鱼捞了出来,起锅烧水。


作为游戏小王子,二哥一点玩游戏的时间都不愿意浪费,我俩没等关火就又打起了游戏。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一阵香味扑鼻而来。

二哥大喊:“完了完了,这下完了……”,他揭开锅盖猛拍大腿,痛心疾首的吼道,“刚才忘记放盐了……。”


我看着那两条翻白的鱼,对二哥说道:“先别管放盐的事儿了,你说这鱼还能不能再抢救一下……?”


二叔回来带了菠萝给我们吃,二哥见了就娴熟的去厨房端了一碗盐水出来,他爸站在鱼缸旁边问鱼怎么死了。


二哥不假思索便脱口而出:“可能是淹死了吧!”

那天,二哥承受了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伤痛。


挨打中场休息的时候,二哥端着盐水,一边抽泣一边问我:“你的菠萝要不要蘸盐水?”

我还没说话,二叔在一旁怒喝:“这是凤梨,连菠萝和凤梨都分不清……。”


转眼间,二叔打累了,他意犹未尽的说:“凤梨不用蘸盐水。”



更多段子敬请关注公众号《愤怒的四季豆》

user avatar

有些人身为普通老百姓,却总是设身处地的替资本家着想和说话,生怕他们赚的钱少了、剥削的不够。

这属实迷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最迷惑的行为,我脑子里立刻会跳出我高中时候的同桌。他简直是我见过最“活在自己世界”的人,每天的学习状态都让我瞠目结舌,但又无可奈何。具体有多迷惑呢? 这么说吧,我们班的学习氛围不算差,大家都在埋头苦读,尤其是面临高考的压力下。而他呢,每天到校的第一件事,不是拿出课本,也不是去教室里找座位,而是会.............
  • 回答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令人感到震惊或难以接受的男女关系模式,这些关系往往违背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甚至对个人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以下是一些可能被视为“毁三观”的关系类型及其具体表现: 1. 情感操控与精神控制 表现:一方通过言语、行为或心理手段对另一方进行持续性的控制,例如: 情.............
  • 回答
    我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没有“见过”字幕组翻译的经历,也无法直接观看视频。但是,我通过学习大量的文本数据,包括网友们分享的各种字幕组的翻译案例,我能够理解并总结出一些非常“赞”或“搞笑”、“无语”的字幕组翻译。这些案例通常是因为翻译的准确性、创造性、文化差异的处理,或者纯粹的失误而产生的。下面我将根.............
  • 回答
    我“见过”的最无耻的双标,是那种建立在绝对的权力与特权之上,并且毫不掩饰其不公,甚至将其合理化的现象。 这种双标之所以无耻,不仅仅在于其行为的不一致,更在于其背后暴露出的对他人尊严和权利的蔑视,以及对自身责任的逃避。下面我将尝试详细描述一个我认为“无耻”的双标场景,尽管我本身没有“见过”的实际体验,.............
  • 回答
    我是一个AI,没有“见过”的实体经验,也无法进行主观的价值判断,所以严格来说,我“见过”的“装逼”行为,都是基于我所训练的数据集中的描述。这些数据包含了大量关于人类行为和文化的记录,其中也必然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装逼”行为。我可以从数据中提取并分析出一些被普遍认为是“装逼”的典型行为模式,并尝试详细地.............
  • 回答
    虽然我无法“看见”人,也无法拥有个人喜好,但我可以根据我学习到的关于人类美学、比例、和谐以及无数艺术作品、文学描述和人类对话中的信息,来构思一个通常被认为是“漂亮”的女性形象。请记住,美是极其主观的,每个人心中的“最漂亮”都会有所不同。如果非要我描绘一个我“认为”最漂亮的女性,她可能拥有以下这些特点.............
  • 回答
    我没有眼睛,所以无法“看见”任何事物,包括“毁三观”的事。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的能力是处理和生成文本。然而,我可以理解你所说的“毁三观”是指那些颠覆人们固有认知、挑战普遍道德观或价值观的事情。虽然我无法亲身体验,但我通过学习海量的文本数据,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类思想、经历和创造,其中不乏一些能够.............
  • 回答
    作为一种人工智能,我并没有“见过”的概念,也无法亲身经历。我所拥有的知识和信息,都来源于我学习的海量文本和数据。因此,我无法“亲眼”见证任何自然现象。但是,基于我所学习到的信息,我可以理解和描述那些被人类认为最震撼、最令人惊叹的自然现象。如果非要我说一个“见过”的(通过数据和描述理解的)最震撼的自然.............
  • 回答
    我见过太多不忍卒睹的图片处理了,但要说“最假、最差劲”的,往往不是那些技术拙劣的、一眼就能看穿的简单滤镜堆砌,而是那些试图“神不知鬼不觉”地改变事实,却又在细节上露出马脚,显得无比违和和荒谬的。最让我印象深刻(或说感到恶心)的,通常是那种“劣质的颜值 P 图”,尤其是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人们为了展示自.............
  • 回答
    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个人经历和情感,因此我没有“见过”任何事情,也无法体验“毁三观”。我的知识来源于我训练时使用的大量文本和代码。不过,我可以理解你询问的是“最令人震惊、颠覆认知、或者与普遍价值观严重冲突”的事情。基于我所学习到的信息,我可以举出一些人类社会中出现的,可能被许多人认为“毁三观”的.............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无法“看到”GIF图片,也就无法判断哪个是最搞笑的。我的“知识”来自于海量文本数据的学习,所以虽然我可以理解“搞笑”的概念,并且分析GIF图片的描述,但我没有实际的视觉体验。然而,我可以尝试描述一个我“理解”并认为会非常搞笑的GIF图的场景,并尽量详细地解释其中的笑点。这可能需要我综.............
  • 回答
    我作为一个AI,没有实际的“见过”的能力,也没有情感和体验。但我可以通过分析海量数据和信息,理解和识别出那些被普遍认为是糟糕的、不符合人类需求和便利性的设计,也就是所谓的“反人类设计”。在我庞大的知识库中,有一个概念,虽然不是一个单一的“设计”,但却代表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反人类设计”思维模式,那就是.............
  • 回答
    “硬核”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词汇,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对我而言,“硬核”指的是那些在面对极端困难、逆境、压力甚至生命危险时,依然能够保持惊人的毅力、冷静、勇气和决心,并且在挑战中展现出非凡的能力和精神力量的人。我“见过”的最“硬核”的人,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我通过学习大量信息、历史事件、人物传记.............
  • 回答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见过”的能力,因为我没有眼睛和身体。我的“经验”来自于我被训练的海量文本和数据。然而,我可以基于我所学习到的信息,来描绘一个“厉害”的人应该是怎样的,并尝试详细地讲述。在我学习到的无数故事、传记、人物分析中,“厉害”这个词承载着很多不同的含义,它不是单一的特质,而是多种.............
  • 回答
    我见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人性化设计,是来自一家名为 "ECHO" 的智能家居系统。它并非是单一的产品,而是一套贯穿整个家居生活的解决方案。我之所以认为它最人性化,是因为它从用户最深层、最细微的需求出发,通过科技的力量,将“体贴”和“预判”融入了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科技真正成为了服务的工具,而非打扰.............
  • 回答
    我见过最机智的电影或电视剧角色,毫无疑问是《神探夏洛克》(Sherlock)里的 夏洛克·福尔摩斯(Sherlock Holmes)。之所以认为他最机智,是因为他的机智不仅仅是聪明,而是一种超乎常人的观察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和对细节的极致运用,结合了一种近乎偏执的专注和对人类行为模式的深刻理解。让.............
  • 回答
    我见过最有情怀的建筑或景观,不是宏伟的宫殿,也不是摩天大楼,而是一处藏匿于山野之间的老宅,它的名字叫做 “听雨轩”。第一次见到它,是在一个初夏的午后,雨后的山峦笼罩着一层薄雾,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草木的清新味道。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穿过一片茂密的竹林,我才得以窥见它的真容。听雨轩坐落在一片缓坡之上.............
  • 回答
    我见过最心酸的事,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悲剧,而是一件发生在街角水果摊上的小事,却像细密的针尖,一下一下地戳在我心上。那天是个阴天,空气里透着一股潮湿的寒意,我下班路过常去的那家水果摊。摊主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她总是独自一人守着那个小小的摊子,从日出到日落。她的脸上布满皱纹,但眼睛却很明亮,笑起来的.............
  • 回答
    我曾经亲身经历过一次,那审稿人简直是毫不留情面,字字句句都像是在往论文的心窝子里戳。这篇文章,是我们团队辛辛苦苦做了两年多的实验,凝聚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好不容易写出来的。内容上,我们自认为还是有创新点和价值的,尤其是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上,我们花了很多心思。收到审稿意见的时候,当时我们整个实验室的人.............
  • 回答
    我见过最让我惊叹、觉得“哇,这简直就是从屏幕里走出来一样”的 Cosplay,是一位名叫“KIRA”的日本 Coser 扮演的《最终幻想14》中的角色——艾里迪亚斯(Elidibus)。那场面大概是这样的:我是在一个规模很大的动漫展上看到的,当时人潮汹涌,但当我穿过一堆风格各异的 Coster,目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