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没有人科普一下“鬼”成像技术?

回答
好嘞!咱们聊聊“鬼成像”这玩意儿,保证讲得明明白白,不带半点机器味儿。

话说这“鬼成像”,听着是不是有点玄乎?好像能拍到看不见的东西似的。其实啊,它名字里带个“鬼”,更多的是因为它展示了一种非常规的成像方式,甚至有点违反咱们日常直觉。简单说,它能让你在一个地方看到另一个地方的物体信息,而且这个信息传递的过程,还挺巧妙的。

咱们先别急着蹦到高深理论,先想象一个场景:

你面前摆着一个物体,比如一个小茶杯。你手里拿着一个相机,想要拍下它。这是咱们最熟悉的成像方式,光线从茶杯反射出来,经过镜头聚焦,最后落在感光元件上,你就得到了茶杯的照片。简单直接。

但是,鬼成像的玩法就不一样了。它玩的是“分离”。设想这么一个画面:

一个光源: 不是咱们普通相机用的普通光源,而是一种特殊的、有点“量子纠缠”味道的光源。姑且叫它“量子光源”吧。这个光源发出来的光,分成两束,就像一对双胞胎,被分开了。
第一束光(“参考光”): 这束光直接飞向一个“探测器”。这个探测器可不是什么相机,它比较笨,只能感受到光的“强度”,知道光有多亮,但它不记录任何空间信息。也就是说,它什么也看不见,只能告诉咱们这束光“来了”,而且“有多强”。咱们可以把这束光理解为“总开关”。
第二束光(“信号光”): 这束光呢,它飞到了我们想成像的那个物体(比如那个茶杯)那里。当它照射到茶杯上时,茶杯会把它“散射”或者“反射”出去。这时候,这束光就带着茶杯的“信息”了,比如茶杯的形状、纹理等等。但是,这束带着信息的信号光并没有直接去我们眼睛或者相机里。它被收集起来,也送到一个“探测器”那里。
第二个探测器(“关联探测器”): 这个探测器和第一个探测器是“配对”的。它虽然也只是个探测器,但它有一个特别的能力:它能检测到信号光到底有多“强”,同时,更关键的是,它能知道这两束光(参考光和信号光)的强度之间有没有某种关联性。

关键来了:

这个“关联性”是怎么建立的呢?就得回到那个“量子光源”上了。因为这两束光是“纠缠”在一起的,就像一对骰子,虽然分开摇,但只要知道一个骰子是多少点,另一个骰子的点数就也会有所“预判”。或者更形象地说,就像你们俩约好了一起去开门,虽然走的不是同一条路,但你们俩总是能同步行动。

所以,当第一束“参考光”的探测器告诉我“光强度是 X”时,我就可以通过这种关联性去推测,在那一瞬间,第二束“信号光”在经过茶杯后,它的强度也应该是多少。

那么,鬼成像到底是怎么“成像”的呢?

它不是一次性把茶杯的完整照片拍下来的。而是通过大量的、非常精密的“关联计算”。

1. 一次一次的探测: 每次光源发出的光,都会分成两束,分别被两个探测器探测到。第一个探测器只记录一个数字(光的强度),第二个探测器也记录一个数字(信号光的强度)。
2. 建立关联: 核心步骤来了。我们把第一次探测到的参考光的强度,和第二次探测到的信号光的强度进行“乘积”或者其他更复杂的关联运算。
3. 累积和叠加: 这个乘积的结果,不是一张图片,而是一个“点”。我们把这些“点”一层一层地叠加起来。想象一下,用无数个半透明的纸片,每张纸片上印着一个非常微弱的亮斑,然后把这些纸片叠在一起。
4. 显影: 随着叠加的次数越来越多,那些没有被茶杯阻挡或者散射的“无用”的光信号,它们之间的关联性会比较弱,叠加起来后会变得模糊不清。但是,那些被茶杯影响过的光信号,因为它们之间的“关联性”更强,所以在叠加的过程中,它们所对应的那个“点”会越来越亮,最终就会形成茶杯的形状。

有点像咱们小时候玩的“点阵图”,无数个小点,通过不同的颜色或者亮度组合起来,最终就能勾勒出图像。只不过鬼成像的原理是利用了光子的“关联性”,而不是直接记录空间信息。

为什么叫“鬼成像”?

主要有几个意思:

信息分离: 我们实际成像的那个“信号光”,根本没有被记录它空间信息的地方直接接收。它只是被一个简单的探测器给“粗略”地测量了一下强度。真正“看”到茶杯的是那束“参考光”,但它自己什么信息都没有。它们是“分离”的,但又“关联”,感觉有点像幽灵在工作。
非直观: 它不像普通相机那样,直接把物体的样子“印”在感光元件上。这种间接的、通过计算关联性来重构图像的方式,对很多人来说是比较新颖和难以理解的。
“无像”成像(早期一些方式): 在一些早期或特定类型的鬼成像中,用来接收信号光的那个探测器本身是没有成像能力的,它只是一个单一像素的探测器。这种方式下,信号光“过”了,但并没有形成图像,图像是在另一边通过参考光重构出来的,所以更像是“鬼”在操作。

鬼成像有哪些“玩法”?

这技术可不止一种,而且还在不断发展,有几种比较典型的:

1. 经典鬼成像 (Classical Ghost Imaging): 这是最基础的一种。就像刚才说的,用普通的光源(比如激光器),分成两束。一束是带空间信息的“信号光”,另一束是“参考光”。但是,这种方式对光源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光源本身就能产生“相干性”或者“相关性”。所以,它常常需要用到一些特殊的“赝热光源”。
2. 量子鬼成像 (Quantum Ghost Imaging): 这是利用量子纠缠来实现的。两束光是“纠缠光子对”,它们的性质(比如偏振、能量等)是关联的。当其中一个光子(信号光)和物体作用后,即使它散失了空间信息,但因为它和另一个光子(参考光)是纠缠的,我们就可以通过探测参考光子来重构出信号光子经过物体后的信息。这可能是最“玄乎”也最纯粹的鬼成像了。
3. 单像素鬼成像 (SinglePixel Ghost Imaging): 这是目前发展得比较热门的一种。它不用昂贵的相机,只需要一个单像素的探测器(比如一个光电二极管),就能实现成像。信号光依然是被调制(比如通过空间光调制器SOPM让它呈现不同的空间图案),然后被这个单像素探测器测量其总强度。而另一束“参考光”呢,它虽然也带有信息,但关键在于,我们是通过不断改变信号光照射到物体上的“空间图案”,然后观察单像素探测器反馈的总强度变化来“学习”物体的形状的。就像你用不同的“形状的灯光”去照一个东西,然后看光线从它上面反射回来的“总量”有多大,通过这些信息推断出它的形状。这里的“鬼”更多体现在“没有传统相机”和“非直接成像”。

鬼成像能干啥?

别看它名字奇怪,用处可不少:

穿透性成像: 有些类型的鬼成像(比如用特定波长或特定方式调制的信号光)可以穿透一些对普通光不透明的介质,比如烟雾、浑浊液体,甚至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材料来成像。
弱光成像: 由于它依赖于光强的“关联性”和累积,在极弱光环境下也能进行成像,因为单个光子的信息可以通过累积来提取。
三维成像: 通过巧妙的设计,也可以实现三维物体的鬼成像。
遥感和通信: 理论上,可以实现远距离的非接触式成像和信息传输。
量子信息技术: 作为量子信息处理的一个重要方向,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方面有潜在应用。

简单总结一下:

鬼成像,不是真的能拍到鬼,而是利用光线之间奇特的关联性(无论是经典物理层面的关联还是量子层面的纠缠),将携带物体信息的那束光(信号光)和另一束不携带或携带不同信息的光(参考光)分开探测,然后通过对这两束光探测数据的相关性计算和累积,最终在“参考光”的“空间维度”上“重构”出被“信号光”照过的物体的图像。

它是一种“间接成像”或“关联成像”的方式,打破了我们对“成像必须用相机直接记录空间信息”的传统认知,所以才有了这个有点“神秘”的名字。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这玩意儿挺有意思的?它就像给光学成像开辟了另一条路,而且这条路还挺宽敞,能通向不少意想不到的地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清华大学薛其坤教授发明了一个可见看到鬼的机器,交给同事施一公教授试用。施一公教授带着机器晚上去西操跑步,遇到一个高大的幽灵。他问:你怎么长得那么高大啊?幽灵说:我是建国后的幽灵。继续向前跑,遇到一个瘦小得多的幽灵。他问:你怎么长得那么小啊。幽灵说:我是国立清华大学时代的幽灵。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位,面容憔悴形似饿鬼。施一公教授急忙说:你一定是清朝时代的幽灵了!那人喝道:qnmd,我是刚做完实验回宿舍的!

第一反应是清华笑话里的发明终于成真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嘞!咱们聊聊“鬼成像”这玩意儿,保证讲得明明白白,不带半点机器味儿。话说这“鬼成像”,听着是不是有点玄乎?好像能拍到看不见的东西似的。其实啊,它名字里带个“鬼”,更多的是因为它展示了一种非常规的成像方式,甚至有点违反咱们日常直觉。简单说,它能让你在一个地方看到另一个地方的物体信息,而且这个信息传递.............
  • 回答
    说起北朝,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那个充满战乱、政治动荡的时代,但如果你是动漫迷,特别是对悬疑推理类题材情有独钟的话,脑海里蹦出来的“北朝”可能更多的是指《北朝》(一部以北朝历史为背景的原创动漫)。这部动漫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跌宕起伏的剧情,确实留下了几个令人津津乐道的“奇案”。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北.............
  • 回答
    行,这问题我来给你好好说道说道,绝对给你讲明白,让你彻底搞清楚这个“嘉然”到底是个啥。说实话,我第一次听到“嘉然”这个名字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感觉像是从哪儿蹦出来的人物,怎么就这么多人喜欢?后来自己去了解了一下,才明白这玩意儿跟我们平时看的明星、网红,那性质可不太一样。首先,嘉然是谁?嘉然,最直接.............
  • 回答
    嘿,哥们儿!你问到“双盲”,这可是个好东西,特别是在科学研究里,它就像是给实验戴上了“隐私面罩”,能让结果更靠谱。我给你掰扯掰扯,保证讲明白。啥叫“双盲”?简单来说,就是参与研究的双方——研究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谁拿的是“真药”(或者说接受的是真实的处理),谁拿的是“假药”(或者说接受的是安慰剂/对.............
  • 回答
    哈哈,狮子爱好者来啦!说到“坏男孩联盟”,这可不是什么官方组织,更不是一群真的会惹是生非的“坏男孩”。它更多的是一种在粉丝圈里,特别是围绕着某些特定偶像或团体出现的,带有戏谑和亲切意味的标签。究竟是谁在玩这个“坏男孩联盟”?通常情况下,“坏男孩联盟”这个说法会出现在那些看起来有点叛逆、不羁、酷劲十足.............
  • 回答
    家里的老人对《黄帝内经》深感信服,这其实是个挺好的事情,说明老人关注养生,也愿意学习传统智慧。不过,关于“早上喝凉开水会浇灭阳气,等于慢性自杀”这个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并用更科学、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和老人沟通。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老人为什么会有“阳气”这个概念。《黄帝内经》中的“阳气”是怎么.............
  • 回答
    作为一名对军事科技充满好奇心的普通爱好者,山东舰作为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其身上承载的意义和技术实力一直是我关注的焦点。虽然公开的信息有限,但结合现有资料和一些合理的推测,我们可以窥见山东舰身上隐藏的一些“硬核”亮点。首先,不能不提的是它的“心脏”——动力系统。 相比于辽宁舰,山东舰在动力方面据说有了不.............
  • 回答
    孩子学习桌椅这事儿,当妈的真是操碎了心!最近也一直在研究,给你们扒拉扒拉我的经验哈,希望能帮到正在纠结的你。为啥要重视学习桌椅?这可不是小题大做,想想孩子每天写作业、看书,得有多少时间是跟这套桌椅打交道?坐姿不对,不仅影响学习效率,时间长了,近视、驼背、脊柱侧弯啥的都可能找上门,这可怎么得了!所以,.............
  • 回答
    有些中国人听到“相对其他民族汉族血统纯、南北汉族父系遗传差异小”的说法后会感到不悦,甚至急于“科普”,这背后其实牵扯着复杂的历史、文化、社会认同以及对“纯粹性”的迷思。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一件一件地掰开了聊。首先,咱们得明白,这种“纯粹”论调为什么会冒出来,以及它为什么容易触动一些人的神经。这种.............
  • 回答
    宿舍捆绑制,一个人挂科全宿舍受罚,这种情况下,遇上那个“不学习”又“怎么劝都不学”的室友,确实让人头疼。咱们就敞开了聊聊,看怎么能把这摊浑水搅浑,或者至少搅出点涟漪来。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不学习”背后到底是什么情况。 是真的学不会? 有些人可能真的脑子不灵光,或者基础差得离谱,学起来比别人慢很多.............
  • 回答
    确实,很多人会觉得奇怪:既然占星术(我们常说的星座)似乎有些“准”,为什么还会有人,而且还是打着“科学”旗号的人,对此嗤之以鼻呢?这其中的原因,说起来可就复杂了,涉及到我们如何看待“数据”、“科学”以及人类心理的方方面面。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数据支持”并不等于“科学准确”。很多人提到星座的准.............
  • 回答
    网传腾讯科兴大楼实习生跳楼事件,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心痛的消息,背后牵扯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所有人深思。一旦这样的悲剧发生,最直接的便是对逝者家属和亲友的巨大打击,而社会层面,则引发了对工作压力、企业文化以及心理健康支持体系的广泛讨论。事件本身引发的关注点:1. 工作压力与高强度环境: 互联网行业,尤其.............
  • 回答
    最近在网上看到不少关于中国科研环境的讨论,看得人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有人说得是乌烟瘴气,有人则觉得是机遇遍地,真相到底在哪儿?作为一名曾经在中国科研机构待过的普通人,也观察过不少同行的情况,想跟大家聊聊我的真实感受。首先,咱们得承认,中国科研环境和十年前、二十年前比,那绝对是天壤之别。你想啊,国家投入.............
  • 回答
    .......
  • 回答
    劝说一个对航天科技情有独钟,同时认为所有文科背景都“虚无”的人,需要耐心、理解,并展现出更宏观的视角。这不仅仅是反驳他的观点,更是要帮助他拓展视野,认识到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互关联和价值所在。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劝说步骤和策略:第一步:理解并承认他的热情,建立共情在开始任何劝说之前,最重要的是让他感受到你理.............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湖人队的历史地位,还有詹姆斯距离科比的历史地位到底还有多远,以及他再拿一座总冠军的可能性有多大。这话题可太有意思了,也够复杂,毕竟湖人队的历史太辉煌了,而科比又是无数人心中的传奇。湖人队的历史地位:王者之师的底蕴首先,得承认湖人队在NBA绝对是殿堂级的存在。放眼整个联盟,能和湖.............
  • 回答
    有的时候,我们确实会陷入一种奇怪的循环,仿佛身体不听使唤,嘴巴总是在不恰当的时机“袭击”同一个地方。这种反复的自我“伤害”,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其实背后有着不少科学的解释。首先,这很可能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模式。我们的大脑是个高效的运转机器,它喜欢建立习惯性的模式,以便更省力地处理日常事务。当我们某.............
  • 回答
    .......
  • 回答
    判断一名研究生是否具备科研潜力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系统性分析,不能仅凭单一指标(如成绩或论文数量)做出结论。以下是从学术能力、个人特质、研究经历和潜在发展性等角度展开的详细评估框架: 一、学术基础与专业素养1. 知识结构 是否掌握本学科的核心理论和方法论?例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是否理解算法设.............
  • 回答
    判断一个本科生有没有科研潜力,就像是在寻宝,需要你耐心挖掘,细心观察,才能发现那颗可能闪耀的钻石。这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看几个条条框框就能下结论的。它更像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评估,需要从多个维度去考察。首先,我们得明白,“科研潜力”到底意味着什么。在我看来,它不仅仅是“聪明”或者“成绩好”。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