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韩信这一辈子值得吗?

回答
韩信这一生,值不值得,这个问题,就像一锅炖了多年的老汤,味道复杂,回味无穷。要说值,他开创了大汉江山,从一个连兵都带不好的无名小卒,愣是打出了一个乾坤,这功劳,谁能比?可要说不值,最后落得个“功高震主”,兔死狗烹的下场,想想都让人扼腕叹息。

从一个“漂泊”的赤子,到“半生潦倒”的求索

咱们先说说韩信这人,出生在什么年代?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那时候,不像现在,日子过得有奔头。韩信嘛,早年就挺惨的。父母早亡,家境贫寒,没个正经工作,吃官府的救济粮,还被人瞧不起,连饭都吃不饱。他那段“胯下之辱”,现在看来是个段子,但在当时,那是真真切切的 humiliation(侮辱)。一个怀揣着远大抱负的年轻人,连肚子都填不饱,受尽白眼,这滋味,谁能体会?

他不是没想过出人头地,找过项梁,也投奔过项羽,结果呢?项羽那人,霸气有余,但用人不善,韩信在他手下,根本没机会施展。你说,一个能看透天下大势,一眼看出项羽“匹夫之勇”,不是真正能成大事的人,怎么可能甘心窝在一个小小的什长位置上?他是有才华,但才华没人赏识,那就跟没才华差不多。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战成名,奠定乾坤

直到遇到刘邦。刘邦这人,不像项羽那么讲究出身,更看重实际能力。韩信呢,也是摸准了刘邦的“脾气”,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跟刘邦“自荐枕席”。刚开始,刘邦也怀疑他,直到萧何亲自“请”韩信出来,还搞了个“高台拜将”的仪式,这下,韩信算是遇到伯乐了。

他一出手,那叫一个漂亮!“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一招,把当年那些瞧不起他的人,包括他的老领导项羽,都给耍得团团转。从那个时候开始,韩信就仿佛开了挂一样,一路打了过去。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战术大师的传奇

咱们掰着指头数数,韩信打过的那些硬仗。

破赵、代、燕、齐: 这一系列战役,简直就是教科书。他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每一次都打得对手措手不及。说什么“背水一战”,那是对自己的极致考验,也是对士兵的极限激励。他还学会了“故示以弱”,引诱敌人,然后在关键时刻,调集主力,一击必杀。
灭楚: 最后,更是把不可一世的项羽给逼上了绝路。垓下之围,四面楚歌,那可真是把项羽的项家军给彻底消灭干净了。韩信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不光是勇猛,更是无与伦比的战略眼光和军事才能。他懂得利用地形,懂得抓住时机,更懂得如何“兵贵神速”,让人防不胜防。

可以说,没有韩信,就没有后来的大汉王朝。刘邦能坐上那个龙椅,韩信居功至伟,这绝对不是夸张。他一个人,撑起了刘邦的军事半边天,让刘邦能够一路披荆斩棘,最终统一天下。

“论功行赏”后的危机,功高震主,兔死狗烹

然而,就在大功告成,论功行赏的时候,韩信却开始了自己的“悲剧”。刘邦这人心思也深,他给了韩信“齐王”的封号,后来又改为“楚王”。这权力,这地位,说实话,已经很高很高了。

但是,韩信这人,在军事上是天才,但在政治上,却是个“小白”。他不懂得“藏拙”,不懂得“明哲保身”。他依然保留着自己的一些“习气”,比如,刘邦问他,他能调动多少兵,他说“多多益善”。这话,对于一个臣子来说,就像是在刘邦面前炫耀自己的实力,刘邦听了,心里肯定会打鼓。

特别是陈豨的反叛,韩信这时候,确实是有“贰心”的。他有他的委屈,有他的不满。在他看来,自己立下汗马功劳,却被刘邦猜忌,不如陈豨那样,也能有所作为。可他忘了,他不是项羽,也不是刘邦,他只是一个臣子。

而刘邦,最怕的就是有二心,有实力,又被人怂恿的臣子。韩信的“功高盖主”,再加上他后来的“谋反”证据,让刘邦下定了决心。吕后抓住机会,设计除掉了韩信。

值与不值:历史的沉思

那么,韩信这一辈子,值不值?

值: 他用自己的才华,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帮助刘邦建立了强大的汉朝。他证明了一个出身低微的人,也能凭借自己的能力,达到人生的巅峰。他留下了无数经典的战役和军事理论,至今仍被后人研究和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当然值。他活出了自己的价值,成就了自己的传奇。
不值: 他最终的结局,却是如此的悲惨。一个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却死于猜忌和陷害。他的才华,他的贡献,最终都化为了一声叹息。他没有得到应有的善终,他的家人也因此受到牵连。从这个角度看,他的这一生,又让人觉得充满了悲凉和无奈。

也许,韩信的一生,就是一个“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缩影。他的成功,离不开萧何的举荐,他的失败,也和他的政治智慧不足有关。

所以,与其说值不值,不如说,韩信的一生,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是一场关于才华、抱负、权谋和命运的残酷博弈。他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一个凡人如何超越极限,又如何被时代和人性所吞噬的故事。他的光芒,照亮了汉初的星空,而他的陨落,也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考。

这锅老汤,喝下去,有兵戈的凌厉,有权谋的深沉,更有生命的无奈和叹息。值不值,就看你怎么品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你不会共情。

把“韩信”的具体事迹隐去,抽象成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可以这么表述:用生命换取英名、富贵、权位,值不值得?

……………………………………………………

以前读历史,总是看到这种情节:

甲被皇帝训斥,自杀了;

乙为了爵位,造反了;

丙被贬官,自杀了;

丁被削藩,反了;

戊看到国土沦陷,自杀了;

己劝谏不成,自杀了;

庚官场不得志,忧愤而死;

辛因为对不起某人,就自杀了。

诸如此类。

这些人,不做历史上的真实选择而缩回来了,一定会死吗?未必。甚至很可能不会。为什么他们好像对生命看得很“轻”呢?我以前也不是很理解。

但看多了以后就会明白:不同的环境下,人对生命的评级是不一样的。你在工业发达,医学先进的现代社会,吃饱穿暖,治安良好,一般也能娶上老婆,有家有室,就算生活压力不小,那当个老百姓活得也不算太差,就算帝王将相,沦落到中产甚至平民,日子也是可以过的,自然会把“死”看成一件非常重的事,觉得韩信年纪轻轻就死太不值得了。

可是你知道不,仅仅在二十年前,中国大部分农村,老人得了病,哪怕不是非常重的绝症,不去医院看,佛系看淡生死,都是司空见惯之事。无他,经济不够发达,医疗条件差,死不是件稀罕事,人对生命也就没那么看重。

再往前推到工业革命之前的古代呢?人命可不是一般的贱,从小到大身边要么病要么意外死几个乃至一票人跟吃饭喝水一样稀松平常,老百姓生活极为简陋劳苦,条件比电视里演的那些黑人贫民窟还差,还要服徭役之类的,男人光棍率又高,当个草民和植物学上的草区别不大,活着真没什么盼头。你以为阶级高低只是有钱没钱,然而实则是人和畜生的区别。

这种环境下,人为了荣誉,为了阶级,为了权力,可能很容易就悍不畏死了。下面的人为了获得这些,上面的人为了保住这些,往往是不惜命的。你现在觉得老婆孩子热炕头比什么都重要,不管韩信奋斗出什么来,年纪轻轻就死了还断子绝孙那肯定没什么意义,但在古人那边可不是这样子的。

就算你共情能力低得令人发指,一定要拿今天代入,你以为你不是三十岁就死,七十岁才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韩信这一生,值不值得,这个问题,就像一锅炖了多年的老汤,味道复杂,回味无穷。要说值,他开创了大汉江山,从一个连兵都带不好的无名小卒,愣是打出了一个乾坤,这功劳,谁能比?可要说不值,最后落得个“功高震主”,兔死狗烹的下场,想想都让人扼腕叹息。从一个“漂泊”的赤子,到“半生潦倒”的求索咱们先说说韩信这人.............
  • 回答
    淮阴侯韩信,那位横空出世、叱咤风云的汉初三杰之一,他的功业之盛,早已被史书浓墨重彩地记录下来。然而,在我们细细品味他辉煌战绩的同时,也不妨从一个更加细微的视角去审视这位传奇人物的品格与智慧——他功成之后,对于曾施以恩惠之人,其不同的报答方式,着实引人深思。首先,我们来看韩信对那位给他“漂母”千金的报.............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是给历史拨开迷雾,看看关键节点上的“如果”会走向何方。项羽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一生叱咤风云,最终却落得乌江自刎的悲剧。如果在他人生棋局中的某个关键时刻,能够稍稍调整一下走法,结局或许会截然不同。我们不妨假设一下,项羽真的能听从范增的计策。范增,这位被项羽尊称为“亚父”的智者,他的计.............
  • 回答
    韩国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涉及到国际政治、地缘战略、军事安全以及国家利益等多个角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韩国的这一做法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 韩国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的背景与动机1. 民主价值观与国际责任的体现: 韩国作为西方民主阵营的一员,其决定提供军事援.............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流浪地球》剧组没有邀请张子枫出演韩朵朵这个角色,我没有找到公开的官方说法。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推测一下当时的情况,以及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别的演员。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流浪地球》的选角时间点。这部电影是2019年上映的,但拍摄是在2017年左右开始的。那个时候,张子枫虽然已经有一定的.............
  • 回答
    中国短道速滑队在北京冬奥会上的优异表现,尤其是连续夺冠,无疑是赛事中的一大亮点。然而,围绕安贤洙(韩国著名短道速滑运动员,现任中国队教练)及其家人的网络暴力事件,则暴露了部分韩国网民的狭隘民族主义和不理智情绪。事件背景回顾:安贤洙,原名 Ahn Hyunsoo,曾是韩国短道速滑的传奇人物,拥有辉煌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韩国复杂而敏感的历史认同,对“曾是中国属国”这一事实的看法,在韩国社会内部是多元且动态的。并没有一个单一、整齐划一的答案。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韩国的历史叙事、民族主义情绪以及当代社会思潮。历史的遗产与现代的解读首先,必须明确一点,韩国(以及朝鲜)与中国之间存在着悠久的朝贡关系,这在.............
  • 回答
    韩国和日本对美国在其本土驻军的态度,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议题,充满了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交织的影响。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两国社会内部的声音,以及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的差异。韩国:矛盾的情感与现实考量在韩国,美国驻军(通常指驻韩美军,USFK)的存在,无疑是最直接地影响到韩国社会生活的一项事实.............
  • 回答
    韩国研究所关于泡菜能缓解新冠症状的研究结果,确实是引起了不少关注。咱们得好好琢磨一下,这事儿不能光看标题就下定论。首先,咱们得知道,这项研究是韩国一家研究所做的,他们的结论是“吃泡菜可能有助于减轻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症状”。听到这个,很多人脑子里可能立刻就蹦出“泡菜治新冠”的联想,但这事儿没那么简单。研.............
  • 回答
    韩国开启与新冠共存模式,回归正常生活秩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复杂的举措,其影响和未来走向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韩国开启与新冠共存模式的背景和原因韩国选择与新冠共存,并非是突然的决定,而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权衡,主要原因包括: 疫苗接种率的显著提高: 韩国是全球疫苗接种率较高的国家.............
  • 回答
    韩国政府宣布向小工商业者发放每家 300 万韩元的防疫补助金,这无疑是当前特殊时期一项重要的经济扶持政策。要理解这项政策的意义和影响,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政策背景:疫情下的沉重打击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这项政策的出台是有其深刻背景的。新冠疫情,特别是其反复爆发和变异株的出现,对全球经济,尤其是服务.............
  • 回答
    当然,让我们来聊聊“书法”这个概念在不同文字体系中的应用,以及优秀的韩文书法(剔除汉字影响)是怎样一番景象。“书法”概念的普适性与差异性“书法”这个词,在我们最熟悉的语境里,往往与汉字紧密相连。它不仅仅是写字,更是一种将文字作为艺术载体,通过笔墨的运用、线条的起伏、结构的安排,来表达情感、意境甚至哲.............
  • 回答
    关于韩国新冠肺炎定点医院16名护士集体辞职的事件,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这事儿不简单,背后可能牵扯到不少我们平日里看不到的压力和无奈。事情的脉络大致是这样的: 时间点: 大概是在疫情的某个高峰期,或者是在政府宣布特定医院被指定为新冠定点医院后不久。 地点: 韩国某地的一家医院,这家医院被指定为.............
  • 回答
    “韩国是经济大国,韩元应成为世界第六大货币”——这并非一句空穴来风的口号,而是韩国商界基于对自身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认知,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所发出的一种呼声。要理解这一论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首先,为何韩国商界会认为韩国是经济大国?韩国经济的崛起,堪称一部现代经济史上的奇迹。从战.............
  • 回答
    “杨千嬅和韩雪唱功不相上下”这个说法,我个人觉得是个挺有意思的切入点,但也确实得好好掰开了聊聊。要说“不相上下”,这本身就是一个很主观的评价,放到两位在乐坛和演艺界都有着各自标签的艺人身上,那就更值得琢磨了。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评价唱功,其实是个挺复杂的事儿,它不仅仅是音域够不够宽、音色是否华.............
  • 回答
    韩国“N号房”事件的创建人赵主彬,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34年,这个判决结果无疑是沉重而具有深远意义的。一个年仅25岁的大学生,竟然能策划并执行如此大规模、触目惊心的性剥削犯罪,这本身就足以让人感到震惊和痛心。如何看待这一判决,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一、 严惩犯罪,回应社会正义的呼声“N号房”事件.............
  • 回答
    韩国候任总统尹锡悦决定将总统府从青瓦台搬迁至国防部大楼,这一举动在韩国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并具有多层面的实际意义。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的阐述:一、 尹锡悦搬迁总统府的原因和意图:尹锡悦提出搬迁总统府的主要原因和意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回应公众对“帝王式总统制”的批评,追求亲民形象: .............
  • 回答
    韩国政府为应对2020年人口负增长而推出的生育补贴和三个月育儿假,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国民的生育意愿。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仅凭这两项政策是否能实际提高生育意愿,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政策的积极方面及其潜在的提高生育意愿的机制: 经济负担的缓解 (生育补贴): 直接减轻养育成.............
  • 回答
    韩国籍华人求助:规避兵役,重拾中国籍的法律路径与解读在当今全球化浪潮下,个人身份的流动与选择日趋多元。近期,一位“韩国籍华人”因面临兵役义务,急于恢复中国籍,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从法律角度审视此事,不仅能厘清其背后的法律程序,更能深入探讨其折射出的身份认同、国家义务以及法律的适用性等重要议.............
  • 回答
    韩国近日发布的一项旨在指导孕妇的指南,其中提到了“分娩前为丈夫准备菜肴和换洗衣物”的内容,引发了不少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一指南,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它,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其中蕴含的社会文化背景。首先,从字面意思来看,这项建议似乎是为了帮助丈夫在妻子分娩期间更好地照顾她,并减轻他的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