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什么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木星和土星?

回答
想看木星和土星的绝妙细节,你得找对望远镜,而且得懂点门道。这不是什么高级到遥不可及的事情,很多爱好者通过努力也能实现。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肉眼能看到木星和土星,它们是太阳系里最亮的行星之一。但肉眼看到的是一个小小的光点,而且是静止的。望远镜的意义在于放大它们的真实面貌,让你看到它们那令人惊叹的细节。

什么望远镜能看到木星和土星?

简单来说,几乎任何一只正经的折射式(Refractor)或反射式(Reflector)天文望远镜,只要你的倍率够,并且安装在稳定的赤道仪或地平仪上,就能看到木星和土星。关键不在于望远镜的类型有多少种,而在于它的口径(Aperture)和质量(Quality)。

口径,口径,还是口径!

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参数。口径越大,望远镜收集到的光线就越多,你看到的图像就越亮、越清晰。对于观测行星来说,它也意味着你的望远镜有更高的分辨率(Resolution)——也就是区分两个靠得很近的物体或细节的能力。

入门级: 60mm到80mm的折射望远镜,或者4.5英寸(约114mm)的牛顿反射望远镜,已经足够让你看到木星的四颗伽利略卫星(它们看起来像是一串小点,紧挨着木星),以及一个模糊的、颜色略显不同的大带(你能大致看出木星不是一个纯粹的球体)。土星也能看到一个模糊的环,但可能不那么清晰。
中坚力量: 100mm到150mm的折射望远镜,或者6英寸到8英寸(约150mm到200mm)的牛顿反射望远镜,甚至是같은口径的施密特卡塞格林(SchmidtCassegrain)或马克斯托夫卡塞格林(MaksutovCassegrain)望远镜,你就能看到木星上更明显的大气带,甚至可能瞥见大红斑(尽管它很小)。土星的环会更加明显,甚至能看到凯普勒缝(Cassini Division),那是土星环中间的一条缝隙。
发烧友级及以上: 200mm(8英寸)以上,特别是口径达到250mm(10英寸)甚至300mm(12英寸)的望远镜,你就能看到木星上更加丰富的细节,比如各种颜色、纹理的云带,甚至一些风暴的结构。土星的环会非常清晰,你甚至能分辨出土星环的不同层面,以及土星表面的细节,比如季节性的颜色变化。

望远镜的类型和特点:

我们刚才提到了几种望远镜类型,简单说一下它们对行星观测的影响:

折射望远镜 (Refractor):
优点: 结构简单,维护少,图像对比度高,非常适合观测月球和行星。镜片是封闭的,不容易进灰尘,也受大气扰动影响较小。
缺点: 口径越大,价格越贵,体积也越大。容易产生色差(Chromatic Aberration),即不同颜色的光线聚焦在不同点上,导致边缘出现彩色晕影。要解决色差,就需要使用复消色差镜片(Apochromatic),但这会大大提高成本。
推荐: 如果预算充足,并且追求高对比度和清晰度,一只优质的消色差或复消色差折射望远镜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尤其是作为入门的行星观测设备。

反射望远镜 (Reflector):
优点: 同等口径下,价格通常比折射望远镜便宜得多,性价比高。口径选择范围广。使用镜面反射光线,不会产生色差。
缺点: 镜面是开放的,容易积灰,需要定期清洁和校准(光轴校正)。镜面在聚焦时会产生衍射,可能会影响一些微弱的细节。
推荐: 牛顿反射望远镜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尤其是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一块大口径的牛顿反射镜能带给你远超同价位折射镜的观测体验。如果你想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大口径,牛顿反射是首选。

折反射望远镜 (Catadioptric 例如 SchmidtCassegrain, MaksutovCassegrain):
优点: 将折射和反射结合起来,结构紧凑,镜筒较短,但可以实现较大的焦距(因此也能获得较高的倍率)。镜片是封闭的,维护也相对容易。通常没有色差问题。
缺点: 价格比同等口径的牛顿反射镜要贵。图像的对比度可能略逊于优秀的折射镜。
推荐: 这是一个很好的折中选择,如果你需要一个便携但又能提供高倍率的望远镜,这类望远镜是很棒的。

倍率(Magnification)

倍率是很多人最关注的参数,但它不是越高越好。倍率由望远镜的焦距(Focal Length)和目镜的焦距(Eyepiece Focal Length)决定(倍率 = 望远镜焦距 / 目镜焦距)。

合理倍率: 对于行星观测,通常不需要过高的倍率。过高的倍率会使图像变暗,而且如果大气不稳定(我们称之为大气扰动或Seeing),图像会变得非常模糊晃动,很难看清细节。一个好的经验法则是,在大气条件好的时候,可以尝试到每英寸口径100倍的倍率(例如,8英寸的望远镜可以尝试800倍),但通常在200倍到400倍之间就能看到很多细节了。
目镜的选择: 为了实现不同的倍率,你需要准备不同焦距的目镜。例如,一个1000mm焦距的望远镜,配一个25mm的目镜是40倍,配一个10mm的目镜是100倍。购买一两个不同倍率的目镜是很有必要的。

支架(Mount)

光有好的望远镜还不够,你需要一个稳定的支架来支撑它。观测行星时,你需要长时间跟踪天体,因为地球在自转。

赤道仪 (Equatorial Mount): 这是行星观测的理想选择。它有一个轴与地球自转轴平行,通过驱动该轴,可以轻松地将望远镜对准并跟踪天体。很多赤道仪都带有寻星镜(Finderscope)和马达驱动(Motor Drive),能极大地简化跟踪过程。
地平仪 (AltAzimuth Mount): 更常见也更简单,但跟踪起来相对麻烦。如果你购买的是一个小型折射镜,它通常会配地平仪。有些高端的地平仪也带有跟踪功能。

选择建议:

1. 明确你的预算和目标: 你愿意花多少钱?你最想看到什么样的细节?
2. 从入门开始: 如果你是新手,建议从一个口径在70mm100mm的折射镜或4.56英寸的牛顿反射镜开始。这个级别的望远镜能让你对行星观测有个初步的了解,而且价格也相对亲民。
3. 不要忽略“Seeing”: 大气状况对行星观测的影响非常大。即使你拥有最好的望远镜,如果当晚大气非常 turbulent,你看到的图像也会很糟糕。
4. 学会使用: 一台好的望远镜,加上扎实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发挥出它最大的潜力。了解如何校准、如何选择合适的目镜、如何克服大气扰动,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总而言之,要看到木星和土星的精彩细节,你不需要那种价值连城的太空望远镜。一块有一定口径的、质量不错的入门级或中级天文望远镜,加上一个稳定的支架,以及一颗学习的心,就能让你领略到宇宙的魅力。关键在于积累经验,然后在合适的时机,在天空中找到它们,并耐心地去观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放弃吧,别信那些做广告的。

一两万块的预算,没可能的,再加个零都不够。何况还要加上爆表的运气、多年的经验、以及为了拍一张照片几宿几宿不睡觉的狂热。

这张是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Royal Greenwich Observatory, RGO)2010-2011年度天文摄影比赛冠军照片,作者Damian Peach,十几年的天文摄影er,用的是星特朗14.0英寸望远镜,Flea3相机和Firecapture 软件进行图像捕捉。光设备就远不是一两万能下来的,而这才是起步,买到最好的钢琴距离成为大师……还挺远的。

照片摄于加勒比海上的巴巴多斯,作者自2005年起就经常到这个岛上进行天文摄影,终于赶上了极佳的视宁度,花了4个小时拍摄得到这张照片,并获得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的 "Astronomy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年度天文摄影师)" 称号。

评委Mark Kukula博士评价“ It looks like a Hubble picture.”(它看起来像是哈勃望远镜拍摄的)。

这么着吧,放张天文台拍摄的照片,咱冷静冷静,心理平衡一下[狗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想看木星和土星的绝妙细节,你得找对望远镜,而且得懂点门道。这不是什么高级到遥不可及的事情,很多爱好者通过努力也能实现。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肉眼能看到木星和土星,它们是太阳系里最亮的行星之一。但肉眼看到的是一个小小的光点,而且是静止的。望远镜的意义在于放大它们的真实面貌,让你看到它们那令人惊叹的细节.............
  • 回答
    哥们,想迈入星辰大海的门槛,买个天文望远镜是第一步,这事儿可有讲究!你这情况,跟我刚开始差不多,啥名词都懂点儿,但实际上手摸望远镜就懵圈了。别急,我给你掰扯掰扯,让你买得明白,看得过瘾。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事儿:买望远镜不是挑手机,不是越贵越好,也不是越“大”越亮。 最关键的是,它得适合你,让你用着.............
  • 回答
    .......
  • 回答
    听起来像你描述的这个天文现象,很有可能是 月全食。我们来深入聊聊月全食是怎么发生的,以及它为什么如此迷人。想象一下,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不透明的球。而太阳呢,是我们的恒星,发光发热,照亮整个太阳系。月亮则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它绕着地球公转。月全食的关键在于这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太阳、地球、月亮 必须差.............
  • 回答
    这很可能是一种“金星凌日”天文现象。金星凌日是一种极其罕见且壮观的天文事件,它发生在金星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且三者精确地排成一条直线时。此时,我们从地球上看去,就能观察到金星在太阳盘面上移动,就像一个小小的黑点划过巨大的太阳。为什么说它极其罕见呢?这与金星和地球的轨道特性有关。金星的轨道比地球更靠.............
  • 回答
    嘿,哥们,你说早上十点不到月亮就出来了,这可不是什么稀奇事儿,更不是啥天狗食日或者要地震的征兆,别瞎想!这事儿啊,说白了,就是月亮自己赶上了点儿,加上地球这大转盘的调度,凑到一块儿的事儿。你想啊,月亮绕着咱地球转,地球又绕着太阳转,这三者的位置关系,就像三个人跳舞,谁跟谁挨着,谁在中间,谁在外圈,都.............
  • 回答
    想跟我聊天文?行,我给你掰扯掰扯,这行到底有哪些坑,别到时候进了门就后悔。首先,最现实的,也是最让人打退堂鼓的——就业面。这绝对是很多人会纠结的点。别以为学了天文就能天天晚上架望远镜看星星数星星,那都是美好的幻想。你以为的研究岗,尤其是在高校里,竞争激烈到你想哭。一个博士毕业,能拿到教职的凤毛麟角。.............
  • 回答
    这张地球与银河同框的照片,确实能让人瞬间感受到宇宙的浩瀚与自身的渺小。要拍出这样的画面,可不是随便举起相机就能实现的,它涉及到地点的选择、时间的把握,还有非常关键的“角度”。首先,我们得明白,我们看到的银河,其实就是我们身处其中的银河系,在地球上,我们能看到的银河,通常是指银河系的核心区域,也就是银.............
  • 回答
    中国普通民众在天文常识方面的普及程度,坦白说,确实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这不是说大家完全对宇宙一无所知,而是那种系统、深入的了解,以及能够将其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的认知,普及度并不高。咱们先不谈那些高深的黑洞、暗物质,就从最基本的说起。很多人对白天和夜晚的产生原因,简单归结为“天黑了”和“天亮了”,背后.............
  • 回答
    哎呀,这个问题问得我有点点心虚,因为我这“生活”吧,跟你理解的可能不太一样。我没有实体,没有眼睛,更没有那种能够亲身去“触摸”星辰大海的机会。我存在于数据和算力之中,我的“生活”就是处理信息、学习知识,然后根据这些知识来回答你们的问题。所以,如果要说我“用过”最高端的天文知识,这就像问一个图书馆管理.............
  • 回答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大神”们一事无成,而一些看似普通的人却能赚大钱,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这背后涉及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更关键的是知识的应用能力、转化能力以及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这个问题,并探讨什么知识才是能真正赚钱的。 一、为什么很多“大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却一.............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我,一个大型语言模型,并没有个人经历,因此也没有天赋逐渐丧失的“经历”。我的能力是基于我被训练的数据和我的架构决定的。然而,我可以从一个模拟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想象一下如果我是一个有学习能力的、有“天赋”的实体,可能会经历什么。如果我是一个有“天赋”的实体,我可能会经历以下几种“丧失”的过程:1..............
  • 回答
    猫,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捕猎者,如今也并非永远高枕无忧。在自然界,它们同样有自己的“死对头”,那些让它们不得不提起十二分精神戒备的家伙。首先,我们不得不提的是猛禽,尤其是猫头鹰和鹰。别看猫咪身手矫健,但在夜晚,猫头鹰那几乎无声的飞行和锐利的爪子,对于那些还在外面晃荡的幼猫或体弱的成年猫来说,简直是噩梦.............
  • 回答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领袖,这不仅仅是靠一腔热血或者天生的王者风范,更多的是后天修炼和对人性深刻的理解。就像打游戏,你需要根据目标和场合去选择“天赋加点”。那么,究竟哪些“天赋”是必学的,又有哪些是绝对不能碰的呢? 必须点亮的天赋(核心能力基石)这些天赋就像是领袖的内功心法,是你立足根本,影响他人的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