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这种事情一直让语文老师很头疼,说实话,比学生被强制背诵更头疼。
首先来看一看背诵的必要性问题吧。我所知道的任何学习中文的学生都有广泛的背诵基础,因为中国的语言知识和文化有非常强的连贯性,同时又有大量的典籍文献。背下来,可以说是最简单最方便的办法。
其次,背诵其实是语言习得的必要过程。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对语言本身有所感悟,也是中文学习的必由之路。(古代私塾、书院的学习方法一定程度上比现在更加机械,在此不提)
而基础教育阶段,指望学生自己喜欢而开始背诵实在是太过于缥缈,基于上述必要性考量,强制背诵可以说是必须的。
题主提到了《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并认为没有背诵的必要。可是实际上这句话可以联系很多历史事件:庆历新政是最直接的,几乎同时,欧阳修因为支持新政被贬滁州,两年后苏轼在滁州抄写《醉翁亭记》并制作碑刻。即使不联系别人,了解滕子京和范仲淹的关系,庆历新政的基本内容对于学习文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所以总结起来,文章和学习可以是灵活的,背诵不仅仅是背诵而已。题主提到了错一个字就抄写,其实是考查制度的问题,为了考试而产生的相应对策。说句不一定被理解的话:你以为我们愿意?
最后,这类问题看了很多,大部分人对于自己学生时代的枯燥经历颇有怨言。但是原因是什么?我见过有人说教材,有人说老师……作为一个老师,我想说制度和不懂教育只知道分数的那一部分家长才是关键。
其实详细说起来的话会有很多,实在懒得打字,暂时就说这么点乱七八糟的东西吧。
后悔背少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