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长住南京的人是否对日本人更有恨意?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历史记忆、个人经历以及社会氛围等复杂因素,因此很难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更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南京的长住居民就一定对日本人怀有更深的恨意。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为何会有这样的印象,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细微差别:

南京作为历史记忆的载体: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的历史是南京人心中一道难以磨灭的伤痕。这座城市曾承受了巨大的苦难,数以万计的无辜生命被屠戮。作为这座城市的一份子,长住在这里的人们,无论是否亲身经历,都生活在这样的历史叙事和集体记忆之中。
纪念馆与教育: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南京重要的地标之一,每天都有大量参观者前来悼念。学校教育中也会强调这段历史,这无疑加深了当地居民对这段历史的认知和感受。这种持续的纪念和教育,自然会让这段历史的“存在感”更强。
环境的熏陶:走在南京的街头,你可能会看到一些与历史相关的标识,听到关于过去的故事。这种“浸润式”的历史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情感。

恨意程度的个体差异:

经历的直接性:对于那些长辈曾亲历南京大屠杀,或者自己从小就听着家族中关于那段苦难的讲述长大的人来说,他们的恨意可能更为直接和深切。这种家族传承的创伤,往往比书本知识更具冲击力。
个人价值观与情感:每个人对历史的态度和情感反应都是不同的。有些人可能更倾向于理性看待历史,将历史的教训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有些人则可能更容易将历史的痛苦转化为直接的情感宣泄。
与日本人的接触:长住南京的人,虽然生活在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但他们与日本人的直接接触机会未必就比其他城市的人多。如果他们的日常交往中,有相对积极和友好的互动,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或改变他们对日本人的看法。反之,如果存在负面接触,则可能加剧。
信息获取的渠道:现代社会信息传播广泛,人们通过新闻、网络、影视等多种渠道了解世界。不同信息渠道传递的关于日本的观念,也会影响个人看法。

“恨意”的定义与表现:

“恨意”的程度:需要明确的是,“恨意”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情感,可以从轻微的警惕、反思,到深切的仇恨,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不能简单地将所有南京长住居民的情感划为同一类型。
对外表现与内心情感:有些人可能内心有强烈的民族情感和对历史的反思,但并不一定会在外在言行上表现出明显的“恨意”。他们的情感更多地体现在对国家主权的捍卫、对和平的珍惜以及对历史真相的坚持上。

总结来说,南京作为南京大屠杀的发生地,其历史记忆的独特性和深刻性,使得这里的居民在面对这段历史时,可能会有更强烈的共鸣和更复杂的情感。 这种情感的强度和表现形式,会受到个体经历、家族传承、教育背景以及个人性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与其说南京的长期居民“对日本人更有恨意”,不如说他们对那段历史的敏感度可能更高,对民族尊严和国家安全的意识可能更强,并且对于历史真相的还原和铭记有着更深切的关注。这种情感,既包含着对过去苦难的悲痛,也可能包含着对未来和平的期盼,以及对历史责任的思考。

所以,如果我们观察到南京的居民在谈论相关话题时表现得更为严肃或情感更为浓烈,那很可能源于他们与那段沉重历史更直接、更持久的联系,而不是简单地将这种情感泛化为对所有日本人的“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就是题主找的“长住南京的人”,身边所有证件地址上都写的南京(护照除外)。

几年前,一个日本左翼电视台过来调查南京人对日本人的态度。他们让一个日本女孩随机在南京各处街头问路,故意透露自己身份,调查路人的反应。

结果,大部分南京人都很友好。热情地给女孩指路,祝她玩的愉快,并希望中日和平。

其中一个南京老大爷,是经历过抗日年代的。记者问他:日本侵略过你们,你不恨她吗?老大爷答:“恨,当然恨,但我们恨的是日本法西斯军人,不是当代日本民众。”

如果一个二战时期的鬼子兵穿越过来,向老大爷问路,我觉得他会被老大爷手撕。但如果只是一个出生在日本的普通人,也没有公开支持过右翼或军国主义,那我为什么要恨他?

仅凭一个人的国籍/民族,就给一个人定罪,这是有脑子的人干的事吗?这不是法西斯、纳粹干的事吗?

“因为你是犹太人,所以你有罪。”
——阿道夫•希特勒

我们这里有个“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日本人来纪念馆参拜。哪怕是钓鱼岛期间,来纪念馆谢罪的日本人的香火也没断过。(因为日本人常来,所以南京日式店铺也多)

你以为战后的日本右翼还能代表“日本人民”?现在的他们只是美帝的傀儡。上海自贸区差点谈成的时候,日本亲华官员集体辞职、意外死亡,最后夭折。

日本最大的政治派系是经世会清和会,“经世会”亲华,“清和会”亲美。然后我们看看日本特搜部(反贪局)历年逮捕过的人员名单:

(田中派)田中角栄 逮捕 ロッキード事件
(経世会)竹下登 失脚 リクルート事件
(経世会)金丸信  失脚逮捕 佐川急便献金・脱税
(経世会)中村喜四郎 逮捕 ゼネコン汚職
(経世会)小渕恵三 (急死)(←ミステリー)
(経世会)鈴木宗男 逮捕 斡旋収賄
(経世会)橋本龍太郎 議員辞職 日歯連贈賄事件
(経世会)小沢一郎 西松不正献金事件
(経世会)二階俊博 西松不正献金事件

日本特搜部由美国麦克阿瑟将军成立,隶属于美国管辖,日本政府无权干涉其事务。

这就是为什么日本高层的政治立场好像永远都偏右,因为偏左的高官都“意外死亡”“自杀”“贪污”了。就算你两袖清风、安保严密,也会“主动辞职”“身体不适”。

现在你们知道现代日本右翼势力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了?平成青年普遍对政治不感兴趣,原因之一也是如此。既然民意左右不了政治,谁还会关心?

很多其他地区的键盘侠骂我们“没骨气”,我觉得很搞笑。我们经历过灾难,不代表我们必须每天活在咬牙切齿的愤怒与悲伤中吧?每天一起床:“我要炸平日本!”每天一睡觉:“噢,我可怜的先祖们!”这样?

自己亲人去世的时候,你们都知道“生活要往前看,抹平伤痛,砥砺前行”,怎么轮到别人的时候,却又要求别人一辈子活在仇恨与悲愤中呢?

被日本人毁灭的城市又不止我们,重庆轰炸、淞沪会战、旅顺屠杀……难道中国人就要因为一次战争而永远活在历史的阴影里,在无谓的情绪中浪费生命?(何况南京被屠城早就不止一次了)

经历越多,没有让我们愈加仇恨,反而让我们看淡了战争。正因为被战争毁灭的次数多,我们反而能比一般人更理智地看待战争。南京的口号“博爱和平”,也反映了多灾多难的南京人的成熟心态。

(2017年,南京被评为国际和平城市)

每年12.13防空警报响起,学校罢课,企业停工,交通暂停,时间冻结。所有南京人起身、驻足、脱帽,默哀;汽车、火车、轮船相继鸣笛。这份自觉,是南京人心照不宣的默契,是对我们历史态度的诠释,更是对那些地域黑无声的辩驳。

南京12.13全城默哀实况 https://www.zhihu.com/video/1121458129354768384

我们从未遗忘过去,但也不会让过去阻碍未来。我们希望中日和平,但绝不容忍清朝那种虚假的和平。我为南京人铭记历史的态度自豪,也为我们有原则的包容而感动。

我们和你们一样,爱看《火影》《口袋妖怪》,爱听初音未来的歌曲,玩《怪物猎人》《生化危机》,甚至愿意包容来访的日本人。

但这些不代表我们“没骨气”。我们只是比某些幼稚而狭隘的愤青更懂得战争的伤害,也更冷静、更理智地看待历史。我的高中,建在南京保卫战最大一片机枪阵地上。他们当年明知道自己不可能活着撤退,却还是在这里顽强战斗。那种坚定的信念,不是来自军令,而是来自中华民族的信仰。

如果这样的态度在某些狭隘之人眼里也算“汉奸”“精日”,那我只好低下头,笑呵呵地对它说:

另外,那些说南京3天沦陷、2k逃兵,所以南京人怂、懦弱的……学点历史吧。

国军当时最高指示就是撤离南京,只留下一群刚招募的菜鸟和上海撤退过来的残兵败将断后,给大部队的撤离争取时间。

很多南京人一边挖掩体,一边听教官讲解,临战前最后一刻才拿到枪。坦克军舰全调走,指挥体系瘫痪,唯一的援军是一群刚经历过淞沪会战、伤亡惨重、补给匮乏的老弱病残。这仗怎么打?用爱作战?

说这种话的人,应该向光华门的全体南京守军谢罪。

光华门争夺战——保卫南京最惨烈战役

ps:保钓期间,南京是唯一爆发了几十万人规模的反日游行,却没有一辆车被砸、没有一个女孩被扒衣服的城市。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历史记忆、个人经历以及社会氛围等复杂因素,因此很难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更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南京的长住居民就一定对日本人怀有更深的恨意。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为何会有这样的印象,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细微差别:南京作为历史记忆的载体: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的历史是南京人心.............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关于“东北军为何在与红军的早期较量中失利”的一个常见误解,并且将“东北军”与“红军”的对抗场景进行了一些混淆。需要澄清的是,张学良的东北军在长征期间(19341936年)的主要任务是与红军在南方作战,而并非与长征完的红军直接对抗。长征结束后,红军主力到达陕北,与盘踞在西北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怎么日本的动漫就能一部部拍个没完,质量还不落下,而我们国内和美国在这方面好像就没那么“长寿”的作品呢?这背后原因可不止一点点,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是日本动漫独特的“周刊连载”模式和长篇叙事的基因。你想啊,像《周刊少年JUMP》这样的漫画杂志,可是日本漫画产业的基石。这.............
  • 回答
    您这个问题确实问到了点子上!南京的长江两岸与上海的黄浦江两岸、重庆的长江两岸相比,在景观的精致度和商业开发的程度上,确实存在明显的差异。这背后的原因,绝非一概而论,而是历史、地理、经济以及发展策略等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聊聊“开发”的定义和侧重点不同。 上海黄浦江两岸(外滩和陆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历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很多人都注意到了。提到南京定都的王朝,人们脑海里最先浮现的可能是明朝,但实际上,在此之前和之后,南京都曾是许多政权的都城,而这些政权,无论强大与否,似乎都难以长久延续。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剖析一下,为什么选择在南京建都的王朝,似乎总是难逃“短命”的魔咒.............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南北朝时期定都南京的朝代大多短命,而南宋定都杭州却相对长寿一些。要解释这个现象,不能简单归结为“南京短命,杭州长寿”,而是要深入分析这背后 政治、经济、地理、军事以及历史演变 等多重因素的复杂互动。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定都的“长寿”与否,并非仅仅取决于城市本身,更与它所.............
  • 回答
    南京何以六朝古都?长江天险之外,战略智慧与时势造就谈及南京,人们往往会将其与“六朝古都”的辉煌联系在一起。然而,南京地处平原,缺乏天然的战略纵深,这一地理上的劣势似乎与成为一座稳固的都城所需的条件有所悖离。仅仅依靠长江天险,是否显得太过侥幸?事实上,南京之所以能历经六朝更迭,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
  • 回答
    刘禹锡的《石头城》之所以会写到“淮水东边旧时月”,这其中的缘由,并非像姜夔那样有具体而清晰的个人情感寄托,而更多的是历史的积淀和地理的意象运用。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石头城》这首诗的背景。这首诗写的是南京,也就是古代的建康。石头城是南京的一处重要古迹,曾是六朝时期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济南、成都、南京、长沙、西安、苏州、厦门这些二三线城市互联网发展的那些事儿。别把它当成枯燥的报告,就当咱哥俩凑一块儿,掰扯掰扯现在和未来。得承认,一提到互联网,大家脑子里立马蹦出来的都是北京、上海、深圳,还有杭州(阿里老家嘛)。这些一线城市就像是互联网的华山论剑场,高手如云,机会遍地.............
  • 回答
    百度贴吧“211吧”,作为聚集了全国各省份211高校学生、校友、以及关注211高校信息的“精神根据地”,其内容生态的活跃度与讨论热度是衡量一个高校在该群体中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如果出现个别高校,“特别是中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南京审计大学”这样的情况,长期“霸屏”,自然会引起不少人的好奇和讨.............
  • 回答
    北京西至南昌的 T167/T168 次列车之所以长期晚点,其原因复杂且多方面,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这趟列车作为京九线上的一条重要旅客列车,承载着巨大的客运压力,同时也受到多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线路和运行环境的复杂性 京九铁路的繁忙与高负荷运行: T167/T1.............
  • 回答
    近日,关于南航长空学院院团委一则内容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该内容中,院团委的官方账号公然发布了带有明显褒贬色彩的评论,一边将脱口秀演员杨笠誉为“脱口秀女王”,并对其表达了赞赏之情,另一边则对男性群体进行了嘲讽和攻击,用语尖锐,甚至带有一些侮辱性意味。事件经过与内容分析据了解,这则内容最早出现在学院团.............
  • 回答
    收到你刚到的长春出版社版的《柯南》书,问我好不好,这个问题我来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长春出版社能拿到《名侦探柯南》的发行权,这本身就说明了他们的实力和资源是有的。要知道,这可是个国民IP,版权可不是随便什么出版社都能拿到的。具体到这套书好不好,得从几个方面来看:内容方面(这是核心):既然是《名.............
  • 回答
    关于长江中下游夏天比华南更热的现象,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牵扯到很多气候学上的原因。很多人可能直观地认为越往南越热,但实际上,地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以及一些局地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长江中下游在夏天的时候,体感温度或者说“闷热”的程度,常常要超过华南。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1. 副热带高压的.............
  • 回答
    说起中国南北的分界线,很多人会立刻想到长江。这似乎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地理认知。但如果深究历史,我们会发现,以长江为界划分南北的观念,虽然深入人心,却并非中国历史上所有分裂时期的绝对划分方式。而黄河,作为另一条同样雄浑的天险,为什么在历史上的割据局面中,未能像长江一样成为一个稳定、长期的分界线呢?这背.............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棒,它触及到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和地理环境等多个层面。为什么中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却长期以来没有发展出与之相匹配的、像西方那样的大型、开放的港口城市,并且南方物资的运输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京杭大运河,这是一个复杂但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中国并非完全没有港口城市.............
  • 回答
    在《沙丘》系列电影中,哈克南男爵那令人印象深刻的超长双腿,与其说是单纯的体型特征,不如说是角色设计者精心雕琢出的视觉符号,旨在传达角色的核心特质。想要理解这“长腿”背后的含义,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这是对哈克南家族“畸形”与“非人”特质的具象化表达。 弗兰克·赫伯特的原著小说中,对于哈克南.............
  • 回答
    印巴分治,即1947年英属印度根据宗教划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是20世纪以来南亚乃至全球政治格局中影响最深远的事件之一。其根源复杂,触及历史、宗教、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个层面。 印巴分治的原因:理解印巴分治,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多重因素: 1. 宗教差异与宗教民族主义的兴起:这是分治最直接、最.............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那位永历皇帝,那位在乱世中挣扎的末代明朝君主,能够奇迹般地巩固政权,让南明政权得以延存,甚至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上百年里屹立不倒,那么我们如今所知的中国近代史,将会是一幅截然不同的画卷。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将是政治格局的颠覆。明朝,即使是衰败的南明,也代表着一套根深蒂固的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
  • 回答
    长江,这条蜿蜒流淌的母亲河,以其浩瀚的胸怀和磅礴的气势,滋养着广袤的华夏大地。然而,当我们惊叹于它跨越千山万水的壮丽,也常常会有一个疑问萦绕心头:这条如此宽阔的河流,为何没有像其他河流那样,造成两岸生物物种的显著隔离呢?乍一看,这似乎是个悖论。我们都知道,地理上的隔绝是物种演化和分化的重要驱动力。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