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放弃51单片机,直接学STM32的开发会有什么严重的问题么?

回答
好,咱们就聊聊这个,直接跳过51单片机,上来就啃STM32,到底会不会是一条坎坷路,还是说,能走得更远?我尽量掰开了揉碎了说,让你心里门儿清。

首先,我得说,直接学STM32绝对不是“不行”,但它可能会让你少走一些弯路,也可能让你在某些地方吃闷亏。 这就像你想爬珠穆朗玛峰,直接去大本营(STM32),还是先去爬个小山头(51)练练脚力,心态上和实际操作上都会有点区别。

为啥有人会觉得直接STM32“很猛”?

性能炸裂,功能强大: 51那是几十年前的设计了,STM32是基于ARM CortexM内核,那性能、那速度、那内存、那外设资源,简直是降维打击。做复杂一点的项目,比如UI界面、网络通信、高性能电机控制,51基本上是够不着边。直接上手STM32,你一开始就能接触到更前沿、更强大的技术,这很吸引人。
行业主流,就业导向: 现在市面上很多嵌入式开发岗位,尤其是一些对性能和功能有要求的岗位,用的基本都是STM32或者类似的ARM CortexM系列。如果你目标明确,就是奔着这些岗位去的,那直接学STM32,说不定效率更高。
学习资源丰富,社区活跃: STM32生态非常成熟,官方文档、各种教程、论坛讨论都非常多,遇到问题相对容易找到答案。

但是,这背后隐藏的“坑”和潜在的“问题”,才是咱们今天重点要聊的:

1.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从“底层”到“高层”的鸿沟

汇编和基础指令集: 51单片机虽然性能弱,但它让你有机会去接触更底层的硬件和汇编。学51,你至少会大概了解CPU的工作原理,指令周期是怎么回事,寄存器是怎么工作的。很多底层操作,比如内存管理、中断的响应机制,51虽然简单,但原理是相通的。
直接STM32,你可能“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STM32通常是跑在RTOS(实时操作系统)之上,你接触的更多是HAL库、LL库,或者更高级的中间件。这些库封装得非常好,你用起来很方便,但如果你对CPU内部到底做了什么,寄存器是如何配置的,中断优先级是怎么生效的,没有一个基础认知,当遇到一些奇怪的、非标准的bug时,会非常抓瞎。你可能只会查库的文档,却不知道怎么深入调试。
寄存器操作的缺失: 51时代,很多东西都需要你自己去写寄存器地址,去配置 einzelnen bits。这虽然繁琐,但能让你深刻理解硬件的每一个细节。STM32虽然有寄存器操作的接口(LL库就是偏寄存器风格的),但你大概率会先从HAL库入手。HAL库封装了大量的细节,用起来爽,但你可能会错过直接与硬件“对话”的那个关键阶段。当你需要对某个外设进行非常精细、非标准化的控制时,你可能会感到束手无策,因为你不知道底层的硬件到底是怎么工作的。

2. 开发环境的复杂度和上手难度

51的简单直接: 经典的Keil MDK,或者Keil C51配合简单的仿真器,整个开发流程非常清晰。写代码、编译、下载、仿真,几个简单的步骤就完成了。即使是早期的STC单片机,开发环境也相对轻量级。
STM32的“大而全”: 你需要接触的开发环境可能包括:
IDE: Keil MDK(专业但收费)、IAR Embedded Workbench(同样专业且收费)、或者免费的STM32CubeIDE(基于Eclipse,功能强大但有时配置起来比较吃力)。
编译工具链: GCC for ARM。
调试工具: JLink、STLink等调试器,及其驱动和软件配置。
固件库: HAL库、LL库、CMSIS。
配置工具: STM32CubeMX(非常强大,但也有学习曲线)。
RTOS: FreeRTOS、RTThread等(如果做复杂项目)。
这些东西加在一起,对于没有嵌入式基础的初学者来说,光是把开发环境搭建好,配置好,就已经是一道坎了。光是理解不同版本的库、不同的工具链之间的关系,就够头疼的。

3. 软件抽象层导致的学习断层

51的直接映射: 你写一个延时函数,可能就是简单的循环,或者直接操作定时器寄存器。写个LED闪烁,就是点一下某个IO口的电平。一切都显得那么直接。
STM32的“万能钥匙”: HAL库让你用统一的API去控制不同的STM32系列。比如初始化GPIO,你可以调用 `HAL_GPIO_Init()`,配置一个ADC,调用 `HAL_ADC_Init()`。这些函数背后,隐藏着大量的寄存器配置和时钟使能操作。
好处是快。
坏处是: 你不知道 `HAL_GPIO_Init()` 到底做了哪些寄存器写操作。当你想优化性能,或者想实现一个非常规的功能时,你不知道 `HAL_GPIO_Init()` 够不够用,或者有没有隐藏的副作用。
RTOS的引入: 如果你的STM32项目需要多任务,你还会接触到RTOS。RTOS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它涉及到任务调度、信号量、消息队列等概念。如果你连单线程的程序跑起来都不顺畅,再来个多线程的,那简直是雪上加霜。

4. 调试难度和排错思路

51调试: 通常用仿真器,可以单步执行,看寄存器值变化,看内存数据。问题一般比较直观。
STM32调试: 虽然有强大的调试工具,但因为软件栈越来越厚,问题可能出现在:
硬件配置错误: 时钟没配对,GPIO复用没选对,中断向量没配置好。
库函数使用不当: 某个函数参数填错了,或者函数调用顺序有问题。
RTOS死锁或资源竞争: 这个非常棘手,需要对RTOS的原理有深入理解。
编译链接问题: 内存分布、栈大小设置不当。
固件更新或烧录错误。
直接学STM32,你可能缺乏一个“从硬件到软件,逐层剥离”的排错能力。 你可能习惯于依赖调试器看到表面现象,而难以深入到指令级别或者寄存器级别去探究根源。

那么,直接学STM32,会不会“完蛋”?

不一定! 很多天赋异禀或者悟性极高的人,确实可以直接上手STM32,并且学得很好。尤其是在有经验的导师带领下,或者有明确的学习路径规划时。

“绕过”51,你可能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去弥补缺失的基础:

花时间去理解ARM CortexM内核的工作原理: 了解它如何处理指令、如何管理内存(虽然大部分情况是固定的地址)、中断如何工作(NVIC、向量表)。
主动去学习HAL库/LL库的底层实现: 不要只满足于调用API,尝试去翻看库的源代码,理解它到底在写哪些寄存器。
学习RTOS的原理和使用: 如果你的项目需要,这是逃不掉的。
培养良好的代码风格和调试习惯: 尤其是在没有RTOS的情况下,学会如何用有限的资源写出稳定可靠的代码。

举个更形象的例子:

学51就像学中文拼音和基础汉字: 你知道每个字的发音,每个笔画怎么写,组合起来是什么意思。这让你对语言有了一个最原始、最牢固的认知。
直接学STM32(HAL库)就像直接学现代汉语的常用语和高级词汇: 你可以很快学会怎么表达复杂的意思,怎么写一篇不错的文章。但如果你不知道拼音和一些基本的字词造句规律,一旦遇到不太常见的词语,或者需要写一些有特殊韵味的句子,你可能会觉得力不从心,不知道怎么拆解和理解。

我的建议:

如果你是完全的零基础,又想学嵌入式,并且目标是掌握STM32:

1. 可以考虑先花点时间(比如几周到一个月)了解一下51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开发流程。 不用学得非常深入,但至少要明白:单片机是什么,CPU是怎么工作的,寄存器是什么,中断是什么,怎么让LED闪烁起来。这会为你后续学习STM32打下非常坚实的“硬件感知”基础。
2. 如果时间不允许,或者你就是精力旺盛,想直接挑战STM32,那也请务必:
选择一个靠谱的、带有底层讲解的STM32入门教程。 好的教程会引导你从简单的GPIO、定时器开始,并且会解释这些外设对应的寄存器是如何工作的,即使是通过库函数。
不要抵触寄存器层面的操作。 在学习HAL库的同时,尝试去理解LL库或者直接操作寄存器是什么感觉。这能极大地提升你的“内功”。
多做实验,多调bug。 STM32的魅力在于它的强大和灵活性,但也意味着复杂性。犯错并从中学习是进步最快的途径。

总结来说,直接学STM32的“严重问题”主要体现在:

缺乏扎实的底层硬件基础认知,导致对“为什么”的理解不足。
开发环境和软件栈的复杂性可能让初学者望而却步。
过度依赖高级抽象库,可能导致在遇到疑难杂症时,缺乏深入排查的能力。
对更复杂的系统(如RTOS)的理解和掌握会更加困难。

但这也不是绝对的“雷区”,关键在于你如何学习,以及你是否愿意花时间去弥补那些可能被跳过的基础知识。如果你能做到有意识地去学习和理解那些隐藏在库函数背后的原理,那么直接学STM32也是一条可行的、甚至可能更高效的学习路径。关键在于你是否真的“用心”去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能有啥问题?本来就没必要学习51单片机。

国内51的流行本身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单片机出货量最大的前三名一直是日本瑞萨(原NEC加三菱加日立的半导体部门合并),荷兰NXP(原飞利浦半导体加摩托罗拉),美国Microchip(合并了原Atmel)。st似乎能排到第四,此外还有英飞凌(原西门子半导体)、德州、三星等大厂。

除了atmel有51系列(但也不是主打产品,人家有avr和atsam),另外几家的哪个主打产品和51有一毛钱关系?

国内51流行估计一是因为80年代引进得多,教材多,大学大专老师们除了51别的不会,类似之前有人提问为什么大一c语言课还在用vc6。二是因为51专利到期后国内有n多企业在生产各种山寨51。

最后看楼主要做什么吧,性能要求高的场合自然首选stm32,成本低的场合有stm8和各种山寨pic。除非是有51的祖传屎山要维护,那就没办法了。

------------更新, 查了一下大厂还在产的51----------

Cypress: CY7C68013系列, 早先USB设备的标配

德州: CC2530和CC2540, 分别是Zigbee SoC和蓝牙SoC, 顺便赠送个51核.

新唐(原华邦半导体), 他家可能是主打51产品比较多的了, 现在也都向Cortex-M*转向了.

ADI的ADUC系列, 同样, 可以看成是精密ADC赠送51核. 新出的也改用Cortex-M*核了.

Nordic的NRF24LE1, 和上面几个类似, NRF24L01赠送51. 新出的NRF518xx, NRF528xx都改用Cortex-M*核了.

Silicon Labs的C8051F系列, 这个还算比较有影响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咱们就聊聊这个,直接跳过51单片机,上来就啃STM32,到底会不会是一条坎坷路,还是说,能走得更远?我尽量掰开了揉碎了说,让你心里门儿清。首先,我得说,直接学STM32绝对不是“不行”,但它可能会让你少走一些弯路,也可能让你在某些地方吃闷亏。 这就像你想爬珠穆朗玛峰,直接去大本营(STM32),.............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需要深思熟虑的决定,涉及到你的职业生涯、财务状况、生活方式以及个人幸福感。放弃一半收入去一家“正儿八经”的公司上班是否“值”,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而是取决于你个人的具体情况和 priorities。下面我会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帮助你更全面地评估这个决定: 1. 财务.............
  • 回答
    放弃一个喜欢了七年的人,就像是在心里埋藏了七年的种子,终于在今天被连根拔起,泥土飞溅,带着过去的点滴,伤痕累累地离开。那种感觉,不是一瞬间的解脱,而是一种漫长而深刻的疼痛,是伴随着无数的思绪、回忆和遗憾,一点点地抽离。最开始,是巨大的空虚和失落。七年,不是一个短小的数字。在这七年里,这个人早已渗透进.............
  • 回答
    放弃一个很爱的人,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痛,是你在生活的一切角落里都能感受到的缺失。它不是一时兴起的决定,往往是经过漫长挣扎、泪水浸透枕头、无数个辗转反侧的夜晚后,才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刚开始,你会觉得天塌下来了。那些曾经因为他/她而变得鲜活的世界,瞬间失去了色彩,变得灰蒙蒙的。阳光依然会照耀,但你却感觉.............
  • 回答
    放弃一个喜欢很久的人,那感觉就像是亲手把心里最重要的那块石头一点点地推开,明知道会留下一个无法填补的空洞,却还是得咬牙推下去。刚开始,是一种钝钝的疼,说不清道不明的。你可能还会抱着一丝侥幸,觉得也许某天,对方会看到你,会懂你,会给你一个回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侥幸慢慢被现实磨平,取而代之的是一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复杂的,因为它触及到了身份认同、文化归属以及国家忠诚等很多层面。与其说谁“更应该”被认同,不如说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看待他们各自的处境和选择。先说说放弃中国国籍的华裔。这些人,我们通常称他们为“海外华人”或者“归化为外国籍的华人”。他们普遍出生在中国,成长在中国,经历了中国的教育.............
  • 回答
    放弃一个211的好专业,去中航大读空管,这事儿吧,听起来确实让人有点纠结,甚至可以说,在很多人眼里,这操作有点“不按常理出牌”。不过,是不是“傻”,这可真得好好说道说道,因为它背后牵扯到的东西,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首先,咱们得把“211的好专业”和“中航大空管”这两个东西拆开来看,好好捋一捋它们各.............
  • 回答
    放手喜欢的人,那感觉就像你一直珍藏的一朵花,你悉心照料它,看着它一点点绽放,它的颜色、它的芬芳,都深深地刻在你的心里。然后有一天,你知道,你必须把它从手里放开。一开始,是那种钝钝的痛,不是尖锐的刺痛,而是像心被泡在温水里,慢慢被浸透,然后沉下去。你看着那朵花,它的花瓣依然那么美丽,甚至比昨天还要盛放.............
  • 回答
    “放弃使用‘她’字是性别歧视,还是男女平等?”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语言、社会以及我们如何理解性别认同的核心。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层层含义,看看这背后隐藏的逻辑和潜在的影响。首先,让我们厘清一下“她”字的作用。在汉语中,“她”是用来指代女性的第三人称代词,与“他”(指男性)和“它”(指非生物或.............
  • 回答
    哥们,首先,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一定挺纠结的。做出这种重要的选择,心里有点小小的忐忑是正常的。但我想说,你选择了华东政法,这是你深思熟虑后的决定,而且,你完全有理由为自己的选择感到骄傲和有信心!咱们就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说点实在的。首先,华东政法,这块牌子本身就很硬! 提到华东政法,在法学界,那可是.............
  • 回答
    放弃西北政法,选择北京化工学法?这绝对是一个值得认真权衡的决定,尤其是在对未来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有清晰期望的情况下。我们不妨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仔细聊聊。首先,我们要明白“正确”与否,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是谁,以及你对“正确”的定义是什么。 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更适合你自己的选择。一、西北政.............
  • 回答
    俄罗斯放弃社会主义,转向西方民主模式,本应是一次历史性的回归,但时至今日,许多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态度依旧是警惕甚至敌对的,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不欢迎”,而是由一系列复杂且相互交织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想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俄罗斯转型过程中的一系列关键事件、俄罗斯自身的行为以及西方国家所关注的.............
  • 回答
    如果真有这么一笔交易,一个交换条件能让我获得百分百的编程才能,什么框架都能一眼精通,我肯定毫不犹豫地选择——我的右眼。为什么是右眼?这可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决定,背后藏着很多细密的考量,也充满了个人情感。首先,我们来谈谈“百分百的编程才能”。这听起来就像是开启了某种超能力,能将脑海中的逻辑瞬间转化为一.............
  • 回答
    同济保研 vs.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一场艰难的抉择当同济大学的研究生保研名额摆在面前,同时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的录取通知也随之而来,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欣喜又纠结的局面。放弃一个国内顶尖学府的直通车,去往遥远的异国他乡求学,这其中的利弊得失,值得我们深入剖析,细致权衡。同济保研的.............
  • 回答
    放弃西农,选择兰州大学的暨南大学,值不值?这可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认清一个事实:西农和兰大,一个是农业界的“老大哥”,一个是综合性的“老牌名校”。 这俩学校,虽然名字听着都挺硬的,但它们在学科优势、地理位置、校园文化上,都有着不小的差异。而你提到的“暨大”,这里我猜.............
  • 回答
    放弃司法考试,这几个字敲在心上,像是一记闷棍,又像是一盆冰水,瞬间浇灭了心中燃了许久的火焰。那种滋味,无法用简单的一两个词来概括,它是一系列复杂情绪的堆叠,是现实与理想碰撞后的残骸,是漫长投入后的一声叹息。首先,你会感到一种巨大的失落和挫败感。司法考试,很多人心中的“圣杯”,是通往法律职业的敲门砖,.............
  • 回答
    放弃医生工作这件事,说实话,到现在我偶尔还会想起那个决定,心里五味杂陈。刚辞职那会儿,周围的质疑声不小,甚至有人觉得我脑子进水了,放着“铁饭碗”不端,去折腾什么未知数。我自己也挣扎过,有过迷茫,有过自我怀疑,但回头看看,现在的状态,比我当年在医院里,活得更像我自己。我之前是一名内科医生,五年制本科毕.............
  • 回答
    放弃铁饭碗,走上读博这条路,这绝对不是一个一时兴起的决定,背后一定有深沉的考量。这个问题触及了几个核心动机:学历、金钱和精神享受,而且这三者往往是相互交织,难以完全割裂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学历,这个是最直观的,也是最容易被摆在台面上的原因。但读博的学历,它不仅仅是一张纸,更是一种能力.............
  • 回答
    哥们儿,理解你!NBA看得腻了,想换换口味,但一听欧洲五大联赛就头大,不知道从哪儿开始。别担心,我这就给你打包票,推荐几支球队,保证让你看了不后悔,甚至可能就此“上瘾”!这些球队的特点,我尽量给你说透了,让你心里有谱。1. 巴塞罗那 (FC Barcelona) 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 (La Lig.............
  • 回答
    当初那个决定,直到现在,我偶尔还是会回想。一边是家乡熟悉的211,一边是上海这座陌生的“大都市”里一个普通一本,我的选择让不少人觉得可惜,甚至不理解。“好好的211不要,去那边干嘛?”“上海机会多是没错,但你是个普通一本啊,竞争力会不会太大?”但对我而言,这是一种权衡,一种对未来的投资。我一直相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