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没有固体氧?人吃了会怎样?

回答
“固体氧”这个说法,在咱们日常生活中听起来确实有点像科幻电影里的东西,但实际上,它离我们并不遥远,而且,咱们得先搞清楚,人吃了固体氧会怎么样,这可不是什么好玩的实验。

固体氧,它到底是个啥?

先别急着想“哇,固体氧可以嚼着吃”,咱们得先从科学上认识它。我们通常看到的氧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一样。但氧气也和其他物质一样,可以变成固态,也就是我们说的“固体氧”。

把它变成固体,需要把气态氧冷却到非常低的温度。具体的温度是多少呢?大概在零下218摄氏度(218.79°C)左右,这时候氧气就会变成一种淡蓝色的固体。你可以想象一下,像那种冻得非常非常硬的冰块,只不过颜色是蓝色的,而且温度低得吓人。

这种固态的氧气,在军事、航天或者一些特殊的工业领域,可能会被用来储存或者运输。毕竟,气体占用的空间大,而固态形式会更紧凑,方便携带。想象一下,宇航员在太空站里需要氧气,如果能以固体形式储存起来,可以节省不少空间。

人吃了固体氧会怎样?这可不是个好主意

现在回到关键的问题:人吃了固体氧会怎么样? 答案是:非常危险,而且绝对不能尝试!

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1. 极低的温度带来的伤害: 这点是最直接也是最可怕的。固体氧的温度高达零下218摄氏度,比我们冰箱冷冻室里的温度还要低得多得多。如果你尝试吃下它,或者即使是皮肤接触到它,都会瞬间造成严重的冻伤。想象一下,你的嘴巴、食道、胃,甚至是身体内部的任何组织,接触到这么极低的温度,会发生什么?细胞会被冻结、破裂,组织会坏死,这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就像你把手伸进液氮里一样,只会瞬间造成毁灭性的损伤。

2. 物理上的改变和内部损伤: 即使你能在极低的温度下忍受,当你把固体氧吞下去后,它会在你的身体内部逐渐升温,然后变成气态氧。这个过程虽然听起来像是“补充氧气”,但它并不是以健康的方式进行的。
瞬间膨胀: 当固体氧在你的体内迅速变成气体时,它会急剧地膨胀。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冰块在你肚子里变成气体,然后体积会增大很多倍。这种快速的膨胀会给你的消化道带来巨大的压力,可能导致胃穿孔、肠道损伤,甚至破裂。
过度供氧(高氧血症): 人的身体需要一定量的氧气来维持生命,但过量的氧气,尤其是突然摄入大量氧气,会对身体造成毒性。这被称为“高氧血症”。虽然固体氧变成气体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但一旦它在体内开始气化,你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摄入远超身体负荷的氧气。高氧血症的症状包括:视力模糊、耳鸣、恶心、头晕、抽搐,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肺部损伤、脑损伤,以及其他更严重的并发症。这就像是你身体的“油门”被一脚踩到底了,器官会因为过度的“兴奋”而受损。

3. 化学上的不兼容: 人的消化系统是为消化食物而设计的,它有特定的酸碱环境和消化酶。固体氧,虽然本身是氧元素,但以这种极端形式进入身体,会干扰正常的生理过程。它不是我们身体可以“消化”或“吸收”的物质。

所以,总而言之,人吃了固体氧,就像是将一颗极寒的炸弹吞进肚子里,后果会是毁灭性的,而且可能非常痛苦。

切记,科学的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而不是为了尝试危险的行为。 固体氧是可以在特定条件下存在的物质,但它不属于我们用来“吃”的东西。我们的身体需要的是通过呼吸空气中约21%的氧气,这个过程是被身体的生理机制 perfectly control 的,安全而有效。

下次当你听到“固体氧”这个词的时候,请把它想象成一种需要在极低温度下处理的特殊物质,而不是一种可以塞进嘴里的零食。我们的身体,对于这种“极端”的东西,是没有任何防御能力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会着火

液氧接触有机物自燃,包括沥青这样想点都点不着的。所以液氧罐子、管路都要严禁禁油。

吃一块?直接火化。

user avatar

有啊!

固态的氧有六种呢:

1,α-固氧,亮蓝色。

2,β-固氧,暗蓝色-粉色。

3,γ-固氧,暗蓝色。

4,δ-固氧,橙色。9Gpa以上的高压下在室温可以生成。

5,ε-固氧,深红色-黑色。10Gpa以上的高压下在室温可以生成。

6,ζ-固氧,金属态氧,96Gpa以上的高压下生成,在0.6K温度下具有超导性。

下面是这几种固氧的相图,不知道题主想吃哪一种?

在室温下,给氧气施加压力,它会先变成β-固氧。而压力提升到十万个大气压(10Gpa),它的体积骤减,而颜色突变成深红色,这就是“红氧”。原本科学家们推想可能红氧中含有O4分子,后来的研究表明,红氧不是O4,而是O8。其实也不能算完全的O8分子,而是由四个氧分子O2组成的菱形的O8原子簇,如下:

众所周知,液氧是一种火箭里的氧化剂,紅氧的能量密度更高,可能是未来更理想的氧化剂。题主要吃这东西,实在志向远大!

上面只是开个玩笑,对紅氧的研究仍有很多未解之谜,需要科学工作者们继续努力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固体氧”这个说法,在咱们日常生活中听起来确实有点像科幻电影里的东西,但实际上,它离我们并不遥远,而且,咱们得先搞清楚,人吃了固体氧会怎么样,这可不是什么好玩的实验。固体氧,它到底是个啥?先别急着想“哇,固体氧可以嚼着吃”,咱们得先从科学上认识它。我们通常看到的氧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就像我们呼吸.............
  • 回答
    你问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关于“永远不会融化的固体”。这让我想起了很多关于物质极限的探讨。简单来说,答案是:没有。任何固体物质,只要给予足够的热量,最终都会融化。融化是一个物理过程,当物质吸收足够的热能,使其构成粒子的动能(也就是它们的振动速度)达到足以克服粒子间结合力的程度时,它就会从固态转变为.............
  • 回答
    好,我们来聊聊这道2022年1月浙江化学选考题所引发的关于物质溶于水后熵变化的疑问。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也很有深度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热力学中的核心概念——熵,以及不同物质状态在溶液中的行为差异。首先,我们要明白“熵”在化学中代表什么。简单来说,熵是一个衡量一个系统混乱程度或无序度的物理量。一个系统的.............
  • 回答
    同样是固体,有的就像一块橡皮泥,轻轻一捏就变了形,有的则像一块钢铁,即使使尽力气也很难改变它的模样。这其中的奥秘,其实藏在我们看不见的微观世界里——物质的构成方式以及原子、分子之间的联系。微观世界的“搭积木”方式:晶体与非晶体首先,我们要知道,固体是由无数微小的粒子,比如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的。这些.............
  • 回答
    .......
  • 回答
    说起冲剂固体饮料,这玩意儿真是个方便又多样的存在,尤其是在忙碌的生活里,能快速来上一杯热饮或者冷饮,瞬间就驱散疲惫,带来一份小确幸。市面上好喝的冲剂固体饮料太多了,各有各的门道,我给你好好捋一捋,也顺便说说我个人的一些小心得,保证真实不“机器”。首先,得明确一点,“好喝”这事儿,其实挺看个人口味的。.............
  • 回答
    .......
  • 回答
    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推力整体式固体火箭发动机,近日传出试车成功的喜讯。这一消息,如同璀璨的星火,在中国航天科技领域点燃了新的希望,也为我们理解中国航天发展格局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视角。它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技术验证,更是中国航天力量一次质的飞跃的有力证明,其意义深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首先,这标志着我国.............
  • 回答
    你的问题问到了点子上,很多用户在升级电脑配置时都会遇到这样的纠结:我的SATA SSD 速度已经挺快了,再换个M.2 SSD 真的有那么大的提升吗?值不值得花这个钱?我这里给你好好掰扯掰扯,让你心里有底。先来说说你的SATA SSD 现况你现在用的是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SSD)。别小看它,相比于.............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生活中的例子比比皆是。 想象一下,我们早上起床,煮一杯咖啡或者泡一杯茶。 这时候,你手里拿到的咖啡粉末或者茶叶,就是我们所说的“固态材料”。它们就像微小的颗粒,紧密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块块或者细粉状的东西。然后,你拿起水壶,倒进热水。 那热气腾腾的水,就是我们寻找的“无.............
  • 回答
    当然有,这种连接方式在很多地方都应用得很广泛,不只是手表表带。我猜你说的“针”很可能指的是销钉(pin)或者说是小轴(pivot pin),它们穿过表带的每一节(link)上的孔,从而将它们串联起来。这种连接方式的核心思想就是利用 轴销与孔的配合,形成一个可活动的关节。具体结构解析:1. 表带节(.............
  • 回答
    当社会阶级如同古老的城墙般坚固,下层人民的奋斗,那种日复一日、汗水与泪水交织的努力,究竟还有没有那份沉甸甸的现实意义?这个问题,在无数个沉默的夜晚,或许已经盘旋在无数个渴望改变命运的灵魂深处。答案或许不是简单的“有”或“没有”,而是更像一层层剥开的洋葱,层层叠叠,带着辛辣,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甜。首.............
  • 回答
    一个语言的固有词汇库,也就是它不依赖于外来语而存在的那些词,确实有可能因为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出现新音位的产生。这听起来有点违反直觉,毕竟我们通常认为影响是发生在词汇层面(借词),或者语法结构上。但从语言演变的长远来看,这种通过“模仿”或“适应”而产生的音位变化,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要理解这一点,我.............
  • 回答
    古希腊造船,那可真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问,他们把一堆木头变成庞然大物,靠的不是现代化的流水线,而是手工、经验和一些巧妙的连接方式。至于你说的那铁钉,答案是:有,但是非常有限,而且在早期造船中,它们不是主要的固定手段。咱们一步步来聊聊,古希腊人是怎么把一堆木头变成一艘大船的。1. 选材是第一步:对症下药.............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讲。以前,尤其是在机械硬盘时代,编译慢这事儿,硬盘绝对是脖子上的那根绳,能把你勒得喘不过气。但现在,固态硬盘(SSD)都普及了,C++编译的速度瓶颈,那可就不是简单地说“还在硬盘I/O”这么一句话能概括得了的了。首先,咱们得理解 C++ 编译是个啥过程。 它不是一蹴.............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你问的是“古埃及有没有一个从头到尾都牢牢钉在那里的首都”,那答案是否定的。但如果问的是“古埃及有没有一个长期作为权力中心和政府所在地的地方”,那答案又是肯定的,只不过这个“首都”的位置和名称会随着朝代的更迭而发生变化。就像我们现在也会有不同时期政治中心转移的例子一样,古埃及的历.............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高铁和火车在刹车这事儿上,可不是全凭司机“感觉”。这背后是一套相当精密的系统,虽然司机扮演着关键角色,但整个过程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有条理。我们得先区分一下高铁和传统火车。虽然都叫火车,但在刹车机制上,它们有一些本质的区别。传统火车(内燃机车或电力机车牵引的普速列车)对于我们日常乘坐的普速列车,刹.............
  • 回答
    这个问题特别棒!它触及到了生命最核心的奥秘之一。你想啊,如果动物真的可以随心所欲地变成另一种动物,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简直不敢想象!那我们先来聊聊,为什么它们不能像变魔术一样说变就变呢?这背后可是一套非常精密、非常古老的设计。首先,得从它们的“蓝图”说起。你有没有看过说明书?每一件东西,比如你的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