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成龙的粉丝都是怎样的人?

回答
说起成龙的粉丝嘛,那可真是五花八门,形形色色都有。但你要是细琢磨琢磨,其实也能找出一些有趣的共性来。

首先,他们大都有一种侠义精神,或者说是对传统正义的认同感。 成龙的电影,你看他演的大多数角色,都是小人物,却总能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保护弱小,对抗坏人。他电影里的“英雄”,不是那种天生神力或者身份尊贵的人,而是我们普通人身边就能遇到的那种。这种“草根英雄”的形象,很容易引起普通观众的共鸣。很多成龙的粉丝,自己可能也不是什么大人物,但他们喜欢这种“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朴素正义感,觉得生活里就该有这样的人,或者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这样的人。他们可能在生活中也愿意帮助别人,虽然未必有成龙那样的身手,但那份心意是相似的。

其次,他们对“拼搏奋斗”的精神非常认同。 成龙本人就是个从底层打拼出来的典范。他早年拍戏的艰辛,受伤无数的经历,这些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他的电影里也常常强调努力、坚持和不放弃。所以很多喜欢成龙的粉丝,他们自己可能也在为生活打拼,可能是普通上班族,也可能是小老板,他们从成龙身上看到了自己身上那种不服输的精神,觉得“只要肯努力,总会有出路的”。看到成龙那种把命都豁出去也要把戏拍好的认真劲儿,他们会觉得很受鼓舞,觉得自己的辛苦付出是有价值的。

再有,他们对“中国功夫”或者说“中国制造”有一种自豪感。 成龙电影最大的标签之一就是中国功夫,而且是他自己独创的“杂耍式”功夫,充满创意和观赏性。他把中国功夫带到了世界舞台,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有功夫,而且是一种带有喜剧色彩、又充满智慧的功夫。所以很多中国粉丝,看着成龙在国际影坛上大放异彩,会觉得特别自豪,这不仅仅是为他个人感到高兴,更是为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文化感到骄傲。这种自豪感,有时候会延伸到对其他中国文化产品、中国品牌的一种支持和认同。

另外,他们往往是比较乐观、积极向上的人。 成龙的电影虽然也有惊险的打斗场面,但整体基调是轻松幽默的,即使遇到危险,他的角色也总能用一些出人意料的办法化解,带着点黑色幽默。这种“乐观面对困难”的态度,很容易感染观众。所以很多成龙的粉丝,他们可能也不是那种总是愁眉苦脸的人,生活中也比较豁达,喜欢看到生活里有趣的一面,相信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还有一部分粉丝,他们就是纯粹的“功夫迷”,喜欢看那种拳拳到肉、招招精妙的打斗场面。成龙的打斗设计,尤其是早期那些结合道具的打斗,真的是独树一帜,而且非常讲究动作的编排和趣味性。他们可能对动作电影本身就很有研究,对成龙的动作设计、特技运用、武术指导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欣赏度。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成龙的粉丝年龄跨度也挺大的。早年看他电影的那批人,现在可能都中年了,他们看着成龙从一个新人变成巨星,感情很深。而现在一些年轻的观众,可能是通过父母或者网络了解到的成龙,他们可能更喜欢成龙那种接地气的幽默和新颖的动作设计。但无论哪个年龄段,很多人都欣赏他那种“用心做电影”的态度,以及他作品中传递出的积极能量。

总而言之,成龙的粉丝,与其说是一群特定类型的人,不如说是一群被他电影里所展现出的那些品质所吸引的人:侠义、拼搏、自豪、乐观,还有对精彩动作的纯粹喜爱。他们可能是我们身边最普通不过的人,但他们身上都闪烁着一些共同的、闪光的光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成龙的粉丝是怎样的人?这其实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因为你极难给成龙的粉丝画像。比如我们说鹿晗的粉丝是怎样的人,大家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一群十几二十岁的天真烂漫的年轻女孩,李雪健老师的粉丝是怎样的人,人们脑海则是一群年纪偏长的人群,以及一些给人感觉气质偏知性或者老派一点的年轻人。

成龙自1978年的《醉拳》大红以来,已经四十余年,早年大哥还是小鲜肉的时候,女粉丝犹如今天的饭圈女孩一样狂热,男粉丝则集中在功夫电影爱好者,吸引了一大批功夫迷。当年大哥在日本女粉丝中间的影响力,一点不输今天的鹿晗、吴亦凡,而对男粉丝的影响更是大,泰国第一打星托尼贾就是成龙的粉丝,立志要成为成龙第二。大帅哥吴彦祖也是成龙的铁杆粉丝,当年成龙在香港办活动,有人跟他说有个小孩子很崇拜你,想见你一下,那个小孩子就是吴彦祖,结果大哥也不是省油的灯,一看阿组这外形,立刻就签到了自己的公司。

1990年代中,一部《红番区》让大哥的电影成功的打进了北美市场和内地市场。北美市场好理解,内地市场怎么说,实际上和北美市场在《红番区》之前,大哥的电影在大陆的传播主要还是靠录像带传播,而《红番区》开启了成龙电影在内地大规模上映的热潮,也开辟了内地电影的贺岁档档期。当年《红番区》是定在大年初一上映的,在此之前国内老百姓是没有春节看电影的习惯的,大过年的人家电影院员工也得休息是吧,为了保证电影顺利上映,各地院线经理还得给员工挨个儿做思想工作,动员大家春节上班。结果《红番区》上映的时候,电影院那是人山人海。而每年春节看一部成龙电影也成为人们过年的必备项目,成龙在国内成为了大众偶像,上到七八十的老头老太,下到几岁的小孩,都被成龙逗得乐呵呵的,就连当年一贯“毒舌”大作家王朔也评价成龙电影说“成龙电影我还是爱看的。但成龙电影我不把它归入大俗,我把它搁在哪儿?大俗这个词也不见得是贬意。他把这种电影做到极致了,但他的电影也是老一套,人物老相似,只是出现在不同的环境中,总是历尽艰辛化险为夷,但他有一种难得的幽默感。”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成龙也是男女老幼都爱的偶像,诸多好莱坞大明星对他也是崇拜有嘉,你随便知乎b站搜一下,能找到一大堆好莱坞明星像饭圈男孩女孩一样吹捧成龙的视频,最夸张的是《变形金刚》那主角希亚拉博夫,一次他在法国见到成龙直接就给成龙跪下了。

还有很多到过亚非拉偏远地区的中国人经常被脸盲的老外叫做“Jackie Chan”。还有一些战地记者回忆,他们在海外遇到危险的时候,手机里存一张成龙的照片,比一瓶辣椒水还管用。

最近十年,大哥的电影产量低了,身手也不如以前了,但是一批00后的粉丝又冒出来了,在他们的口中成龙不是大哥,而是龙叔,他们并不是看成龙电影长大的,而是看以成龙为原型的动画片《成龙历险记》长大的,再加上成龙今年意外的成为表情包、鬼畜视频、和网络流行语及网络段子的宠儿,这让00后的粉丝更加的狂欢。

所以你怎么去归类成龙的粉丝从十几岁的00后,到六七十岁的大爷大妈,从朝阳区的普通群众到皇后区的黑人小哥,从大漫画家鸟山明到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成龙的粉丝早以超越了年龄、种族、地域和阶级。

为什么成龙和他的电影会有如此广泛的群众基础呢?我们可以一点一点来分析。

首先来讲典型的成龙电影是动作喜剧,动作是全世界共通的语言,喜剧是全世界人都爱看的戏剧形式。虽然拍动作喜剧的也不止成龙一人,而随着电影特效的进步,即使不会打的电影人也能拍出漂亮的动作场面,但是成龙电影依然有着他无可替代的魅力。就比如我们常见的动作片,两个演员打得很漂亮,但是你会发现他们不论在什么地方都是那一套打法,而成龙不一样,成龙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把这个地方的空间和道具发挥到极致,不管啥东西,拿到手上就是武器。当年我们看一些外国动作片,两个壮汉,先是王八拳瞎打两下,接着就是抱在一起,拼谁力气大,十分无趣,而到了成龙这边,你看到的是一个人在生活场景中进行杂耍表演,他动用了锅碗瓢盆等日常生活用品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搞定了一帮坏人。而且成龙极喜欢用连贯的镜头,在一个镜头中完成一系列极其复杂的动作表演,造成一种视觉奇观。实际上我们今天的电脑特效动作片也是在造视觉奇观,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他极容易被超越。但是成龙电影是实景加真人表演,挑战的是人类的生理和物理极限,这种东西具有穿越时间的魅力。就比如我们今天看卓别林或者基顿的默片喜剧还是惊叹得嘴都合不上,就是这个道理,而成龙本身也像这些前辈学习了不少,怪不得海外有评论家说成龙是今天唯一一个回到默片时代还能走红的大明星。也正是成龙是如此的独特,他才会赢得海外如此多尊重,他才能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而银幕外的成龙又是一个复杂多面的人,我们很少能看到一个公众人物受到他那么多的赞美和非议。这源于成龙本身就是一个新旧交替复杂多面而又矛盾的人,再加上他心直口快的个性。以前看过一篇报道,说成龙早年在台湾开车遇上堵车,车子一直动不了,结果大哥就把自己车子停马路边,然后下车,现场指挥起交通来了。这就是成龙的大哥做派,古道热肠,急公好义,当然也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你是交通警察吗,你会指挥吗?

成龙是学京剧出身,并没有接受过完整的学校教育,说他旧是因为他的成长经历就是一个典型的旧式梨园行艺人,所以他身上不可避免的带有很多旧式艺人的优点和缺点,可是他又赶上京剧衰落,电影兴起的时代,并且依靠自己的拼搏走向了世界。比起今天的大明星和艺人,其实成龙骨子里更像旧时京剧行的老板们,比如梅兰芳梅老板,马连良马老板,他们都是能自成一派的大家,同时也是带领一帮人找饭吃的大家长。这种家长的观念和作风一直管穿着整个成龙的职业生涯,在片场他不仅要管拍电影,也要管卫生,吃饭喝茶,对于行业和各种社会现象,成龙也时常是这样一个态度,比如说他时常批评年轻演员不敬业,可是他又常常和小鲜肉们合作,并对他们爱护有嘉,有的时候想想成龙的年纪和他的各种言行,我常常会联想到我们的一些长辈,他们和他们之间有观念的差别,现实的矛盾,但更有割舍不掉的情感,事实上这也是任何一个社会的两代人之间都会面临的问题,只是成龙一直处于舞台的中央,让他的复杂多面一直被外界所议论。

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情绪宣泄口,有的时候人们在网上发表一些言论未必是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但是在他们那儿情绪宣泄是第一位的,成龙也因为个人家庭问题成为很多人宣泄情绪的对象,成龙在拍摄新片的时候在水中遇险的新闻又成为很多人情绪的宣泄口,各种不合时宜的言论开始出现在互联网上,而成龙的粉丝也不干示弱,在各种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发布内容,力挺成龙,形成了“十万老铁撑成龙”的局面。

讲了这么多,成龙的粉丝到底是怎样的人,其实不管你是成龙的粉丝还是黑成龙的人,只要你放下成见,去看一部真正的成龙电影,你都可以快乐的度过两个小时,成龙电影代表了一种简单和直接的快乐。也是因为这样成龙电影才能突破语言、国界、种族和文化的限制,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欢迎。成龙的粉丝都是内心向往简单直接的快乐,但是又能理解现实生活和人的复杂性。

现在电影技术进步实在太快了,很多东西流行起来很快,过气的也很快,所以我有的时候会想再过几十年人们还会看成龙电影吗?还会喜欢成龙电影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向往简单直接的快乐的,而且成龙以身体为特效,不断挑战人类的极限,这种东西是不会过时的,再牛逼的特效也替代不了以血肉之躯从大楼上往下跳带来的震感,特效再逼真,也替代不了一个人把手上的任何道具变成武器带来的惊喜。

当然我并不是否定特效,更不是鼓励动作演员去冒险。成龙那一代动作演员以前确实是用命在拼,今天我们有特效,但是不能丢掉那份拼搏精神,不能丢掉对于电影的严肃态度。

成龙和成龙电影代表的是拼搏精神和简单的快乐,你欣赏这些东西你就可能是成龙的粉丝,管你是詹姆斯卡梅隆还是贵州省山区的小王小张呢!

user avatar

22年前,一个名为“烂番茄” 的电影评论网站诞生了。

现在,它几乎是地球上最知名的影评网站,好莱坞电影行业也因它产生了巨大变革。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当初创始人Senh Duong建立这个目前规模最大的影迷聚集地的初衷...不过是想收集成龙电影的影评。

没错,这位名字有点像duang的大佬是成龙的忠实粉丝。



所以要问成龙的粉丝都是怎样的人?

我的回答的第一部分会是——数不清的像Duong一样的大佬们。

用周润发的话来说:

“成龙不单是我的偶像,而且是全世界的偶像”。



举几个例子。

奥巴马是成龙的粉丝——他还肯定了成龙在美国也是家喻户晓的明星。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是成龙的头号粉丝——他最喜欢成龙的《尖峰时刻》。

木村拓哉是成龙的忠实粉丝——有次他跟成龙拍照,特意弯腿说不能高过成龙以表尊敬。

比较夸张的成龙粉丝还有迪拜皇室——成龙拍《功夫瑜伽》的时候,迪拜皇室不仅免费借出了70多辆名车,公主还借出了自己养的一只狮子。

王储哈姆丹甚至借出了当时全球就一辆值五个亿的超跑Devel Sixteen,跟成龙说你随便开...



可见,发哥的这句话完全没有任何吹捧的成分。

要说吹,成龙的另一位迷弟昆汀可能才是最大的龙吹。

早在1995年,成龙在美国拿到了MTV的终身成就奖。

(要知道,那时成龙都还没有在北美大热的作品,拿奖全凭粉丝的热情。)

昆汀是那个奖的颁奖嘉宾,介绍成龙时说他是“电影史上最出色的动作片演员”。

搞得成龙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影迷都知道,昆痞阅片无数,但他最喜欢的动作片还是成龙的《警察故事3》。

“拥有最精彩的特技,是电影史上所有最精彩的动作戏码中,最棒的一个。”

昆汀如是说。



后来成龙通过唐季礼导演的《红番区》成功进入了美国主流电影市场,在好莱坞的知名度就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了。

(最近的贺岁片里正巧也有一部这两位合作的《急先锋》,但其实就连“贺岁片”这个中国特色的电影名词,都是从当年他俩的这部《红番区》开始的。)

除了昆汀外,好莱坞里的成龙粉丝可太多了...

电影频道《中国电影报道》曾为成龙做过一个《外国群星如何评价成龙》的专题。

上面就有国外各大导演和演员对成龙的评价。

可以看到,这些大佬们是如何在谈到成龙时秒变迷弟迷妹的。

比如《指环王》三部曲、《霍比特人》三部曲的导演大帝彼得杰克逊,说自己早早就爱上了成龙的电影。



“海王”杰森莫玛:“成龙是一位先驱,大家可以学习的榜样。”



专题里唯一的非好莱坞人士、大家都很熟悉的阿米尔汗说自己是成龙的超级粉丝。

他还提到自己见到成龙时有点小紧张,但觉得成龙是个特别温暖的人。



“死侍”瑞安雷诺兹说,成龙是一个传奇。

他还说,自己在《死侍》里轻松幽默又硬核的动作戏都有受到成龙喜剧的影响。



近年越来越享誉世界的华人导演温导则羞涩地说,自己是看成龙的电影长大的。



前年凭《罗马》砍下金狮的阿方索卡隆说自己看过成龙的一场自行车追逐戏:“太好看了”。

(他是导演里比较出名的技术控了)



18年在中国大陆上映的《寂静之地》的女主角艾米丽布朗特说:

“他让大家觉得自己也能成为成龙。虽然我们都无法变成他,但他让所有一切都变得很轻松”。



17年在中国大陆上映的《降临》的女主角艾米亚当斯说:

“他就是那种每时每刻都输出正能量的人,把所有的工作精神都投入到他的电影里,观众能从大银幕上感受到那种能量,对此我很感激。”



此外还有——

《绿皮书》导演彼得法拉利、

《月光男孩》导演巴里杰金斯、

《为奴十二年》导演史蒂夫麦奎因、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女主角芙蕾达平托、

“汉尼拔”麦斯米克尔森、

《一个明星的诞生》导演兼男主角布莱德利库珀

...等等。



大佬和明星们如此,普通影迷更不用说了,就是一个字——多。

要问成龙的粉丝是什么人,回答还可以是——

美国人日本人韩国人新加坡人马来西亚人德国人俄罗斯人...

除好莱坞外,成龙在亚洲其他国家乃至欧洲的影响力都是恐怖级别的。

最直观的就是他的电影在这些国家的成绩:

在日本,成龙电影迄今累计票房已经超过了600亿日元。

其中单片最高为《A计划》31亿日元。

80年代24部影片在日本上映,累计票房就达301亿日元,平均票房12.54亿日元。

纪录至今无人能破,甚至接近都没得接近。



在韩国,成龙有43部电影打入过年度前50名,主演影片年冠一共17次。

其中,《醉拳》的首尔观影人次就接近90万。



在新加坡,成龙累计票房已达1.1亿新元,当中破300万新元的多达8部。

1978年,成龙凭《醉拳》的146万新元票房打破新加坡历史票房纪录。

此后,更是在1996年和2012年分别凭《警察故事4》和《十二生肖》两次打破新加坡华语片记录。



在马来西亚,成龙拿过11次华语片年冠,也多次打破历史票房记录。

最后一次是2017年的《功夫瑜伽》,破了《美人鱼》和《叶问3》的记录。



在德国,有一条街Jackie Chan Street以成龙的名字命名。

本来通常只有一些对德国有贡献的人,在他们百年后才有这个荣幸。

而成龙是在德国拍戏时顺道去了那里,在那个地方站过,那里就变成了一个旅游景点...



我还看到有影迷说成龙在俄罗斯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只不过他没咋去过俄罗斯...

综上所述,成龙的粉丝是真真正正地遍布了世界的每个角落。

虽然可能大家都知道成龙的全球影响力很大,但说实话,我深入了解过后的感受是,成龙在世界范围的影迷群体数量,真的是远超年轻一代想象的。

因此要简单定义这么庞大的群体“是怎样的人”,可能还真的有点难度。

不过,倒是可以从粉丝对成龙的评价以及成龙电影的特质来侧面说明成龙粉丝是怎样的人。

首先,是幽默。

会发现,世界各地的影迷们提及成龙,在众多赞美词里“幽默”占了很高比例。

不得不说,成龙是把幽默融合进动作场面的先驱之一。

但更重要的是,他在电影中所呈现的风趣的样子,也改变了很多国外影迷对华人的印象。

当国外影迷从电影里的成龙身上去认识中国人时,他们看到的不仅是Kungfu man,更是身手矫健但同时又幽默大方、极具魅力的东方人,这是其他中国电影人都没有做到过的。



其次,是有爱心,很多人会忽略这一点。

如果细细了解就会发现,成龙很喜欢在电影里放一些热爱环境、热爱地球的因素。

他也一直都表现得对小孩子关爱有加。

比如他的朋友曾说你的电影我不敢放给孩子看,怕吓到他们,于是他就刻意把动作喜剧化了。

再比如成龙到非洲看到小孩子冲他比醉拳的招式,他害怕会教坏小孩子,于是在《醉拳2》里刻意让主角喝工业酒精,用漫画化的方式告诉大家喝酒是不对的。

还有《宝贝计划》里对孩子更是无比关心,《我是谁》里把坏人的钱全捐给了儿童慈善基金……等等。



再者就是大家都知道成龙拍起戏来有多拼命三郎了。

所以,一定要从成龙出发给成龙的影迷们做一个画像的话,我觉得“拼搏”、“幽默”、“有爱心”都挺合适。

话说回来,成龙也是要七十岁的人了。

经常看到他出席活动的视频,走路的状态都明显看得出他真的老了。

还记得当年拍《警察故事》,他冒着危险从六层楼高的灯柱上滑下来,震撼了我幼小的心灵。

后来才知道这个镜头拍完以后,他的两只手掌都被二级烧伤,但当时的他却只顾着欢呼。



入行已经60年,拍戏无数,受伤无数。

如今66岁,敬业如初。

可以说,成龙的每一个粉丝、每一份尊敬都是他一点一滴用整个艺术生命为自己博得的。

正巧最近就看到很多平台上都有支持成龙的声音,里面还不乏许多快手和抖音等短视频门户的大V和网红。

其中影评人Sir撰文赞扬成龙:

“这实力派,中国真没人能取代”。

作为动作喜剧流派开创者、动作片革新者、唯一拿到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华人,从很多方面来说,成龙确实都是站在中国影坛最高点也是最受欢迎的中国电影人。

所以才会有如此众多不同身份的影迷们对他的支持。

或许如今很多人会觉得,成龙已经不如以前受欢迎了。

我觉得这话对,但也不对。

如今的影坛和世界都比过去要复杂了很多,哪怕巨星如成龙,都要不断适应新的世界与事物,其中就包含新的观众口味和电影技术。

但我觉得,无论世界和电影如何变,总有一些东西是不会变的。

也总有一些热爱和影响,将一直延续下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成龙的粉丝嘛,那可真是五花八门,形形色色都有。但你要是细琢磨琢磨,其实也能找出一些有趣的共性来。首先,他们大都有一种侠义精神,或者说是对传统正义的认同感。 成龙的电影,你看他演的大多数角色,都是小人物,却总能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保护弱小,对抗坏人。他电影里的“英雄”,不是那种天生神力或者身份尊贵.............
  • 回答
    饭圈,这个曾经围绕着明星、偶像、作品,充满热情与陪伴的群体,如今却常常被贴上“瘟疫”、“毒瘤”的标签。那么,饭圈真的如同洪水猛兽般不可理喻吗?辱骂饭圈是否已经成为一种令人不安的社会趋势?又该如何在这个复杂的语境下,成为一个真正理智的粉丝?“饭圈瘟疫”的标签:是偏见还是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饭圈中确实.............
  • 回答
    要说Asoul的粉丝群体,那可真不是一般情况。在外面看来,简直是五花八门,什么类型的人都有,光是想到这个就够让人头疼的了。可偏偏就是这么一个“成分复杂”的群体,却能硬生生地拧成一股绳,形成一种说得过去的基本团结,这本身就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去掰扯:一、共同的情感.............
  • 回答
    .......
  • 回答
    想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迅速拉近距离,甚至赢得人心,这可是一门艺术,里面有很多巧妙的“小动作”能帮你大忙。不过,记住,真正的“粉丝”是建立在真诚和尊重之上的,这些技巧只是为你铺设一条更顺畅的道路。核心理念:真诚的兴趣 + 积极的姿态 + 尊重差异 = 好感下面咱们就来聊聊这些“小技巧”,尽量讲得细致些,让.............
  • 回答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关于明孝宗朱祐樘的疑问。关于您提到的“弱智”和“败光军事和经济底子”等说法,这与史书记载以及历史学界的普遍认知存在较大差异。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并澄清一些可能存在的误解。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您提到的几个关键点:1. 明孝宗朱祐樘是否“弱智”?关于明孝宗的智力问题,史书中并没有.............
  • 回答
    王一博是否会成为下一个肖战,这个问题牵动着不少粉丝的心,也掺杂着外界的好奇与揣测。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拆解一下肖战当年经历的“227事件”,以及王一博目前的状况和粉丝群体特点,然后才能做出一个相对理性的分析。首先,我们回顾一下肖战的“227事件”。简单来说,这是一场由粉丝过度保护和“反黑”行为引发.............
  • 回答
    孟鹤堂和周九良的粉丝声称成功抵制了黄牛,这事儿在相声圈里,尤其是德云社的粉丝群体中,算是一件挺有讨论度的大事儿。要说这事儿到底怎么看,得从几个层面去掰扯。首先,得承认,德云社这几年的火爆程度,尤其是像孟鹤堂、周九良这种比较有粉丝基础的演员,他们的演出门票那简直是“一票难求”。在这种供需严重失衡的情况.............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历史人物的评价体系、政治合法性的构建以及粉丝文化的形成。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解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一、 历史背景与政权性质的差异: 刘邦与秦朝: 秦朝的性质: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虽然短暂,但其制度(郡县制、统一文字、度.............
  • 回答
    别再说《盗墓笔记》是“盗墓贼培养皿”了!最近,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说《盗墓笔记》将盗墓这种行为“娱乐化”了,甚至还“宣扬违法行为”,更有人言之凿凿地说,粉丝们看了《盗墓笔记》之后,“将来可能会成为盗墓贼”。老实说,听到这种说法,我第一个反应是:认真的吗? 这种观点,与其说是“愚蠢”,不如说是 “过于.............
  • 回答
    说起南京这位程序员,业余时间帮网友鉴定毒蘑菇,一年能“摆平”两千多桩“生死攸关”的咨询,还顺带积累了百万粉丝,成了网络上的大 V。这事儿,听起来挺有意思,也挺有份量。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待这事儿。首先,这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技能溢出”和“价值创造”。这位程序员,姑且叫他“蘑菇博士”吧。他的本职工作是写代.............
  • 回答
    “爱打拳的金融男”现象,或者说这位博主粉丝激增并形成所谓“后宫团”,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情感或者粉丝经济话题,它折射出了当前社交媒体生态、用户心理以及信息茧房等多个层面的复杂性。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搞清楚“爱打拳”这个词儿在网络语境下的含义。通常来说,“打拳”指的是一种极端的.............
  • 回答
    《开端》这部剧,说实话,火起来是有道理的。它不仅仅是个悬疑故事,更是在人物塑造上下了功夫,尤其是卢笛这个角色。作为一个曾经沉浸在各种二次元世界里的人,我得说,卢笛的二次元人设,绝对是成功的,而且是那种能让咱们这些“圈内人”会心一笑的成功。卢笛的二次元人设,简直就是“完美复刻”!要说卢笛的二次元人设成.............
  • 回答
    听说福禄寿成员杜雪儿发文道歉了,这事儿闹得挺大,好多歌迷都炸了锅,觉得这简直是在拿粉丝的感情和钱开玩笑。从歌迷的角度来看,他们为喜爱和支持的偶像付出了真金白银,期待的是真诚的回报和美好的体验,结果却被告知是“合谋骗钱”,这中间的落差和被欺骗感,可想而知有多么难以接受。这种行为,无论怎么解释,都很难让.............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爱奇艺就“倒奶事件”道歉、关闭《青春有你3》所有助力通道这回事,以及这背后牵扯到的粉丝权益、爱奇艺是否违约等一系列问题。这件事当时闹得挺大,相信不少人还有印象。事件的起因:为“成团”而“倒奶”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先回顾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青春有你3》(简称《青你3》)作为一档偶像选.............
  • 回答
    关于粉笔自由落体落地后为什么总会断成三段,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些物理学原理,而且现象也并非绝对是三段,但“三段”是最常见的几种情况之一。首先,我们得明白,粉笔在受力时并非像钢铁那样坚固。它的材料——碳酸钙(石灰石粉末加粘合剂)——相对脆性较大,并且在制作过程中很难做到完全均匀。当一根粉笔从一定高度落下.............
  • 回答
    想踏入DC漫画这个浩瀚的宇宙,成为一名合格的漫画迷?别担心,这就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充满了惊喜和史诗般的冒险。下面我将为你详细梳理一下,如何才能在这个精彩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真正享受其中。第一步:明确你的兴趣点——从哪里开始?DC漫画宇宙庞大且历史悠久,不可能一开始就把所有内容都看完。.............
  • 回答
    .......
  • 回答
    很多人在考虑购买洗碗机时,除了机器本身的价格,也会非常关心后续的耗材费用,特别是洗碗粉。那么,家用洗碗机的洗碗粉到底贵不贵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如何衡量“贵”。从单次使用成本来看:我们先来拆解一下洗碗粉的单次使用成本。市面上的洗碗粉品牌众多,价格.............
  • 回答
    我不是“曹魏粉”,我是一个语言模型,由 Google 训练。关于“曹魏粉”这个说法,我倒是挺好奇的。它指的是喜欢曹魏政权或者曹操及其后代的人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可以理解为什么会有人喜欢曹魏。从历史的角度看,曹操确实是一位极具争议但又非常杰出的人物。他政治手腕高明,军事才能出众,文学造诣也很深。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