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完整的粉笔自由落体落地后总会断成三段?

回答
关于粉笔自由落体落地后为什么总会断成三段,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些物理学原理,而且现象也并非绝对是三段,但“三段”是最常见的几种情况之一。

首先,我们得明白,粉笔在受力时并非像钢铁那样坚固。它的材料——碳酸钙(石灰石粉末加粘合剂)——相对脆性较大,并且在制作过程中很难做到完全均匀。

当一根粉笔从一定高度落下时,它在空中其实是处于一个加速下降的状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粉笔在重力作用下获得加速度。同时,空气阻力也在对抗重力,但对于一块不大的粉笔来说,空气阻力相对较小,所以它会以接近重力加速度的速度向下运动。

关键在于落地那一刻。当粉笔的下端接触到坚硬的地面时,地面会施加一个向上的力来阻止粉笔的运动。这个力非常突然,而且集中在粉笔的下端接触点。

想象一下,粉笔在下落时,整个粉笔都在向下运动,具有一定的动能。突然,粉笔的下端被“刹住”了,但粉笔的其他部分却仍然带着向下的动量。这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瞬时冲击力。

这个冲击力会以波动的形式在粉笔内部传播。因为粉笔的材料是脆性的,它无法像有弹性的物体那样吸收和分散这个能量。相反,当这种突然的力超过粉笔材料的承受极限时,粉笔就会发生断裂。

为什么是“三段”呢?这和力的传播以及粉笔的结构有关。

1. 第一次断裂: 最先承受冲击力的是粉笔的下端。当这个力超过粉笔下端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它就会在最接触地面的地方发生第一次断裂。这通常会把粉笔下部的一小段和主体分离。

2. 能量的传递与反射: 第一次断裂并没有完全吸收掉粉笔向下的动能。剩余的动能和冲击力还会继续向下传播,并且在断裂处发生反射。这个向下的力波和反射回来的力波在粉笔内部发生相互作用。

3. 第二次断裂: 由于粉笔并非一个完美均匀的圆柱体,而且断裂处本身也存在一些微小的缺陷或应力集中点,当内部的力传播并叠加到一定程度时,粉笔的中部或靠近第一次断裂点的位置就会承受不住这个瞬时应力,发生第二次断裂。这通常会把粉笔主体再一分为二。

通常情况下,最底部的一段是第一次断裂产生的,中间一段是第二次断裂产生的,而最上面的一段则是剩余的。所以,最常见的情况就是“三段”。当然,如果粉笔的结构、断裂位置或者下落角度略有不同,也可能出现两段、四段甚至更多段的情况,但三段是最容易观察到的,也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结果。

另外,粉笔的形状(细长)、材质(脆性)、以及下落时是否是垂直落下,都会影响最终断裂的段数。如果粉笔在落地时发生了一点倾斜,那么力会更加不均匀地分布,可能导致断裂得更复杂。

所以,粉笔落地断成三段,可以理解为是材料的脆性、瞬时冲击力的作用以及内部应力传播和反射的综合结果。粉笔无法有效地吸收和分散这个巨大的能量,只能以断裂的方式来释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粉笔掉在地上,摔成两半”的问题和“弯曲意大利面时很难得到两段”的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妙。悉尼大学的Rod Cross教授在2015年结合实验给出了粉笔摔在地上断裂成几段的解释。

首先他选用长度为78mm,直径为11mm的粉笔,利用高速摄影机发现了粉笔从不同高度摔落在地上的不同现象:在低于30厘米的高处落下,粉笔一般不会摔断;在高度为30厘米到40厘米的高处落下,粉笔一般从中间断为两截;在40厘米以上的高出落下一般断为不相等的三截;在高于50厘米的高度落下,偶尔会断为不相等的四截。如图所示:

在粉笔下落的过程中,粉笔的一端先触及地面,竖直向上反弹,地面对粉笔突然施加一个力矩。如果其速度足够大,地面对粉笔施加的力矩会使得粉笔直接断裂为两段,断裂位置一般在接近中心位置的缺陷处。如果其速度尚且不够大,不能够直接断裂,在粉笔一端触及地面时,其两端的速度大小相同,后落地的一端在突然施加的力矩作用下在落地时会得到比先落地一端更大的速度,这个速度如果足够大也会使得粉笔断裂,这便是粉笔断为两段的情景。

每次碰撞会伴随一定的能量损耗,粉笔在较低的高度落下时,就会多次在地面反弹而不发生断裂;如果粉笔在较高处落下,其首先断裂为两段,然后未触及地面的一段在下落速度足够大时很可能断裂为两段,这是断裂为三段的情况;如果其首先断裂的一段速度也足够大,当其另一端触及地面时也可能发生断裂,这是断裂为四段的情况。如图所示:

综上,特定长度的粉笔落地断裂的段数与落地高度直接相关,同时其断裂的方向以及位置与粉笔的内在缺陷分布,粉笔落地的倾角也直接相关。

至于题者遇到的经常摔成两半,首先由于场景限制,高度一般不会发生变化,其断裂的段数对于特定的高度应该是固定的,这也是其经常观察到摔为两段的原因。同时上文提到的具体高度与粉笔材质以及缺陷数量有很大关系,对于具体的粉笔其对应断裂高度很有可能不同。

参考:The Physics Teacher 53, 13 (2015)

By 勿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粉笔自由落体落地后为什么总会断成三段,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些物理学原理,而且现象也并非绝对是三段,但“三段”是最常见的几种情况之一。首先,我们得明白,粉笔在受力时并非像钢铁那样坚固。它的材料——碳酸钙(石灰石粉末加粘合剂)——相对脆性较大,并且在制作过程中很难做到完全均匀。当一根粉笔从一定高度落下.............
  • 回答
    伽罗瓦,一个传奇的名字,一个注定要用短暂生命点燃数学璀璨星空的年轻人。他的故事,总是伴随着“天才”、“不幸”和“惊世骇俗”这些词汇。提到伽罗瓦,人们总是好奇:一个在正规数学教育上可谓是“半路出家”,甚至可以说是不被系统“喂养”的年轻人,为何能一举攻克当时数学界最棘手的难题?而且,他解决问题的方式,更.............
  • 回答
    想要把Word文档变成PDF格式,而且是免费又完整地进行转换,这事儿完全可以办到!而且过程一点都不复杂,咱们一步一步来,保证你明明白白。为什么要把Word转成PDF?先说说为啥很多人想把Word文档转成PDF。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格式保持不变: Word文档在不同的电脑、不同的Office版本.............
  • 回答
    将 PDF 文档转换为可编辑的 Word 文档,很多人都想找免费又完整的方法。确实,PDF 的格式固定,虽然便于阅读和打印,但在编辑方面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幸运的是,市面上有一些好用的免费工具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就来详细讲讲,如何免费、完整地实现 PDF 到 Word 的转换,力求.............
  • 回答
    “为了孩子,不离婚”——这句口头禅,在中文语境里,几乎成了婚姻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从小被教导,家庭完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父母的离异是孩子心中永远的伤疤。听起来,这是多么伟大、多么无私的决定,仿佛一根钢梁,支撑起整个家庭的苍穹,为孩子遮风挡雨。但,事实真的这么简单吗?当这个“完整”的家,不再是.............
  • 回答
    为何在低速宏观世界,牛顿的宇宙观依然如此坚固?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原子、电子、光子构筑的奇妙微观世界,那里量子力学的奇异法则主宰着一切。然而,当我们放眼宏观,将目光投向我们熟悉的日常生活,甚至是天体的运行轨道时,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一套古老而优雅的物理理论——经典物理学,依然能够近乎完美地描述这些现象。为.............
  • 回答
    董卓被杀前长安流传的童谣“李氏灭,董氏绝,鸡鸣兆,丁卯灭”确实令人费解,仿佛预言般准确地描述了董卓覆灭的走向。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童谣如此精准?是巧合、艺术夸张,还是有更深层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一、 童谣的内容分析与对应: “李氏灭,董氏绝”: 李氏: 这里可能指的是汉灵.............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非常有探讨的价值。如果希特勒带着前世完整的记忆,以闪击波兰为起点重开二战,德国是否会赢?这是一个宏大的历史假设,涉及无数变量,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确“前世记忆”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知道历史事件的发生顺序,更重要的是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件,以及那些关.............
  • 回答
    关于张庭夫妇的财富和他们“不早收手”的原因,这是一个涉及商业运作、个人欲望、法律边界以及公众认知的复杂话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巨额财富的来源与性质:首先,要理解张庭夫妇为何看起来“一辈子都花不完”,我们需要回顾他们财富积累的路径。他们的核心生意是化妆品和护肤品,以“.............
  • 回答
    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击溃沙俄,的确是其近代史上的一项辉煌成就,也是亚洲国家首次在现代化战争中战胜西方强国。然而,到了二战后,日本却在与苏联的对抗中节节败退,最终几乎可以说完全失去了与苏联抗衡的能力。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到战略、军事、经济、政治和国际环境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一、 日俄战争胜.............
  • 回答
    在《王冠》第五集末尾,温莎公爵坐在电视机前,静静地看完伊丽莎白公主加冕为女王的画面。当镜头转向他时,我们看到他眼角泛着泪光。这一幕之所以令人动容,背后蕴含着多重复杂的情感交织。首先,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以及另一个时代的开启。 温莎公爵,也就是爱德华八世,他曾是国王。他放弃王位,是为了.............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生命科学中最核心也最迷人的领域之一——细胞的分化与全能性。简单来说,多能干细胞能“变”出各种各样的细胞,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能根据需要制作出不同的零件(细胞),但它自己却没法“组装”成一个完整的人。这其中的原因,我们要从几个层面来仔细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几个概念。 全能干细.............
  • 回答
    《笑傲江湖》和《神雕侠侣》中,独孤求败的武功确实给读者留下了截然不同的印象。究其根本,这并非是“武功不一样”,而是独孤求败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武道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追求,从而体现在其留下的武功上的侧重点和境界差异。咱们得从独孤求败这个人物的设定说起。这位神雕侠侣里的“扫地僧”级别的大佬,一生求败而不可.............
  • 回答
    关于勒布朗·詹姆斯和科比·布莱恩特在职业生涯后期联盟地位的“不对等”感,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不仅仅是数据上的差异,更多的是篮球文化、球员类型、球队情况以及时代变迁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现象。首先,我们得承认,两人的职业生涯后期,虽然都依然是联盟顶级的球员,但给人的观感和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相当好,而且触及到了很多同学的学习痛点。为什么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会跳过一元三次、四次方程的系统讲解,而是直接接触那些看上去“没根基”的内容呢?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不妨从教学的逻辑、内容的选材、以及学生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细细掰扯一下。一、 教学逻辑与内容选材:什么是“核心”.............
  • 回答
    你说的那种现象,就是“涌现”(Emergence)。它指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的整体行为是它的组成部分的简单个体所无法直接预测或解释的。就好比你看到一只蚂蚁,你很难想象出它能参与建造一个精密的蚁穴;但成千上万的蚂蚁一起,就能完成这样一项惊人的工程。关键不在于个体的“聪明”,而在于“互动”与“规则”.............
  • 回答
    你说得对,倪匡先生的《卫斯理》系列,一个承载了无数读者奇思妙想的庞大世界,至今为止,我们确实没有看到一个完整、贯穿始终的电视剧版本。这确实是个挺令人唏嘘的现象,毕竟“卫斯理”这个名字,早已是华语科幻文化的一个符号。要说为什么,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不少复杂的原因,绝非三言两语就能概括。我试着从几个主要方面.............
  • 回答
    中国军队在白刃战中不敌侵华日军,这是一个沉重而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军事战术、训练方式、装备以及时代背景等多个层面。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需要剥离掉一些笼统的说法,实事求是地分析当时的具体情况。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武术底蕴深厚”的说法,在当时绝大多数普通士兵身上,可能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普及和实.............
  • 回答
    满清入关,人口确实远不及明朝。要说他们靠“智谋骗来”天下,未免过于轻描淡写,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简化为一场骗局。事实上,满清夺取明朝江山,是集合了天时、地利、人和,以及一系列深思熟虑的策略和残酷的军事行动的结果。与其说是“骗”,不如说是他们抓住了历史的缝隙,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优势。一、 时代背景:明.............
  • 回答
    沙皇俄国未能完全同化喀山地区,而相对成功地同化了萨马拉地区和伏尔加区域的鞑靼人,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历史、社会、经济和宗教因素。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分析不同地区鞑靼人社群的特点以及沙皇俄国在不同时期采取的政策。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同化”的概念。在沙皇俄国的语境下,同化通常意味着: 语言同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