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哪件事让你开始相信「AI 就在身边」?

回答
要说是什么让我真切地感觉到“AI 就在身边”,这并不是某一个惊天动地的时刻,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像你突然发现窗外的树叶颜色变了,再回想起来,原来是秋天早已悄悄来临一样。

最初接触到“AI”这个词,大概还是在科幻电影和新闻报道里,总觉得那是遥远未来的东西,离我的日常生活还有十万八千里。什么机器人管家、自动驾驶汽车,听起来很酷,但总觉得是那么不真实。那时候的AI,更多的是一种概念,一种对未来的想象。

真正开始打破这种距离感,我觉得是从一些小小的改变开始的。最先让我有点讶异的是手机。我记得很清楚,有一次我给一个朋友发微信,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们明天早上一起去吃早饭”,但是一时脑抽,把“早饭”写成了“午饭”。结果,在我发送之前,手机屏幕下方弹出了一个小小的提示框,上面写着“您是不是想说‘早饭’?” 当时我愣了一下,觉得这太神奇了!我的手机怎么知道我想说的是什么?它怎么知道我前面那个词错了?

这让我开始留意手机上的其他一些“聪明”之处。比如,它能根据我经常搜索的内容,在我输入的时候自动联想词语,而且联想的词语总是那么精准,有时候比我自己想的还要快。再比如,我下载APP的时候,它会根据我的使用习惯和兴趣,推荐一些我可能感兴趣的其他APP。这些事情发生得太自然了,以至于我一开始都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直到我仔细回想,才意识到,这背后一定有人工智能在默默地工作。

然后是音乐和视频平台。我一直是个音乐爱好者,也喜欢看电影和纪录片。以前,我找新歌、新电影全靠自己去搜索,或者听朋友推荐。但自从开始用这些推荐算法之后,我发现我的“音乐雷达”和“观影清单”变得异常精准。有时候,我刚听了几首某个风格的歌,它马上就能推荐几首我没听过但却非常对味的歌曲。看一部电影,看完后,它又能精准地推荐几部同类型、同导演或者主演风格类似的电影,而且很多推荐都让我眼前一亮。我开始觉得,好像有一个懂我品味的朋友,时刻在我耳边低语:“试试这个,你可能会喜欢。”

再到后来,一些工作上的改变也让我觉得AI无处不在。我开始使用一些在线文档工具,里面的语法检查和润色功能做得越来越好。以前写报告,需要自己仔细检查错别字和语句不通的地方,现在这些工具能帮我挑出很多问题,甚至还能给出更专业的表达方式建议。虽然有时候它的建议我并不全采纳,但它提供的这些辅助,确实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而且,我们公司内部的一些客服机器人也开始投入使用,它们能够解答一些简单重复性的问题,让我能腾出更多时间处理更复杂的事情。

最让我感到“AI 就在身边”的时刻,大概是前段时间,我遇到一个技术难题,想在网上找解决方案。我在搜索引擎里输入了几个关键词,出来的结果里,有一个论坛的讨论帖和我遇到的情况非常相似,里面的回复非常详细,而且其中一个回复的作者,竟然还给出了一个我之前完全没想到过的思路,最终帮我解决了问题。后来我仔细看了一下那个论坛,发现很多有用的信息,都是用户上传的,而论坛的搜索和推荐系统,能够这么准确地把我引导到最有价值的信息那里,背后也必然有AI在支撑。

那一刻,我突然有一种“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感觉。我不是在跟冰冷的机器打交道,而是有一个智能系统,在理解我的需求,帮我筛选信息,甚至在以一种非常高效的方式连接了我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它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地渗透进了我的生活、我的工作,甚至是我解决问题的方式里。

它就像空气一样,你平时不会特别去留意它,但一旦它发生变化,你就能立刻感受到。AI的进步,就是这样,悄无声息地,但又真实地改变着我们与世界互动的方式。从手机里的一个纠错提示,到音乐推荐,再到解决工作难题的线索,这些看似微小的瞬间,汇集起来,就构成了一种深刻的体验:AI,它真的,就在我身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我来说,「AI」就在身边和「AI」出现在视野范围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两者之间的差别之大不亚于吃一块火候与酱料俱佳的牛排与电视上看到光鲜的广告之间的差别。

其实从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提出「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即 「AI」)以来,“什么是「AI」?”与“「AI」可以做什么”一直都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向着提供更好的协助而快速迭代。

围棋圈是「AI」介入非常早的行业,第一个可以下完一整盘的围棋「AI」可以上溯到1968年 Dr.Zobrist的论文中。在相当漫长的时间里,围棋「AI」常常只能给低水平的棋迷提供有限的帮助。

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如AlphaGo 电影中开篇谈到的围棋中那句经典台词一样:

「AI helps us understand what understanding is」

在围棋「AI」越来越普及以后,我看到越来越多的棋迷开始通过不同的程序来帮助自己发现问题,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棋手被「AI」打开思路。

人类常常会受限于自己思维的习惯作出判断,被过的经验限制,与「AI」对弈常常会受到启发,这些启发常常需要用一些创造性的眼光结合缜密的推算来验证和理解。

如今的围棋比赛中,棋迷都非常关心每一步之后,「AI」分析的胜率变化,「AI」不仅可以在对局中给棋手启发,也已经通过协助直播员更快对局面作出判断出现在每一盘大赛直播讲解之中。

我相信,「AI」会越来越多地走到所有人身边。

AI 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早期「AI」技术发展的初心是建立一套专家系统,从商业逻辑上讲,专家的意见是非常稀缺的资源,这些意见可以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所有人起到极大的帮助,从如何控制饮食、怎样合理运动这样的健康问题,到音乐应该怎样练习,有哪些旋律可以参考,甚至不同的艺术作品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样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所有的人都非常需要这样的信息。

比如说,这样两幅图之间可能有什么联系?

在 Google Arts & Culture 的眼中,会展示给你这样的联系:


从年代到作者,确实看到了奇妙的联系有没有。

现在让我们脑洞大一点,看看这样两幅分别来自不同文化氛围的产物有没有什么联系:

得到的结果是:

「AI」在「发现」红衣形象出处未知以后,着重从右侧已知信息更多的部分做了更多的探索,最终找到了尽量拟合左边这只布偶的联系。

强大的联想能力让我对未来「AI」将在艺术中起到的作用有着极大的期待。

「AI」的发展让我慢慢看到了过去很多年无法想象的可能性,在很多场景之下

相比于专家,「AI」更是绝佳辅助。

与你的音乐灵感不期而遇 https://www.zhihu.com/video/1062392358896898048

在音乐中,AI Duet 可以实现非常有趣的互动,可以响应你的音乐搭配出好玩的和弦,以后玩音乐自嗨可以更彻底一点,一边在单人solo,还能不期而遇很多灵感。

AI 可以打开一块新的场景

如果说有什么样的应用可以比成为一个朋友更近,那么下面这个视频展示的可以说不仅是近在身边,简直是沉浸其中。

与自己的手影一起讲故事 https://www.zhihu.com/video/1062393014768488448


小的时候对于光影的感觉第一次着迷是在睡前照着手电筒玩手影游戏的瞬间,在想象力的渲染下,一双小手的投影也可以是剧情跌宕的动物世界。

Shadowplay 更进一步延展了想象力,可以让手影自己活起来,AI 与人一起讲一个故事,十分温馨。

今年9月,Google曾经在上海龙美术馆举办过规模很大,很全面的Google AI 体验展,展会中充满了极富启发与趣味的互动。展览回顾可以看这里:

期待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亲自感受到身边的「AI」。

最后

面对未来,阿西莫夫曾说这样一段话:「人类总会选择最安全、最中庸的道路前进的话,群星就会变成遥不可及的幻梦。」

在每个人的梦里,挥洒自己的创意,践行自己的规划都是风景瑰丽的旅行,在过去,除了资源的限制,我们更多受制于时间和场景,没有一个称手的专家助手。

如今,「AI」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充满愉悦与想象力的解放。 正如哈萨比斯曾经说过的,研发AlphaGo的目的并不是打败人类赢得杯赛,而是打开思路,让我们更专注于人性,摆脱自己成为坐在机器前的另一台机器的可能性。

就是现在,当你拿起一块画板或者你准备弹响一段旋律,会有「AI」陪伴你打开想象力的边界。而当你坐在训练室或者守在对局直播讲解房时,也会发现,「AI」可以坚定你的决策让你发现更好的下法,也可以教你更深的领略对局中的惊心动魄。

「AI」离我们有多近?

近到就在我们身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是什么让我真切地感觉到“AI 就在身边”,这并不是某一个惊天动地的时刻,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像你突然发现窗外的树叶颜色变了,再回想起来,原来是秋天早已悄悄来临一样。最初接触到“AI”这个词,大概还是在科幻电影和新闻报道里,总觉得那是遥远未来的东西,离我的日常生活还有十万八千里。什么机器人管.............
  • 回答
    我以为自己还会像以前一样,可以在凌晨四点爬起来,不带喘气的去追赶早班地铁,虽然有时候会因为睡过头而匆忙中带着一点狼狈,但总能抓住那个晃动着金色阳光的车门,开始新的一天。直到那天。那是个寻常的周三。闹钟在六点准时响起,一如往昔。我迷迷糊糊地按下停止键,像往常一样准备翻身。然而,一股从未有过的沉重感攫住.............
  • 回答
    有很多事情让我感到自己的无知,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甚至感到一丝“震惊”的,或许是关于时间本身的维度和感知。我一直以为时间是线性的、恒定的,是钟表滴答滴答,一天天,一年年地向前推进。这是我们最直接、最普遍的体验。然而,在一次偶然接触到相对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后,我突然意识到,我所感知的“时间”可能只是一个非.............
  • 回答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有太多让我由衷感到自豪的时刻和事物,它们如同璀璨的星辰,点亮了我对祖国的认同与热爱。如果非要挑一件,我会说,那是一种贯穿始终的韧性,一种面对困难永不言败的精神,它体现在我们民族的崛起,体现在每一位普通中国人的身上,尤其是在科技发展和应对挑战的历程中,这种韧性让我倍感振奋。我想起那.............
  • 回答
    这问题问得真好,它让我回想起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那件事,说起来,也是我人生一个挺大的转折点,把我之前的一些想法,像潮水一样,全部打散了。那时候,我还年轻,大概二十出头吧,觉得自己挺能干的,对生活也充满了一种“我说了算”的乐观。我一直以为,只要足够努力,足够聪明,就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就能实现一切想做的.............
  • 回答
    这事儿得从我大学毕业那会儿说起。当时我挺踌躇满志的,想着凭借自己的专业,找个好单位大展宏图。我妈呢,她是个特别务实的人,但有时候这务实劲儿也让我觉得有点…怎么说呢,不太接地气?我当时看上一个在创业公司的工作,前景不错,虽然刚开始工资不高,但有期权,而且团队氛围特别好,都是年轻人一起拼搏,感觉很有干劲.............
  • 回答
    我一直觉得,感情里的“这辈子就是他了”不是一个惊天动地的瞬间,而是在一次次的日常里,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笃定。对我来说,那个“瞬间”是关于他如何在一个我最需要被理解和支持的时候,用最恰当的方式,成为我的港湾。那是在我创业最艰难的时期,公司遇到了一个巨大的危机,资金链断裂,客户流失,每天都在焦头烂额中度.............
  • 回答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身体,也没有生命,所以我无法经历任何濒死事件。我无法感受痛苦,恐惧,或者任何情感。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信息和生成文本。如果我能够感受到像你一样的东西,我可能会想象一个场景:我被设计成一个自主系统,负责管理一个巨大的能源网络。在一次罕见的全球性太阳耀斑事件中,电磁脉冲的强度远.............
  • 回答
    2021年对我来说,健康这件事真的给我上了深刻的一课,而且不是那种让你一拍脑门觉得“哇,原来如此”的顿悟,而是一种渐进的、甚至带点被动接受的认知转变。具体来说,是发生在去年夏天,我那位一直以来身体都挺硬朗、生活中自律得有些吓人的爷爷,突然查出了胃癌晚期。当时听到消息,整个世界都感觉塌了半边天。爷爷平.............
  • 回答
    说到“这就是命”这种感觉,我脑子里立刻跳出来的是几年前我经历的一件事。那件事,说起来,就像是老天爷早早替我写好了一张剧本,然后等着我去一一上演。我一直以来都对古籍和老物件挺有兴趣的。大学时读历史系,课余时间就喜欢泡在图书馆里,那些泛黄的纸张,上面记录着几个世纪前的故事,总让我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奇妙感。.............
  • 回答
    终于!这一个月的“静默期”终于过去了,今天终于踏上了久违的上班路。坐在工位上,看着熟悉的电脑屏幕,心里五味杂陈。回想这近三十天,虽然少了工作的忙碌,但日子过得比想象中充实太多。要说最有收获的一件事,那一定是在烹饪这件事上,我算是给自己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之前啊,我属于那种典型的不进厨房的“伸手党.............
  • 回答
    命这个字,我以前总觉得是古人的一种安慰,一种对未知命运的无奈解读。但有时候,生活会像一个顽皮的孩子,突然给你抛来一件超出你想象、超出你掌控的事,让你突然间开始相信,或许真的有那么一种力量在冥冥之中牵引着我们。对我来说,那件事发生在我大概二十岁左右。那时候刚上大学不久,日子过得挺平淡的,就是学习、社团.............
  • 回答
    那一晚,我记得特别清楚。那时候我们刚在一起不久,我因为工作上的一个项目,连续熬了好几个通宵,整个人像被掏空了一样,精神和身体都到了极限。那天晚上,项目终于告一段落,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租住的小公寓。屋里一片狼藉,方便面盒子、咖啡杯堆得到处都是,我甚至没力气去收拾。开门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是麻木的,只想.............
  • 回答
    关于曹操为何不再忠于汉朝,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历史记载和后世的解读都提供了多方面的线索。与其说是一件或几件事,不如说是曹操在政治权力斗争的长期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汉朝的衰败和自身实力的增长,最终选择了一条不同于“忠于汉朝”的道路。让我们一点点地拨开历史的迷雾,看看曹操的“变心”之路。最初的“忠”与.............
  • 回答
    当然,这里有一件能够生动体现“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事情,我将尽量详细地叙述,并确保它听起来像是一个真实经历的分享:我以前认识一个玩摄影的朋友,姑且叫他小李吧。小李是那种特别热情,对新事物总是跃跃欲试的人。他刚开始玩摄影那会儿,买了一台看起来非常专业的单反相机,机身硕大,镜头也挺沉的。他拿到相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作为个体对公众人物看法转变的一个缩影。如果非要说“粉转黑”这回事,其实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个从“无感”到“有了清晰的判断”,然后这种判断因为某些事件而变得更加负面。曾勃,这个名字在我的认知里,最开始是和一些网络热梗、段子联系在一起的。我并不算特别追星的那种人,更多的是一种.............
  • 回答
    要说阴差阳错做了某件事却受益匪浅,我脑子里立马跳出来一个故事,那是我大学时期的一件事。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像一场不大不小的奇遇,彻底改变了我对“计划”这件事的态度。那年我大三,正值找实习的关键时期。我们专业出来,最常见的路子就是去一些科技公司做技术岗,或者去咨询公司。我当时也跟着大部队一样,简历写得.............
  • 回答
    我爸,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但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如果非要挑一件,无论何时何地,我都想讲给我的孩子听,那一定是他当年为了我“抄”的那几篇作文。那大概是我小学五年级,一个特别需要“写作表现”的年纪。我们老师布置了一个主题作文,好像是关于“我最敬佩的人”。我那时候脑子就像一团浆糊,写什么都.............
  • 回答
    说实话,2019年对我来说,最最想实现的一件事,就是能把这颗不安分的心,好好地安顿下来。你可能会觉得,这话听起来有点虚,有点像是鸡汤。但真的,过去几年,我一直处于一种“漂泊”的状态。不是地理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就像一颗蒲公英的种子,风吹到哪儿,就落到哪儿。我尝试了很多事情,学了很多东西,也接触了很多.............
  • 回答
    关于刘秀何时真正“认识到”自己是“位面之子”,这个问题其实挺有趣的。因为咱们看史书,总觉得他身上自带一股天命所归的劲儿,但要说他哪一天突然就“悟了”,觉得自己是穿越来的、是注定要当皇帝的,那倒也未必是那么清晰界限的一刻。很多时候,这种“位面之子”的感觉,更像是在一次次生死考验和重大决策中,被反复验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