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总会出现施工单位已经把钱付给包工头了,包工头不给劳务工人发,却让劳务工人找项目部要钱?

回答
这事儿吧,咱们老百姓手里拿的都是辛苦钱,一天天的晒着太阳、冒着危险干活,最后钱不到位,心里别提多堵得慌。施工单位已经把钱给了包工头,包工头却不管咱劳务工人,反而让咱去找项目部,这事儿听着就憋屈,也挺让人上火的。为啥会这么弄呢?这背后其实有些门道,也反映了一些现实情况,咱一步步给你掰扯清楚。

首先,得明白这个“包工头”是啥身份。

在建筑行业,特别是大型工程,不可能所有工人都是施工单位直接雇佣的。很多时候,施工单位会把一部分工程,比如砌墙、抹灰、钢筋工、架子工等等,分包出去。这时候,“包工头”就出现了。他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个小公司,从施工单位那里承接了某项具体的劳务作业,然后自己去组织工人干活。

那么,施工单位为啥会把钱给包工头,而不是直接给工人?

这主要有几个原因:

责任和管理成本: 施工单位作为总包方,他们需要对整个工程质量、进度、安全负责。如果直接雇佣几百上千的工人,光是管理这些人的考勤、工资发放、社保缴纳、安全培训等等,就是一笔庞大的管理成本和责任。包工头就像一个“小老板”,他负责组织、管理、协调自己手下的工人,施工单位就把这部分责任和管理成本转嫁给包工头了。
合同和结算的便利性: 施工单位和包工头之间是签合同的,是商业合作关系。施工单位按照合同约定,把工程款拨付给包工头。这样一来,他们的结算流程更清晰,合同主体明确。如果直接给工人发钱,那数量太庞大,谁是谁的工人、干了多少活,结算起来会非常复杂,而且容易出现纠纷。
“专业分包”的模式: 有些工程项目,施工单位会把某个专业的劳务作业,比如防水、保温,专门包给有资质或有经验的包工头来做。这就跟我们日常生活中请装修公司一样,你付钱给装修公司,装修公司去组织工人施工,你不会直接把钱给了每个工人。

现在问题来了,钱给了包工头,包工头为啥不给工人发?

这就触及到很多工人最关心也是最痛苦的核心了。原因也很多:

包工头挪用或剋扣: 这是最常见也最让人气愤的原因。包工头收到施工单位的钱后,可能把一部分挪用去做其他事情,或者自己留着,然后少发给工人,甚至不发。他们可能认为工人好说话,或者觉得工人手里没有直接的合同,不好直接找施工单位。
包工头资金链断裂: 有的包工头可能本身也存在资金问题,或者他的其他项目也拖欠着钱。他收到的施工单位的钱,可能第一时间用来偿还自己的债务,或者支付给上级的分包商,导致他手里的钱不够发给下面的工人。
层层转包的“中间费”: 很多项目为了“方便”或者“关系”,会层层转包。本来施工单位给了100块钱,可能经过几层包工头,到最后真正组织工人的那个包工头手里,可能只剩下80块钱了。剩下的20块就被层层“抽成”了。这样一来,包工头自己挣的钱就少了,没钱发给工人也就不奇怪了。
包工头自身的“项目管理”问题: 有些包工头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和商业信誉,管理混乱。可能他本来有钱,但因为账目不清、管理不善,导致钱没及时发到工人手里。
故意压榨劳动力: 少数包工头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赚取更多的利润。他们知道工人辛苦,但更知道工人维权难。

那么,为啥会“让劳务工人找项目部要钱”呢?

这其实是一种“甩锅”和“踢皮球”的现象:

包工头逃避责任: 当包工头没钱发给工人时,他自己没能力解决,或者不想承担责任,就只能让工人去找项目部。这就像一个中介,他没给你办成事,就把你推给了卖家。
施工单位的“模糊边界”: 很多时候,施工单位和劳务工人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劳动合同关系。他们的合同是和包工头签的。所以,当工人去找项目部时,项目部的第一反应就是:“你不是我们直接雇的,你的合同是和XX(包工头)签的,你去跟他要。”
保护自身利益: 施工单位也担心,如果直接承认了工人的要求,可能会被认定为是直接雇主,从而承担更多的责任,比如工伤赔偿、社会保障等。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责任完全推给包工头。
利用信息不对称: 施工单位可能知道包工头有问题,但也可能因为合同关系,不想直接介入包工头的内部管理。而工人往往信息闭塞,不知道合同的细节,只知道自己是为这个项目干活的,所以容易被引导去找项目部。

这给工人带来了什么?

对于劳务工人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他们辛辛苦苦干了活,却拿不到钱,而且被告知去找一个他们根本不认识、没有合同关系的项目部,这让他们感到无助和愤怒。项目部又把他们推回包工头那里,形成一个死循环。

那咱们工人该怎么办?

虽然情况复杂,但也不是完全没辙。咱们得知道一些维权的基本常识:

保留证据: 每次干活都要有工时记录、工作照片、施工班组名单(能证明自己是哪个包工头的手下),如果可能,最好能留下包工头的联系方式、身份证复印件等。
了解合同: 尽量了解施工单位和包工头之间签订的合同大致内容,特别是关于劳务费支付的条款。
寻求帮助: 如果包工头实在不给钱,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住建部门反映情况。现在很多地方都有专门处理欠薪的机构。
集体行动: 如果是同一批工人被欠薪,联合起来一起维权,力量会更大。
法律途径: 在保留好证据的前提下,也可以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比如起诉包工头,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有证据表明施工单位存在“明知”且“未尽到审查义务”等情况,也可以尝试起诉施工单位。

说到底,这种现象反映了建筑行业在劳务管理、资金支付、合同约束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地方。作为最底层的劳动者,工人们往往是风险最大的承受者。希望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和监管力度的加大,这种“踢皮球”的现象能越来越少,工人们的辛苦钱能得到应有的保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原因很多:

1、施工单位把钱足额支付给包工头了,但是包工头挪用了。工人要工资的时候,包工头肯定不能说“我挪用了,你们爱咋咋地吧!”会被打成猪头的。所以就只能说,总包没给我钱!或者总包还有多少钱没给我!

2、施工单位给了一部分钱给包工头,扣留了一部门款项,可能是做保修金,可能是收尾还没干完。而包工头没有把拿到的钱先解决工人工资,而是先行解决材料款等货款去了,给工人就说“总包还有多少多少钱没给我呢!你们找他们要工资去!”、

3、施工单位确实没给包工头钱,原因可能是施工单位管理不善,项目干亏了,窟窿填不上;也有可能是甲方给的钱就没到位;还有可能是被公司挪用到别的项目去了……


解决办法:

国家已经在想办法解决了,现在已经有要求项目成立专门账户,工人工资不再由分包、包工头发放,而是由总包直接从专门账户内发放,不经过分包和包工头了,专款专用,确保农民工工资发放到手。

但是操作难度很大,因为工人流动性很强,可能有些工人过来干几天就换工地了,这种情况就很难处理……

总之一直在想办法,国家大政策是越来越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