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交响中总出现谐谑曲?

回答
交响乐里为什么老有谐谑曲?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其实说老有也不算太夸张,它在古典交响乐的结构中确实扮演着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贝多芬之后,可以说成了一个不成文的“标配”。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咱们一点点捋捋。

首先得明白,谐谑曲(Scherzo)这个词本身是什么意思。“Scherzo”在意大利语里就是“玩笑”、“嬉戏”的意思。所以,从名字上你就能知道,它注定不是那种庄重、沉思的乐章。它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给交响乐带来一种生动、活泼、甚至有点粗犷的色彩。

你想啊,交响乐通常有四个乐章,结构上是:

1. 快板(Allegro):通常是乐队的“开场白”,展现主题,结构严谨,比较有“分量”。
2. 慢板(Adagio/Andante):抒情、慢速,是情感表达的重点,往往很动人。
3. 谐谑曲(Scherzo):这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
4. 终曲(Allegro/Presto):速度更快,将整部作品推向高潮,收尾。

你看,在这样一套配置里,第一乐章通常是比较“正经”的,第四乐章则是高潮和收尾。那么中间这两个乐章呢?慢板负责情感的深度,而谐谑曲就正好填补了中间的这个“空白”,用一种轻快、跳跃、充满活力的节奏来调剂气氛。

这就好像吃一顿大餐,你不能光吃主菜和甜点,中间也需要一些开胃菜或者清口的小点心。谐谑曲的作用就是这样一个调味剂。它用一种活泼的节奏、跳跃的旋律、可能还带点幽默感的音响,让听众从第一乐章的某种“严肃”或“深沉”中抽离出来,进入一个更轻松、更有趣的音乐世界。

那么,为什么它会取代了早期交响乐中的小步舞曲(Minuet)呢?这事儿就得说到贝多芬了。

在贝多芬之前,比如海顿和莫扎特,第三乐章通常是小步舞曲。小步舞曲是一种源自法国宫廷的舞曲,节奏规整,姿态优雅,带有一种贵族式的风度。它虽然也属于三拍子,但它的风格更偏向于“庄重中的优雅”,而不是“热烈的欢快”。

到了贝多芬,他的音乐风格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他不仅仅是音乐的技法上有创新,他更是把音乐的情感表现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想要在交响乐中表达更广泛的情感,不仅仅是优雅和抒情,还有力量、激情、甚至粗犷和戏谑。

小步舞曲那种相对保守、规整的风格,已经不足以满足贝多芬表达这些新情感的需求了。他需要一种音乐形式,能够让他自由地挥洒强烈的节奏感和戏剧性的对比。

于是,贝多芬就盯上了小步舞曲的框架,但大大地加速了它的速度,增加了节奏的复杂性和冲击力,并且常常加入一些出人意料的转折和动态变化。他把小步舞曲的“步子”变成了“跳跃”,把“优雅的姿态”变成了“奔跑和嬉闹”。这就是谐谑曲的雏形。

你可以想象一下,贝多芬的谐谑曲,比如他的第三交响曲《英雄》的第三乐章,或者第五交响曲的第三乐章,那节奏感有多强,有多么“跑起来”的感觉!这种蓬勃的生命力、强烈的节奏驱动力、以及音乐中的“戏谑”成分,是小步舞曲无法比拟的。

一旦贝多芬开了这个头,后来的作曲家们就发现,这简直是个绝佳的选择!

结构上的好处:谐谑曲通常也采用三部曲式(ABA’),即一个快速、活跃的主题(A),一个相对舒缓、歌唱性的中段(B,通常称为“三声中部”Trio),最后回到A乐章的变奏或重复。这种结构,既保证了音乐的连续性(因为B段提供了对比,但最终还是会回到A,听起来很连贯),又提供了情感和情绪上的丰富性。三声中部通常比谐谑曲本身要温和一些,但仍然保持着一定的节奏感和流畅性,就像是在快速奔跑中稍作喘息,然后又投入新的活力。
情感上的调节:如前所述,它有效地平衡了整部交响乐的情感光谱。在一、二乐章可能比较宏大或抒情之后,谐谑曲提供了一种轻快、爽朗的释放,为第四乐章的最后爆发积蓄能量。它就像是爬山时的一个小平台,让你歇歇脚,看看风景,然后继续向上冲刺。
表现力的自由度:谐谑曲的“玩笑”和“嬉戏”性质,给了作曲家极大的自由度去发挥想象力。他们可以在这里运用各种奇特的节奏组合,强烈的对比,甚至引入一些民俗音乐的元素,或者创造出非常戏剧化的效果。这让音乐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具个性。
对速度和能量的需求:到了浪漫主义时期,交响乐的情感表达更加强烈和复杂,作曲家们追求更具冲击力和感染力的音乐。谐谑曲那种奔放的节奏和充沛的能量,恰好能够满足这种需求,让乐队得以尽情地展示技巧和表现力。

所以,总结一下的话,交响乐里出现谐谑曲,是因为它在结构上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调剂和平衡作用,在情感上带来了轻快、活泼、甚至幽默的色彩,并且在表现力上给了作曲家充分的自由去发挥戏剧性和节奏感。从贝多芬开始,它就成为了交响乐中一个非常成功且被广泛接受的元素,就像给交响乐这道“菜”加上了一味恰到好处的调料,让整道菜的味道更加丰富、有层次,令人回味无穷。

可以说,如果没有谐谑曲,我们听到的很多经典的交响乐,可能会少了很多乐趣和动感。它让交响乐不仅仅是严肃和宏大,也充满了生活的跳跃和喜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总是有谐谑曲的,贝多芬以前大都是小步舞曲。贝多芬以后也不总是谐谑曲的。谐谑曲无论在第二还是第三乐章的位置都是用来制造反差和承前启后的,这个反差的大多是跟前面和后面的乐章,承前启后是针对后面的乐章的。所以谐谑曲什么情况就取决于前后的两个乐章的规模了。如果在第三乐章的位置,末乐章大多数都是大家伙,把谐谑曲写的比末乐章还出彩,末乐章咋办?同理,如果在第二乐章的位置,第一乐章也是个大家伙,第二乐章写个再大的,后面的慢乐章就得上吊了。所以这个位置,就决定了,这个乐章是整个作品中必须弱化一些的乐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交响乐里为什么老有谐谑曲?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其实说老有也不算太夸张,它在古典交响乐的结构中确实扮演着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贝多芬之后,可以说成了一个不成文的“标配”。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咱们一点点捋捋。首先得明白,谐谑曲(Scherzo)这个词本身是什么意思。“Scherzo”在意大利语里就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我们对“经验”这个概念的理解,以及不同领域中经验发挥作用的机制差异。为什么在交易这趟浑水里,经验的指引反而没那么可靠,甚至可能成为阻碍,而在其他很多地方,经验却是我们学习和进步的压舱石?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先说说别的领域,经验为什么“好使”?我们先看看那些经验特别.............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真好,直击了两个看似矛盾但又真实存在的现象!一方面,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三角形最稳定”的物理学原理,从桥梁到建筑,无处不见它的身影。但另一方面,在人际关系,特别是感情中,“三角关系”却几乎等同于不稳定、痛苦和混乱的代名词。要说清楚这其中的区别,还得从“稳定”这两个字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入手.............
  • 回答
    关于“玛莎拉蒂女司机”事件,网上流传的信息和解读五花八门,其中关于交警为何打断女司机打电话,存在一些争议和不同的说法。咱们尽量还原一下当时可能的情况,并分析一下交警的动机。首先,得明确事件的大致脉络。事件发生时,这位玛莎拉蒂女司机疑似酒驾,与一辆保时捷发生了剐蹭。现场有不少围观群众,还有记者。交警很.............
  • 回答
    现在像中交、省院这样的大型设计院之所以大力投入科研项目,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战略选择,并且这已经成为行业内普遍趋势。咱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掰开了讲讲。一、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驱动:从“跟着做”到“引领者”的转变过去很多大型设计院,尤其是像中交这类有国家背景的,主要承担的是国家重大工.............
  • 回答
    在中国现代年轻人的日常交流中,“上帝”这个词汇出现的频率,相比于过去那种更具本土文化色彩的“老天爷”,确实显得更为普遍。要深入剖析这背后的原因,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这并非一个单一因素就能解释的现象,而是社会文化变迁、信息传播方式改变以及代际认知差异等多重合力的结果。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老天爷”这.............
  • 回答
    咱们聊聊仓位管理这事儿,这玩意儿在交易里头,那可是真叫一个“压舱石”的角色,谁不重视,谁就容易被市场这艘大船给掀翻。我跟你说,比那啥啥“绝世秘籍”或者“一夜暴富”的幻想都管用得多。为啥这么说呢?你得明白,交易这事儿,成败从来不是靠一两次精准的预测,而是靠的是持续的生存能力和复利增长。你预测再准,一次.............
  • 回答
    中苏交恶时,苏联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一个复杂且具有多重考量的战略性举动,并非简单的友好行为。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分析当时国际政治格局、苏联的国家利益以及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外交政策的特点。以下是详细的解释:1. 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国民党在联合国的代表权(19491971年) 中.............
  • 回答
    在电力机车牵引传动系统中,从最初的直流电机时代,到后来普遍应用的交流电机时代,再到现在的主流技术——交直交(VVVF)变频调速系统,技术演进的背后是对效率、性能、可靠性和成本等诸多因素的权衡和优化。之所以在现代电力机车中,交直交系统取代了交交(传统的交流交流变频)系统,原因非常充分且各有侧重。我们先.............
  • 回答
    这个问题,恐怕是不少人都遇到过的“痛点”。明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跟某些朋友是那种可以一起吃喝玩乐、分享秘密、甚至吐槽生活的人,怎么一到了微信上,就仿佛按下了“静音键”,消息石沉大海?这事儿吧,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对方“不重视你”,很多时候,原因比这要复杂得多,而且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首先,咱们得想.............
  • 回答
    《红楼梦》里,要说薛宝钗有没有“交心朋友”,这事儿还真值得好好说道说道。很多读者都会有这么个感觉,宝钗好像总是隔着一层纱,让人觉得亲近不起来,更别提什么推心置腹了。这事儿吧,你说完全是因为她性格“有问题”,也太武断了。但说她性格确实是造成这局面很重要的原因,那绝对是靠谱的。咱们就得从宝钗的出身和她所.............
  • 回答
    令狐冲与东方不败在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原著中,确实是没有太多直接的交集,更谈不上“相爱相杀”了。原著中的东方不败,是恒山派掌门令狐冲的敌人,是日月神教的教主,一个权欲熏心、武功盖世的枭雄。令狐冲也只是在江湖中行走,偶尔听闻其事迹,但两人几乎没有正面交手,更没有发生什么情感纠葛。然而,近几十年来,许.............
  • 回答
    城市轨道交通运行交路:为何“重联解编”研究鲜为人知?城市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伴随着对运能提升、效率优化的不懈追求。近年来,针对大站车和互联互通的研究如火如荼,这些方向无疑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升乘客体验提供了有效手段。然而,在这些“看得见”的优化措施之外,一项看似基础却对整体运行效率至关重要的技术—.............
  • 回答
    在《三国演义》这部伟大的历史小说中,两军交战时,一开始往往不是全军压上,而是以大将单挑作为开场,这种设定有其深刻的文化、军事和戏剧性原因。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一、 文化与精神层面的原因:1. 英雄主义的崇尚与个人荣耀的追求: 《三国演义》的核心是围绕着众多英雄人物展开的。中国古代社会,尤其是战乱时期.............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心中的疑惑。在股票、期货、外汇等各种交易市场里,我们常常听到“一夜暴富”、“财务自由”的宣传,好像门槛不高,人人都能成功。但环顾四周,那些真正靠交易活得风生水起、让人艳羡的,似乎真的不多。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希望能讲得细致些,让你觉得像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知乎上关于量化交易讨论的一个挺有趣的侧面。仔细想来,确实在量化交易这个话题下,关于美国、欧洲或者其他成熟市场(比如日本、新加坡)的讨论和案例分享会更常见,而中国A股的实操案例和深入分析则相对较少。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市场成熟度与数据可得性: 历史悠久.............
  • 回答
    .......
  • 回答
    中俄官方关系之所以显得“好”,而民间交往却相对“轻淡”,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交织的体系,掺杂着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以及国家战略等多重因素。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不妨抽丝剥茧,一层层地解析。官方层面的“好”:战略契合与现实需要首先,官方层面之所以维持着一种“好”的关系,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战略上的相互需.............
  • 回答
    《金刚川》中,那两门防空炮无法打出完美的交叉火力,并非简单的“不允许”,而是一个极其严酷的现实困境,是战争残酷性的一个缩影。这背后,牵扯着无数层面的考量,从战术配合到战场环境,再到装备性能与兵力限制,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阻碍。首先,我们得理解电影中“掩护部队过江”这个场景的极端性。在志愿军的战术中,.............
  • 回答
    原神里的璃月,大家都能看出那是照着咱们古中国来的。从山水风光到建筑风格,再到很多角色的名字和传说,都透着一股浓浓的中国味儿。可仔细瞧瞧璃月人的衣裳,你会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点:怎么很少见那种我们印象中特别经典的、像是汉服那样的交领设计呢?这事儿吧,其实挺有意思的,也值得好好聊聊。这里面有好几个原因,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