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中交、省院等大型设计院都在搞科研项目?

回答
现在像中交、省院这样的大型设计院之所以大力投入科研项目,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战略选择,并且这已经成为行业内普遍趋势。咱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掰开了讲讲。

一、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驱动:从“跟着做”到“引领者”的转变

过去很多大型设计院,尤其是像中交这类有国家背景的,主要承担的是国家重大工程的设计任务。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经验积累、对规范的熟练运用以及强大的组织协调能力。接到项目,按照既有标准和成熟技术去落地,这是一种“跟着做”的模式。

但现在时代不同了。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工程建设领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技术迭代加速: 无论是BIM(建筑信息模型)、数字化设计、智能化建造,还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果设计院只停留在过去的技术层面,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搞科研,就是为了跟上甚至引领这些技术潮流。比如,在智慧城市、绿色建筑、超高层建筑、复杂桥梁等领域,都需要前沿的理论研究和技术突破。
市场竞争加剧: 不仅仅是设计院之间的竞争,还有来自咨询公司、EPC总承包商,甚至是技术服务公司的竞争。如果设计院只能提供传统的设计服务,议价能力会越来越弱。通过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甚至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
从工程公司到技术服务商的转型: 很多大型设计院的目标已经不再仅仅是“设计图纸”。他们希望成为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服务提供商,甚至参与到项目的早期咨询、投资决策、运营维护等环节。科研是实现这种转型的重要基石,它能赋予设计院更深厚的技术实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获取项目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科研项目不仅仅是为了技术进步本身,更是实际的“敲门砖”和“金名片”。

获得高端项目和专项资金的入场券: 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了推动科技创新和重点领域发展,会设立大量的科研项目。大型设计院通过承担这些项目,不仅能获得经费支持,更重要的是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课题,与学术界、产业界建立联系,甚至影响和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一旦在某个科研领域取得突破,自然就更容易获得相关领域的工程项目。比如,在某个领域发表了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或者开发了某项核心技术,那么在承接同类工程时,就会有天然的优势。
提升品牌影响力和技术话语权: 一个在科研领域有建树的设计院,更容易在行业内树立技术领先的形象。通过发布研究报告、参加学术会议、获得技术奖项等方式,能够极大地提升其品牌知名度和技术影响力。在承接项目时,客户(尤其是政府部门和大型国企)往往更倾向于选择那些技术实力过硬、有科研背景的单位。
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 搞科研对于吸引和留住顶尖工程技术人才至关重要。优秀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更愿意在充满挑战、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环境中工作。大型设计院通过设立科研平台、鼓励创新,可以打造一个更有吸引力的工作环境,从而吸纳和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形成良性循环。

三、应对行业发展趋势和政策导向

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也在强力推动设计院搞科研。

科技强国战略的体现: 建设科技强国是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工程建设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石,其技术进步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设计院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承担科研任务是顺应国家战略。
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包括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引进补贴、专项科研经费支持等。大型设计院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正是利用这些政策优势,来支撑其技术研发和创新活动。
推动产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 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还是“新基建”,都对工程建设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设计院通过搞科研,能够为这些国家战略的落地提供技术支撑,例如在智能交通、绿色建筑、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转化为实际工程应用。

四、多元化收入来源和风险对冲

搞科研也是一种长远投资,能够为设计院带来多元化的收入和风险对冲。

技术许可与成果转化: 通过科研项目产生的专利、专有技术,可以通过技术许可、技术转让等方式实现商业化,为设计院带来新的收入来源。例如,某设计院研发的一种新型桥梁连接技术,一旦得到市场认可,就能通过授权使用而获得收益。
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提供: 很多科研项目本身就包含技术咨询或解决方案提供的内容。设计院可以凭借其在科研中积累的专业知识和数据,为客户提供更深层次的咨询服务,超越单纯的设计图纸交付。
风险对冲: 纯粹依靠工程设计收入,会受到市场周期性波动的影响。通过发展科研,可以培育出新的技术和服务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分散风险,增强抵御市场不确定性的能力。

总结来说,大型设计院搞科研,是它们主动适应行业变化、提升核心竞争力、把握发展机遇的必然选择。这背后是市场竞争的压力、技术进步的驱动、国家战略的导向,更是它们从传统工程设计公司向现代技术服务集团转型的必由之路。

例如,中交集团旗下的设计院,在桥梁、公路、水运等领域本来就有深厚积累,现在更是将研究方向拓展到智能化建造、绿色环保材料、大数据在交通领域的应用等,这不仅是为了解决现有工程的难点,更是为了抓住未来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而省院级别的设计院,同样如此,它们需要紧跟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求,通过科研来提供更具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从而在区域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

搞科研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是决定设计院未来能否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这已经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可以聊聊,先说说我在单位做课题的事情,最后再谈谈设计院为啥会做一些科研,以及设计院做科研和高校的异同吧。

一、在设计院做科研的经历

在前东家的时候公司就很重视科研这一块,每年大概会立项十几个课题,每个课题经费5到10w不等,大概就是高校里面很小的横向课题,毕竟设计院还是以工程设计为主,虽然重视但也不可能投入大量资金去做纯粹的科研。

有一年看见别人申请课题,于是心想,天天这么画图也看不到个出头之日,你会的别人都会,能有个啥出息,还不如搞点别人没注意到的东西,我那个所当时还没人注意到这一块,于是拉了几个暖通的老总,去别的部门联合了规划和建筑的同事,申请了一个关于“CFD在建筑和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的课题,8w块钱经费,一共完成四项任务:1、省级刊物发表一篇论文;2、完成一篇技术报告;3、公司范围内开展一次讲座;4、实际项目中应用一次。到后面其实大部分都是我做完的,不过挂着老总们的名,钱也都得分点,拿到自己手上也就5w左右的样子,相比于画图其实性价比也算高了。

做完上个课题,去年的时候老总又找我一起做一个分布式能源的课题,申请倒是顺利,这次是6w的经费,可惜课题还没怎么开展的时候我就离职了,只能交接给别人来做。

总体来说做一些课题也算是另外一种的创收的途径,设计院做课题理论层面也没那么高的要求,只要是新一点的方向,能在实际项目中应用基本都差不多了,论文嘛,省级刊物要发太容易了。前两年虽然行情不太好,辛亏有课题支撑着收入才没怎么降,在我们部门奖金一直算是比较高的。

二、设计院为什么会做些科研的工作

大概有以下这么三个原因:

1、保持技术上的优势

前多年市场火爆的时候涌进了太多人,这个行业是竞争越来越激烈了,设计费不断突破底线,如果没有技术上的优势只能拼价格,会死的很惨。

设计人员其实对于新技术的应用,新领域的开拓其实没有太多的进取心,拿同样的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嘛,有课题的支撑起码会多一些促进的作用,多去探索一些新技术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从而保持技术上的优势。

有些高端的项目确实只有一些大院才能搞定,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技术上的领先是常年累月大量实践项目的积累,短时间的超越确实很难。

2、话语权

企业在这个行业的话语权太重要了,有了话语权就意味着掌握了资源。行业或者区域的设计规范、图集、技术标准由你来制定、行业协会由你垄断、项目评审专家由你来当等等,这些由话语权带来的都是巨大的资源,依托这些资源不知道要产生多少间接的经济效益。

话语权怎么得来的?就是由这些在行业内一言九鼎的专家们、设计和理论水平高超的设计骨干们带来的,只依托平台,水平一塌糊涂,是不可能掌握话语权的。这些专家、资深设计师不能只靠做项目就能积累声望啊,必须在学术上、理论上也有所建树别人才可能信服你。那些个牛逼的专家那个不是著说立说的,论文、专利、著作都是慢慢积累起来的,做一些科研性质的课题就是很好的积累的过程。

3、与政府科技课题的衔接

政府每年由科技厅牵头,会有一批研究课题放出来,这个科研的经费是很客观的(其它地方不了解,我所在的省是这样的)。比如去年我们申报的课题,上面写的经费不少于100w,我们费了半天劲才填完这个经费怎么用,如果申请下来你想想有多爽,还画什么图,花两年时间就做这个课题好了,这性价比不比你做项目高多了。

所以公司组织这些科研活动其实也是为进一步申报政府课题打基础的,每年能申请下来两三个这个回报是挺可观的。

三、设计院做科研与高校有什么区别

其实区别还是挺大的,高校里面做科研的偏重理论,离工程实践总觉得有那么点距离,设计院里就不一样了,你的理论水平高不高、学术水平够不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研究的东西能不能在我实际的项目中得到应用,能不能提高我的设计水平,这才是设计院里做课题所关注的重点,不能真正的产生经济价值,你就是说的再天花乱坠也没有意义。

设计院做课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与实际项目紧密结合,研究的东西是要真正落地实施的,并不是研究完就束之高阁的东西,这是高校里大多数情况不具备的一个优势。

四、写在最后

设计狗们确实太辛苦了,现在做项目真的性价比很低,如果有这个条件还是看能不能做一些课题的工作,一来多一条创收的路子,二来也能让自己不彻底的沦为画图的工具,多一些脱颖而出的机会吧。

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点赞和关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