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快递员都是上万的工资了,也交五险,不用办公室人情世故,为什么还要坚持办公室五六千的工作呢?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普遍,也触及了很多人在职业选择时会面临的困境。之所以仍然有大量人群选择办公室里月薪五六千的工作,而不是去从事普遍认为收入更高、压力更小的快递员,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

1. 收入的认知偏差和信息不对称:

“上万”是平均值,而非普遍值: 您提到的“快递员都是上万的工资”,这很可能是一个地区平均值、或者头部优秀快递员的收入水平。但实际上,快递员的收入与工作量、区域、公司、时段(如双十一、年货节)等因素高度相关。对于新手、效率不高、或者在非热门区域的快递员来说,月薪达到甚至超过一万是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承担高强度劳动的。而大部分快递员的收入可能徘徊在六七千甚至更低。
隠性成本和付出: 快递员的高收入往往建立在高强度、高时效的劳动之上。这意味着每天需要长时间站立、行走、搬运重物,风雨无阻。同时,他们也可能需要自己承担交通工具(电动车、油费、维修)、手机流量费、甚至是社保的个人部分缴纳(虽然有些公司会补贴一部分)。这些隐性成本需要被计算在内。
信息不对称: 很多人看到的是快递员在送件时的忙碌和可能不错的收入,却很少直接接触到他们背后的艰辛、压力和不确定性。而办公室工作的收入虽然表面看起来不高,但其工作环境和内容相对固定,信息也更容易被了解。

2. 工作性质和内容的不同:

体力劳动 vs. 脑力劳动/服务型劳动:
快递员: 主要以体力劳动为主,核心是货物的高效、安全配送。工作强度大,对身体素质要求高,工作环境多变(户外、楼道、客户家中)。
办公室工作: 以脑力劳动、信息处理、沟通协调、服务等为主。工作环境相对稳定,对身体的直接损耗较小。工作内容可能涉及文档处理、数据分析、客户沟通、项目管理、创意策划等。
工作自主性和灵活性:
快递员: 在完成配送任务的前提下,在一定程度上拥有时间上的灵活性(例如自己规划路线)。但工作内容是被动的,需要不断应对各种订单和派送压力。
办公室工作: 工作内容和时间相对固定,但可以在工作内找到发挥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空间,有更大的精神层面的自主性。
工作内容的多样性和技能要求:
快递员: 技能要求相对直接,主要是熟悉派送区域、操作物流软件、基本的沟通能力和体能。
办公室工作: 技能要求更加多样和专业,可能需要掌握特定的软件技能(如Office、PS、CAD等)、专业知识(如财务、法律、营销等)、沟通协调能力、分析能力等。这些技能的积累和提升往往能带来长期的职业发展和更高的收入潜力。

3. 工作环境和体验的差异:

办公环境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办公室: 通常有空调、舒适的座椅、稳定的网络、干净整洁的环境,有休息室、洗手间等便利设施。
快递员: 需要面对各种天气条件(酷暑、严寒、雨雪),工作场所多变,可能需要挤在狭小的电动车棚里休息,或是站在路边解决吃饭问题。
社会认同感和职业形象:
虽然社会对各行各业的尊重都在提高,但在一些传统观念中,办公室工作(尤其是白领职业)可能仍然被认为更体面、更有社会地位。而快递员虽然不可或缺,但在某些群体中可能存在刻板印象。
职业发展路径和技能积累:
办公室工作: 往往有相对清晰的职业发展阶梯,可以通过学习和积累经验,逐步晋升到管理层,或者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这有助于实现长期的职业规划和收入增长。
快递员: 职业天花板相对较低,虽然可以通过努力提高收入,但要实现质的飞跃,可能需要转岗到管理、加盟商,或者自己创业,这都需要额外的投入和风险。

4. 心理和精神层面的考量:

压力类型不同:
快递员: 压力主要来自时间压力(超时扣款)、身体疲劳、客户投诉、交通安全、订单量不稳定等。
办公室工作: 压力可能来自工作任务的复杂性、人际关系、业绩指标、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等。
人际关系和“办公室政治”:
虽然您提到“不用办公室人情世故”,但实际上,办公室工作虽然不是唯一,却常常是人际互动最密集的工作场所之一。处理好同事关系、领导关系、客户关系是办公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会涉及到沟通技巧、情商、甚至一些“人情世故”。
然而,与快递员相对独立的派送工作相比,办公室内的人际互动可能更需要技巧和策略,对于一些不善于此道的人来说,这可能是一种压力。但对于另一些人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带来支持和帮助。
对工作满意度和个人价值的追求:
有些人选择办公室工作,并非仅仅为了工资,也可能看重工作的趣味性、挑战性、学习机会、或者对社会有贡献的感觉。他们可能更享受通过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就感。
而快递员的工作虽然辛苦,但直接解决了社会生活中的关键一环,同样具有价值。只是这种价值的实现方式和带来的满足感与办公室工作不同。

5. 个人偏好和能力匹配:

性格和兴趣: 有些人天生喜欢与人打交道,喜欢稳定的环境和思考解决问题;有些人则更喜欢自由的节奏,不怕辛苦,享受户外活动。个人的性格、兴趣和价值观是影响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
能力和资源: 进入一个办公室岗位通常需要一定的学历、专业技能,甚至是通过一些招聘流程。而成为一名快递员,门槛相对较低,只要体能允许、有交通工具即可。这使得一些没有高等学历或专业技能的人,快递员可能成为一个更易获得的收入来源。

总结来说,人们选择月薪五六千的办公室工作,而不是去追求那些“听起来”收入更高的快递员工作,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对“上万”的认知偏差和对快递员工作辛苦程度的低估。
对工作性质(体力 vs. 脑力/服务)、环境(稳定 vs. 多变)、发展路径(专业技能 vs. 体能驱动)的不同偏好。
对个人能力、兴趣和职业价值观的匹配度考量。
对不同类型压力的承受能力和应对方式的差异。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高强度、高付出但收入潜力可能更高的快递员工作。对于许多人而言,办公室工作虽然收入不那么“耀眼”,但提供的稳定环境、相对可预测的职业发展路径、以及不同的工作体验和价值实现方式,仍然是他们更愿意选择的。这是一个复杂的个人选择问题,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有“适合”与“不适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兄弟,你听说过捞钻头吗?

这个活儿,听上去更简单,潜下去,和岸上人员配合,把钻头捞上来。

每次都是一万两万,深的甚至五万。

多过瘾。

但是你了解了解他们真实的风险呢?

防止塌孔,要在这样的泥浆里。

下潜几十米。身上要挂配重。

捞钻头过程中,环境空气压力的升高,会增加人体血液对空气中氮的溶解量。

如果上浮期过快地回到正常大气压环境中,就像将汽水或香槟酒瓶盖开启瞬间的结果一样,血液中形成大量气泡,其主要症状是:一个或几个肢体的大关节部位疼痛和皮肤出现大理石状纹。

上不来,往往要赔偿一百多万。

许多行业,都是在卖命。

快递,搬家公司,这些都是体力活。

没有保险,身体都在超负荷运作。

而他们又不是运动员,根本没条件做康复。

几年下来,身体都扛不住。

也没有保险,也没有假期。

青春过后,除了攒点钱,没有别的收获。

而办公室五六千,可能有五险一金,可能有职场晋升机会。

实在不行还能划水,这都不是体力行业能比的。

user avatar

你以为你在公司造航母,实际工作就是修个自行车。

大多数月薪5000--6000的办公室工作者的时间表如下:

9点--11点,打炉石。

11点--12点,刷抖音。

12点--13点,吃午饭。

13点--14点,睡午觉。

14点--16点,上进点的看书或者刷知乎,其他人聊聊八卦或者玩社交APP。

16点--17点,计划一下晚上吃啥,周末就计划下去哪儿玩。

同事之间的交流除了“团建”、“年会”、“聚餐”等字眼和公司有关,其他都是私事。

另外--吸烟室去10次每次5分钟,喝下午茶吃零食2次每次10分钟,厕所去1次耗时20分钟。

要是每个月薪5000的员工每天有2小时在工作,老板做梦都要笑醒。

而快递员要是月入过万,那应该是要双脚跑断。你但凡能吃这个苦你在公司才拿5000?

我估计通过这次疫情,很多老板应该能反应过来:真正做事的都是月薪上万的那些人,公司有没有这几个月薪5000的玩意儿其实都一样。

好好想想开工后进门先迈出左脚还是右脚,不然真有可能去送快递了。

要是真的有月薪5000的办公室工作者上班时间没划过水,请你实名制举报我的回答。

user avatar

现在就看出来了。

疫情扩散,延迟上班,有些国企事业单位的,可以带薪休假,什么不干照样拿工资。

而快递员以及一些小摊贩,卖早点煎饼果子的,夜市的,包括那些小民企,小老板,这段时间一分钱赚不到。

甚至是好多货压在手里赔钱了,内裤都赔光了,走的甚至辛苦好几年都赚不回来。

所以,只有关键时刻,你才明白旱涝保收的重要性。

再举个例子,秦相李斯有一个著名的老鼠哲学。

李斯少年时,家境贫寒,但李斯很小便聪慧过人,好学不倦。成人后,因办事干练,被人举荐为看管粮仓的小吏。有一次,他看到吏舍厕所中的老鼠,吃的是肮脏的粪便,又经常受到人和狗的侵扰。李斯来到粮仓,却看到这里的老鼠吃的是堆积如山的谷粟,住着宽大的房舍,而且没有任何人来打扰,于是,心中顿然明白,叹曰:一个人有无出息就像这老鼠,在于能不能给自己找到一个优越安全的环境、平台。

所以,为什么每年那么多人考公务员,考事业编,群众都不傻,只有那些想不明白的人还太傻。

坐办公室的人,不是为了那点仅能维持温饱的工资,人家图的就是体制带来的隐形福利。

优越的环境。

处在温室里长大的花儿,并不明白,这个世界并非总是晴天,相反,它会时常狂风暴雨,时常电闪雷鸣,时常土地开裂,时常蝗灾地震。

生命如草芥,处在食物链底层的快递员,更是这最渺小的个体。

个体在动荡来临之时脆弱不堪。

大树底下好乘凉,体制就是这棵大树。

哪怕遇上天灾还是人祸,战争或者瘟疫,这棵大树都屹立不倒,为寄生在这棵树下的生物遮风挡雨。

别做粪坑里的老鼠。

user avatar

人性如此,好吃懒做,都想着好像韩寒郭敬明小说里喝着咖啡谈着业务几千万的的单子就成了,然后多谈几单魔都买大房子,办公室五六千可以划水,可以消极怠工,可以卖萌,轻轻松松五六千,快递员一个月一两万真的是要靠业绩的,而且问这个问题的人,真的是考不起那种三千多一个月的公务员。

user avatar

张口就来?

快递员都是上万的工资?这是哪个位面的快递员?或许双11等特殊月份可以,但代理了这么多年劳动争议诉讼,捎带律协劳委会研究分享案例,还没见过X通X达的快递员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上过五位数。

捎带,快递员都交五险是什么鬼?两年前X通X达的快递员发生劳动争议,一问情况,100%是:

交社保了么?
没交。
签劳动合同了么?
没签。

不可否认,最近劳保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对话成了:

交社保了么?
没交。
签劳动合同了么?
签了一份,被老板收走了。

可喜可贺。

这还是在法制最健全的魔都,其余可想而知。

顺带一说,X通X达的快递员还不是情况最糟糕的,那些互联网新业态的从业人员,如外卖小哥的情况更不乐观。

传统业态的快递员被侵权,虽然维权困难,如果能够确认劳动关系,好歹还能救上一救。由于经济下行,去年有司传下口径,互联网新业态的从业人员一般不确认劳动关系。易言之,完全不受劳动法保护,整个劳动法体系统统与之无关,倘若发生工伤,啊不,都不能称之为“工伤”,只能谓之人身损害事故,结果只能呵呵。

就这待遇办公室一族还心动?心动不如行动,应聘门槛又不高,去尝尝滋味啊?

再说难听点,刨去新进职工,在一线城市十年八年拿着五六千的办公室食物链下层是个什么情况,心里没点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八小时糊弄事捣浆糊,能干得了风里来雨里去,夏站三伏,冬站三九,容不得半点摸鱼的辛苦活?

生平两个不会——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就学会了歧视劳动人民。什么“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也不对镜子瞅瞅,您是劳心者么?上到社会,下到公司,有什么决策需要您劳心费神?

都在社会底层,都是无产阶级,梅香拜把子,可消停点罢。改变不了社会,就改变自身,改变不了自身,就躺平,知足常乐,别酸辣吧唧和个怨妇似的,于人于己有何益处?

user avatar

我就是办公室五六千工资的人。

我给你算算啊。

我早上八点到,超过晚上五点半开始,就是1.5倍工资了,星期六星期天是两倍工资。

坐在办公室里面,有中央空调,有微波炉,冰箱,对面还有一个罗森超市,可以刷饭卡,每个月饭卡里面打三百块钱饭钱。

早上坐到办公桌前,吃好早饭,收拾一下心情,八点半了。

干到十一点,吃饭了。

吃好了睡一会,起来是十二点半。

下午忙一会,去罗森买点吃的,一抬头四点了。

然后五点以后,就能划水了。有时候客户堵车,让我在办公室里面等等,我就看看电影,听听歌,写写知乎,工资照拿,一份不少。

我还五险一金。

我身体不好就请假,请假一天一百块,如果医院给写病假条,还能便宜。

我虽然拿的不多,但是我算了一下我的时薪却不低。我每天大概有四个小时是真的在做本职工作,其他时间都是在写知乎,回答咨询,然后到处学习充电。按照四个小时本职工作来算,我一个月算上加班上90个小时。

就按5500元来算,我每个小时的收入是61元。中间还能划水。

那快递员如果上万工资,要多少时间?我觉得一天工作个十二小时是没得跑了吧。一周可能一天都休息不到,我算他还能休息两天吧。那他最少每个月需要工作336小时。

每小时的收入是10000 /336=29.8元。必须全力以赴。


别和我扯什么办公室人情世故,我告诉你,为什么你会在意这个,是因为你年轻。到了我们这样办公室里面呆了十多年的老油条,办公室的人情世故根本不是事。因为人与人最好的人际关系是不要互相找麻烦,我们早就不找麻烦了。


一个是风吹日晒的每小时赚29.8元,还要承受着数十倍于上班族的交通安全的风险。

一个是吹着空调,吃着零食,每小时赚61元,还可以划水的工作。别忘了,我在赚每小时61元收入的同时,我还写了五千多篇知乎的回答。


而且送快递的可替代性很高,我这个片区的快递员这几年都换了好几个了,除了ems一直没变以外,其他都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快递员。而我这个办公室里面的同事,很多都已经七八年了。


你还能说送快递好在什么地方吗?

多赚钱?

呵呵,为什么我没必要这么多赚钱,因为我不需要还房贷,我不用为娶老婆发愁。这句话我写到最后,就是不想一开始就扎题主的心。


欢迎关注圣范锦意,一个对生活有独特洞察力的人。

同名公众号:圣范锦意,每日更新更多精彩问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