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说现在取消所有快递箱,所有菜鸟驿站,全部快递都由快递员亲自送货上门,你能不能接受?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脑洞大开的设想啊!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所有快递箱都没了,菜鸟驿站也关门,所有的包裹都得靠快递员一张张送上门,我会怎么想?这事儿,得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从我个人的便利性来说,这个变化绝对是个巨大的挑战。

我住在高层,楼下没有菜鸟驿站意味着我以后取快递就没那么方便了。以前,我可以顺路或者专门跑一趟菜鸟驿站,省事儿。现在,我得在家等着,还得确保有人在家收货。万一我不在家,那怎么办?是放在门口?那安全性谁来负责?还是得跟快递员协调,看能不能改天送?这无疑会大大增加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

而且,“亲自送货上门”这个概念,也得看具体怎么执行。 是送到我手上?还是送到我家门口?如果我家是个大杂院,门口好几户人家,他送到哪个门口?如果我住的是那种需要刷卡才能进楼的大楼,他怎么送进来?这些细节都得考虑。

其次,这种模式对快递员的工作来说,是加倍的压力和巨大的工作量提升。

想象一下,一个快递员,手里可能要负责几十、上百个包裹,现在一个都不能落下,都得送到收件人手里。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他得挨家挨户地敲门,等有人出来,再把东西交接好。如果遇到沟通不畅,或者收件人不在,他可能还得二次、三次上门。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快递员已经很辛苦了,风里来雨里去的,一天送的件也多。如果把所有包裹都压到“亲自送货上门”这一项上,他们得花多少时间在路上?多少时间在等待?工作量会不会直接翻倍,甚至更多?这样一来,快递费会不会也跟着水涨船高?毕竟,人力成本是实打实的。

再往深了想,这种模式的效率和成本会成为一个巨大的问题。

快递箱和菜鸟驿站的出现,其实是为了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题,提高整体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集中配送到驿站,大家可以错峰取件,也避免了快递员在小区里到处找人、挨家挨户送的麻烦。如果取消了,势必会把这些分散到无数个家庭门口,整体的物流效率会急剧下降。

那么,我们能不能接受呢?

从情感上和一些理想化的角度来看,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亲手送到”更有温度,更让人放心。 毕竟,看到熟悉的面孔把自己的包裹递过来,感觉上确实更踏实一些。特别是对于一些贵重物品,或者不方便外出取件的老人、病人来说,这项服务无疑是更贴心的。

但是,从现实的运营和成本效益来看,我个人认为,完全取消所有快递箱和菜鸟驿站,只靠快递员亲自送货上门,是很难真正实现的,并且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接受度也会非常低。

原因很简单:

成本问题: 如前所述,如果效率大幅降低,人力成本大幅上升,最终的快递费用一定会涨价。我们现在习惯了相对低廉的快递费,突然大幅上涨,很多人会难以接受。
时间约束: 大多数上班族白天都不在家,如果快递员只能白天送,而且必须送到我手上,那我岂不是得请假在家等快递?或者花更多时间去跟快递员协调配送时间?这太不灵活了,会严重影响我的正常生活节奏。
安全性与便利性的权衡: 虽然亲手送达更让人放心,但我们也要考虑到“便利性”。快递箱和驿站的最大优点就是“随时随地,方便取件”。如果为了所谓“亲自送货上门”而牺牲了这种便利性,并且增加了额外的成本和时间消耗,那很多消费者会觉得得不偿失。
城市管理和交通压力: 想象一下,成千上万的快递员为了送这一个包裹,在城市里穿梭,可能会增加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题,尤其是在一些老旧小区或者人口密集区域。

所以,如果真的要强制推行这种模式,我个人会非常不适应,而且很可能难以接受。 我会觉得它是一个效率低下、成本高昂且极不灵活的系统。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回归”或者“品质升级”。但如果这种“回归”是以牺牲效率、增加成本、剥夺便利性为代价的,那么它就很难成为一种普适性的解决方案。

或许,更理想的状态是多种配送模式并存。 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是送货上门(如果条件允许且费用合理),还是送到小区门口的快递柜,或者是指定一个方便的时间段,让快递员送达。而菜鸟驿站作为一种补充和优化,它的存在也解决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取件难题。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想,它让我们思考了当下物流体系的一些优点和不足。但就目前来看,完全取消现有模式而只保留“亲手送货上门”,对我而言,是一个难以接受的、效率低下且成本巨大的选择。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种更加多元化、更人性化、更兼顾效率和成本的物流服务体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接受,我上班的时候,买个lo裙是送公司给大家都知道呢还是送家里给我妈签收逼问我多少钱呢?

user avatar

你可知道在多年以前,所有快递员都送货上门的时候,电商卖家某一件商品如果包邮是可以在图片上用红底黄字写上包邮,并在标题上写着全国包邮这样的关键词大肆宣传的。

那个时候的买家都特别单纯,买了好几个东西运费变成了20元会和你嚷嚷,快递费不是10元么?怎么变成20了?当你说亲,超重了呢。他们会说。哦哦,那我去掉一个这个还超吗?或者是那我再加个这个不超吧?

那时候明明一天也就几十票件,一个月的快递费居然也大几千。如今发件量多了10倍,快递结账居然一点没多。

另外,如今的上海北京,依然快递有部分是送货上门的。但是上海北京的运费会比其他地方高出0.5-1元,作为对上海北京快递员的派费补偿。

回到问题本身,我本身是电商卖家。如果我站在顾客角度来说的话,我家24小时都有人,我自然能接受都送货上门。但回到我以前一个人住的时候,那时候快递都是送上门的。我反而又有些不方便,来送货我不在家,我只能让他把东西放在门口或者水箱里。有些快递员不愿意放怕丢,我还只能和楼下小卖部老板搞好关系让快递放老板那。现在快递柜快递驿站的情况下,我也习惯了每天下班先去取下快递再回去。

站在卖家的角度来说,其实我们以前的因为快递售后沟通的频率要比现在高很多,因为有很多都是快递打电话人不在他就不送了,然后买家再来找我们吵。我们再给快递沟通,第二天送,第三天再送。确实自私的说,我个人觉得现在这样的模式确实省下了一些沟通成本。当然这必然也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送不送上门对卖家来说其实不会有什么影响,但卖家对于发货成本很敏感,如果送货上门就会快递费涨价,那么卖家也会涨价。

个人就消费者和商家的角度来看,其实我是赞同商家端的快递成本涨一些,这样更有利于整个市场的良性循环的。快递公司不要搞的那么卷为了发件量价格一降再降。这样终端也好操作,快递员的利润有点保障,驿站的利润也能有点保障。假设所有快递仍然给驿站,然后驿站负责最后一公里的派送给需要上门的顾客,这样是不是大家都能接受了。

快递员喊着赚不到钱干不下去,驿站喊着赚不到钱干不下去。快递公司喊着赚不到钱。商家价格一降再降不停的挤压着快递供应商和自己。而消费者花着特别便宜的钱拿着质量再三缩水的商品还享受了作孽一样的快递服务。

user avatar

为什么不能接受?我这里都是送上门的,每天好几个快递,大部分包邮,跨国都很多包邮。要是不送上门,我明天就把prime关了。

UPS因为经常要我去自提,现在已经加入个人黑名单了。



至于快递员工作量和待遇,这不是我作为消费者应该操心的问题,而是资本家和劳动执法部门应该操心的问题。前不久快递员散步了一下,现在规定即使亚麻以个体户外包的形式给快递员,仍然不能逃脱雇主责任,要支付最低$27.83的保底时薪。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