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上海一女子给外卖员差评后遭砸门威胁,外卖员称「不取消差评弄死你」,现已被拘留?

回答
上海一名女子因为给外卖员差评而遭到威胁,外卖员上门砸门并进行死亡威胁,最终被警方拘留。这起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和看待它:

事件本身及其恶劣性质:

极端行为的暴力升级: 这是一起由网络评价引发的线下暴力事件。原本只是一个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反馈,却演变成了一场严重威胁人身安全的冲突。外卖员上门砸门、进行人身威胁,这种行为远远超出了任何可以接受的范畴,是赤裸裸的暴力和违法行为。
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 消费者拥有对服务进行评价的权利,这是保障消费者权益和促进行业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机制。外卖员的这种行为,严重压制了消费者的评价权,如果任由这种行为发展,将对消费者产生强大的寒蝉效应,不敢再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职业道德的严重缺失: 作为一名外卖员,理应提供安全、高效、有礼貌的服务。这种将个人情绪发泄到用户身上,并采取极端暴力手段的行为,是对职业道德的严重背叛,也极大地损害了整个外卖行业的形象。
法律的底线被触碰: 任何形式的威胁、恐吓、破坏他人财产的行为都是触犯法律的。外卖员的行为已经涉嫌寻衅滋事、故意毁坏财物等罪名,被警方依法拘留是应有的结果。

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及社会反思:

外卖员群体在高压下的情绪积累: 外卖员作为一个高强度、低回报、服务对象广泛的职业,长期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时间紧迫、客户差评、平台规则等多重因素的叠加。虽然这不能成为暴力行为的借口,但我们不能忽视一些外卖员可能存在的负面情绪积压和心理压力。
差评的“杀伤力”与投诉机制的博弈: 差评对许多外卖员而言,直接影响到收入、评价体系甚至账号安全。一些外卖员可能对差评感到极度敏感和焦虑,甚至将其视为职业生涯的重大打击。而与此同时,消费者在面对糟糕服务时,也希望通过差评来获得尊重和问题解决,有时也可能因为平台处理机制不够完善而感到无奈。这种供需双方在“差评”问题上的博弈,可能在特定情况下激化矛盾。
平台管理和责任的缺失: 外卖平台作为连接消费者和骑手的中间方,在管理和责任承担方面同样值得反思。
缺乏有效的纠纷处理机制: 平台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差评申诉和处理机制?当消费者给出差评时,平台是否应该进行初步核实,而不是完全将责任推给骑手,让他们直接面对用户的负面情绪?
对骑手的心理疏导和培训不足: 平台在招聘和培训骑手时,是否充分强调了职业道德、沟通技巧和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对于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平台是否提供了相应的心理疏导和支持渠道?
过度强调效率和KPI,忽视人文关怀: 平台为了追求效率和利润,是否过于强调接单量、送餐速度等硬性指标,而忽略了对骑手人文关怀的投入,导致骑手在压力下更加脆弱?
网络评价与现实冲突的界限模糊: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评价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如何平衡网络评价的自由与现实生活中的人身安全,如何防止网络言论转化为现实暴力,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
社会对服务业从业者的认知和尊重: 尽管外卖员的工作非常辛苦,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有时社会上对他们的尊重程度仍然不足。当然,这绝不能成为外卖员采取暴力行为的理由,但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全社会都应该提升对所有服务业从业者的尊重意识。

如何看待并解决类似问题:

1. 严惩暴力违法行为: 对于外卖员的砸门威胁行为,必须依法依规严惩不贷。这不仅是对受害者的保护,也是向社会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暴力和威胁是绝对不可接受的。
2. 平台责任的强化:
优化差评和投诉处理机制: 平台应建立更公正、透明的差评申诉和处理流程,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激化矛盾。在收到差评后,平台应主动介入,了解情况,而不是让骑手直接与用户对峙。
加强骑手培训和心理关怀: 平台应加强对外卖员的职业道德、沟通技巧和情绪管理培训,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他们应对工作压力。
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考虑引入更多维度的评价方式,例如服务态度、配送速度、餐品完好度等,并对恶意差评进行规制。
3. 消费者和外卖员的互相理解与尊重:
消费者理性评价: 消费者在给出差评时,应基于事实,避免情绪化或人身攻击,理性沟通,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外卖员规范职业行为: 外卖员在面对差评时,应保持冷静,通过正规渠道与平台或消费者沟通,切勿采取极端或非法手段。
4. 社会共识的建立: 社会各界应共同关注外卖员群体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健康,探讨如何构建一个更健康的平台经济生态,既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也维护从业者的尊严。

总结:

上海这起女子给差评后遭外卖员砸门威胁事件,是一起极端个案,但它暴露了在高压工作环境下,部分服务行业从业者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平台管理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我们必须严厉谴责和打击任何形式的暴力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人身安全。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推动平台、从业者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更理性、更尊重、更健康的社会生态。这次事件也提醒了我们,在享受便利服务的同时,也要关注服务者的处境,而服务者也要坚守职业底线和法律法规,避免将工作中的压力和负面情绪转化为对他人安全的威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这就是众包之美嘛。


估计是专送骑手吧,和地方配送商签了劳务合同那种。他们的管理比较严,一个差评扣100起。

好久没和这帮老哥扯淡,只记得一点去年的数据:专送骑手底薪2000块,每月送前300单无提成;300单后有阶梯价,大概1到5块这个区间?

一般一个骑手每天也就送个三四十单,一个差评肯定是一天白干了。而且如果运气不好,可能还会被停接单资格1天,那等于再赔100块。

虽然媒体喜欢炒“外卖小哥里15%大专学历以上”,但反过来看,就是85%的高中学历以下,其中初中学历占38%。

所以谁都知道砸门威胁肯定不对,但面对超过700万外卖骑手,这种转嫁矛盾的管理手段必然会继续带来大量类似问题。


为啥说转嫁矛盾呢,因为外卖平台躲在算法后面,把消费者直接推到外卖骑手对面了。

古典的逻辑是:

消费者:我投诉!你们的服务团队是傻憋!

平台: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消消气消消气。(关门转身)你们特么的是怎么做事的?!扣钱!

服务团队:娘希匹,马上给总部打电话!

互联网众包创新的逻辑是:

消费者:我投诉!你的服务团队是傻憋!

平台系统:自动扣款、停单、减分一条龙;

服务团队:娘希匹,老子今晚就去砸你门!


看到没,这就是一种体制化。算法在标准化规则的同时,实际上也消灭了平台与客户、平台与众包商的谈判空间。

一个人定的规则,你会觉得有谈判可能,因为这个人也能够干预规则;但一群人定的规则,个体只会有无力感,因为他找不到能影响规则的人。

他会本能地选择遵守规则,进而去找规则里的利益最大化。

这就是“算法里没有人”。

过去你修马桶装空调,和服务团队产生矛盾,你和服务团队都会寻求平台做仲裁者(当然,仲裁失败你可能会找工商315这些更高一级的仲裁者);

但现在算法里没有人,没有裁量空间。矛盾被直接摆在客户与众包商之间,成了只有两方的零和博弈。

那肯定尖锐啦。

明明是三方关系,平台、众包商、客户。但在算法的遮罩下,平台可以做到没有存在感,反而是客户与众包商直接产生矛盾。

万一爆发涉及司法层面的矛盾,平台也很干净。因为算法里没有人,众包商与客户都找不到平台,平台没有“多余”的行为。

北京猝死的骑手,泰州自焚的骑手,之前被嫌疑猥亵跟踪的消费者,这次被砸门的消费者。这一切矛盾,都是骑手与配送站、骑手与客户的矛盾。他们没有质疑算法,因此平台无责。

这就是众包之美。


一般来说,这种靠绝对规则的平台很难维持,毕竟客户和众包商两方中崩任何一方,这个结构就唱不下去了。

但有垄断做背书的规则就可以。

因为客户没得选,众包商更没得选。平台此时实际上成了供需双方的垄断交易平台,自然就可以强加博弈规则。

我是棋盘,我说马日象田就是马日象田。


这也是为什么总是喊监管部门干活。

单在这个三元结构里,已经没有改变规则的可能,众包商和消费者没有能力扭转垄断的既定事实。只有引入更高一级的监管部门,才能从外部敲打这个结构。

说到底,只有政府有足够的授权和资源去挑战算法。


但眼下,估计,难。

就业压力摆在这里,“灵活用工”都已经成为人保部重要的“补充就业手段”。

面对复杂的算法和700万骑手的就业,政府部门实际上处于和08年审核华尔街的华盛顿监管部门一样的困境:

太复杂,搞不懂;牵扯太大,不敢搞。

这也是为什么反垄断喊了这么久,具体监管措施迟迟出不了台,只能继续开会开下去。


所以,最尴尬的来了:

如果不去挑战算法,而是单纯严格执法。那执法越严,平台算法下的众包商和消费者就会越来越被动。

砸门骚扰是违法的,抓几个,普法教育来几轮,不敢砸了吧?但打差评是合法正当权利嘛,扣钱停单的算法你们也认嘛,那众包商就被框死了;

能供应外卖和配送服务的寡头就这两个。流量抽成是合理的,涨价也是合理,消灭不符合线上逻辑的廉价餐饮也是合理的,消费者也被框死了。

这就成了一个下沉螺旋。

在沉到购买力的极限前(劳动力过剩嘛,很难看到极限),耗着吧。

user avatar

如何评价?

这是平台甩锅的一贯伎俩,是智慧型企业的智慧精华。

这回是外卖员砸门威胁被拘留了,而一年前发生的那件事,却是“外卖员因获差评商场持刀伤人”。在那以前,还有快递员遭遇差评,带刀去客户出租房砸门的。有人说这是“总有恶人”定律导致的,其实不然,这就是平台把它本该承担的责任,轻松甩锅到服务员和客户身上,而自己抽身其外,只盈利,不担责。

外卖与快递行业投诉的风险在于:服务员明确知道投诉者的电话和住址,可以精确地上门打击。

以下是我在2019年末写的一个评论:

#外卖员疑因获差评商场持刀伤人#

一个社会新闻,热点起来以后,舆论到最后都会失焦。本来舆论应当推动机制的健全,而不是引导网友宣泄各自的恶意和偏见,但某些人太过嗜血,一定要把你往那斜路上领。

快递和外卖投诉,有巨大的风险漏洞。我相信不加改进,以后还是会出这种事。

我不止看过、经历过一次投诉外卖和快递员而遭遇生命危险的情况。有一次,一个快递员未经允许,也不电联,将快递直接放置于距离我的住所一里以外的代收点。我给他打电话也不接,最后在某宝上选择“快递投诉”。

过了一会儿,就来了一个陌生电话,接来,对方就恶狠狠地问:“是你投诉的吗!?”我说:“是。”那边歇斯底里:“你为什么投诉我?”我说:“投诉你是因为你未经允许把快递放在了代收点,还那么远。”

他说:“别人都没投诉过我,只有你投诉我。你知道你这是什么行为吗?你一投诉,他们就罚了我300块,这个钱谁出?你替我出?”我当时也很意外,怎么一个投诉就要罚300块?这不是让人一天全白干吗?

于是我说:“我不知道一投诉就会扣你钱,而且扣那么多钱。我不想扣你钱,只想让你把快递送来。”

听到这里,快递员的态度才有点缓和。我相信如果当时我的应答更为强硬,他完全可以依据快递单上的信息,直接找上门来砍我。先前知乎有个女子,就因为这种,被某通快递员提着刀堵在屋里(合租室友把门给打开了),报警后,快递员还趴在门缝下往里瞧,直至警察来了,才把那人擒获。

快递员对我说:“还用不用我给你送?”

我怕他报复,就说,不用了,我自己去代收点拿。拿来以后,我打电话给某通公司客服,说你们也太坏了,你们不要罚他款,如果我知道你们是这样惩罚快递员的,我不会投诉,你们应该对事情留些缓和的余地。

比方说我投诉了,你们应该先联络快递员,责令他送达,拒不送达者再做惩处。你们怎么能上来就扣几百块?你们扣了他一整天的钱,再让他联系我好砍死我?或者另有一个解决办法,你有个提示,告诉客户说,投诉是直接扣快递员几百块钱的,我就知道你们有多会甩锅,有多么坏了。(明明可以是“收到投诉——敦促快递员——问题解决——不解决的再扣钱”,他们搞了个“收到投诉——直接扣钱——激化矛盾”。

到这里事情已经很明显,其实,矛盾升级的主要责任是在平台方,而绝不是快递员、外卖员素质差,抑或客户“没有爱心”,说这些的,我可去你奶奶个腿吧!

平台在快递员明确知道消费者地址,双方矛盾最大的时候,居然让他们直接接触。这不是让人送死是什么?但舆论最终可能会失焦到可怕的程度,事情本身,巨大的规制漏洞被忽略,转而成为底层的互戕。

在具体案情还没有任何官方通报的时候,就已经有人脑补出“恶意评价”“对餐饭不满意却投诉外卖员”等信息。即便最终和案情吻合,这种义愤填膺的猜测性谩骂也没有什么意义。至于“小哥都不容易,我从来不给差评”就更呆了。指责死者苛刻,并不能证明你有多宽容善良。你主动放弃应有权益没错,逼视别人如此做却是作恶。


2021年了,类似的问题还在出现。

没什么新鲜的。

石崇让自家的美人劝客人喝酒,客人不喝他就杀掉美人。

客人不喝酒,美人当然失望、生气、恐惧、发抖,恨客人。

美人被杀,或者临死前诅咒客人,甚至要同客人拼命。

是美人素质太差,还是客人心肠太恶?

都不是。

一切都是石崇的错。

实际上,平台还不如上述故事里的石崇。石崇杀掉的是自己买的美人,平台雇佣外卖员,一分钱不用出,没投诉,能从中拿大头;有投诉,还能从中扣钱;出了事,被抓的是外卖员。扩张已毕,多头通吃,无本万利。

我愿称之为“石崇2.0”。

user avatar

我写三个和外卖员(配送员)、快递员相关的故事:

第一个,朴朴超市。

这个是从疫情开始时,发现线下没法买菜,通过盒马、每日优鲜、山姆、沃尔玛、美团买菜等的线上APP体验后,觉得最好的。

首先,从下单到送货到家的时间,最长不会超过30分钟,甚至试过15分钟就拿到东西的。

第二,19元就免配送费了,哪家能做到?都当超市采购了,随便点点都不止19元。

第三,可乐、面包、甚至半熟食上面都有,而且按照超市价格卖,外卖平台的可乐都要4~5元吧?

最重要的来了,每次配送员都会说:“请您核对商品,有没有垃圾需要给您顺便带下去”。我都会觉得配送员很辛苦,不愿意打扰他们帮我丢垃圾,心中甚至出现了亏欠感,不想欺负人家。

朋友甚至因为不想下楼丢垃圾,会选择朴朴超市配送。而且配送员可是笑脸迎人的,很热情的邀请你把垃圾顺带让他们带下去。

为什么呢?因为待遇。

逻辑和顺丰是一样的,顺丰小哥做得好一个月可是有万把块钱的收入的。

第二个,X通快递。

多年前,我买了个泡脚桶(木桶)。

淘宝上的物流信息说已经签收了,但是我没有收到任何的电话、短信,也没有收到商品。

我以为会第二天送,谁知道第二天晚上10点了也没有,于是我拨通了物流信息上面快递员的电话。

“东西搞丢了,你自己打电话去退运费吧,挂了挂了”

我??????

我自己去打电话退运费?那东西呢?东西的费用呢?

丢了不用和我说吗??直接算签收了???我不问你就不告诉我了???

本来是带着协商的想法,给X通快递的区域点去打电话协商,谁知道那个服务点说:

“就是丢了啊,我们也不想的,退你运费就算不错了。”

就!算!不!错!了!好家伙,你彻底点燃我了。

我先是到X通的上级区域点打电话投诉,说好的好的我们会调查的。

然后我给12315打电话投诉,说丢了件还说这种话,说好的好的我们会调查的。

最后还给卖家说了这个事,让店家去沟通。

第三天。区域点的老板,开着小货车,来到我家楼下,登门道歉。

“就是场误会,希望你能打个电话去撤销投诉,给你添麻烦了,运费和木桶的费用我赔给你”

“如果你不撤销,我们站点就要罚钱,东西丢了你再下单吧,送过来我亲自给你送”

行,以后认真讲道理,你和我都不用费那么多功夫,对吧。

第三个,饿了么。

三年来,我都用同一个地址点外卖。

每一个外卖小哥都能准确的送达。

上周末,饿了么的配送员刷新了我对外卖小哥的善意下限,直接把我点燃到窜天猴上。

点的外卖迟到了15分钟,那就算了,毕竟都被“困在外卖平台里”了嘛,理解一下。

给我电话,10秒不到就挂了,我再打回去时直接骂:“xx你不会写详细点地址吗?我xx你在哪”,毕竟饿了,先把东西拿到手再和你对线。我说:“你要按了门号,我才能给你开门,要不然大门没法给你打开的”

上门后,一边递外卖给我,一边不忘口吐芬芳,而且边跑下楼边继续不断芬芳。既然我拿到外卖了,我肯定不忍了:“大家都能送到,就你送不到,你不会按门铃吗?”

心想算了,东西都收到了,就这样吧,也不投诉了,麻烦。

谁知道!!!饿了么配送员还在APP里的聊天窗,继续口吐芬芳,发了一条还要继续发。

我心想,脑子不好吧?面对面的我没来得及录像,你发文字可就是证据了。(凡事要有证据的同学,记得留文字证据啊)。

反手APP投诉,势必投诉到底!我都放过你三次了!你还要这样搞,存心不想工作了是么。

饿了么的受理投诉两小时后给我电话,道歉且说会处理配送员的绩效以及减少派单,还送20元无门槛券。

我想说的:

一个好的、良性循环的环境,是不能只靠用户的。要平台、用户、配送员多方一起完成,才能变好的。就像优秀的朴朴,平台给予配送员优待,配送员给予我善意,我给予配送员理解,平台配送员我三赢。

我个人是有三道栅栏准则的,只要你在三道栅栏里把你应该完成的服务完成,我都是报以理解和配合的态度的。

迟到一会儿,理解的。

汤洒一点儿,理解的。

你都道歉了,得饶人处且饶人,理解的。

你总不能,既迟到了,又没认真打电话,还喷我,还不断喷我。

不敬业、不想好好工作没关系的,换一份就是了。可我做错什么呢?我花钱让你来骂我么?

女朋友说,配送员知道了家里地址,会不会上来报复。

我说,辛亏我住的是有物业、有监控的小区,如果是城中村,我应该就不会点外卖了。

(不点外卖,我不亏,平台和外卖员都亏)。

user avatar

刚在微博看到这条热搜,心想:不会是饿了么吧?

点开视频一看,果然不出意料!

同样在上海,2019年11月份,我给一家店差评,随后就收到商家的威胁短信。

虽然我用的匿名差评,但还是被商家查到住址和联系方式,并且用人身威胁的方式逼迫我修改差评。

我首先是打饿了么平台电话,将事情的经过都跟客服讲了,希望他们能予以惩罚。

本来我可以拿钱了事儿,可是我在乎这30块钱吗?!

我要的就是一个理,我不信这个世界没有王法了?我行使消费者的权益,哪里错了?

后面我工作忙,所以并没有去报警。

主要是心里也清楚,商家不真的找上门,警察也没办法管这件事儿。

然后第二天还是第三天,客服电话回复我说:已经按照规定对该商家进行惩罚了,也希望我后面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

我说:既然你们已经惩罚商家了,我想问一下,惩罚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客服开始支支吾吾,在那里绕来绕去,一堆废话,总结下来就是:我们确实惩罚过商家了,不过惩罚的具体情况不能对外讲。

我一听就火了,这跟百度上我查到的情况简直一模一样,全国有好多在饿了么点外卖给差评,遭到商家威胁顾客的案例,最后结果都是平台不了了之。

最后客服抗不住我的连环追问,跟我讲完祝我生活愉快,立马挂断。

你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吗?

还是那个星期,我在饿了么APP上点餐,看见首页的推广活动,这家店赫然在列。

这就是所谓的惩罚?

还有一次点餐,卖家给我发的东西少了,我在饿了么上面维权,最终平台处理结果竟然是:卖家一直联系不上,不予受理。

作为外卖点餐平台的半壁江山,对消费者的权益不闻不问,只照顾商家情绪。

这种本末倒置的企业理念,迟早会有栽跟头的一天!


原回答不讲给差评的原因,是不想占用篇幅,毕竟公共资源有限。

既然大家问了,我就说一下原因。

因为当时在减肥,一直吃轻食,所以下单的金额也不多。

他家不止点了三次,因为天天选餐太麻烦,我经常是一家吃到吐才肯换。

可是这家店后面配送到我家里的香菇都能捏出水,根本无法下咽。

有一次配送到公司的就很干。

之前我也给过商家意见,根本不重视,还是一如既往。

为证实我的想法,就做个测试,点餐三次。

第一次在家,水。

第二次换个手机号点到公司,干。

最后还是在家,水。

店家是可以根据手机号看到客户下单的次数,可能是觉得我下的单金额少,所以根本不想在意质量。

换个手机号和地址就是新客户,食品质量就好了。

之前一直想给差评,但是没有确凿的证据,测试完就一次性给三次,让商家长个记性。

我要是真想恶意给差评,加上之前的肯定不止十次了。

他如果联系我,了解情况并且诚恳道歉,我肯定会给改回来。

肯定会有人说,那就换一家吃呗。

那我之前在他家那么多次的亏,白吃了吗?

之前骑手给我送的餐都凉了,不认识路打电话对我乱发脾气,一份外卖送两个多小时,我都没投诉过,也没给过差评。

我可以理解迫不得已的失职,绝不姑息明目张胆的欺诈。

我花钱不能享受到应有的权益,次次退让,就能换来商家更好的服务了?

社会上人人讲包容,什么是包容?

包容就是遇到不公正的事一味忍让,纵容恶行肆虐,让更多的人放下手中的权益?

您可以,您继续。

我不做沉默的大多数。


这已经是全部聊天记录了,我没有任何删掉或者筛选,放心。

当时留着是怕商家找上来,我报警的时候可以作为证据。

结果就这么留存两年……

刚才我去搜给商家的评价,但是饿了么只能查半年内的订单,我这个都是19年的事儿了。

刨根问底栏目组别找我了,我也懒得回复你们了,再跟你们耗下去自己都可以出本书了。

我知乎点赞和评论通知一直都是关闭状态,不会再做回复了。

提前祝各位新年快乐!

user avatar

我一直觉得,外卖平台乃至于大多数平台,这个逻辑都十分恶心。

抛开恶意差评这点,用户给出差评,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骑手本身的原因,给用户造成了体验不适。

结果平台惩罚骑手,好家伙,这钱全都落平台自己手里了。

如果你验证了用户权益确实受损,那这个赔偿是不是起码要有一部分,能落到用户头上?

如果你验证了用户权益没有受损,那这个差评或可归属于“恶意差评”,是不是就不应该再为此惩罚骑手了?

如果你懒得验证用户权益有没有受损,又不把钱还给骑手本身,你告诉我你明明什么都没干,怎么舔着脸在这种投诉里实现额外营收的呢?

这都不是转移矛盾,这是活生生制造更大的矛盾,然后借此牟利

用户一个差评,骑手一天甚至几天白干。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这意味着用户的评论再也无法自由。

假如用户知道这件事,他们每一次给出差评时都要经历自己道德的审讯。

上个月点过一家外卖,骑手拖了足足五十分钟才超时送到,饿得我眼冒金星,本是生气,可见到骑手谨小慎微说“时间有点久,面可能不好吃了,要不我把钱退给你”时,我没法把火撒到他身上,更无法控制自己的手点出差评。

我只是像大家一样,希望自己拥有一个评价的权利而已,我们想表达的不过是对这次服务不满意的态度,而不是想给平台高管加鸡腿。

使用服务,给出评价,明明只是一个普通的权利,非要演化成“给了差评不给人活路”的道德绑架,恰如石崇斩美人劝酒,逻辑直通去年“你愿意多给我5分钟吗”的延迟收货选择

啧,你还是从前那个外卖平台,一如既往地阴坏。

user avatar

我不觉得女子打电话导致骑手电话无法打通,是女子的过错。

他打不通电话,他可以气呼呼地说不配送了。

给他个差评,他反而上门来砸门了。

奇怪,你能这么精准找到她家的位置砸门,你为什么一开始不能带着外卖来砸门呢?

你都能穿着外卖服上她家砸门了,这小区应该也不存在不让骑手进来的情况,那你为何不直接不把外卖送到她家门口砸门呢?她就算打电话,她也听得见你敲门吧?

在小区允许外卖员进出的情况下,把外卖送到客户的手上不是你的责任?

很明显女士的地址是精准的,否则他也没法过来砸门。

如果说是因为外卖出了问题无法送达,那应该是商家取消订单,与你骑手何干?你点送达干什么?

这个骑手品德恶劣,十分差劲。

我真的无法接受“你这样打电话让骑手无法打通你的电话,真恶心”之类的话语。

他都能找上门来,那他打不打这个电话的意义何在?

众所周知,除非你让骑手带东西,否则他们打电话只有两件事。

“你这个外卖我要晚点送到,我先点送达……”

“哎呀你这个路我不会走。”

第一件事,没有跟他打电话的必要。

第二件事在这个例子中是不存在的,因为骑手都找上门砸门威胁弄死人了。

洗什么?

还有什么好洗的?还有什么好圣母的?

啥也不是。

然后我想询问外卖平台。

送一份外卖几块钱,你有什么权利因为差评扣骑手两百块钱工资?

天天在网络上平台上喊着体谅外卖员,结果你扣起钱来可真够狠的啊?

我很纳闷。

你们凭什么拿走骑手的钱?

你们平时是怎么处理事情的,以为大众不知道吗?

我点外卖,这次的外卖给我带来了不愉快的体验,我给了差评。

你说很抱歉啊,然后你给我五块钱消费券,自己拿走骑手的现金200元,接着说希望大家体谅骑手?

希望骑手们有火气别往顾客身上发,我到现在只看见你们欺压打骂维护正当权益的消费者,从来没看你们组团去把饿了么跟美团给砸了。

你们有胆量威胁顾客的人身安全,这种新闻出几十几百个了,请问你们为什么没胆量把饿了么的管理从办公室里拖出来打?

差评是两个人的委屈,一个魔鬼的狂欢。

你们受了委屈,不敢几百几千个外卖员冲到魔鬼的家里,当着他子女父母的面,让他跪在地上大喊我是黑心资本家,却敢跑到另一个委屈的人家里,让别人一家人寝食难安。

奇怪了,扣你们钱的明明是饿了么,你们敢给顾客发死亡威胁短信,却不敢每天给饿了么和美团的管理发威胁短信,并且尾随他们上下班,踹砸他们家的门?

真好笑。

在资本主义面前这样胆小。

勇者愤怒,抽刀向更强者。

弱者愤怒,抽刀向更弱者。

真就这么欺软怕硬?

时代变了。

以前我们送外卖的时候,老板要是敢乱扣工资,我们从厨房里提出煤气罐,叫老板滚出来同归于尽,他立马把工资结了。

现在你们送外卖了,老板乱扣工资,你们竟然跑去打顾客,还要大家体谅?

我不建议你们学我们拿煤气罐,但既然这一耳光能扇在顾客的脸上,既然这一脚能踹在顾客的门上。你们连这种事都做了,为什么不尾随他们下班,去真正扣你钱的人家里玩同样的把戏?

如果你们这么不介意拘留十天,那拿到差评的时候,把平台的管理们拉出来,你们去扇呗,大家拘留十天,他们挨几百几千几万个耳光,看他们以后还会不会乱扣钱。

不敢为自己出头,反而去欺负顾客。

好好笑呢。

————————

我关评论,就是为了避免遇到这种拿浅薄的善良吃人血馒头的思想。

我是为了保护你们这些人,不希望你们用尚未成熟的三观对这个世界说教。

地址都拿到了,还说什么要打电话打得通才愿意送过去。

对于常常点外卖的人来说,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咋?电话打不通的时候,难道还担心别人搬着房子飞了啊?人人巨灵神啊?

那么想我打开评论,那我打开就是了。

借用你的原话:你的眼里只有你,只有你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

其实真的不要以为自己是正确的,别人不开评论,是看你年纪不大,不想你被这个世界教育。

user avatar

关于外卖平台,我很早之前就提出过一个建议:

建议这些平台推出 商家,骑手和用户可以互相拉黑的功能。

并且用户之间,骑手之间,商家之间可以通过某个功能共享黑名单。

这样因平台不作为而产生的各种矛盾马上就可以得到缓解。

而目前来看,似乎只能用户拉黑骑手。

无处不在的二八定律 来解释这个现象,就是一小部分的用户创造了大部分的纠纷,一小部分的骑手搞出了最多的祸端,一小部分商家搞臭了整个圈子的名声。

同理,知乎上大部分的垃圾也都是由一小撮喷子昼夜不息地喷出来的。把知乎的这些负资产用户永久拉黑,你的知乎使用体验就会立马上升好几个层次。

只要事儿少的都聚在一起,相互抱团,让事儿逼跟事儿逼对着干,这事儿就能和谐起来,也对那些事儿逼改过自新能有着很好的促进意义。

对于商家来说,你想多赚事儿逼用户的钱,那你就忍受事儿逼的多事儿,对于骑手来说,你也想多接订单,你就要选择忍受事儿逼商家和龟毛用户。

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马太效应,口碑好的会越来越好。

目前来看,只有商家才有马太效应,用户和骑手却并不会因为自己是一个更好的用户或者骑手而享受到什么好处。

如果三方互相拉黑,共享黑名单功能开发出来,就可以让优质的骑手和用户脱颖而出,享受到属于自己的福利。

其实这事儿就相当于一些保险公司开始探索,能否给车主的汽车安装监控软件,监控你的开车行为,给有良好驾驶习惯的人更低的保费,这样就会促使驾驶习惯好的部分车主主动选择这些公司的保险,而驾驶习惯不好的车主去选那些不这么做的公司的保险,最后就是不这么做的公司的保费会因为这些车主的加入而抬高。

这就是一个让烂人和事儿逼凑一起撕逼,让老实人老老实实工作生活的策略。

我十分期待这样的政策能够在各领域越来越多地落地。

user avatar

最安全的批评方式是:学习“大媒体”,把矛头指向政治最不正确的平台。

这种舆论的罪恶在于:不但保护了一个罪犯;而且把整个快递员群体跟这个罪犯强行捆绑在一起,并加封为“有权弄死消费者”的特权阶层。

本来消费者是同情快递员的,现在看见快递员只能当贼防了。因为:如果消费者被捅死了,快递员是受害者,平台是加害者。而消费者在这个案件中,都不晓得算个什么东西了。

user avatar

平台为什么不能减轻差评的处罚,同时给威胁客户的骑手处以更严厉的处罚?

无论是从社会道德还是企业盈利的角度,这都看上去是最优解啊。

为什么不做呢?



有两点:

一是,在他们看来,将风险打包推给社会后,客户和骑手彼此的耐心还没榨干。

只要榨干前都是盈利的那就继续榨。把效率逼出来之后的利润,能覆盖社会事件造成的成本,那就OK。就像福特平托卡车案里高管的那段人命计算题一样,问题汽车召回多少钱?赔几个死人多少钱?结果拿笔一算,发现还是死人比较划得来。


二是,一旦大规模介入骑手和用户之间纠纷,就容易形成平台的责任,好不容易推出去的风险又收了回来。风险是啥呢?除了平息纠纷的劳动成本,还有就是面对那些怒气冲冲外卖骑手。

你想啊,把外卖员都逼到想砍人了,如果不让砍顾客,那只能砍公司了。


福特平拖一案后付出的代价,让他们很久都没缓过来。不是因为高管们数学不好,而是因为数学太好。当时那次人命换算的曝光可以说是激怒公众的典型案例。其实这也是一次企业将风险推给社会的原始形态,其根本动机就是对社会风险的补偿与收入进行了一些换算。

外卖平台则更高级一些,把员工困在系统中,把风险推到社会里。只要不直接面对员工,摘除责任,一身轻松。

当人类面对“执法单元”一样的非人类制度保障者的时候,是得不到回音的。得不到回音的话,那就只能挑个有反应的人去“互动”,如果平台奖惩合理,这种互动还有可能是良性的。如果幕后的老板喜欢一切朝着push员工的方向逼着他们,那么在这个系统下,混乱只会推给市场。而老板们得到的是一个可以按按钮按出钱来的黑箱,稳定、可靠、撒手闭眼、毫无心理负担。

我并不反感平台经济,我反感这种风险转嫁。股东和公司所有者才改是承担风险的人,底层劳动力和消费者应该是享受稳定的人。

挣什么钱操什么心,这才公平。

user avatar

在遇到事情时,我通常习惯先探究一下这件事情背后的最大既得利益者;

user avatar

@饿了么 我认为平台的责任很重。

用户差评如此及时的就反馈给快递。

快递员被扣的钱,你平台全吃了。

平台吃肉,用户挨打。

以后饿了么点餐是不是还要用匿名的手机号来联系饿了么骑手。

是不是还要带着面罩去取餐以防惦记。

是不是点餐的时候顺便要买一个人身保险。

骑手人身险,被骑手威胁人身险,一起来,更安全。

如何才能保障用户安全?有一个惠而不费的方法。

遇到重大投诉,饿了么的董事、经理,亲自去道歉。

看看还有没有快递员去报复自家领导亲自道过歉的人。

投诉太多?那好好想想怎么解决投诉多的问题。

那是你们的问题,加人也好,加钱也好,都不想加,那饿了么还是饿着吧。


刚刚有个做骑手的朋友联系我,跟我讲了一些平台的事情。

我上文有些不太准确的地方,这里做一些修正。

就是平台上的差评是每七天发一次,并不会是当天就通知。

派单完之后,地址和联系方式都是没有保存的,手机也是匿名的,骑手只有在自己记住地址的情况下才能找回去,这也说明,题目里的这个骑手,报复的主观心理是很重的。

平台乱派单情况很严重,还不能取消,取消会扣4.6,取消的多了,还会限制级三天不能接单,还要去培训,超时罚款也很厉害,2-3元不等。

但很多骑手其实人都挺好的,也知道这些差评的根源是平台派单不合理导致的,如果平台不进行改变,这些纠纷将永远无法解决。

user avatar

现在连差评都不敢给了,活的真憋屈

user avatar

本就应该就事论事,而不是啥毛病都要甩锅给所谓什么资本,这样除了自嗨没有任何意义。

有的人就是无视法纪,有的人就是为非作歹,有的人就是因为种种原因而走向犯罪。

贵州坠江公交司机,难道你也说是公交公司资本压榨其造成的悲剧?

上海坐公交车急刹车摔死了,难道你也说是公交公司资本压榨其造成的悲剧?

昆明绑架案被击毙的罪犯,难道你也说是因为xx资本对其压榨造成的悲剧?针对学生的社会报复事件出过多少次了,所以漏洞在哪里,又是资本家压榨?按照某些答主的逻辑,是不是zf应该给每个中小学都配上足够的安保力量,否则就是默许漏洞持续存在?造成这种矛盾累积的主要责任方也是“资本家”?



2021年了,看问题可以稍微成熟一点点。合理看待正常社会出现的极端案例,某地出现了命案,不代表当地治安就一定差更不代表当地jc不作为。滴滴出点事一堆人一里哇啦,难道把滴滴换成几万个出租车公司,就一点事情不出了?外卖平台几百万送餐员,什么概念?什么叫做大样本,大样本的意思就是,针对个体的小概率事件,只要样本数量足够大,就几乎必然会发生。军队每年都有逃兵出现,难道你就能以此得出军队的纪律不行吗?



你可以说要加强外卖员管理,你也可以说要加强隐私的保护,任何系统都有进步的空间,但是,简单的啥破事都往“资本”压榨身上甩,除了自嗨有什么意义么?



甩锅吐槽谁不会?要不把外卖平台变成国企,外卖骑手变成正式国企员工,很难很难开除,福利待遇稳定,这样你爱差评就差评骑手不会极端报复你因为对人家没啥影响,也不会随便闯红灯了,如何?


user avatar

资本成功的将平台问题甩锅给客户和员工的经典案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