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欧洲网红纷纷打卡中国快递柜的现象?国外的物流体验是如何的?

回答
欧洲网红打卡中国快递柜现象:新奇体验背后的物流差异与文化碰撞

近期,欧洲网红们纷纷在中国快递柜前拍照打卡,这一现象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些视频和照片中,网红们通常会展示如何通过手机App扫码取件,并对中国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发出赞叹。这股“快递柜打卡潮”不仅是社交媒体上的一个热门话题,更折射出中西方在物流体验上的显著差异,以及由此引发的文化碰撞。

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 欧洲网红打卡中国快递柜的现象:新奇、高效、便利的体验

1. 新鲜感与猎奇心理:

对于许多习惯了传统邮寄方式的欧洲人来说,中国的快递柜模式无疑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在中国,快递柜已经高度普及,几乎覆盖了居民区的每个角落,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无人化”、“自助化”的取件方式,对于初次接触的欧洲人来说,具有极强的新鲜感和科技感。

技术门槛低,操作便捷: 欧洲网红们在视频中通常会演示,只需要手机扫描快递柜上的二维码,输入取件码,箱门就会自动打开。整个过程简单直观,即使是初次使用者也能快速上手。这种低技术门槛和高用户友好度,是其吸引力的重要来源。
“中国速度”的直观体现: 相比于欧洲普遍的邮件派送模式,中国快递柜能够让收件人几乎在包裹到达的同一时间就能取到。网红们往往会对比自己国家等待快递的漫长过程,突出中国快递的“即时性”和“便捷性”,将其与“中国速度”联系起来,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社交媒体的传播效应: 如今的社交媒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当少数网红分享了这种新奇的体验后,会迅速吸引其他网红效仿,形成病毒式传播。这种“打卡”行为本身也带有社交属性,是一种分享生活、展示见闻的方式。

2. 高效与便利的对比优势:

欧洲网红们之所以如此热衷于打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自身国家的物流体验与中国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让中国快递柜显得尤为突出。

送货上门的不确定性: 在欧洲,许多包裹是直接投递到邮箱,或需要到邮局领取。即使是需要签收的包裹,也常常会遇到派送员无法联系上收件人、投递失败而要求自行前往邮局领取、或者直接丢在门口等情况。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了收件的麻烦。
邮局的排队与营业时间限制: 当包裹需要到邮局领取时,欧洲居民常常需要忍受邮局排长队、以及邮局营业时间受限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工作繁忙的人来说,在工作日抽空去邮局非常困难。而快递柜的24小时可随时取件,极大地解决了这一痛点。
“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 中国的快递柜被视为“最后一公里”物流难题的有效解决方案。它将收件的地点和时间都交给了收件人自己,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和用户体验。

3. 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

中国快递柜的普及和高效,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数字化发展和经济活力的一个缩影。网红们的打卡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种“观察”和“体验”。

科技赋能生活: 快递柜是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物流领域的成功应用。网红们通过实际操作,直观地感受到了科技如何改变和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消费升级的侧面: 中国电商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对高效物流的巨大需求,而快递柜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具体体现。网红们的打卡,也间接展现了中国消费市场的活力。

二、 国外的物流体验是如何的?深入剖析差异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欧洲网红打卡中国快递柜的原因,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国外(尤其是欧洲)的物流体验,并分析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

1. 派送模式的多样化与不足:

传统邮件派送仍是主流: 在许多欧洲国家,传统邮政公司(如德国的Deutsche Post/DHL、法国的La Poste、英国的Royal Mail)仍然是物流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包裹的派送方式通常是:
投递到邮箱: 对于小型包裹,直接投递到家门口的邮箱是最常见的方式,方便快捷,但也存在丢失或损坏的风险。
需要签收的包裹: 对于需要签收的包裹,派送员会尝试直接送达。如果收件人不在家,则会留下“派送通知卡”。
“派送通知卡”的无奈: 这是欧洲许多国家最普遍也是最令人头疼的环节。收到通知卡后,收件人通常需要:
自行前往邮局或第三方代收点: 大部分包裹会被送到离家较远的邮局或指定的代收点(如便利店、报刊亭等)。这对于没有车或者居住在郊区的人来说,非常不方便。
排队等候: 邮局通常会排起长队,尤其是在高峰时段,等待时间可能长达半小时甚至更久。
营业时间限制: 许多邮局的营业时间有限,可能只在工作日的白天开放,给上班族带来很大不便。
二次派送成本高: 部分服务会提供二次派送,但同样存在收件人不在家的问题,且二次派送的效率不高。

私人物流公司的尝试与问题: 除了传统邮政,也有像Amazon Logistics、UPS、FedEx等私人物流公司提供派送服务。它们也在不断优化派送方式,例如:
投递到安全地点: 允许投递到花园棚屋、车库等指定安全地点,但仍需收件人自行保管。
智能包裹柜的出现: 一些国家也开始引入类似中国的智能包裹柜,但普及程度和用户习惯尚未形成。例如,Amazon Locker、Kiala(现为UPS的一部分)等。然而,其覆盖范围和使用便捷性仍无法与中国相比。
派送员的压力与效率: 面对不断增长的包裹量和对时效性的要求,欧洲派送员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有时会因为时间紧迫而出现不负责任的派送行为(如直接扔在门口)。

2. 物流服务效率的普遍认知:

“慢”是普遍印象: 相比中国电商件动辄次日达、当日达的速度,欧洲的物流速度普遍较慢,国际件更是需要数周。即使是国内件,35个工作日也算正常。
时效性不稳定: 即使是承诺的派送时间,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延迟,并且用户往往难以追踪包裹的实时动态。
“最后一公里”的痛点突出: 这是欧洲物流体验中最大的痛点之一,也是中国快递柜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
价格相对较高: 在一些欧洲国家,物流费用占商品价格的比例可能更高,尤其是在跨境物流方面。

3. 用户习惯与文化背景的影响:

信任度差异: 欧洲人对公共服务(如邮局)的信任度相对较高,对私人物品放在无人看管的快递柜中可能会有一定的顾虑,担心丢失或被盗。尽管近年来这种顾虑在逐渐减轻。
隐私保护意识: 对个人数据和隐私的保护是欧洲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虽然中国的快递柜操作通常是加密的,但对隐私的高度敏感也可能导致一部分人对这种大规模的自助取件模式持谨慎态度。
消费习惯的演变: 欧洲的电商渗透率虽然在不断提高,但与中国相比仍有差距。人们的消费习惯和对线上购物的依赖程度也影响着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和体验。

4. 社会基础设施的差异:

城市规划与住宅结构: 欧洲许多城市拥有悠久的建城历史,城市规划和住宅结构相对分散。相比之下,中国近年来大规模的新型住宅区建设,为快递柜的集中布点提供了便利的物理空间。
人口密度: 中国高密度的人口和住宅区,使得集中式的快递柜网络更具规模效应和经济效益。

三、 结论:

欧洲网红们打卡中国快递柜的现象,是中西方物流体验差异的直观体现。中国快递柜以其高效、便捷、智能化的特点,为欧洲用户带来了新奇且优越的体验,尤其是在解决了困扰欧洲多年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方面。

这股“打卡潮”不仅展现了中国科技在民生领域的应用成果,也折射出欧洲在物流配送模式上,尤其是面对日益增长的电商包裹量时,所面临的挑战和改进空间。虽然欧洲也在积极探索智能包裹柜等新的物流解决方案,但要达到中国目前的普及程度和用户接受度,还需要时间和技术的积累。

总而言之,这一现象既是社交媒体的文化传播,也是对不同发展模式下生活便利性的一种直观对比,对双方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对于中国来说,这是对其物流体系高效性的一个侧面肯定;对于欧洲而言,则促使其思考如何优化本土物流,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这种营销手段我前年就参与过,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嘛。

国外有些网红的报价出奇地低,三四年前我一位卖人参味牙膏的老哥(后来公司被头条收了)找Susan苏合作,我记得只花了七八千美刀。

找和Susan苏同量级的国内网红怕不是得在这个数字后面加个零。


而且这两年营销手段升级了。

很多人到亚马逊小站和速卖通上开店,然后找海外网红联手制作内容(有科普的、生活的、搞笑的),两边一起在Google/Facebook/Ins等平台上投关键词的广告,给这个内容引流。

这个内容当然是和小站的产品页面绑定的。

最后国内供货方和海外网红两边在销量上分润。


现在海外UGC内容的可信度也是逐年下滑(当然还是比我们这边高太多)。

有的是老外忽悠中国人,例如各种吃个火锅就一脸中华小当家海啸拍岸金光变身仿佛这辈子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吃到了食物一样。

天天嘲讽人家的政治正确,你觉得人家不懂中国人的政治正确?

也不是没有比较真心的,但真心喜欢中国的老外,其内容一般没有中文字幕,人家就是很头铁地纯面向外国人夸中国。

而且聊的还挺深,一般国内发不出来。

这就成了个悖论:越是想看懂中国的老外,外语越是要好。


有的是老外忽悠老外。

典型就是kickstarter和indiego。上面一堆众筹“创新”产品,看团队简历都是北美各种名牌大学生或硅谷老员工,看产品故事都是“生活中某个难题刺激了一个灵感的诞生”。

屁咧,其实背后多数都是中国华强北团队。这些团队拿着基本是中国原创或改良的产品,找个中介包装一下,然后就成了“北美设计中国生产”,从创意到团队的“北美率”特别高。

朴实的欧美人民一看:哇,本国人就是懂本国人,买。

华强北(我指的是就是那栋楼)楼上有个孵化企业hex,干这事就特别溜。


还有的就是中国人拿老外来忽悠中国人。

中国前期的互联网模式就是照抄美帝,copy to China,所以在全球互联网媒体面前挺自卑的。

这两年体量上来了,巨头们的暴发户气质掩饰了中国在互联网基建上的孱弱,但总归看着自信点了。

换以前,中国互联网公司要是能被《连线》报道一篇,公司的公关部原地升天。

所以有段时间,国内互联网企业特别喜欢买海外的稿子,犄角旮旯或者网页版里发一票,国内找他几十家媒体围着老外这篇发足一百篇。

“近日,某某公司的某某业务在海外获得关注”,然后巴拉巴拉吹起。消费者和合作伙伴,甚至投资人,都很容易中这种“外国人都说好”的陷阱。

前几年有些互联网项目被吹成“新四大发明”,甚至影响了某些官媒的用词,其实就是这么搞起来的。


最后,国外物流当然比不过中国,毕竟中国有“劳动力红利”。

而且仅从模式角度来看,快递柜也确实算种创新,因为物流上出现了一个可信的集散点(其实就是以前学校工厂的收发室啦),肯定会节省快递收交的时间,也会降低网点的成本。

但从消费者的角度,现阶段中国的快递柜没什么可吹的。

你放快递柜,经过我同意了吗?

不是基于最起码的合同契约形成的新交易模式,而是出于价格竞争。

为了低廉地铺设网点、增加收发包量,强行在未获得消费者普遍确认的前提下改变现有模式。

这不叫颠覆式创新,这叫土匪式创新。

快递价格下降了、包量增加了,但消费者快递体验稀烂了,快递员工资腰斩了。这里面确实有创新,但这种创新的收益几乎全归了平台。

我如果是带老板我就吹,不是就算了。

user avatar

物流德国的话,德国境内是次日达。

如果使用快递点+快递柜,那就和国内没什么区别DHL 是免费的快递柜,亚马逊德国也是免费的快递柜。

如果是上门服务,那就....怎么说呢,如果你住的是带院子的那种,那你可以指定快递小哥放在院子里的某一个地方,这个其实还可以,但是如果住国内那种叠拼,小公寓的话,他们会喜欢给你扔到邻居家....这要是在国内不得被骂死了....还有不能投诉快递小哥,无法联系到快递小哥,物流寄错了,只能联系官方客服,我之前在国内我记得我可以直接到快递小哥电话吧。

个人喜欢快递点+快递柜。用起来挺方便的,附件又有,所以一般都是指定DHL。我在城里和农村小镇都住过一段时间,DHL快递柜我感觉是到处都有的。

至于打卡快递柜的??我不知道他们的哪个国家的?在德国的我,只感觉他们大惊小怪.....德国DHL的快递柜起码十年前就有了....

如果说互联网产物出海指的是快递柜的话......说真的,我只感觉到尴尬.....真的,欧洲网红,不知道是东欧还是西欧,第一个图片看着是东欧的文字,可能东欧是没有快递柜吧.....这个问题看着真的是尴尬= =

最后说一下价格吧,贵肯定是比国内贵,比如网购,亚马逊不开会员,29欧以上才免邮费,开了会员,立马给你次日达,29以下我印象大部分是免邮的,不过我不喜欢亚马逊,我感觉是真黑啊,抽成不低,很少用,不开会员,还是隔日达,真的黑。

普通网购的话,我保健品,护肤品买的多,德国或者欧洲一个特点就是他们不会聚集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卖东西的,他们都是会有自己的网站,而且用手机购物体验真的不好电脑购物还差不多。他们的策略我感觉吧,简单的说,就是有的店19欧包邮,但是它卖的单价贵,有的店59欧包邮, 但是他们家每个物品的单价会便宜,这个时候...很难选啊,做差异化竞争。

要是按照国内那套玩法,9块9包邮,那同样一个物品在一个平台上卖,真的太难了,太卷了,因为我感觉做不出差异化竞争,你只能低价再低价......把价格拉到最低.....难,太难了,太卷了.......

总之,国内是买家友好型,苦了卖家,苦了打工人。

德国是卖家有好型,苦了消费者,我每次网购,如果不是量大,那我真的头大啊!!!为什么不包邮不包邮不包邮不包邮,真的太讨厌了!!!!

user avatar

加拿大

外国也有快递柜

但一般只有公寓有

因为不收费,

算是公寓给的增值服务。


物流的话,只要肯花钱又快又好

日本买模型,发货到清关到收货24小时。(dhl)

user avatar

冷静一点,没有必要

我上大学兼职给营销号打工的时候,每天也是看着那些乌七八糟的博主天天操着伏拉夫脸惊呼外国人又get中国什么宝贝,东西从工兵铲到搪瓷盆不等,很大一部分还是营销号所在的集团售卖的一些东西。

洋营销号也是营销号,网络本来就是一个需要不断刺激新鲜感的地方,铁打的粉丝流水的网红,没有持续的新闻制造力他们是要凉凉的,因此很多媒体巴不得把外国人看了中国地图都当成新闻来播放,有意思吗?没意思。

自信点,他们要学的东西还多着呢,够他学几辈子的,见怪不怪了。

何况不排除有快递柜公司后台赞助的行为。

user avatar

不知道为什么觉得中国的快递柜是很稀奇的东西,那些欧洲网红是乡巴佬吗?


快递柜这个玩意德国09年我就见过,可以取快递也可以存快递,当时还觉得很方便,叫做packstation。我刚才搜了下,2001年就有了

后来法国最早出现是2010年,法国邮政的快递服务搞的,叫Cityssimo网上申请一个账号,买东西的时候你直接填入账号名和想寄存的快递柜的地址,到了之后会收到短信然后你就可以凭密码取件了。特点是这种站遍布在市区的很多地方,尤其是地铁车站附近,方便你取货,然后法国这个一般是在室内的,进门要随机密码,更安全一些。


后来这个服务停了,改了个名字叫做PickUp Station,然后变成了在电商那边选择邮寄方式的时候你可以选这个服务,大概是因为乱填地址的人有些多,可能一些用UPS啊之类的人也填这种柜然后就收不到了。毕竟这个柜子是邮政自己的。



现在亚马逊也有这种柜子,蛮多的。不过我更喜欢用亚马逊的会员服务,因为很多东西可以做到早上下单晚上睡前就可以送到家门口,方便(但是比较高碳,因为快递小哥开着私家车来送的)

抛开亚马逊这个逆天的存在,论网购体验的话,现在在法国其实和国内已经没有什么体验差距了,但是国内网购现在的物流速度相比十年前,其实是变慢的。此外就是国内的网购高度中心化,依靠几个大的电商平台,这些电商平台很让我不喜欢的一点就是用各种复杂的打折券来掏你的钱(这个歪风在速卖通上也很盛行)。在法国很多中小商家都有自己的网站做电商,经常有价格上的惊喜。

物流方面除了同日包裹外,投递日之前会给你发短信或者邮件,如果你次日收包裹不方便,可以指定小哥把你的包裹放在驿站、邻居家、某个位置或者包裹柜、邮局,或者推迟到某日投送等等等,经常有遇到需要这个功能的时候,很贴心。

另外现在法国的标准化邮箱其实很大,尺寸是26 x 26 x 34,中小尺寸的包裹都可以直接塞进去


最后,顺着提问中截图我看了下,这是菜鸟和阿里速卖通自导自演的吧

不做评论,毕竟速卖通上买东西,从中国出来什么时候到欧洲这个很薛定谔,我见过三四天的,也有走了三个月的,里面几个网红说这个柜子可以让收货速度很快,这个我不相信,Cainiao Super Economy是速卖通上最慢最便宜一档的快递服务。最快的呢,是卖家在亚马逊有仓库位,有鸡贼卖家会把速卖通的单子让本地亚马逊发货。。这种操作666啊。。。

user avatar

先说英国吧,我在英国时网购刚兴起,我住宿舍时快递是放在门卫室,我租房时快递是直接放门外面。

在泰国时快递是放物业中心,好处是安全,缺点是回家晚物业就关门了。泰国物业会在你房门贴一个条,但不会直接把快递放门前。

在国内快递柜有很大局限,主要因为容量有限。以前小区快递柜有丰巢和菜鸟两家,现在只剩丰巢了。因为菜鸟都变成快递驿站了,丰巢是部分。现在只有申通、邮政、顺丰没有和丰巢菜鸟合作,他们就会打电话送到家里。没人我就让他们放门口,开始他们怕丢。现在也发现没事了。

user avatar

相比于国内,澳洲也有自动快递柜(Parcel locker),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好像还是免费储存的,存1星期也不多收你1文钱。

至于为什么澳洲的快递柜可以7*24消失免费,中国的快递柜却只有24小时(民怨四起前甚至只有12小时),可能是因为国内快递柜的老板们很穷吧(狗头)

user avatar

首先,这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广告,看看蓝色柜子后面的拼音就知道了,请老外打广告,无可厚非,但要是因为这个沸腾就大可不必。

英国最广泛的是这种Amazon Hub locker,跟国内的没啥差别,不过密度肯定是差不少。

另外这边的快递服务其实很多

只有一个原则,越贵质量越高,免费的有些确实很不负责,但是大多数都是没问题的

我最常用的就是Royal mail,这个丢过几件小东西

Hermes 会用来退货

DHL一般是重要的文件

剩下的就用的比较少

至于题目中的这个快递柜,我暂时还没看到。


总结: 花钱请网红打广告,顺便花钱在社交平台上营销一波,理性看待就好

user avatar

坐标欧洲波兰,这面的国民级电商平台叫做Allegro,平时一般线上购物也都是到这上面。

普通订单通常不包邮,邮费差不多10-20块人民币一单。17块/月民币购买网站的Smart会员则可享受部分商品订单金额满70人民币免邮费。所以通常要买十几块钱的小东西不会考虑电商,如果要买也是尽量凑够免邮金额。

波兰国家面积30多万平方公里,差不多相当于两个山东省那么大。通常在工作日下单后1-2天内就能到货。但是比较蛋疼的一点是:这面的人周末不上班,电商也不例外,所以如果你是周五下单买东西,至少要等到下一周的周二才能收到。

快递柜这里也有,叫做Inpost,使用方式和体验跟国内的丰巢菜鸟没啥区别,如果波兰都有了,相信周边其它欧盟国家应该也都普及了,所以不明白问题里面为啥说得这么玄乎,会有网红去打卡,看文字貌似是俄语和法语?难不成这东西还没普及到法国?

前不久买了一副真无线蓝牙耳机,收到后打开试听觉得电流声过于明显,想要退货,联系商家,回复特别慢,而且还要手写一份退货说明,感觉是商家为了降低退货率故意恶心人的,比较好的是,购买了smart会员的话,可以通过快递柜免费将退换的商品寄回,最后寄出后大概3天后收到了全额退款。

总体来讲,在波兰线上购物,无论是货品的丰富程度,折扣力度,物流的便捷性,客服的时效性跟国内相比都是有差距的,但是也没有大家想象那么不堪。

以上。

user avatar

人在东南亚,利益相关。

本地的快递总体看和中国10年前差不多,下单到到货,一般要1个周,如果是邻近城市要时间短点,要3-4天。

如果是没货的,要从中国现运,那再加一个周。

当然,主要是基础设施和道路都有差距,信息系统也不行。

尤其不方便的是,不能网上付款的,要付现金,就是要把钱交给快递员取货。

这样一些金额大的东西就不好上网买了,开发票也不方便。

其实几大电商还是国内的几个巨头投资的,换个名字而已。只是本地也是有些壁垒的,有些自我保护,所以比如网上支付就不方便。

欧洲电商其实发展还可以,但比起中国的那些神奇的柜子,还是有差距的。

所以,美女们打个卡很正常。

我都两年没回国了,国内发展太快,等回去了就怕家都不认识了。

我也想去打个卡。

@Jack Wang

user avatar

网红就是什么新鲜追什么,国外网红也是一样,自己国内的东西早就司空见惯了,相比之下舶来品就显得与众不同。中国也有很多舶来品,旧时国人喜欢在外来的物品前加个“洋”字,一方面是与国产物品做个区分,另一方面也带点“洋气”的意思,比如洋房、洋火、西洋镜等等。

你说我们自己造不出房子吗?不是,但是我们造出的房子没有人家功能齐全、外观漂亮,外国人造的房子看起来更洋气。如果那时候有网红,应该也会成批跑到洋房前面打卡吧。

这其实从侧面反映出,那时候我们的工业化水平赶不上外国,所以洋人的东西就大受欢迎。如今也不例外,受追捧的一般都是欧美等更发达国家的商品,没有听说谁追非洲制造、柬埔寨制造的。这种被追捧,某种意义上也是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前两年输出中国田园生活、传播美食与传统文化的李子柒走红外网,在YouTube上的粉丝超千万,成为中国对外文化输出的典型代表。对外输出文化、产物、生活理念,都是值得肯定的事,不仅体现出综合国力的提升,也能进一步带动对外经济的发展。

如今国内互联网产物在世界范围内的确起着越来越大的影响,这种互联网电商快递柜就是其中之一,最近在国外刚一亮相,就立刻成为国外网红们“标新立异”、吸引眼球的利器。



菜鸟自提柜在国内出现已经有很多年了。物流取件从最开始的由物流公司派人员在一个固定地点(学校门口、小区门口等)集中看管,发短信打电话通知收件人过去取件,到快递驿站的出现,物流公司的快件都可以放到快递站里,等短信通知报上取件码取件,取件时间稍微灵活一些,后来又进一步发展出了自提柜,离收件人更近且不受时间限制,通过手机app或者输入取件码就能直接拿取,不仅大大节约物流公司成本,也更加方便消费者。

中国人骨子里的勤劳和智慧,让互联网一步一步地更加贴近用户生活、满足用户需求,才使得中国发达的物流体系享誉国际,才有国外网红追捧中国快递自提柜的现象。

这也正反映出,在物流服务这个领域,中国正赶超外国,成为行业的风向标。


我们可以对比下国内外的物流服务:

国内的物流速度不必说,网购物品一般3天之内都会送达,有的甚至当天就能拿到,就连网友一向喜欢拉出来遛的邮政,其实一周内也基本能送达。

取件我们有送货上门、菜鸟驿站、自提柜等服务,而且驿站或自提柜基本都在家附近,取件很方便。

再来看看国外。有美国网友吐槽USPS的送货速度甚至不如一只乌龟;央视一位驻外记者参与阵仗不输双11的黑色星期五大采购,买了四件物品,一件因订单量太大无法发货,一件发了货的送错地址,一件货品被摔坏被退款,还有一件显示预计8号送达实际10号还在配送途中……


取件呢,可能你的门口有只熊,所以快递员带着快递跑了;可能你家厕所窗口开着,快递员就精准地给你扔进马桶里了,总比给你扔在树上、路边、房梁上还是要安全很多吧。


这么看来,国内物流从配送速度和取件服务上都完胜国外。


这得益于2010年以后国内互联网电商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带动了国内物流行业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优质服务的需求,也刺激物流企业不断优化服务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便利。

而近些年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也在逐渐提升海外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据统计,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69万亿,增长31.1%。庞大的市场规模,呼唤更优质的物流服务。

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物流企业的努力,使这一切正在变为现实。

国家邮政局大力推进“快递出海”工程,支持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快递企业,这无疑给物流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

物流企业自身也在积极拓宽出海通道,加大海外仓建设力度,增强航空国际运能,依托当地加盟商快速构建海外网络。比如我们经常从新闻里看到的,顺丰积极与海外物流公司合作、菜鸟在海外建立eHub、韵达在海外成立快递物流服务中心等。

中国物流企业正在逐步构建覆盖国际业务的物流网络,物流行业的“中国制造”将成为更系统化、规范化且高口碑的物流品牌。

user avatar

这说明爱凑热闹是人的天性呀,无论是种花人还是歪果仁,大家都喜欢追捧新鲜的东西~

尤其是快递柜这个东西,应该可以说直接解决了一个老大难问题,就是歪果仁吐了N年的“疯狂慢递”

歪果仁的快递到底有多慢?

记得《老友记》里面最喜欢吐槽的,除了爱尔兰人就是漂亮国的快递,就跟咱们种花人喜欢问“你吃了吗?”一样,他们的邻居一见面都喜欢问侯:“你的快递到哪里了?”

因为事实正如这个吐槽快递的表情包一样:“我们永远不准时”↓↓

可是,即使快递好不容易送到了,也依然要提心吊胆,因为他们实在太疯狂。

请随意感受一下歪国快递小哥的骚操作~

就如网上留言的Currier夫妇,一天他刚听到门铃,就以火箭般的速度冲到楼下,开门的时候却傻眼了,人呢?

再一看门口给快递小哥的留言,无语子。

Currier夫妇:“快递小哥,我们就在家里,请大声敲门,感谢了!”

UPS快递员:“NO,你们不在家”

有的快递小哥则是不走寻常路,喜欢从窗户往里扔包裹,关键是还扔进了马桶,求包裹的心理阴影面积……

“不好意思我好像把你的包裹扔到厕所里面了,是意外。”↓↓


更有的喜欢把包裹扔上阳台的,且看他行云流水的动作,怕是没个几年练不成这样吧?



还有些快递小哥,喜欢把快递放在车库门口,

“咦你刚才好像压到了什么?”

“管他呢,让它去见上帝吧~”

“oh no 那是我的快递!!!”


最离谱的是,还有的小哥喜欢让宠物代收快递。

比如这位哥们儿,就把PS4扔到院子里的三只狗中间,然后……撒花……


所以,他们对快递柜的热情也是可以理解的,能正正经经的收个快递是真不容易啊,哈哈。

而相比之下,咱们种花家的网购系统,可以说是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的了。

1、邮政覆盖范围是无敌的,而且只有有人的地方,使命必达,绝对专业到你无法想像↓↓

2.不但运力强悍,还速度惊人,甚至比外卖还快。

比如今年的“双11”大促首日,全国揽收快递包裹5.69亿件,却依然能保证闪电般的送货速度。

刚付完尾款一分钟,包裹居然就送到了~


像漂亮国那种一等就要等上半个月、甚至一两个月的情况,根本不存在!


令人惊叹的是,跟某些已经躺平的郭嘉相比,我们即使在小小的包裹上,也能做到全方位的消杀:“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我们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在分拣、派送等过程中均佩戴口罩,每天都对车辆和邮件进行消毒,工作人员也会安排定期到医院进行核酸检测。”


为我们的中国快递点赞~


参考:


1、3g.163.com/dy/article/G

2、【美国的快递到底有多慢?__搜狐网】mbd.baidu.com/ma/s/58Hr

3、xw.qq.com/amphtml/20210

4、ms.mbd.baidu.com/r/vTXa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