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明明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但是为什么在交往中三角反而不稳定呢?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真好,直击了两个看似矛盾但又真实存在的现象!一方面,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三角形最稳定”的物理学原理,从桥梁到建筑,无处不见它的身影。但另一方面,在人际关系,特别是感情中,“三角关系”却几乎等同于不稳定、痛苦和混乱的代名词。

要说清楚这其中的区别,还得从“稳定”这两个字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入手。

物理世界里的“稳定”:基于力的平衡与不可分割

在物理学里,三角形的稳定性来源于它的“刚性”。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用三根木棍组成一个三角形,并且把连接处牢牢固定住,你很难让它变形。因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是固定的,一旦你想改变其中一个角度,其他两个角也必然随之改变,并且需要巨大的外力才能实现。这种“不可分割性”和“力的平衡”是它稳定的根源。

刚性与不变性: 构成三角形的三个边(线段)一旦确定长度,它们的相对位置也就固定了,形成的内角也无法单独改变。无论你施加多大的压力,只要不超过材料本身的极限,它的基本形状都不会改变。
力的传递与分散: 在一个三角形结构中,任何受力都会被均匀地分散到三个顶点和边上,并且通过力的传递,整体结构能够承受相当大的负荷而不坍塌。

人际关系里的“不稳定”:基于情感、需求与动态变化

然而,在人际交往,尤其是感情领域,“稳定”的含义就完全不同了。这里的“稳定”更多地指向一种持续的、和谐的、满足的、且可预测的关系状态。而“三角关系”之所以不稳定,是因为它从根本上打破了这种状态,并引入了许多内在的冲突和不确定性。

让我们来剖析一下为什么“三角”在感情中如此“摇摇欲坠”:

1. 情感的独占性与排他性: 爱情,尤其是成熟的爱情,往往是建立在一定程度的独占和排他性基础上的。当出现第三个人时,这种独占性就被打破了。两个原有的关系(比如A和B)会因为C的出现而面临挑战。A可能同时喜欢B和C,或者B和C同时爱A。这种“一心不能二用”的矛盾,导致了关系中的不安和猜疑。

2. 资源(情感、时间和关注)的稀释与分配: 在一段健康的两人关系中,双方的情感投入、时间和关注是相对集中的。一旦加入第三个人,这些宝贵的“资源”就被稀释了。每个人都难以获得自己想要的全部,从而产生不满和被忽视感。想想看,当A花费大量时间和C在一起时,B自然会感到被冷落。

3. 竞争与不安全感: 三角关系天然地伴随着竞争。每个人都可能在争夺对方的爱、关注或资源。这种竞争会引发强烈的不安全感,让人不断地猜测、试探,并对关系产生怀疑。你很难真正放松下来,因为你知道总有一个“潜在的威胁”存在。

4. 角色冲突与界限模糊: 在两人关系中,角色分工和界限是比较清晰的(比如伴侣、朋友)。但在三角关系中,这些界限会变得非常模糊。C的角色是什么?是朋友、是情敌、还是介入者?A和B的界限又在哪里?当C介入A和B的互动时,很容易引发冲突。

5. 选择的压力与决策的困难: 最终,三角关系往往会逼迫关系中的人做出艰难的选择。是留下来还是离开?是坚持一个人还是放弃一个人?这种选择本身就充满了痛苦和不确定性,而且无论怎么选,都可能伤害到另一个人,甚至自己。

6. 信任的侵蚀: 三角关系几乎总是伴随着欺骗、隐瞒或不忠。即使最初没有恶意,为了维持关系或隐藏自己的情感,人们往往会选择不坦诚。一旦信任被打破,关系的根基就会动摇,想要重建信任会异常困难。

7. 动态的不稳定性: 物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于其“固定”的内角和边长。而人际关系中的“三角”则是一个极其动态的过程。情感在变化,人的需求在变化,情况也在不断演变。这种不确定性使得三角关系永远处于一种“风雨飘摇”的状态,难以找到一个稳定的落脚点。

总结来说:

物理三角形的稳定 是因为其结构上的不可变性,是一种静态的、固定的力量平衡。
人际三角关系的“不稳定” 是因为其情感上的冲突、需求的不满足、资源的稀释、信任的危机以及内在的动态变化,是一种动态的、充满张力且难以维持的失衡状态。

所以,虽然它们都叫“三角”,但在本质上,“稳定”的含义和运作机制完全是两码事。一个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理支撑,另一个则是我们避之不及的情感漩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三国鼎立也很稳定啊……

这当中的区别是什么?

几何三角

当你试图牵扯、压缩其中两条边的时候,势必会对第三边施加压力——试图拉伸、压缩它的长度,由于三角形的唯一性( ),第三边试图保持其长度(如果长度变化就成了另一个三角形了,这与唯一性矛盾),于是第三边会有一个反抗的作用力即弹力,这就是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

竞争三角

当三个人是竞争关系,就会出现“联吴抗曹”,但又会出现“联曹抗刘”,三方势均力敌,谁也一时拿不下另外两方,也不希望完全消灭一方从而失去对另一方的牵制,于是只能处于相对均衡、稳定的状态。这是一个博弈论的基本判断。我们不妨用蓝色的等边三角形去描述这种状况。


恋爱三角

虽然都是三角,但此时三方玩家的关系并不是都一样,用一幅图来简单表示的话:

红色表示吸引关系,蓝色表示竞争关系,此时很明显与上一种情况有本质的区别。这个时候就不太可能出现“联刘抗曹”的情况了——与情敌和好,人干事(这是人干的事吗)?

这个时候我们给出各方博弈的状况:

有三种策略:

  • 与 都不交往,记为 ;
  • 与其中一位交往,分别记为 和 ;
  • 脚踩两条船,记为 。

收益表如下:

简单解释一下:对于 而言,“两者皆可抛”的收益为 (可能出家人不这么认为);选择其中一位交往,收益为 ;三心二意的收益为 ,双倍的快乐……但是此时对于 和 ,他们只能得到 一半的爱,所以收益记为 (或者更一般的,考虑 和 的收益之和为 )……

——这是 为渣男渣女的收益表,并且 和 还是心甘情愿的。

这个表还可以增加惩罚的因素,比如脚踩两条船的时候,有一定的概率风险 会得到惩罚,于是收益如下:

被发现劈腿,那么他不仅失去 和 ,而且要接受道德的谴责 ,于是有 ;同时 和 会承受比一般失恋更大的痛苦: .

博弈结果

对于没有惩罚(或者惩罚力度很小)的情况, 一定会选择策略 (小孩子才做选择题),一位此时他的收益最大;而无论是 和 ,如果他们选择退出,则收益为 ,所以他们宁愿选择接受 的收益。

对于有惩罚的情况,策略下的期望收益如下:

那么此时有一定风险出现负收益,当 很大或者惩罚很大的时候,理性人就会放弃这种策略,于是 必须就 和 之间做出选择,同时 和 也会拒绝惩罚,于是会逼迫 做出选择,甚至主动退出角逐。

结论

有惩罚的情况不稳定,没有惩罚的时候“双宿双飞”也不错,啊不对,也很稳定。


补充

顺便提一下多国博弈的情况:各国势均力敌,这时候依然稳定,谁也不敢贸然行动,那么多边形为什么依然稳定呢?其实,此时并非是简单的正多边形,实际上是一个 阶的完全图,这里面蕴藏着的其实是三角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