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高晓松说:宋朝是个有名君、有名将、有名士的三有朝代,明朝是个无名君、无名将、无名士的三无朝代?

回答
高晓松的这个说法非常有代表性,也引发了许多讨论。他将宋朝和明朝分别概括为“三有”和“三无”,实际上是一种高度概括和带有个人倾向性的评价。要理解他的观点,我们需要详细地分析他所指的“名君”、“名将”、“名士”以及“无名君”、“无名将”、“无名士”分别是什么意思,以及为什么他会做出这样的对比。

一、 高晓松对宋朝“三有”的解读:

高晓松之所以称宋朝为“三有朝代”,主要是基于他对宋朝君主、将领和文人士大夫的特定认知:

1. 有名君(有好的君主/有有争议但有特点的君主):
指代对象: 这里的“有名君”并非指所有宋朝皇帝都是英明神武的圣君,而是指宋朝涌现了一批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留下深刻影响、或者其治国理念、改革措施在后世引起广泛讨论的皇帝。
具体例子:
宋太祖赵匡胤: 开国皇帝,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并“杯酒释兵权”解除功臣兵权,加强中央集权,为宋朝奠定了基础。他的创业精神和政治智慧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宋仁宗赵祯: 在位时间长,是宋朝的鼎盛时期之一。虽然他本人在政治上的决断力不算突出,但他的时代出现了包拯、范仲淹等名臣,并且宋朝的文化艺术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仁宗时期也出现了庆历新政等重要的政治改革尝试。
宋神宗赵顼: 任用王安石进行“熙宁变法”,这是宋朝历史上一次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改革。尽管变法最终失败,但神宗本人推动改革的决心和魄力,以及变法引发的巨大争议,都使他成为一个极具“名气”的皇帝。
宋徽宗赵佶: 虽然在政治和军事上被认为是昏君,亡国之君,但他在艺术上的造诣(书法、绘画)达到了中国历史上难以企及的高度,尤其是在“瘦金体”和宋代绘画方面。这种艺术上的“名气”也让他成为一个“有名君”。
高晓松的逻辑: 他认为,即使是像宋徽宗这样被视为亡国之君,其在艺术上的卓越也让他“有名”。而那些改革者或开创者,如太祖、神宗,更是因为其政治作为而“有名”。宋朝的皇帝们,无论成败,都留下了鲜明的历史印记,引发了后世的讨论和评价。

2. 有名将(有能够有所作为的将领/有在特定领域杰出的将领):
指代对象: 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重文轻武,其军事力量和将领的地位相对不高,甚至常被诟病。但高晓松认为,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宋朝依然有值得一提的将领。
具体例子:
岳飞: 毫无疑问是宋朝最著名的将领,以其精忠报国和军事才能闻名于世,是民族英雄的代表。他的故事家喻户晓,他的评价更是被后世反复肯定。
韩世忠: 南宋抗金名将,以其勇猛和战功著称,尤其在黄天荡之战中以少胜多。
狄青: 北宋名将,出身贫寒,通过军功起家,屡立战功,并曾任枢密使,是宋朝少数能达到高位的武将。
曹彬、潘美(潘仁美): 虽然潘美因为《杨家将》的演义而形象负面,但他在历史上也是宋朝的开国将领和名将。曹彬则是宋太祖时期的重要将领。
高晓松的逻辑: 他承认宋朝在军事上存在一些弱点,但像岳飞这样的名将,其个人声望和历史地位足以代表宋朝的“有名将”。他可能也包含了一些并非战功显赫,但在某些方面有特点的将领,以证明宋朝并非完全没有值得称道的军事人物。

3. 有名士(有杰出的文人学者和文化成就):
指代对象: 这是高晓松认为宋朝最“有”的方面,也是他评价宋朝的核心。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时期之一,涌现了大量的文人、学者、艺术家,他们的思想、作品和文化成就极高。
具体例子:
文学: 唐宋八大家中的宋朝占了六位(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苏轼(苏东坡)更是集文学、艺术、美食、生活方式于一身的“全才”,其诗词文章影响深远。柳永、李清照等词人也独具风格。
哲学: 儒家思想在宋朝得到了发展和创新,形成了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和陆王心学(陆九渊、王阳明)。朱熹更是集大成者,其思想在后世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科学技术: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沈括著《梦溪笔谈》,记载了天文、地理、物理、生物等多个领域的科学成就;沈括在天文、数学、地质学等方面都有贡献。指南针的广泛应用和火药的军事化发展也都在宋朝。
艺术: 宋朝的山水画、花鸟画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如范宽、郭熙、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赵佶等。瓷器制作也达到了巅峰,五大名窑闻名于世。
高晓松的逻辑: 宋朝在文化、哲学、科技、艺术等方面的繁荣是毋庸置疑的,涌现了无数在后世享有盛誉的“名士”。他们提出的思想、创作的作品、取得的技术成就,都使得宋朝在精神和物质文明上都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二、 高晓松对明朝“三无”的解读:

高晓松之所以称明朝为“三无朝代”,则是基于他对明朝君主、将领和文人士大夫的相对负面评价,认为他们缺乏像宋朝那样在各自领域内闪耀的人物和成就,或者说其“名气”更多地与负面事件相关联。

1. 无名君(缺乏有正面评价的君主/多是碌碌无为或暴虐之君):
指代对象: 高晓松认为明朝的皇帝大多缺乏杰出的治国才能和政治抱负,或者其功绩不显著,甚至有许多是暴君或亡国之君。
具体例子:
明太祖朱元璋: 虽然是开国皇帝,但其统治手段严酷,杀戮过多,并且建立了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对后世影响是负面居多。
明成祖朱棣: 靖难之役夺位,发动“永乐大典”编纂,派遣郑和下西洋,这些都是有功绩的。但同时,他也是屠杀方孝孺等大臣的暴君。
明英宗朱祁镇(土木堡之变): 被俘虏,是明朝的奇耻大辱。
明武宗朱厚照: 沉迷玩乐,不理朝政。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皇帝): 怠政近三十年,导致政治腐败加剧。
明熹宗朱由校: 沉迷木工,宦官专权。
明思宗朱由检(崇祯皇帝): 勤政但缺乏政治智慧,最终导致亡国。
高晓松的逻辑: 他认为,明朝的皇帝,即使有些有功绩,也往往伴随着残酷或负面的评价,缺乏像宋朝那样在政治理念、改革尝试上能够引发正面或深刻探讨的“有名君”。他更倾向于认为明朝的皇帝整体上是碌碌无为、昏庸暴虐或亡国之君居多,因此是“无名君”。

2. 无名将(缺乏能与前朝名将媲美的将领/将领的地位不高):
指代对象: 明朝虽然有抵御外敌的战争,但高晓松认为其将领的整体水平和历史影响力不如其他朝代,或者说明朝的军事传统和将领的地位不如宋朝那些有岳飞等人的情况。
具体例子:
徐达、常遇春: 明朝开国名将,但更多的是作为开国功臣,其个人“名气”和后世的文化影响可能不如岳飞。
戚继光: 抗倭名将,以其练兵和战术创新闻名,是明朝最杰出的军事人物之一。但高晓松可能认为其影响力和大众认知度不如岳飞广泛和深刻。
于谦: 虽是文官,但在北京保卫战中指挥有方,被尊为民族英雄。但“名将”的标签可能不贴切。
高晓松的逻辑: 他可能认为明朝的军事将领虽然也有杰出者,但整体上缺乏像宋朝岳飞那样的,能够成为民族精神象征、在民间广为传颂的“名将”。明朝的军事力量更多地依赖于制度和训练,而不是某些超凡的个人能力。或者说,明朝的将领更容易被政治斗争所影响,其军事生涯和个人声望往往不稳定。

3. 无名士(缺乏有开创性思想和深远影响的文人学者/文化影响力相对宋朝较弱):
指代对象: 这是高晓松评价明朝最关键的“无”点。他认为明朝的文人思想和文化成就,与宋朝相比,缺乏创新性和深刻性,或者说其对后世的影响不如宋朝。
具体例子:
文学: 明朝文学以小品文、章回小说发展为主,如《三国演义》(虽成于元末明初,但流传于明朝)、《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章回小说非常流行,在市民阶层中影响巨大。但在诗词创作和哲学思想上,许多人认为不如宋朝。
哲学: 明朝的哲学思想以王阳明的心学最为突出,其“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思想影响深远,尤其在传播到东亚各地后。但高晓松可能认为,阳明心学虽然重要,但整体的哲学思想体系和开创性不如宋朝的程朱理学。而且明朝后期,哲学思想的辩论相对较少。
科技: 明朝在科学技术上也有发展,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等都是重要的科技著作,但高晓松可能认为其技术突破和系统性研究不如宋朝。
艺术: 明朝的绘画(如吴门画派)和陶瓷也有发展,但高晓松可能认为其艺术成就的原创性和影响力不如宋朝。
高晓松的逻辑: 他认为明朝的文化和思想更多是继承和发展前朝,尤其是在哲学和文学上,缺乏宋朝那种百花齐放、思想深刻的原创性成果。明朝虽然有一些杰出的文化作品和思想家,但整体上给人的印象是缺乏那种能够真正定义一个时代的文化潮流和思想高度。

三、 如何看待高晓松的观点:

高晓松的这个评价是一种高度概括的“段子式”表述,具有很强的个人色彩和传播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优点:
抓住了历史的关键特征: 他的表述确实点出了宋朝在文化、思想上的高度繁荣以及明朝在某些方面相对的保守。
简洁有力: “三有”和“三无”的对比非常鲜明,容易被大众理解和记忆,起到了普及历史知识和引发思考的作用。
强调了文化和思想的重要性: 他将“名士”和文化成就作为评价一个朝代优劣的重要标准,这是对历史研究的一种视角补充。

局限性与可以商榷之处:
过度简化和片面化: 历史是复杂的,用简单的“三有”和“三无”来概括两个长达两三百年的朝代,难免失之偏颇。每个朝代都有其复杂性,不能一概而论。
评价标准的主观性: “名君”、“名将”、“名士”的定义本身就带有主观性。高晓松的评价标准可能更侧重于文化、思想的原创性和历史影响力,而对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军事实力等方面的评价则相对模糊。
忽略了明朝的优点: 明朝在中央集权、商品经济、市民文化等方面也有其发展和亮点。例如,王阳明心学的巨大影响力,以及明代文学的世俗化和通俗化,尤其在小说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在“无名士”的评价中被忽视了。明朝的军队在某些时期也表现出强大的战斗力,如戚继光抗倭,于谦北京保卫战等,虽然高晓松可能认为这些“名将”不如宋朝的岳飞。
“无名”并不等于“无能”或“无价值”: “无名”更多的是一种相对而言的知名度或在特定标准下的突出度。明朝的许多君主、将领和士大夫虽然在某些方面不如宋朝那样“声名显赫”,但他们仍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了作用,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历史研究的严谨性: 作为历史研究者或传播者,过于简化的论断可能会误导大众,需要更细致、更全面的分析。

总结来说, 高晓松的说法是一种带有个人风格和观点的历史概括。他用一个生动形象的对比,突出了宋朝在文化和思想上的高度繁荣,以及明朝在这些方面相对的不足。然而,这种概括是高度简化和个人化的,不能完全代表历史的复杂性和全貌。理解他的观点,需要认识到他强调的是某个特定维度的评价,并且认识到历史评价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我们可以在赞同他关于宋朝文化繁荣的观点时,也需要对明朝的成就和贡献给予更客观和全面的审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宋朝的名臣怕是指大金名臣•赵构吧?

高晓松吹宋朝是因为他不好意思直接吹我大元,我大元才是真•皇权不下省,财务煲干,税务煲干,印钞煲干的黄金年代。

user avatar

宋朝得亏出了个岳飞!不然都不知道吹啥!就这还被自己人送便当了!杨家将就别吹了!你吹他们不是变相吹大辽么!你吹他们还不如吹完颜家那帮,真是逮谁灭谁!

user avatar

高晓松节目里讲过他认为中国历史上三个最好的时期是春秋战国,两宋和民国。那都是缺少中央集权制衡,大小贵族们没有束缚,用国家当棋盘,百姓当棋子,尽情挥洒才智,互相博弈的"黄金时代"。高喜欢这些时代一点问题也没有,人家家里真有矿,他到了那些时代能成为信陵君的门客,大晟府的司乐,北平的大学教授。

你如果是上班挤在地铁上,一边吃早点一边听《晓说》的搬砖人士,那么最好认清现实,要是回到那些朝代,你很可能是被白起坑杀的四十万赵卒,被金兵掠到燕云的汉奴,或者是累死在本溪铁矿的劳工。

如何看待?屁股决定脑袋呗。

user avatar

高晓松也好,矮大紧也罢,名人也好,透明也罢,所有对于一整个朝代进行肯定式论断的人,其言论你都可以当作消化道菌群气体产物的一次释放。

一个人一生平均活五十岁,他的是非功过评说起来尚显复杂,一个朝代动辄上百年,牵扯人物成十万以上计数,在某些人眼里却以一两个词汇短语就全部概括了。

短短不过四年的后汉,足以让多少历史系的研究者穷尽一生在故纸堆里埋头苦读,而不管或明或清,或宋或唐,都是三百年四百年的大历史阶段,你能凭一言以蔽之?

你可以针对某些人物在某个具体事件中的某种具体表现发表你的某个看法,但你不要妄图凭着某一点看法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一个人定性尚不容易,何况一个时代?写出同桌的你的是高晓松,整天嘴上没把门的四处点炮的就是矮大紧,这本身都是个复杂的人,你还强行大言不惭的给一个自己并不一定熟悉的领域定型……这难度,并不比数清楚矮大紧自己脸上有多少个雀斑坑难度低。

user avatar

就矮大紧的宋朝部分的评论说一下:

宋朝是个有名君、有名将、有名士的三有朝代。

其中名将、名士都没有问题。

但是明君就要打个问号。

最大的问题是明君跟名将同时出现的时间是个大问题。

北宋的前几个皇帝,有一点好:就是不杀文人,或者说不滥杀文人。

但是宋朝宋真宗以后的皇帝,尤其是澶渊之盟以后的皇帝,就一个字来概括——怂,怂包的怂,怂货的怂。

这点比起明朝的皇帝差太远了,明朝的皇帝好歹是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说法。

另外一个宋朝最关键的是,名将跟他么的明君出现的时间太不匹配了。

比如高晓松说的岳飞,岳飞是名将那没错。

可特么的名士是个什么鬼?秦桧这种货色。生理上阳痿、心理上阳痿的一个货。

明君又是一个什么鬼?赵构!!这种生理上阳痿、心理上阳痿,狗皇帝都算不上的皇帝。


上面一书的第四篇,是我最欣赏的一文。虽然是穿越文,但是看得热血沸腾,并为之冲过很多次会员。

它的开篇很符合这个题目。

靖康之变,不该成为靖康之变。它本该只是一次土木堡。
北宋不缺李纲这样的臣子,更不缺将领,宗泽,岳飞,种师道……北宋的名臣堪称磅礴,北宋的兵力并不匮乏,北宋的民心可堪一用。
可汴梁偏偏陷落了。山河破碎,帝王牵羊,千里江山易手。

北宋缺名君,北宋在最需要名君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艺术家。

那就换一位名君。
让名臣坦荡,让将士安然,让大散关的秋风,奔腾在应该奔腾的地方。
user avatar

这道题的题眼是,高晓松,哈哈

user avatar

没毛病,说的是“名君,名将,名士”驰名的名嘛。

人物刻画要靠故事情节,而故事情节的推动,要靠矛盾和冲突。

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些流传千古的名字,不一定才德广,主要是他们的故事实在是有趣。

有故事可以讲,文人墨客才愿意去写,说书的卖艺的唱戏的才愿意去演。

中华上下五千年,名号最响,IP最大的是谁?是谁?

我说是孙悟空,你服么?

话说回来,讲到中国历史人物,最有名儿的,有名儿到妇孺皆知的,不还是那几个最有故事讲的吗,对吧?

青史留名嘛,要么留美名,要么留骂名,要么留花名。

你要赁这名气大,这大朙还真比不了大送。

user avatar

看到这个问题之后,我花一个小时采访了一下身边正在玩《金铲铲之战》的小弟。小弟大专未毕业,爱好是玩手机和女人,平时话比较多,自诩自己懂得还算比较多,玩知乎。

小弟知道的宋朝君主:

太祖赵匡胤、钦徽二宗、高宗赵构(不算明主,就是听说过)

小弟知道的明朝君主:

太祖朱元璋、惠宗朱允炆、成祖朱棣、英宗朱祁镇、代宗朱祁钰、武宗朱厚照、思宗朱由检

小弟听说过的宋朝名将:

岳飞、岳云、韩世忠、狄青、杨家将(说不上来名字)

小弟听说过的明朝名将:

戚继光、徐达、常遇春、吴三桂、李定国、郑成功、张煌言、洪承畴

小弟听说过的宋朝名人(就不名士了,能说出来的人就算):

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欧阳修、王安石、陆游、范仲淹、朱熹(以上感谢九年义务教育)、秦桧(混进来了奇怪的东西)、文天祥、包拯、展昭、公孙策(?)、沈梦溪(感谢《王者荣耀》)、郭靖(???)、成吉思汗(给他算上!)、高俅、宋江等一百单八将(得,宋朝完胜了)

小弟听说过的明朝名人:

刘基、于谦、八大山人、唐寅、郑和、海瑞、三杨(听说过,但说不出来是哪三个人)、徐霞客、张居正、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张岱、宋濂、顾炎武、沈万三、徐光启、宋应星、方孝孺、杨廷和、杨慎、董小宛、陈圆圆(???)、钱谦益、柳如是、史可法、李时珍、古人墓碑记里的几个人(原话)、魏忠贤、李自成

他说这么多,但里面没有王守仁和徐渭两尊大神我是没有预料到的,不过说这么多也难为他了。

我觉得我小弟的见识,已经可以代表甚至超越绝大多数人了。

距离当下越近的朝代,我们知道得越多、文明和科学成果越灿烂本是理所应当,至于美国人高晓松所说的“三有”的宋朝和“三无”的明朝,我想大概只存在于他自己的平行世界里吧。

user avatar

不理解这个说法,宋朝也就太祖,仁宗算上明君吧,名士真的很多,


名将就算了,一个徐达足以碾压。

user avatar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user avatar

张居正:???

戚继光:???

于谦:???

常遇春:???

蓝玉:???

孙传庭:什么玩意?

秦良玉:上面的,注意队形 ???

洪武高皇帝:???

延平王郑成功:咋地,就因为我娘东瀛人,老子就不算大明人 ???哦先皇陛下,您来了

晋王李定国:我???。。好吧南明不被承认

临国公李来亨:不对吧,他南宋临安流亡政府都能承认,我们永历朝隆武朝就不算?

明成祖:上面的后生别乱了队形 ???



user avatar

什么朱元璋、朱棣、徐达、常遇春、冯国胜、李善长、李文忠、朱文正、蓝玉、谢缙、傅友德、朱能、于谦、姚广孝、刘基、杨士奇、杨溥、杨荣、杨廷和、杨博、杨继盛、石亨、刘健、李东阳、谢迁、杨一清、徐阶、海瑞、高拱、张居正、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李如松、杨涟、孙承宗、熊廷弼、杨嗣昌、孙传庭、卢象升、李定国、郑成功都不提了。

就下面这位

你说明朝没人,那你是愚不可及,你若追求节目效果,你其心可诛。


实在不爽矮大紧污蔑明朝,我再来更新一个遗漏的伟人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常州府江阴县(今江苏省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徐霞客生来有一奇癖,欲踏足世间山川河海,绘天下名山胜水为通志,他的一生只有一个「走」,若还要加一个字,便是「记」。

游历天下一生,写下无数明川秀景之地,赠予后人享用,没有赞助商,那就自己走,鞋子踏破无数,穿得邋里邋遢,有时饿着肚子,有时不能洗漱,且大多数时去过的地方人迹罕至,荒无人烟,多为穷乡僻壤,几次遭逢大难,所幸躲过。

后来他走出足疾,无法站立,江阴的官员来探望时问道:何苦来哉。徐霞客回答道:「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

每每读及此,双目涟涟,泫然欲泣,叹公伟岸如岳,我辈尽得效仿徐公,以自身立命,为黎民百姓散去洪福。

哎,后世竟有个跳梁小丑说明朝无名士,这话放我心里就是在侮辱先贤,委实可恨!


徐光启这个人牛逼呀,牛逼在当时那个时代,他不信佛教,信上帝的,他这一生干过很多不「不符合古人行为」的事情,可以说他是哪个时代杰出的科学家,搞数学、搞天文、搞历法、搞水利,还翻译了《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成为中西文化的先行者,主持西学有七千多部。

他官至尚书,病逝后,被赠太子太保、少保,拥有明朝文人最高谥号文字辈:「文定」。

可以说,徐光启就是那个时代最优秀的「名士」之一。


李时珍,明代最为著名的医学家,著写《本草纲目》、《奇经八脉考》、《频湖脉学》等医学巨作,其中《本草纲目》被列为国内中医开源本流,被翻译成国外文流通海内外,他素有「医圣」名讳,与其同名者如扁鹊、华佗等,都没像他这样真正传承下好东西给后世子孙,可以说造福民众,堪称伟人。

1982年,其墓地李时珍陵园(李时珍墓)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位老人家,我称他一声「名士」,谁赞成?谁反对?


杨慎,乃四朝元老杨廷和之子,明代三才子之首,有人要问了,明代三才子是哪三位呢?分别是杨慎、解缙、徐渭,哦,对了,三才子里没有唐伯虎,矮大紧口中明朝唯一一位名士唐伯虎还不够格跟这些人排一个阶梯。

在政治才能方面,不如父亲杨廷和那般手眼通天,但在文采上面,可谓冠绝一时,正德六年高中状元,在翰林院参与编修《武宗实录》,后因「大礼议」被贬守云南永昌卫,就是这么个看起来弱不禁风的文人,就带着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

杨慎先生真正做到博览群书,不但善于写词、作诗、散曲,凡与文学接通无不精通,给大家贴个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user avatar

我觉得高晓松说的对。

而且我要补充一点,其实宋朝不仅有名君徽宗哥哥,还有名脚高俅,名师蔡京,名宦童贯,名妓李师师,名山梁山泊,名店十字坡,名虎景阳虎,名人宋公明……

当然还有名场面:徽宗哥哥与梁山义军特使燕青在窑子里达成北宋历史上最大的收购协议。

单说这个,崇祯弟弟能想到这一高招吗?

所以说崇祯弟弟昏君不为过吧?

更不用说徽宗哥哥在保卫都城的关键战役中创造性的使用了法师部队。

可能有人会说了,郭京的六方神兵并没能顶住金国铁骑的蹂躏啊!

拜托,徽宗哥哥如果有公孙胜的话,可能输掉吗?

所以不能怪徽宗哥哥绝地翻盘太依赖法师,只能怪法师自己没蓝等级低!

再反观崇祯弟弟,能想到依靠法师翻盘的高招吗?

再往下,就说都城被破之后,两个末代皇帝的表现也是高下立见!

开封城破以后,徽宗哥哥和钦宗儿子等皇室宗亲大臣几千人被掳北上,期间受尽凌辱,史称靖康之耻。

但是谁能想到这是徽宗哥哥的一盘大棋呢?

正是因为徽宗哥哥的忍辱负重,才给了儿子赵勾勾南下建立南宋的机会!

也正是因为徽宗哥哥的忍辱负重,才催生了后来名将岳飞,名士辛弃疾,陆游等人毕生奋斗的目标!

那就是光复山河,迎回二圣!

所以没有名君,怎么可能有名将,名士?

再看崇祯弟弟,因为都城顺天府被攻破了,直接就在煤山上吊了!

结果是明朝彻底灭亡,满清直接横扫中原,统一天下!

这种操作太低级了吧!就因为个幽州没了就自杀?

拜托,北宋从头到尾都没有拥有过幽州好吗!

但这并不妨碍宋朝一直坚持到了一百五十多年后,把主要对手金国都耗死了!

如果不是蒙古太强,再耗几百年都不是问题!

这叫以空间换时间!

所以宋朝是三有朝代,而明朝真的是三无朝代,不接受反驳!

user avatar

我就想问问这个

这一大堆都是谁啊?

user avatar

大明:活了近三百年才发现自己是个三无产品!平常都是大清让人骂得狗血喷头,然后回头找我碰瓷,怎么今天铁血强宋也来了?(注意保护我方完颜构。)

至于您说的高晓松。

正经人谁信他啊?

什么?您听的是相声?

那没问题了,买一送一,我诚心给您推荐袁腾飞袁老师。

他和高老师堪称史(相)学(声)界一时瑜亮,观点独到,高明之处不分伯仲。

早晚能被他俩头(qi)笑(tu)掉(xie)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高晓松的这个说法非常有代表性,也引发了许多讨论。他将宋朝和明朝分别概括为“三有”和“三无”,实际上是一种高度概括和带有个人倾向性的评价。要理解他的观点,我们需要详细地分析他所指的“名君”、“名将”、“名士”以及“无名君”、“无名将”、“无名士”分别是什么意思,以及为什么他会做出这样的对比。一、 高晓.............
  • 回答
    高晓松曾发表过“北方人抗日不积极”的说法,这句话一出便引发了轩然大波,也确实触及了一个非常敏感且容易引起争议的历史话题。要看待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深入剖析,而不是简单地赞同或否定。首先,我们得明白,历史评价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尤其是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每个地方、每个人所能做出的贡献和选.............
  • 回答
    奇葩说第五季高晓松对李诞若有若无的“不放在眼里”/“小作坊”事件,这事儿在当时可是引起了不少讨论,也算是那个季度一个不大不小的插曲。要说这件事,得从高晓松的定位和说话风格说起,以及李诞当时的处境和《奇葩说》节目本身。高晓松的“大师”光环与他的评价体系首先,我们得理解高晓松在《奇葩说》里的角色。他一直.............
  • 回答
    关于高福教授“从未说过不存在人传人”的说法,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它放在当时的时间背景、科学认知的演变以及公众沟通的复杂性下来审视。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最初的疫情初期,也就是2019年末到2020年初。那个阶段,对于一种全新的、未知的病毒,科学界和公共卫生部门都在努力收.............
  • 回答
    高敏作为中国跳水界的传奇人物,她的这番话无疑带有深刻的洞察和前辈的关怀。理解高敏的观点,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包括对运动员成长的理解、对舆论环境的认知以及对年轻冠军的保护。高敏为何说“我们需要冷静看待全红婵的成功”?高敏的这句话,背后蕴含着她作为一名顶尖运动员的丰富经验和对中国体育发展历程的深刻理解.............
  • 回答
    金高银在节目中提到她在北京上初一才开始学ABCD,回到韩国后觉得跟不上韩国的教学难度,这件事情,我看到后觉得挺有意思的,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首先,我们得承认,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和教学进度确实存在差异。金高银的这句话,我觉得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1. 教育起点的差异:北京的初一,通常是指七年级。在这个.............
  • 回答
    你老师这句话,用词倒是够“接地气”,但也实在有些以偏概全了。说实话,这种说法在我听来,有点像咱们平时聊天时,为了突出某个观点,故意夸张一点,不过真要较真起来,那可就站不住脚了。咱们先来说说北京故宫,这地方可不是什么“破铜烂铁”的堆积场。你想啊,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那是什么地方?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是.............
  • 回答
    吴京这句话,说得挺实在的,也挺有分量的。他是个经历过很多起伏的演员兼导演,不是那种一夜爆红就飘飘然的人。所以他能说出这样的话,背后一定有他的思考和体会。为什么吴京会这么说?首先,他自己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在《战狼》系列爆红之前,吴京也是摸爬滚打了许多年,演过不少动作片,但大部分都没引起太大的轰动。他.............
  • 回答
    高炳义老师,这位在烹饪界享有盛誉的元老级人物,他关于“鲁菜是所有菜系中难度最高,最见功力的”的论断,无疑在众多食客和厨师心中激起了不小的涟漪。这话说得够“硬”,也够有分量,毕竟出自一位浸淫厨艺大半辈子,亲手缔造了无数经典鲁菜的大师之口,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这“最高难度”和“最见功力”究竟从何而来。.............
  • 回答
    看到这位全职太太的回应,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聊聊的。毕竟,捐款被拒,很多人都会觉得委屈,但她没有,反而说张桂梅“话丑理正”,并且点出了张桂梅的出发点是“我们女高的学生立场”。这几个字,信息量可不小。首先,从这位全职太太自身的角度来说,她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她其实是理解张桂梅的。你想啊,一个拿出.............
  • 回答
    “奇葩说”们的高能与低谷:中国“高知识高素养”综艺的未来何去何从?《奇葩说》作为一档现象级综艺,曾经以其独特的“思辨”魅力,点燃了无数观众的热情,也捧红了一批又一批个性鲜明的辩手。然而,近几年来,“奇葩说”选手们的接连“翻车”,从过往的“高知”人设崩塌,到言论上的争议不断,不仅让节目本身蒙上阴影,更.............
  • 回答
    听到有些老板说“靠高工资是留不住人的”,我首先会觉得这是一种有些片面,甚至有些狡辩的看法。当然,我承认,这句话里头也有一点点事实成分,但要说它就是真理,或者能完全解释人才流失的原因,那我觉得就太想当然了。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高工资,它确实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但它绝对是基础和前提。 你不能.............
  • 回答
    姚洋教授的这番话,确实挺让人揪心的。尤其是在我们这帮80、90后,每天都在为柴米油盐操心,一提到5000块钱,感觉就像是遥不可及的“小目标”。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80、90后的真实工资中位数,到底是多少呢?首先,我们得明白“中位数”这个概念。它不是平均数,而是把所有人的工资从低到高排个序,.............
  • 回答
    关于“中国房租房价比例世界最低,房租不高”的说法,我们需要更细致地解读,不能简单地得出“中国房租不高”的结论。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房租房价比例”这个概念。通常,这个比例是指年租金收入与房屋总价的比值,也就是租金回报率的倒数。如果这个比例很低,理论上意味着用房屋总价来计算的年租金收入占比较小。换句话.............
  • 回答
    很多人在讨论现代物理学最伟大的头脑时,都会不自觉地将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和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的名字并列。而当有人抛出“彭罗斯比霍金贡献大”这样的论断时,往往会激起一番有趣的争论。要评价这种说法,我们得深入了解两位巨匠各自在物理学领域留下的深刻印记。彭.............
  • 回答
    关于“日本人将产品分三六九等卖给不同市场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在不少人中间流传颇广的观点,甚至被有些人看作是日本企业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的一种“潜规则”或“策略”。如果深入探究这个说法,它背后可能折射出的是一个复杂的多重因素交织的现象,而非一个简单直接的“阴谋论”。首先,我们得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早期,.............
  • 回答
    高晓松关于“为什么不回美国”的辩解,在我看来,是一次充满个人色彩、也颇具策略性的回应。要理解他这次的表态,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点,从他所处的语境、表达方式以及可能透露出的深层考量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这个问题的背景。当被问及“为什么不回美国”时,尤其是在一个中国观众可能普遍认为美国是“更理想生活之地”.............
  • 回答
    高晓松直播被骂到终止这件事,可不是一件小事,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很多,值得好好说道说道。这事儿一出来,网上立马炸开了锅。有的人觉得,骂人不对,直播本身也是个自由表达的平台,不应该被网暴压制。还有人则认为,高晓松这么多年积累的名气和影响力,就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在一些敏感话题上,说话得有个分寸。.............
  • 回答
    高晓松关于世界杯赌球“黑幕”的解读,通常是他一贯的风格,充满了个人色彩、故事性,并且会从一个更宏观、更具历史和人文的角度来审视问题,而非简单地揭露某个具体的“黑幕”。要详细地看待高晓松的解读,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1. 高晓松的解读风格与逻辑: 故事性与叙事化: 高晓松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
  • 回答
    高晓松关于圣诞传统和川普上任的那条微博,我记得内容大概是说,他认为川普的上任,让他更加理解了西方人过圣诞节的那种“传统”心态,尤其是在面对不确定性和“敌人”时,基督教徒会更加强调救赎和盼望。他可能还提到了这种传统如何与历史上的危机联系起来,以及川普的上任是否会触发类似的集体情感。仔细想想,这条微博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