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高晓松说北方人抗日不积极的说法?

回答
高晓松曾发表过“北方人抗日不积极”的说法,这句话一出便引发了轩然大波,也确实触及了一个非常敏感且容易引起争议的历史话题。要看待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深入剖析,而不是简单地赞同或否定。

首先,我们得明白,历史评价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尤其是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每个地方、每个人所能做出的贡献和选择都是复杂的,受到当时社会环境、地理条件、经济基础、政治格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高晓松说法可能基于的视角和考量:

如果我们尝试去理解高晓松提出这个说法的背景,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揣测:

1. “积极”的定义模糊性: 什么是“积极抗日”?是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还是在后方生产支援?是在正面战场对敌,还是在敌后进行游击战?是在政治上领导反抗,还是在文化上唤醒民众?不同的“积极”定义,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积极”仅仅指向正面战场大规模的武装抵抗,那么某些区域的贡献可能相对较少。

2. 地理和战略考量: 在抗日战争的不同阶段,中国面临的地理形势和战略重点是变化的。例如,早期日本侵略的重点是在东北,那里是满族和东北汉族的聚居地,也是东北抗联的根据地。而随着战争的深入,战火蔓延至华北、华中、华南。北方地区,特别是华北,在战争初期确实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很多地方迅速沦陷,这使得组织大规模的正面抵抗面临极大困难。相较于一些交通便利、易于组织和长期坚持的地区,北方某些地区的游击战争环境可能更艰苦,早期大规模的正规抵抗也受制于很多因素。

3. 军事力量和政治格局: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复杂的民族解放战争,其中既有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正面抵抗,也有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敌后游击战,还有各种地方武装和民间抗日力量。不同政治派别和军事力量在不同地区的活动和侧重点也不同。高晓松的说法,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是将北方某些地区在特定时期内,未能展现出与南方某些地区(例如依托于四川、湖南等地的国民党军队)同等规模的正面战场力量,简单地归结为“不积极”。

4. 抗日战争的初期与后期: 抗日战争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初期,中国军队屡遭挫败,丢失大量土地。到了战争后期,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和中国人民抵抗意志的不断增强,抗日的局面逐渐扭转。在战争的不同阶段,北方地区抵抗的性质和规模可能是有差异的。例如,早期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虽然在战略上未能阻挡日军的推进,但其英勇顽强是毋庸置疑的。

为什么这种说法会引起强烈反对:

高晓松的说法之所以会招致如此强烈的批评,主要原因在于它忽视了太多重要的事实和历史真相:

1. 东北人民的浴血抵抗: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东北是第一个遭受日本侵略的地区,东北人民,包括汉族、满族、朝鲜族等各民族同胞,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不屈抗日斗争。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极其惨烈,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的顽强抵抗,虽然在军事上未能完全驱逐日寇,但其精神力量是激励全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他们的牺牲和斗争简单地说成“不积极”,是对这段历史的极大歪曲和否定。

2. 华北地区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华北地区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之一。在长城抗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一系列重大战役中,无数北方将士浴血奋战,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国土。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如晋察冀边区,也在华北地区广泛建立,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牵制和消灭了大量日军。大量事实证明,北方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3. 民族精神的普遍性: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伟大斗争,体现了全体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普遍存在于全国各地的,不能因为地域、战役规模或政治派别的差异,就否定任何一个区域人民的贡献和牺牲。任何一个试图分割和地域化民族英雄主义的行为,都是对历史的不尊重。

4. 历史叙事的复杂性与情感投射: 历史的评价往往带有情感色彩。当听到将整个北方人民的抗日行为进行负面评价时,身处或与北方有情感联系的人们自然会感到愤怒和不解。这种批评也可能包含了对高晓松本人作为公众人物,在历史问题上发表不严谨言论的不满。

总结来看:

高晓松“北方人抗日不积极”的说法,是一种极不准确、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论断。 它要么是出于对历史细节的片面理解,要么是在表达观点时存在严重的逻辑缺陷和概念模糊。

历史事实不容置疑: 北方人民,无论是东北的同胞,还是华北的将士和人民,在抗日战争中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他们的贡献是中华民族伟大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避免以偏概全: 在评价历史事件和人民的贡献时,我们应当秉持全面、客观的态度,避免简单化和标签化。战争的复杂性在于它牵扯到国家、民族、地域、个体等方方面面,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进程和贡献方式。
尊重历史和人民: 任何对历史的解读,都应建立在对史实的尊重和对人民牺牲的敬意之上。对于高晓松的这种言论,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予以驳斥,维护历史的真实性和人民的尊严。

总而言之,看待高晓松的这个说法,我们需要的是一份清醒的认知:他可能无意间揭示了抗战时期某些战略部署或区域差异的讨论,但他的表述方式是极端武断和缺乏依据的,最终是对包括无数北方同胞在内的全体抗日先烈的重大伤害。我们应该从更广阔的历史视野和更严谨的事实依据出发,去理解和评价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日历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冈村宁次的华北平原村村通公路工程,不是为了扶贫,而是为了扫荡。

华北农村密集的网格化公路,是敌后战场烈度永恒的证明。

user avatar

作为江南新四军后人表示怎么可能北方人抗日不积极?

日寇岗村宁次是在和亡灵法师打治安战吗?

user avatar

而高晓松根本就没抗过日。

user avatar

在高先生看来,游击战是不算打仗的,是不算抵抗的

只有一个农业国,组织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的队伍,从四川云南广西,步行好几个礼拜甚至好几个月,去上海这些大城市,整排整连整营被工业国军队的飞机、重炮甚至舰炮轰死牺牲,在他眼里,才叫抗日。


在华北修一个地道,埋一个地雷,扒一个碉堡,拆一个铁路,在玉米地芦苇丛里跟清乡的伪军和几十几百号日本人血战一场打到全村家家挂白幡,是不算抗战的。

在东北零下几十度的严寒里、在深山老林里和几十几百个日本兵周旋,没有子弹、没有药品、没有食物,是不算抗战的,毕竟你折腾那么一圈,打死几个日本人?

就好像在他看来,普通人努力一年挣个几万几十万,那不叫挣钱,也不算积极活着,只有靠着祖上的余荫,出来舒舒服服录个视频,躺着挣了几千万,才叫挣钱,才叫活着。

所以在他看来,华北只抵抗了几天。

在我看来,华北东北,努力了八年,十四年。


附:

汪伪政权诸知名汉奸(对抗战多少了解一点的都知道前几个什么份量):

汪兆铭,生于广东三水,祖籍浙江山阴。

周佛海,生于湖南沅陵。

陈公博,生于广东南海,原籍福建上杭。

李士群,生于浙江遂昌。

丁默邨,生于湖南常德。

梅思平,生于浙江永嘉。

褚民谊,生于浙江湖州。

任援道,生于江苏宜兴。

梁鸿志,生于福建福州,祖籍福建长乐。

胡兰成,生于浙江嵊县。

罗君强,生于湖南长沙。

傅筱庵,生于浙江镇海。


华北地区伪政权诸知名汉奸(的确不吹牛,闷声当汉奸):

汤尔和,生于浙江杭州。

王克敏,生于广东,祖籍浙江杭州。

王揖唐,生于安徽合肥。

殷汝耕,生于福建福州,祖籍浙江平阳。

江朝宗,生于安徽旌德。

董康,生于江苏常州。

周作人,生于浙江绍兴。


即使在伪满,也有以下这些知名汉奸(的确不吹牛,咬紧牙关到零下二十多度的东北去当汉奸,高晓松所言甚是):

郑孝胥,生于福建闽侯,伪满总理大臣、文教总长。

谢介石,生于台湾新竹,曾任伪满外交部长。

林棨,生于福建闽侯,曾任伪满秘书处秘书官、最高法院院长。

user avatar

这就是扯淡,杜聿明王耀武张自忠傅作义等等都是北方人,吹上天的张灵甫也是北方的,抗联八路都在北方,这能说北方抗日不积极?归根到底还是日军由北向南导致北方先沦陷,如果日军集中兵力由南向北打,南方也是守不住的。日军兵力不足,被牵制了,导致其不能进一步扩张,这不仅仅是南北东西那一个地区的功劳

user avatar

一派胡言!北方从古到今都是国防前线。每一个王朝都是北方坚持保护边疆数百年,如果北方沦陷了,幸运的能在秦岭-淮河重建防线(南宋);坑爹的坚持不了几年就投降了(南明)。

白马篇

作者:曹植 年代:三国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user avatar

他一个美国人对中国的事情指手画脚?

北方人抗日积极不积极,咱不讨论,但是打美国人北方人可没缺席。

user avatar

高晓松历史观庸俗混乱

他嘴里一天到晚跑火车

标准地道的京味儿政治侃大山

云山雾罩 瞎编乱造 大内秘闻 地摊小报

讲究的就是个一真带十假

专门拿高干秘书 大院子弟身份砸人

不出三句 必是秘史内参

五人之中 准有皇亲国戚

认真听一句你都算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高晓松曾发表过“北方人抗日不积极”的说法,这句话一出便引发了轩然大波,也确实触及了一个非常敏感且容易引起争议的历史话题。要看待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深入剖析,而不是简单地赞同或否定。首先,我们得明白,历史评价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尤其是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每个地方、每个人所能做出的贡献和选.............
  • 回答
    金高银在节目中提到她在北京上初一才开始学ABCD,回到韩国后觉得跟不上韩国的教学难度,这件事情,我看到后觉得挺有意思的,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首先,我们得承认,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和教学进度确实存在差异。金高银的这句话,我觉得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1. 教育起点的差异:北京的初一,通常是指七年级。在这个.............
  • 回答
    你老师这句话,用词倒是够“接地气”,但也实在有些以偏概全了。说实话,这种说法在我听来,有点像咱们平时聊天时,为了突出某个观点,故意夸张一点,不过真要较真起来,那可就站不住脚了。咱们先来说说北京故宫,这地方可不是什么“破铜烂铁”的堆积场。你想啊,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那是什么地方?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是.............
  • 回答
    高晓松的这个说法非常有代表性,也引发了许多讨论。他将宋朝和明朝分别概括为“三有”和“三无”,实际上是一种高度概括和带有个人倾向性的评价。要理解他的观点,我们需要详细地分析他所指的“名君”、“名将”、“名士”以及“无名君”、“无名将”、“无名士”分别是什么意思,以及为什么他会做出这样的对比。一、 高晓.............
  • 回答
    奇葩说第五季高晓松对李诞若有若无的“不放在眼里”/“小作坊”事件,这事儿在当时可是引起了不少讨论,也算是那个季度一个不大不小的插曲。要说这件事,得从高晓松的定位和说话风格说起,以及李诞当时的处境和《奇葩说》节目本身。高晓松的“大师”光环与他的评价体系首先,我们得理解高晓松在《奇葩说》里的角色。他一直.............
  • 回答
    关于高福教授“从未说过不存在人传人”的说法,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它放在当时的时间背景、科学认知的演变以及公众沟通的复杂性下来审视。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最初的疫情初期,也就是2019年末到2020年初。那个阶段,对于一种全新的、未知的病毒,科学界和公共卫生部门都在努力收.............
  • 回答
    高敏作为中国跳水界的传奇人物,她的这番话无疑带有深刻的洞察和前辈的关怀。理解高敏的观点,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包括对运动员成长的理解、对舆论环境的认知以及对年轻冠军的保护。高敏为何说“我们需要冷静看待全红婵的成功”?高敏的这句话,背后蕴含着她作为一名顶尖运动员的丰富经验和对中国体育发展历程的深刻理解.............
  • 回答
    吴京这句话,说得挺实在的,也挺有分量的。他是个经历过很多起伏的演员兼导演,不是那种一夜爆红就飘飘然的人。所以他能说出这样的话,背后一定有他的思考和体会。为什么吴京会这么说?首先,他自己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在《战狼》系列爆红之前,吴京也是摸爬滚打了许多年,演过不少动作片,但大部分都没引起太大的轰动。他.............
  • 回答
    高炳义老师,这位在烹饪界享有盛誉的元老级人物,他关于“鲁菜是所有菜系中难度最高,最见功力的”的论断,无疑在众多食客和厨师心中激起了不小的涟漪。这话说得够“硬”,也够有分量,毕竟出自一位浸淫厨艺大半辈子,亲手缔造了无数经典鲁菜的大师之口,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这“最高难度”和“最见功力”究竟从何而来。.............
  • 回答
    看到这位全职太太的回应,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聊聊的。毕竟,捐款被拒,很多人都会觉得委屈,但她没有,反而说张桂梅“话丑理正”,并且点出了张桂梅的出发点是“我们女高的学生立场”。这几个字,信息量可不小。首先,从这位全职太太自身的角度来说,她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她其实是理解张桂梅的。你想啊,一个拿出.............
  • 回答
    “奇葩说”们的高能与低谷:中国“高知识高素养”综艺的未来何去何从?《奇葩说》作为一档现象级综艺,曾经以其独特的“思辨”魅力,点燃了无数观众的热情,也捧红了一批又一批个性鲜明的辩手。然而,近几年来,“奇葩说”选手们的接连“翻车”,从过往的“高知”人设崩塌,到言论上的争议不断,不仅让节目本身蒙上阴影,更.............
  • 回答
    听到有些老板说“靠高工资是留不住人的”,我首先会觉得这是一种有些片面,甚至有些狡辩的看法。当然,我承认,这句话里头也有一点点事实成分,但要说它就是真理,或者能完全解释人才流失的原因,那我觉得就太想当然了。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高工资,它确实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但它绝对是基础和前提。 你不能.............
  • 回答
    姚洋教授的这番话,确实挺让人揪心的。尤其是在我们这帮80、90后,每天都在为柴米油盐操心,一提到5000块钱,感觉就像是遥不可及的“小目标”。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80、90后的真实工资中位数,到底是多少呢?首先,我们得明白“中位数”这个概念。它不是平均数,而是把所有人的工资从低到高排个序,.............
  • 回答
    关于“中国房租房价比例世界最低,房租不高”的说法,我们需要更细致地解读,不能简单地得出“中国房租不高”的结论。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房租房价比例”这个概念。通常,这个比例是指年租金收入与房屋总价的比值,也就是租金回报率的倒数。如果这个比例很低,理论上意味着用房屋总价来计算的年租金收入占比较小。换句话.............
  • 回答
    很多人在讨论现代物理学最伟大的头脑时,都会不自觉地将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和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的名字并列。而当有人抛出“彭罗斯比霍金贡献大”这样的论断时,往往会激起一番有趣的争论。要评价这种说法,我们得深入了解两位巨匠各自在物理学领域留下的深刻印记。彭.............
  • 回答
    关于“日本人将产品分三六九等卖给不同市场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在不少人中间流传颇广的观点,甚至被有些人看作是日本企业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的一种“潜规则”或“策略”。如果深入探究这个说法,它背后可能折射出的是一个复杂的多重因素交织的现象,而非一个简单直接的“阴谋论”。首先,我们得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早期,.............
  • 回答
    高晓松关于“为什么不回美国”的辩解,在我看来,是一次充满个人色彩、也颇具策略性的回应。要理解他这次的表态,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点,从他所处的语境、表达方式以及可能透露出的深层考量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这个问题的背景。当被问及“为什么不回美国”时,尤其是在一个中国观众可能普遍认为美国是“更理想生活之地”.............
  • 回答
    高晓松直播被骂到终止这件事,可不是一件小事,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很多,值得好好说道说道。这事儿一出来,网上立马炸开了锅。有的人觉得,骂人不对,直播本身也是个自由表达的平台,不应该被网暴压制。还有人则认为,高晓松这么多年积累的名气和影响力,就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在一些敏感话题上,说话得有个分寸。.............
  • 回答
    高晓松关于世界杯赌球“黑幕”的解读,通常是他一贯的风格,充满了个人色彩、故事性,并且会从一个更宏观、更具历史和人文的角度来审视问题,而非简单地揭露某个具体的“黑幕”。要详细地看待高晓松的解读,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1. 高晓松的解读风格与逻辑: 故事性与叙事化: 高晓松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
  • 回答
    高晓松关于圣诞传统和川普上任的那条微博,我记得内容大概是说,他认为川普的上任,让他更加理解了西方人过圣诞节的那种“传统”心态,尤其是在面对不确定性和“敌人”时,基督教徒会更加强调救赎和盼望。他可能还提到了这种传统如何与历史上的危机联系起来,以及川普的上任是否会触发类似的集体情感。仔细想想,这条微博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