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电力机车中为什么采用交-直-交而不是交-交?

回答
在电力机车牵引传动系统中,从最初的直流电机时代,到后来普遍应用的交流电机时代,再到现在的主流技术——交直交(VVVF)变频调速系统,技术演进的背后是对效率、性能、可靠性和成本等诸多因素的权衡和优化。之所以在现代电力机车中,交直交系统取代了交交(传统的交流交流变频)系统,原因非常充分且各有侧重。

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这两种系统的基本原理,以便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

1. 交交系统 (ACAC Conversion)

早期的交流牵引系统,特别是用于交流电机控制的,通常指的是直接变频(Cycloconverter)或者间接变频(Indirect Frequency Changer)。

直接变频(Cycloconverter): 这种系统直接将工频交流电(比如50Hz或60Hz)转换为较低频率的交流电(用于驱动交流电机)。它通过一系列的晶闸管(Thyristor)或门极导通的晶闸管(GTO)的开关动作,将工频交流电的若干个半周组合成一个低频交流电波形。
优点: 结构相对简单,功率器件数量较少,成本相对较低。
缺点:
输出频率受限: 为了保证输出波形的质量,输出频率不能太高,通常只能做到工频的1/3到1/5。这限制了电机的最高转速,进而影响了机车的功率密度和高速性能。
功率因数低: 尤其是输出频率较低时,功率因数会很差,需要额外的无功补偿装置。
谐波成分大: 输出波形含有大量的谐波,对电机和电网都会造成干扰,需要滤波器。
控制复杂性: 即使是控制,为了输出平滑的波形,需要复杂的控制算法和大量的功率器件。
制动性能受限: 回馈制动时,效率较低,也难以实现性能良好的再生制动。

间接变频(Indirect Frequency Changer): 这种方式是先将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然后再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重新转换为不同频率的交流电。这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交直交系统的核心,但这里我们讨论的“交交”特指直接变频。不过,为了更清晰地对比,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早期的一些间接变频系统,它们也存在一些问题。

2. 交直交系统 (ACDCAC Conversion)

交直交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VVVF(Variable Voltage Variable Frequency,电压频率可变)控制系统,其基本结构是:交流电网 → 整流器 → 直流中间环节(带滤波) → 逆变器 → 交流电机。

工作原理:
1. 整流: 从电网(如25kV、50Hz的工频交流电)引入的电力,首先经过一个桥式整流器(早期多用晶闸管,现在多用IGBT或MOSFET组成的PWM整流器)。这一步将输入的交流电转换为脉动的直流电。
2. 滤波: 脉动的直流电通过直流滤波器(主要是电感和电容)进行平滑处理,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直流电压。这个环节也称为直流母线。
3. 逆变: 稳定的直流电压通过PWM(脉冲宽度调制)逆变器(核心是IGBT等功率半导体器件)重新转换为不同电压和频率的交流电,用来驱动交流电机(通常是异步电机或同步电机)。通过精确控制PWM信号的宽度和频率,可以实现对电机电压和频率的灵活控制,从而调节电机的转速和转矩。

那么,为什么交直交系统能够取代交交系统,成为现代电力机车的主流呢?主要原因如下:

a. 更优异的电机控制性能和更宽的调速范围:

精确的电压频率控制: 交直交系统通过PWM逆变器,可以非常精确地控制输出电压和频率的比例(V/f恒定比),这是控制异步电机最佳运行状态的关键。这种控制方式使得电机能够以高效率、高功率因数运行,并提供平滑的起动和加速过程。
更宽的调速范围: 通过PWM逆变器,可以输出非常低的频率(甚至接近零频率)和非常高的频率,从而实现对电机转速的宽范围精确控制。这使得机车能够适应各种运行工况,从低速爬行到高速巡航,都能保持良好的性能。
优良的瞬态响应: 相比于直接变频,交直交系统能够提供更快的转速和转矩响应,这对于需要频繁加减速的铁路运输来说至关重要,可以提高运输效率和乘坐舒适性。

b. 更高的系统效率和功率因数:

提高效率: 由于PWM逆变器可以通过精确的电压频率控制,使得电机运行在最优化的工作点,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电机的效率。同时,功率器件(如IGBT)本身也比早期的晶闸管效率更高。
改善功率因数: 交直交系统中的直流母线本身就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能量缓冲。通过采用先进的PWM控制策略,可以使得整流器侧的功率因数得到显著提升(甚至接近于1),尤其是在PWM整流器的应用后。这意味着从电网吸取的能量更有效率,减少了对电网的无功功率需求,也降低了线路损耗。而直接变频在低频运行时功率因数非常差。

c. 更强大的制动能力,尤其是再生制动:

高效再生制动: 这是交直交系统相比交交系统的一个巨大优势。在制动时,电机可以作为发电机运行,将动能转化为电能。通过交直交系统的逆变器,可以将电机产生的直流电平滑地传递回直流母线,然后经过PWM整流器(或专门的再生逆变器),将能量反馈给电网(再生制动)。这种能量回收不仅提高了整体的能源利用效率,还减少了对刹车片等机械制动部件的磨损,降低了维护成本。
控制更灵活的制动: 即使不进行再生制动,交直交系统也能实现非常平稳可靠的电阻制动,通过控制功率器件的开关,可以灵活地调节制动强度。

d. 更好的电磁兼容性(EMC)和低谐波污染:

降低谐波: PWM技术通过高频开关,将低频的基波成分与高频的载波信号进行调制。通过适当的滤波设计,可以有效地抑制低频谐波,减少对电机和电网的干扰。而直接变频输出的低频谐波成分较高,对电网和通信设备影响更大。
更好的EMC性能: 现代的PWM整流器和逆变器在设计时会充分考虑EMC问题,通过屏蔽、滤波等技术手段,降低电磁辐射和传导干扰。

e. 更高的可靠性和更低的维护成本:

功率器件的进步: 随着IGBT等大功率半导体器件技术的发展,它们的开关速度更快、功率密度更高、可靠性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无触点运行: 整个变频调速过程中,没有机械接触的开关,减少了磨损和故障点。
集成化和模块化: 现代的电力电子变流器设计趋于集成化和模块化,这不仅减小了体积和重量,也提高了可靠性和维护的便利性。

f. 经济性考量:

综合成本的降低: 尽管交直交系统在初期可能需要更多的功率器件,但考虑到其带来的高效率、低能耗、高功率因数以及强大的再生制动能力,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其运行成本(包括电费、维护费用)是更低的。
技术成熟度: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交直交系统的核心器件(如IGBT)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生产,价格也相对合理。

总结一下,为什么交直交系统能取代交交系统,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性能提升: 实现对交流电机更精确、更宽范围的调速控制,带来更好的牵引和制动性能。
2. 效率优化: 显著提高系统效率,降低能耗,改善功率因数。
3. 再生制动: 提供高效的再生制动能力,实现能量回馈,降低运营成本。
4. 电磁兼容: 降低谐波污染,提高电磁兼容性。
5. 可靠性与维护: 整体可靠性更高,维护更简便。

所以,在现代电力机车的設計中,交直交系统凭借其在性能、效率、制动、环保以及综合经济性等方面的全面优势,已成为不可替代的主流技术。它代表了电力电子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应用的最高水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对于现代电力机车来说,单向电怎么变三相电呢?

user avatar

交-交是可以做到的,燃鹅,电压控制太麻烦、电流控制太麻烦、频率控制更麻烦,再加上在调压和调频过程当中会产生杂波,这对于接触网的运行会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其结果就是受电端和用电端都会受到杂波的影响,再生制动是没办法用了。

交-直-交中间这个直流就把两端的交流电完全隔断了,互不影响,中间直流的电压恒定,只有电流可调,通过VVVF直接进行调压调频,杂波都不会反馈到接触网上,非常棒的有木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