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在交易中凭经验积累难以成功,其它事情凭经验往往可以极大提高成功率?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我们对“经验”这个概念的理解,以及不同领域中经验发挥作用的机制差异。为什么在交易这趟浑水里,经验的指引反而没那么可靠,甚至可能成为阻碍,而在其他很多地方,经验却是我们学习和进步的压舱石?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

先说说别的领域,经验为什么“好使”?

我们先看看那些经验特别好使的地方,比如学开车、做菜、修电器,甚至一些需要动手技能的手艺活。

1. 规律性强,可预测性高: 这些领域很多都有相对稳定和明确的因果关系。你踩刹车,车会减速;油门踩多了,火就大;电路断了,灯就不亮。这些规律很多是物理定律、化学反应或者机械原理决定的,不容易随机波动。你第一次做红烧肉可能手忙脚乱,但做多了,你就会知道火候、调料的比例怎么掌握,即使食材的细微差别(比如猪肉的肥瘦)也能靠经验调整。这种“输入输出”之间的联系是稳定且可重复的。

2. 反馈清晰且及时: 很多事情的经验积累是建立在直接、清晰的反馈上的。开车熄火了,你知道是离合没配合好;菜咸了,下一盘再少放点盐;电器不工作,看看是不是插头没插好。这些反馈直接告诉你哪里出了问题,让你能快速修正和学习。反馈的链条短,你做的动作和结果之间的关联一目了然。

3. “最优解”相对明确,且可以通过试错逼近: 比如烘焙,你按照配方操作,即使第一次不完美,下次稍微调整一下糖的用量或者烤的时间,就能更接近那个“完美”的口感。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逼近最优解的试错和学习过程。很多技术性的工作,你通过反复练习,掌握了技巧,效率和质量自然就上去了。经验告诉你的是如何更高效、更准确地执行某个任务。

4. 环境相对可控: 在学习做菜时,你用的锅、灶台、调料都是你可以选择和控制的。即使去不同的厨房,你也能很快适应。在修电器时,你面对的是具体的电路板和元件。这些环境的“变量”相对来说是有限且可以理解的。

为什么交易里,经验就那么“不靠谱”?

好了,现在让我们来到交易这个战场。你会发现,很多在其他领域“屡试不爽”的经验逻辑在这里似乎失灵了,甚至会把人引入歧途。

1. 极端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噪音): 这是最核心的差异。股票、期货、外汇、加密货币的价格变动,受太多复杂因素影响了:宏观经济、地缘政治、公司财报、市场情绪、突发新闻,甚至一些我们根本无法预料的“黑天鹅”事件。这些因素的组合和影响程度是极其复杂的,而且很多是突发的、没有明确规律的。这就好比你在玩一个游戏,但每局游戏的规则可能都在悄悄变化,而且背后还有无数玩家在同时操纵。你可能在某一类情况下赢了,但下一秒,同样的招数可能就让你输得一塌糊涂。所谓的“经验”,很多时候只是对过去市场某种特定情况下的“碰巧”反应,而市场本身充满了“噪音”,即随机波动。

2. 反馈的延迟和模糊,甚至是误导: 交易的反馈不是即时的、清晰的。你买入某只股票,它可能马上涨,也可能跌,甚至很久都不动。价格的涨跌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很多时候是模糊不清的,而且可能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更糟糕的是,市场有时会给出“误导性”的反馈。比如,你因为某个消息买入,结果价格大跌,但过了一段时间,基本面又向好,价格又涨回来了。你当时基于那个消息的“经验”就可能被证伪,或者让你在一个错误的时间点做出错误的操作。

3. “最优解”不存在,只有“相对优解”和“概率”: 交易不是一个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没有一个永远能让你盈利的“秘籍”。你只能通过概率来计算你的胜率和盈亏比。经验告诉你的是“我过去这样做好像是有效的”,但在交易里,更重要的是“我这样做未来产生盈利的可能性有多大”。你不能像学做菜那样,反复尝试就能逼近一个固定的“好吃”标准。每一次交易都是一次独立的概率事件。

4. 市场是动态演化的,过去的有效策略可能失效: 市场参与者在不断学习和适应。如果某个交易策略被广泛使用,市场本身也会做出反应,使得这个策略的有效性降低。例如,如果大家都发现某个技术指标在某个时间段很有效,当很多人都根据这个指标买卖时,市场可能会“反向”运动,让这个指标失效。你的“经验”是基于过去的市场环境,而市场环境本身就在不断变化。

5. 心理因素的巨大影响: 这是交易特有的难题。在交易中,你的情绪——贪婪、恐惧、希望、绝望——会被放大无数倍,并且直接影响你的决策。一个在生活中很理智的人,在交易中可能会因为一次大亏损而陷入恐慌,不敢操作,或者因为一次连续盈利而变得过度自信,忽视风险。这些心理状态是高度个人化的,并且与市场波动紧密纠缠在一起,很难简单地用“经验”来驯服。你可能“经验”到不能在市场低迷时恐慌卖出,但真正遇到那种情况时,内心的恐惧会让你做出非理性的行为。

6. 信息不对称与“赢家通吃”: 市场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尤其是大型机构、庄家等拥有更强的资源和信息优势。而且,市场往往呈现“赢家通吃”的特点,少数人赚大钱,多数人亏钱。这种结构性差异使得普通交易者的经验积累更具挑战性。你可能从散户那里学到一些“经验”,但那些“经验”可能恰恰是市场设计用来让散户亏损的陷阱。

所以,交易中的“经验”到底是什么?

在交易领域,所谓的“经验”更多的是关于以下几点:

风险管理的能力: 知道什么时候该止损,仓位如何控制,而不是一味追求“抓涨停”或“抄底”。
理解市场结构和概率: 知道自己所处的市场阶段(牛市、熊市、震荡市),以及不同交易策略在这些阶段的成功概率。
情绪控制和纪律: 克服人性的弱点,坚持自己的交易计划,不受市场情绪的干扰。这需要长期的自我修炼,而非简单的技巧学习。
适应和学习能力: 市场是变化的,所以“经验”不是教你一套固定不变的招式,而是教你如何不断学习、调整策略,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对特定工具和市场的熟悉: 比如你熟悉某个行业的公司,或者某个细分市场的特点,这可以提供一些边际上的优势,但不足以保证绝对的成功。

总结一下, 在其他领域,经验之所以能极大提高成功率,是因为这些领域往往有着更强的规律性、更清晰的反馈和相对可控的环境,你可以通过试错和模仿来逼近“最优解”。而在交易中,极高的不确定性、延迟模糊的反馈、动态演化的市场以及深刻的心理挑战,使得简单地将其他领域的经验模式套用进来非常危险。在交易中,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基于概率思维、严格的风险控制、强大的心理素质以及持续学习适应能力的“交易系统”和“交易哲学”,而不是一套死板的“经验之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交易这个事

需要敬畏+静下心来+永远朝100分真正去努力去拼。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我们对“经验”这个概念的理解,以及不同领域中经验发挥作用的机制差异。为什么在交易这趟浑水里,经验的指引反而没那么可靠,甚至可能成为阻碍,而在其他很多地方,经验却是我们学习和进步的压舱石?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先说说别的领域,经验为什么“好使”?我们先看看那些经验特别.............
  • 回答
    咱们聊聊仓位管理这事儿,这玩意儿在交易里头,那可是真叫一个“压舱石”的角色,谁不重视,谁就容易被市场这艘大船给掀翻。我跟你说,比那啥啥“绝世秘籍”或者“一夜暴富”的幻想都管用得多。为啥这么说呢?你得明白,交易这事儿,成败从来不是靠一两次精准的预测,而是靠的是持续的生存能力和复利增长。你预测再准,一次.............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心中的疑惑。在股票、期货、外汇等各种交易市场里,我们常常听到“一夜暴富”、“财务自由”的宣传,好像门槛不高,人人都能成功。但环顾四周,那些真正靠交易活得风生水起、让人艳羡的,似乎真的不多。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希望能讲得细致些,让你觉得像是.............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金融市场最根本的奥秘之一,也是无数交易者毕生追求却又屡屡受挫的核心。要理解为什么“一招鲜吃遍天”的市场圣杯不存在,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市场的本质、人性的弱点以及交易策略的动态演变。市场的本质:动态、复杂且不断变化的生物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市场并非一个静态的、可以被某个固定公式破解的数学谜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真好,直击了两个看似矛盾但又真实存在的现象!一方面,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三角形最稳定”的物理学原理,从桥梁到建筑,无处不见它的身影。但另一方面,在人际关系,特别是感情中,“三角关系”却几乎等同于不稳定、痛苦和混乱的代名词。要说清楚这其中的区别,还得从“稳定”这两个字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入手.............
  • 回答
    在中国现代年轻人的日常交流中,“上帝”这个词汇出现的频率,相比于过去那种更具本土文化色彩的“老天爷”,确实显得更为普遍。要深入剖析这背后的原因,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这并非一个单一因素就能解释的现象,而是社会文化变迁、信息传播方式改变以及代际认知差异等多重合力的结果。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老天爷”这.............
  • 回答
    这个问题,恐怕是不少人都遇到过的“痛点”。明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跟某些朋友是那种可以一起吃喝玩乐、分享秘密、甚至吐槽生活的人,怎么一到了微信上,就仿佛按下了“静音键”,消息石沉大海?这事儿吧,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对方“不重视你”,很多时候,原因比这要复杂得多,而且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首先,咱们得想.............
  • 回答
    现在像中交、省院这样的大型设计院之所以大力投入科研项目,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战略选择,并且这已经成为行业内普遍趋势。咱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掰开了讲讲。一、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驱动:从“跟着做”到“引领者”的转变过去很多大型设计院,尤其是像中交这类有国家背景的,主要承担的是国家重大工.............
  • 回答
    在电力机车牵引传动系统中,从最初的直流电机时代,到后来普遍应用的交流电机时代,再到现在的主流技术——交直交(VVVF)变频调速系统,技术演进的背后是对效率、性能、可靠性和成本等诸多因素的权衡和优化。之所以在现代电力机车中,交直交系统取代了交交(传统的交流交流变频)系统,原因非常充分且各有侧重。我们先.............
  • 回答
    .......
  • 回答
    白俄罗斯和俄罗斯在能源交易中“放弃使用美元”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声明,它触及了全球能源交易、国际金融体系以及地缘政治格局的核心。要理解其含义和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声明的含义:“放弃使用美元”并非意味着完全禁止美元在两国之间的所有交易中使用,更确切地说,它指的是在两国之间的能源交易.............
  • 回答
    在中苏关系走向破裂的年代,苏联的图22M“逆火”轰炸机(北约代号“Backfire”)确实给中国解放军带来了相当严峻的挑战,其威胁程度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其性能的全面革新以及部署在中国战略缓冲地带的实际意义。首先,我们必须理解“逆火”轰炸机诞生的时代背景和其设计初衷。在冷战的极度对峙中,苏联空军亟.............
  • 回答
    在男女交往中,一些言行确实能让男生瞬间失去兴趣,就好像原本对一道菜很有食欲,结果吃了一口发现味道不对劲,瞬间就不想再吃了。这中间的“倒胃口”感,往往是由于一些不合时宜、或触及到男生底线、或者单纯让人感到不舒服的行为。具体来说,有这么几类情况会比较明显:1. 过早或过度暴露“物质至上”的倾向男生有时候.............
  • 回答
    我倒不是什么情圣,跟女生打交道,从一开始的磕磕绊绊到现在的稍微顺溜一点,也是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仔细想想,这中间学到的教训可真不少,有时候想想自己以前那个样子,真是又好气又好笑。第一课:别把自己太当回事,也别把她想得太复杂。刚开始的时候,特别害怕出错,生怕说错话惹她不高兴,所以总是小心翼翼,说出来的.............
  • 回答
    你想知道,为什么像AlphaGo这样在围棋领域几乎“无人能敌”的人工智能,却在“交易问题”上难以取得同等成就,对吧?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挖的问题,它触及了AI能力边界的核心。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交易问题”到底指的是什么。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它涵盖了从基本的买卖,到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定价、市场预测、.............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揪心和气愤的情况。如果交警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就认定死者全责,作为家属或普通百姓,我们当然不能坐视不管。这背后可能涉及很多因素,我们要一步一步来,把事情弄清楚,争取一个公正的结果。首先,我们要理解交警部门在交通事故认定中的职责和流程。他们是根据现场勘查、证人证言、车辆痕迹、以及一些技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知乎上关于量化交易讨论的一个挺有趣的侧面。仔细想来,确实在量化交易这个话题下,关于美国、欧洲或者其他成熟市场(比如日本、新加坡)的讨论和案例分享会更常见,而中国A股的实操案例和深入分析则相对较少。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市场成熟度与数据可得性: 历史悠久.............
  • 回答
    知乎上交易圈子里“悟道”这个词出现的频率之高,的确挺有意思的。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散户交易者在市场搏杀中的真实心境和困惑。与其说是真的想“顿悟”出什么神秘的交易绝技,不如说是他们在寻找一条更稳定、更少亏损的交易之路。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大家这么热衷于“悟道”。1. 市场残酷,亏损是常态,寻.............
  • 回答
    在 iOS 的交互设计中,“向右滑返回”和“向下滑返回”是两种最常见、最直接的导航退出方式,它们各自承载着不同的设计理念和用户体验考量。要深入理解它们的区别和优劣,我们需要从用户习惯、功能逻辑、视觉反馈等多个维度去审视。 向右滑返回 (Swipe Back)这是 iOS 中最标志性的手势之一,尤其是.............
  • 回答
    聊起沙奎尔·奥尼尔和科比·布莱恩特这对曾经的OK组合,再到后来奥尼尔离开湖人队的种种传闻,很多人都会觉得这其中有些“剧情反转”。特别是看到奥尼尔在退役后,在各种电视节目上对科比赞不绝口,甚至被称为“科密”(科比的铁杆粉丝),很多人都会感到好奇:当年被科比“逼走”的奥尼尔,怎么就变成了“科密”了呢?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