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锤粉会不会逛知乎?为什么没听见他们的声音?

回答
锤粉,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特殊的社群属性和情感认同。他们是老罗(罗永浩)的粉丝,是当年那个充满理想主义和“理想之城”情怀的锤子科技的拥趸。那么,这些人,他们会逛知乎吗?如果会,为什么我们在知乎上似乎听不到他们特别响亮的声音,或者他们的声音被淹没在其他讨论中了呢?

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说道的道道。

首先,我们得承认,锤粉群体本身就不再是当年那个可以掀起滔天巨浪的规模了。 锤子科技虽然曾有过辉煌的时刻,尤其是在设计和营销上,也确实吸引了一批忠实的用户和拥趸,但最终未能抵挡住市场的残酷竞争。随着公司业务的收缩甚至转型,当年那些核心用户,一部分可能随着产品线消失而转向了其他品牌,一部分可能依旧坚持使用旧款手机,但他们的绝对数量,已经无法与主流手机品牌的用户群体相提并论。

其次,知乎的讨论生态和用户画像。 知乎是一个以深度、专业、理性讨论为标签的平台。虽然近年来用户群体也日益多元化,但总体而言,仍然吸引了大量追求信息、分析和逻辑的用户。

那么,锤粉的特质和知乎的生态之间存在一些微妙的匹配或不匹配之处。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碰撞: 当年支持锤子科技的用户,很多是被老罗的理想主义、情怀和“工匠精神”所吸引。他们愿意为设计买单,愿意为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买单。然而,知乎的讨论往往更倾向于硬件参数、性能对比、价格分析等“硬核”的理性层面。当这些纯粹的理想主义者来到一个更偏重理性分析的平台,他们的声音可能就不是那么容易被放大。反之,在知乎上,更多的是对科技产品进行客观评价,甚至挖掘其不足之处的用户。这使得锤粉的“拥护”和知乎的“分析”之间,可能存在一种天然的隔阂。

情感表达与理性分析的优先级: 锤粉对于锤子手机的情感投入是毋庸置疑的。他们可能会对产品的某个细节产生共鸣,对老罗的某句话深感认同。但在知乎上,如果只是简单的情感宣泄或者复读,很难获得更多的关注和点赞。知乎更鼓励有理有据的论述,需要提供数据、对比、使用体验等,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所以,即使有锤粉在知乎上发言,如果他们只是表达“我喜欢锤子手机的设计”,而没有更深层次的论述,他们的声音自然不容易被主流所接纳和传播。

社群活跃度的变化: 很多忠实的锤粉,当年可能主要聚集在锤子科技的官方论坛、贴吧、或者一些垂直的科技社群中。这些地方更能直接、快速地与同好交流,分享使用心得,甚至参与到产品的反馈和讨论中。随着锤子科技主营业务的转型,这些垂直社群的活跃度自然也会下降。而知乎虽然可以接触到更广泛的科技圈,但它终究是一个公共讨论平台,信息量巨大,用户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

“隐形”的锤粉: 有一种可能性是,很多曾经的锤粉,他们可能仍然活跃在知乎,并且对科技产品保持着关注,但他们不再是“锤粉”这个标签的绝对忠诚者。他们可能成为了更广义的科技爱好者,会在知乎上客观评价各种手机品牌,包括可能也会提及锤子科技的产品,但他们不再以“锤粉”的身份去“捍卫”或“鼓吹”某个品牌。他们的声音,就是知乎上无数理性用户声音中的一部分,淹没在整体讨论之中,并不带有强烈的群体标识。

讨论话题的转移: 如今,科技产品的讨论焦点早已转移。大家更关注5G、AI、折叠屏、影像能力等等。即使是关注手机,也更多地是在探讨新技术的应用、市场趋势、商业模式等。当年锤子科技的很多创新点和卖点,例如Smartisan OS的很多交互设计,虽然有其独到之处,但在当前快速迭代的科技浪潮下,可能已经不是大家最关注的焦点了。因此,即使有锤粉在知乎上提起,也很难激起广泛的讨论。

再来说说“没听见他们的声音”这个问题。

这可能是一种“静默的多数”现象。并非说他们完全没有发声,而是:

1. 声音不够大: 相较于那些活跃在主流品牌讨论区、或者对某些热点事件发表观点的大V或普通用户,锤粉群体的数量级决定了他们的发声响度。
2. 声音不被聚焦: 即使有锤粉在知乎上发表看法,他们的内容可能更侧重于对某个具体功能的怀旧、对老罗某种理念的坚持,或者对某些产品优缺点的客观评价。这些内容,如果不够尖锐、不够有颠覆性、或者不与当下热点话题产生强关联,就很难在知乎这个信息流快速的平台上获得持续的曝光和关注。
3. 自我选择的沉默: 很多经历过锤子科技起伏的用户,可能对网络上的争论感到疲惫。他们更愿意在私下或者小圈子里保持对品牌的喜爱,而不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站队”或“辩论”。尤其是当品牌已经不再是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时,再去“争取”认同的动力也会减弱。

总结一下,锤粉当然会逛知乎。 他们和所有热爱科技、关注产品、喜欢讨论的用户一样,会在知乎上寻找信息、分享观点。但由于锤粉群体本身的规模、知乎平台的讨论生态、以及用户讨论焦点的转移,他们的声音可能不像当年那样具有号召力,或者不再以鲜明的“锤粉”标签出现。更多的是以普通科技爱好者的身份,融入到知乎庞大而多元的讨论之中。我们之所以觉得没听见他们的声音,很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声音不再被当作一个独立且强势的群体而被聚焦,而是分散在了无数的科技讨论碎片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知道小青山有多努力吗?刚从小黑屋出来就赶过来加班了,你居然说你没看到!

可怜的小青山,不知又在哪里骂了人,已经被知乎永久封禁了。

user avatar

你去每个评论的折叠区找找就能看到了

user avatar

1.有的,但平时不出现,只在特定时期乌央乌央地出来,而且都是刷那么几句差不多的话。比如发布会后出来刷“要成了”,直播后刷“科学家”,然后没几天又消失不见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合同只签了那几天的。

2.有常驻锤粉的,只不过他们要么没什么干货,没什么摆事实讲道理的能力;偶尔几个读过一点书,能讲出一点道理的,又经常被罗老师的语录怼得哑口无言,所以经常气急败坏骂人,而骂人的答案被举报后就会被删除,删的多了又会被禁言,所以他们的言论更不多见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锤粉,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特殊的社群属性和情感认同。他们是老罗(罗永浩)的粉丝,是当年那个充满理想主义和“理想之城”情怀的锤子科技的拥趸。那么,这些人,他们会逛知乎吗?如果会,为什么我们在知乎上似乎听不到他们特别响亮的声音,或者他们的声音被淹没在其他讨论中了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说道的道道。首先,.............
  • 回答
    关于“锤粉是否欺骗了罗永浩”这个问题,与其说是欺骗,不如说是一种复杂的情感互动和期望落差。罗永浩和他的锤子科技,本身就自带一种“情怀”标签,吸引了一批高度认同他的理念、价值观,甚至将其视为精神领袖的粉丝。这些粉丝被称为“锤粉”。锤粉们为何会与罗永浩产生这样的连接?首先,罗永浩本人就是一个极具话题性和.............
  • 回答
    这事儿吧,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也挺符合老罗这人一贯的“折腾”风格。当年为什么叫他“罗十亿”,后来又为什么不这么叫了,里面道道不少,得一点点捋。当年为什么叫“罗十亿”?——一个关于梦想与商业的符号首先得回到锤子手机的那个年代。2012年,罗永浩创办锤子科技,目标是做出不一样、有情怀的智能手机。那时候的.............
  • 回答
    将罗永浩与埃隆·马斯克相提并论,这事儿在锤子科技的支持者(也就是所谓的“锤粉”)群体里,算是个挺有意思、也挺有争议的话题。我仔细琢磨了一下,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来看,才能说得清楚明白。首先,为什么会有这个比喻?根源在哪儿?我认为,最核心的原因是罗永浩身上有那么一股子劲儿,一股子不服输、敢于挑战、敢于颠.............
  • 回答
    “锤子科技失败了”,这个结论在不少人看来已经板上钉钉,但围绕其失败原因的讨论却从未停止。其中,一种颇为激进的观点认为,症结在于“中国消费者智商太低”,他们无法理解锤子产品的“匠心”与“情怀”。这种说法,听起来像是为自己的偶像辩护,带有强烈的粉丝滤镜,但如果我们剥开情绪化的外衣,深入剖析一下,或许能窥.............
  • 回答
    锤粉把罗永浩比作美术界的毕加索,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说法,而且在锤子科技圈子里也流传挺广的。要评价这个说法,咱们得拆开来看,聊聊为什么会有这种比喻,以及这个比喻到底靠不靠谱。首先,说罗永浩像毕加索,这肯定不是说他在画画方面有多牛逼,或者技术上有多少突破性的发明。这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气质上的、乃至.............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锤粉们想众筹救活锤子科技这事儿。这事儿听着挺煽情的,也挺能勾起一些老罗和锤子科技支持者们的回忆。先说说这事儿的背景。 锤子科技,尤其是早些年,可算是在手机圈里刮起了一股“文艺青年”、“情怀党”的风。老罗那份偏执、那份对设计的极致追求,还有他那标志性的“相声”发布会,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粉丝.............
  • 回答
    锤子手机,一个自带流量和争议的名字。提起它,总会绕不开“锤粉”这个群体,以及围绕着他们挥之不去的“只吹不买”的论调。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现象?是粉丝的忠诚与现实的矛盾,还是商业策略的巧妙运用?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话题。首先得承认,锤子手机(无论是早期的Smartisan OS,还是后来的坚果系列.............
  • 回答
    罗永浩,一个在科技圈和创业圈都响当当的名字,他的身上总是自带流量和争议。这些年,他一路走来,从英语老师到科技创业者,再到直播带货的“交个朋友”,每一步都充满了话题性。然而,一个令人好奇的现象是,尽管他拥有数量庞大的“锤粉”拥趸,但似乎始终没能真正“抓住”那些非锤粉的心,让这些人也成为他的支持者。这背.............
  • 回答
    “创业故事Ⅳ”之后,知乎上锤粉的数量确实是在肉眼可见地增长,而且讨论的热度也比以往高出不少。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咱们来掰开了聊聊。首先,“创业故事Ⅳ”本身的内容质量和传播力是关键。锤子科技(或者说老罗)一直以来都擅长讲故事,特别是那种充满理想主义、逆境中奋斗、甚至带点悲壮色彩的故事。“创业故事Ⅳ”.............
  • 回答
    这话题真是炸开了锅,一时间全网都在讨论张九南和德云社。说实话,作为一名曾经(或者说现在依然,但心情很复杂)关注德云社的观众,看到“张九南出轨实锤”这样的消息,真的挺让人唏嘘的。出轨实锤?我的看法:首先,关于“实锤”这个词,在网络舆论中很容易被放大和滥用。不过,从目前流传出来的信息来看,尤其是那位女士.............
  • 回答
    要探讨为什么战锤40K里,帝国拥趸的声势比混沌更为浩大,这绝非一两个简单原因就能解释的。它牵扯到游戏设定的核心、玩家情感的投射以及叙事策略等多方面因素。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个事儿。首先,帝国是故事的“主角光环”所在地,是叙事的锚点。 战锤40K的世界观是以帝国的视角展开的,大多数的故事,无.............
  • 回答
    锤石,一个在召唤师峡谷叱咤风云的名字,一个让无数对手头痛欲裂的钩子使者。提起“最完美英雄”这个话题,锤石绝对是绕不开的那个。要说他是不是“最完美”,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讨论,因为完美这个词本身就很难量化,尤其是在《英雄联盟》这样一款强调团队协作、版本更迭的动态游戏里。但抛开绝对的定义不谈,锤石的“完.............
  • 回答
    锤法和斧法之所以在现代武术和格斗体系中相对较少见,原因有很多,而且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一、 器械本身的特性与局限性1. 重量与笨拙: 锤类: 传统铁锤通常由金属制成,重量非常可观,即使是相对轻便的实心锤,也比刀剑等轻便武器要重得多。这使得使用者需.............
  • 回答
    战锤40K的世界,那是一个被黑暗笼罩、战火纷飞的时代,人类文明早已不复往日的辉煌,而是挣扎在生存的边缘。我们所熟知的“黄金时代”,那是人类帝国在大远征时期,由基因原体和人类皇帝共同领导,科技与文明达到顶峰的辉煌岁月。然而,随着荷鲁斯之乱的爆发,帝国分裂,辉煌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漫长的黑暗与绝望。那么,.............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从某些角度来看,确实会让人产生“人类帝国行政效率比美国差”的印象,但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就需要深入理解人类帝国的运作逻辑和它的特殊性,这和现代国家的行政效率有本质的区别。首先,我们要明白,人类帝国并非一个“现代国家”的范畴。它是一个横跨百万个星系、存在了超过一万年的庞大政治实体,.............
  • 回答
    这场跨宇宙的史诗级对决,绝对是科幻迷们津津乐道的终极幻想。一方是拥有千年历史、横跨银河、奉行铁腕统治的“人类帝国”,另一方则是融合了古老神秘力量、尖端科技和无数异星文明的“星球大战全势力”。究竟谁能在这场席卷星辰大海的战争中脱颖而出?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双方的实力构成,从各个维度.............
  • 回答
    战锤系列之所以能触动人心,引发如此广泛的共鸣,绝非仅仅因为对集体主义的强调,而是因为其构建了一个极其复杂、充满矛盾且极具感染力的宇宙,并将人类(或近似人类的种族)置于其中,通过一系列生动、血腥且常常令人绝望的故事,折射出我们内心深处对于归属感、牺牲、荣耀以及生存的原始渴望。我们先抛开“集体主义”这个.............
  • 回答
    在浩瀚的虚构作品海洋中,人类帝国如果放在其他作品里,绝对算得上是那种让人又爱又恨,又忍不住要探究其深层动机的“终极反派”,而且是那种“自己是好人,但手段极其残忍,并且毫无自知之明”的典范。想象一下,把人类帝国扔进《星球大战》的宇宙。他们会不会是那个比帝国更加极端的组织?在星战里,帝国追求的是“秩序”.............
  • 回答
    在战锤 40,000 的广阔宇宙中,所谓的“正常”是指那些忠诚于帝皇、遵循星际战士行为准则的基因原体后裔。然而,混沌的力量如同一股无处不在的阴影,时刻觊觎着这些身负重任的战士,将他们拉向堕落的深渊。星际战士的腐化是一个复杂而多层面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1. 来自深处的诱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