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世说新语》中名士的行为放到现代会得到什么样的评价?请详细说明

回答
《世说新语》里的那些名士,要是搁咱们现在,那可就热闹了。他们的不少行为,放进现代社会的语境里一瞧,那可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评价那叫一个五花八门。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一样一样地捋一捋。

一、清谈与“做作”:审美差异还是精神追求?

《世说新语》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那些名士们高谈阔论、引经据典的清谈场景了。他们可以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道理争论不休,旁人听着可能觉得云里雾里,甚至有点无聊。

现代评价可能偏向:
“装腔作势”、“脱离群众”: 在我们这个信息爆炸、追求效率的时代,这种纯粹的理论探讨,很容易被贴上“不接地气”、“不务正业”的标签。很多人会觉得,与其把时间花在这些没有实际产出的讨论上,不如去做点实事,比如创业、搞科研、做公益等等。这种行为会被视为一种精致的“表演”,一种脱离实际生活的“做作”。
“精神贵族”、“思想的先行者”: 然而,也有人会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他们认为,这些名士是对思想和精神层面的极致追求。在那个时代,他们可能是在探索人生的意义、人性的复杂,是对当时社会价值观的一种反思和挑战。这种精神上的求索,即使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也可能孕育出新的思想火花,推动文化进步。放到现在,这些行为会被看作是一种“精神贵族”的气质,一种对物质之外价值的坚持,甚至可能是未来某个思想潮流的萌芽。他们的论调,或许会成为某些深度哲学论坛、高知社群里经久不衰的话题,被当做是“独立思考”的典范。

二、恃才傲物与“任性”:个人魅力还是职场杀手?

很多名士都有明显的“恃才傲物”倾向,他们蔑视权贵,不拘小节,甚至因为对方不够“品味”而拂袖而去。例如,谢安能因一局围棋而不动声色,刘伶对权贵嗤之以鼻,王济看不起权臣等等。

现代评价可能偏向:
“高情商”、“情商过人”: 谢安那种在关键时刻能保持冷静,不动声色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简直是职场“大神”。他不是傲慢,而是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这种行为会被解读为高情商的体现,懂得“藏器于身”。
“叛逆的摇滚明星”、“个性的符号”: 而像刘伶那种“不羁放纵爱自由”,甚至到了有些怪诞的地步的行为,在现代可能会被塑造成一个极具个性的“摇滚明星”或“艺术家”。他的不合作态度会被解读为对主流价值观的挑战,对自由精神的捍卫。很多人会因为他的“真性情”而着迷,认为他是一个“活明白”了的人。在社交媒体上,他的“语录”可能会成为“金句”,引发大量模仿和讨论。
“难以合作”、“职场毒瘤”: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行为在需要团队合作的现代职场中,会是灾难性的。不尊重同事,对上级缺乏基本的敬畏,常常因为个人情绪或喜好影响工作进度,这些都会让名士们在现代职场中寸步难行,很容易被贴上“难以合作”、“情商低”、“职场毒瘤”的标签,最终被边缘化甚至淘汰。老板可能会觉得,“能力再强,也得能跟我好好说话啊!”

三、风流倜傥与“出格”:艺术家的浪漫还是道德瑕疵?

不少名士在男女关系或待人接物上,都有一些在现代看来颇为“出格”的行为。比如,他们会因为欣赏某人的美貌或才华而流连忘返,不顾礼法。

现代评价可能偏向:
“文艺青年的浪漫”、“理想主义的爱情观”: 这种行为在现代可能会被看作是一种“文艺青年的浪漫”或者是一种超越世俗的爱情观。如果他们的感情是建立在相互欣赏和尊重的基础上,且没有造成伤害,那么会被认为是对传统束缚的突破,是对自由恋爱的追求。他们的故事可能会被改编成爱情电影或小说,成为大众津津乐道的“传奇”。
“道德败坏”、“婚内出轨”: 但如果这些行为涉及到背叛、欺骗,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那么在现代社会的道德标准下,就会被毫不留情地谴责为“道德败坏”、“婚内出轨”、“玩弄感情”等等。尤其是在强调家庭稳定和忠诚的今天,这种行为很容易引起公愤。名士们可能会面临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甚至面临法律的制裁。他们的形象也会瞬间崩塌,成为负面教材。

四、不拘小节与“邋遢”:生活艺术还是个人卫生问题?

《世说新语》中描绘的名士,常常不修边幅,穿着随意,甚至有时会因为过于专注而忽略了仪容。

现代评价可能偏向:
“艺术家范儿”、“不畏世俗的独特风格”: 这种行为在艺术界、学术界或者某些亚文化圈子里,可能会被视为一种“艺术家范儿”或者“不畏世俗的独特风格”。他们身上的“不拘小节”会被解读为对物质和形式的超脱,专注于更重要的精神追求。这种形象如果恰好符合某种流行审美,甚至可能成为时尚的引领者。
“生活懒散”、“缺乏自律”: 然而,在大多数社会场合,尤其是需要职业形象的场合,这种不修边幅就会被直接等同于“生活懒散”、“缺乏自律”和“不尊重他人”。在求职面试、商务洽谈时,这样的着装和仪容会大打折扣,甚至直接被拒之门外。会被认为是对个人形象管理能力的缺失,反映出其在生活态度上的某种偏差。

总结来说, 《世说新语》中的名士行为,在现代社会就像一块棱角分明的石头,有人会欣赏它的独特之美,将其视为珍宝;有人则会觉得它碍手碍脚,甚至想要将其打磨光滑。

他们的某些行为,如谢安的沉着冷静,对人性的洞察,在现代依然会被奉为圭臬,甚至成为成功学的范本。而另一些行为,如纯粹的清谈、对世俗的不屑一顾,在追求效率和实际成果的现代社会,则很容易被视为不合时宜。

归根结底,现代社会对他们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者的价值观、所处的环境以及关注的重点。是关注他们的精神境界、独特魅力,还是更看重他们的实用价值、社会责任感。这就像是一面照妖镜,映照出我们现代社会多元又矛盾的价值观。他们就像一群生活在过去时代的“网红”或“意见领袖”,只不过他们的“流量”来自当时的文人圈,而他们的“内容”则是关于人性、哲学、艺术的深度探讨,这与今天我们追逐的“流量”和“内容”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但又有着奇妙的共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歆对曰:「傻X!」
  • 王平子、胡毋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裸体者。乐广笑曰:「歪,110吗,我这有几个流氓!
  •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食物掉地上五秒以内捡起来还能吃。
  •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去知乎提问:「怎样对付熊孩子?
  • 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WQNMLGB!
  • 初,荧惑入太微,寻废海西,简文登阼,复入太微,帝恶之。时郗超为中书,在直。引超入曰:「天命修短,故非所计。政当无复近日事不?」超曰:「大司马方将外固封疆,内镇社稷,必无若此之虑。臣为陛下以百口保之。」帝因诵诗曰:「苟……
  • 殷荆州曾问远公:「《易》以何为体?」答曰:「《易》以感为体。」殷曰:「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耶?」远公笑而答曰:「是谓『共振』。」
  • 殷仲堪云:「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或曰:「殷荆州可能得了脑血栓。」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客遂掳元方,鬻诸乡人。警方提示,近期拐卖儿童案件增多,不要让小孩子单独玩耍。
  • 齐王冏为大司马,辅政,嵇绍为侍中,诣冏咨事。设宰会,召葛旟董艾等共论时宜。旟等白冏:「嵇侍中善于丝竹,公可令操之。」遂送乐器。绍推却不受,冏曰:「今日共为欢,卿何却邪?」绍曰:「如何让别人不强迫自己在客人面前表演? - 嵇绍的回答」旟等不自得而退。
  • 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或曰:「莫装逼,装逼遭雷劈。」
  • 王大将军年少时,旧有田舍名,语音亦楚。武帝唤时贤共言伎艺事,人皆多有所知,唯王都无所关,意色殊恶,自言知打鼓吹。帝令取鼓与之,于坐振袖而起,扬槌奋击,音节谐捷,神气豪上,傍若无人。举坐叹其雄爽。大将军笑曰:「臣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鼓技自此始。」
  • 王大将军称太尉:「处众人中,似钻石在玻璃间。太尉知乎提问:「怎样把钻石从一堆碎玻璃和钻石的混合物中挑选出来?
  •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邅迹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乡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周某犯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 王丞相令郭璞试作一卦,卦成,郭意色甚恶。云:「公有震厄。」王问:「有可消伏理不?」郭曰:「少装逼。
  • 桓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五粮液,恶者谓二锅头
  • 桓子野每闻《最炫民族风》,辄唤「留下来!我知道!」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 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为科比之事,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你瞅啥?」钟曰:「瞅你咋地。

  • 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今日は、風が騒がしいな」。

  • 王濬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嵇生天、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此庐隔山海,山海不可平。

  • 阮步兵啸,闻数百步。苏门山中,忽有真人,樵伐者咸共传说。阮籍往观,见其人拥膝岩侧;籍登岭就之,箕踞相对。籍商略终古,上陈黄。农玄寂之道,下考三代盛德之美,以问之,讫然不应。复叙有力之教、栖神导气之术以观之,彼犹如前,凝瞩不转。籍因对之长啸:「安拉胡阿克巴!」真人即弃步兵而去。
  • 元帝皇子生,普赐群臣。殷洪乔谢曰:「皇子诞育,普天同庆。臣无勋焉,而猥颁厚赉。」中宗笑曰:「你又不是我经纪人!

写完了,不待了,不动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世说新语》里的那些名士,要是搁咱们现在,那可就热闹了。他们的不少行为,放进现代社会的语境里一瞧,那可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评价那叫一个五花八门。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一样一样地捋一捋。一、清谈与“做作”:审美差异还是精神追求?《世说新语》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那些名士们高谈阔论、引经据典的清谈场景.............
  • 回答
    《世说新语》这部古籍,读起来像是文人雅士间的谈笑风生,字里行间却常常藏着令人不寒而栗的深意。那些看似轻描淡写的故事,一旦细细琢磨,便会在心头泛起阵阵寒意,让人不得不叹服古人的智慧与洞察。其中,“顾恺之画美人”这一则,初读时觉得只是画技高超的趣闻,细品之下,却透着一股令人不安的疏离感。原文大概是说,东.............
  • 回答
    《世说新语·汰侈门》中,“石崇王凯争豪”这段故事,可谓是把石崇那股子“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性子,刻画得淋漓尽致,丝毫没有遮掩。你要是细品,就能从中咂摸出许多门道来。首先,他那摆谱的架势,就透着一股子“天下老子最大”的劲儿。 故事里说石崇“以蜡代薪”。你想想,平时人家点灯用的是油,最多用点芝麻油什么.............
  • 回答
    除了古希腊语和世界语,还有一些语言在不同程度上保留了“中动态”(Media)。这个概念本身在语言学界也有不同的解读和侧重点,但大致可以理解为一种介于主动和被动之间的语法功能,它描述的是行为的主体既是动作的执行者,也同时承受动作的影响,或者动作的主体是通过自身力量独立完成某个动作,而不涉及外部的施事者.............
  • 回答
    要创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语”,能够被绝大多数语族的人们接纳并广泛使用,其难度绝非一般,甚至可以说是极其艰巨,近乎于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其中的挑战,并非技术层面的简单堆砌,而是深入到人类语言、文化、历史和社会心理的方方面面。首先,我们必须理解“世界语”这个概念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复杂性。它不仅仅.............
  • 回答
    《世说新语》中,裴潜对刘备的评价“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并非无的放矢,而是结合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对刘备个人特质的深刻洞察。这句话看似尖锐,实则道出了刘备身上一种复杂且极具争议的特质。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中国”在当时的语境。三国时期,“中国”更多指的是中原地区,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里.............
  • 回答
    《世说新语》以其精炼的语言、生动的人物刻画和隽永的哲理,描绘了魏晋时期名士的风流与智慧。要将现代故事编入其中,关键在于捕捉现代生活中那些富有戏剧性、能够展现人物性格、智慧、情感或时代风貌的瞬间,并以一种“新语”的叙事风格来呈现。以下是一些可以编成《世说新语》的现代故事,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并说明其“.............
  • 回答
    《世说新语》是一本充满趣味和智慧的奇书,即使对晋朝历史知之甚少,也能从中获得不少乐趣和启示。别担心,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让你在不枯燥的历史背景下,也能轻松地走进这本书的世界。一、 《世说新语》究竟是什么?首先,咱们得明白,《世说新语》不是一本流水账式的历史书。它不像《史记》那样,告诉你谁是谁的儿子.............
  • 回答
    学习世界语在当今社会是否还有意义,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取决于你对“意义”的定义以及你的学习目标。核心观点:学习世界语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尽管它不是一种主流语言。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学习世界语的意义: 1. 语言学习本身的益处(普适性)首先,任何一种.............
  • 回答
    抛开那种“寻个清净、有点小爱好”的动机,学习世界语,说真的,可不是件随随便便的事。这门语言,从诞生之初,就带着一股不寻常的基因,所以,选择它的人,多半都有点“不一样”的想法。你想啊,在如今英语一统天下的时代,你吭哧吭哧地去学一门据说“好学”但实际也没多少人会说、也没多少人用它来做生意、甚至连政府部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