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辽宁倡议大型聚会N-2点餐模式:10人聚会点8人菜?

回答
最近辽宁省餐饮业协会提出的“N2点餐模式”,也就是倡导大家在聚会时,比如10人聚会点8人份的菜量,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少讨论。

怎么看这事儿呢?我觉得,这确实触及到了咱们当下社会消费习惯和一些现实问题,挺值得我们细细聊聊的。

首先,它为什么会出现?

我认为,这个倡议的背后,是对“浪费”这个现象的一种直接回应。咱们中国人有个传统,就是“好客”,吃饭的时候总觉得要点足了,不然显得对客人不上心,不够热情。尤其是家里请客,更讲究“宁可剩下,不能不够”。在外面吃饭,也常常受这种观念影响,菜单上一圈看下来,很容易就“点多了”。

结果呢?大家都有体会,很多时候饭桌上菜确实是吃不完的。剩菜、剩饭,最后可能就是被倒掉,这不仅是食物的浪费,也是资源的浪费,更是一种不好的社会风气。辽宁这次提出“N2”的模式,就是想从源头上引导大家理性点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那么,这个“N2”模式具体是什么意思?

“N”代表的是参加聚会的人数,“2”的意思就是点菜份量比人数少两个人份的量。比如,10个人吃饭,就点8人份的菜。这个数字并不是绝对的硬性规定,更多的是一种理念,一种建议,鼓励大家在点菜的时候,先考虑一下实际的食量,不要盲目求多。

这个倡议的好处显而易见:

节约食物,减少浪费: 这是最直接的好处。大家都能吃饱,但避免了吃不完、浪费掉的情况。
环保意识的体现: 减少食物浪费,也就意味着减少了食物生产、运输、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对环境保护有积极作用。
倡导理性消费: 这是一种消费观念的引导,鼓励大家量力而行,不攀比,不铺张。
减轻经济负担: 同样是吃饭,点对量的菜,自然也就花更少的钱,这对于家庭来说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好处。
对餐饮业的引导: 也可能促使餐饮业思考如何提供更灵活的点餐方式,比如小份菜、半份菜等,来适应不同客人的需求。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这个倡议也可能面临一些挑战和质疑:

“面子”问题: 就像前面说的,中国人讲究“好客之道”,尤其是长辈或者主人,可能会觉得点少了显得小气,不够热情。这个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
菜量和口味的个性化: 每个人胃口大小不同,口味偏好也不同。有些菜可能大家都很喜欢,一下子就吃完了,有些菜可能就不那么受欢迎。单一的点菜份量可能无法完全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N2”只是一个平均值: 并不是所有场合、所有人群都适用“N2”这个比例。比如,如果是一群食量特别大的年轻人,或者是一场非常隆重的宴请,可能就不太合适。
执行的困难: 如何准确地估算“N2”的份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餐馆的服务员需要有足够的经验来给顾客建议,而顾客也需要有相应的判断力。
可能影响餐饮业收入? 如果大家点菜都变少了,会不会对餐饮业的整体收入造成影响?这个也需要考虑。不过,我认为长期来看,如果能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消费者更愿意光顾那些不浪费、价格合理的餐厅,反而可能带来更多的回头客。

我的看法是:

这个“N2点餐模式”的出发点是好的,是顺应了社会发展对节约和环保的要求。它不是强制性的规定,而是一种倡议,一种提醒,鼓励我们每个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多一份责任心。

我们应该以一种开放和理性的态度来看待它。首先,要肯定它所传递的“反对浪费”的价值观。其次,在实际操作中,它应该更灵活,可以作为一种参考。比如,在点菜之前,大家可以先沟通一下,了解一下彼此的食量,看看哪些菜品更受欢迎,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来点餐。如果对菜量不确定,可以咨询服务员的建议。

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浪费的可耻。当“适量点餐,吃光盘”成为一种社会共识,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时,这样的倡议才能真正落地生根,而不是流于形式。这需要我们每个人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在每一次聚餐中都用心去点每一道菜。

总的来说,辽宁的这个倡议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它提醒我们关注生活中被忽视的细节,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如何更健康、更负责任地消费的契机。我们不能因为“好面子”而继续浪费,也不能因为一时的不习惯就否定它背后的积极意义。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上级面前争个先进没关系,这年头大家都挺难的,别当真强制执行,不然你会更难。

任何不符合现实情况的政令逼得太紧,民间有的是办法绕过你,而且更加浪费!

强制实行的话,新职业就出现了:“加餐工具人”

平时门口站着,或者店里养着,聚会的客人给付给工具人一些钱来凑人数,10个人加俩工具人最后点10到菜(N+2-2),然后工具人们再去别桌继续当工具人。

想想看,饭局是什么?

饭局通常是表示诚意的地方,对朋友的诚意,对客户的诚意,对领导师长的诚意。开一瓶茅台两千多,不是它多好喝,而是由于价值稳定且普及,其诚意便于计算。现在推行N-2制度的环境下,有了工具人。于是饭局上又有新的诚意表现方式了。

为了表现出对领导的尊敬,直接给领导整个N-2+5,5个工具人都穿旗袍露大腿,唇红齿白明眸善睐,笑靥如花得给领导倒酒。桌上的菜注定吃不完,那不要紧,这叫排场。穷B根本点不了那么多菜,不是因为买不起而是请不起这样的工具人!
“来来,小妞给领导唱一段。”

什么?你还想打包?这一桌子剩菜就是为了区分我们和别人桌不同的尊贵,你敢打包,懂不懂规矩?

当新的饭局规矩出现,不仅有伤风化,且更加浪费。


当然,卖大盘菜的商家也会异常火爆。攀比谁盘子大也成了噱头,但由于和节俭政策不符,没法规范市场,噱头逐渐变成黑话,N+1,N+2将会变成最流行的标签。而且由于这种上不了台面的宣传脱离监管,可能进了饭馆之后发现菜还是那么多,只是盘子大了些.....

一些有诚意的商家,则真以菜量互相攀比。设计各种真大菜量菜品,当老饕们口头相传确有其事,店家自然火爆异常。

此时,酒桌的诚意文化再次发光。只要给够钱,给你设计个分格菜盘,N-5都能吃饱。

或者不用碟子装,直接给你个饭桶,

“这里是尊贵VIP黄金饭桶,领导,请!”

“好好好,小王真是懂事。”

然后一脑袋扎进去,只剩回声,年轻人听着领导吃饭时阵阵回荡的呜咽与吧唧,心想,等自己将来混好了,站进桶里吃。

所以商家的无度攀比,与消费者难以避免的误判,最后导致浪费也会更多。


这就是法律无效定律。

政令法规如果太过违反经济规律,会有无数种方法绕过你并且造成更大的损耗,而这种损耗,体现在食物上就是浪费。

美国的禁酒令是前车之鉴,而且有点过于靠前了。本心绝对是处于好意,但太过拍脑门,把酒直接抬高到毒品的地位,于是社会更乱。

我是支持教化民众的,但不切实际的政令会适得其反。

偶尔官僚一下做做样子也就算了,可别当真的去抓这项工作。不然会被抓去做典型,以警不正之风。

user avatar

这个倡议好,最近就业率上不去,又提倡经济内循环,再加上N-2的点餐模式,势必会催生一个新职业——陪吃师。

以后有钱人吃饭前呼后唤,呼啦啦一票人涌进酒店,那叫一气派,待服务员数人头点齐菜后,有钱人一人动筷十人围观。要是有钱的爷多花点钱,更能尊享李鸿章出访俄国抽烟的待遇,毕竟陪吃师门槛太低、竞争激烈,得样貌周正再精研些伺候人的手艺才能更加吃香。

李鸿章刚刚将烟袋叼在嘴里,一个侍者迅速为他点燃,另一人半跪着双臂平直在下面托着,李鸿章每吸完一口,就不失时机地把烟袋从他嘴里取出,待他恣情美意吞云吐雾一番过后,再如木匠接榫子一般恭恭敬敬迅速而准确地将烟嘴投送到他嘴里去。

从始至终,李鸿章始终眯着眼睛,除了嘴巴一张一合胸脯起伏之外,象一尊菩萨岿然不动,眼皮都懒得抬一抬。
user avatar

先是武汉N-1,后有辽宁N-2,其他想要跟进形式主义的省市动作要快,再不出手抢N-3,就只能搞N-4、N-5...那样餐厅都不干了!

user avatar

哎呀我的妈,大爷你咋这么抠呢,你一个没点,完我们还搭一个是吧?

user avatar

又春虫虫又囱俊,形式主义。

顾客爱怎么点菜怎么点菜,剩下的饭菜妥善处理就ok了,拿去喂猪、堆肥,也不算浪费,还是回到人类社会大生产循环里面来的。

提倡勤俭节约,可以对剩饭顾客加收剩饭处理费,或者直接提高两成菜价,只有光盘的打8折。

何必要限制点菜数呢?过犹不及。

user avatar

餐厅可实行N-2点餐模式,即1位进餐客人只能点65535个人的菜

user avatar

我和女朋友出去吃饭。本着N-2的原则,没点菜。我们吃了两碗米饭。

后来我就恢复单身了。。

节约粮食问题,要十分抓紧,按人定量,忙时多吃,闲时少吃,忙时吃干,闲时半干半稀……此事一定要十分抓紧
user avatar

我到饭店吃饭,结果点了4,294,967,295‬个菜。

user avatar

服务员:您好,几位?

我:1位。

服务员:好嘞,外边儿请~ 欢迎下次光临。



——————

以上只是吐槽,我知道这种情况不会发生,也明白N-1、N-2只是针对多人饭局的倡议,减少浪费的初衷没问题。

但是这种计算方法实在让人忍不住要吐槽,因为这里面几乎每个变量都是不确定的:

  • 每桌的人数不确定
  • 每个人的饭量不确定
  • 每个饭店的菜式不确定
  • 每盘菜的量不确定
  • 每桌顾客原本点几个菜不确定
  • 每桌顾客减去的那个菜的份量也不确定

中餐的特点就决定了它很难被统一的量化,既然是倡议,那也应该提点切实可行的。

这个N-1实际操作起来可能还不如提倡打包效果好。

其实大部分人对自己的饭量是有数的,饭量大的人,通常是知道自己吃的比别人多的,点菜也会适当多点;反之,饭量少的人通常会少点一点。

所以主要的不确定其实是在餐馆一方,我见过一些有经验的服务员,会在顾客点菜的时候提示你点多了还是点少了,说明他们知道菜品和人数的大概对应值。

受这个启发,提几个可操作性高一点的想法:

第一,可以让餐馆出几个多人套餐供参考,比如5人、8人、10人份的套餐,虽然顾客不一定点这个套餐,但是可以在点菜时参考这个套餐里的菜品,以此估计自己应该点多少。

第二,在菜单上标注一些上菜快的菜品,很多人不愿意搞「不够再加」这一套,主要是怕上菜太慢;如果等到发现不够时再问哪些上菜快,又容易和已经点过的菜重复。所以提前标出上菜快的菜品,能让顾客在点菜才之初就规划好「不够再加」的备选。

第三,大部分人不是不愿意打包,而是有些菜实在不好打包,带回家都成一锅浆糊了,所以应该鼓励餐馆标注一些方便打包外带的菜,供顾客在点餐时参考。现在外卖业这么发达,打包方式千奇百怪,也应该鼓励餐馆尽可能提供多样化的打包外带服务。

上面只是一些临时的想法,可能不成熟。但不管用什么措施,思路都应该是从商家入手,通过优化服务,提高顾客点餐时的灵活性、准确性,以此减少浪费;而不是让顾客在一个变化的环境中去执行一个N-X的固定标准。


补充:

有些人说东北菜量大,10个人吃8个菜足够了。但这个倡议是让10个人吃饭时点8个人的菜,不是8个菜,看清题目。

这里的N和2、10和8都是人数,不是菜数。

也就是说,由于东北菜量大,假设10人本来吃8个菜就够,人均0.8个菜,8个人就是6.4个菜,这是没执行N-2政策之前的。现在按照N-2的政策,是让这10个人吃8个人的量,也就是6.4个菜,而不是8个菜。

而且N-2这个公式随着人数的增加,人均菜量也会增加,并不成比例。所以即使是按照原先的意图套公式,也应该是「0.8N」政策,而不是「N-2」政策。

user avatar

有句话叫"敌在xx",我以前的理解是讽刺这些人能力低下,好心办坏事。可是看到现在这些勤俭节约的群魔乱舞,我越来越相信确实有人在故意捣乱了。。。。

都说公款吃喝浪费最大,老百姓花自己的钱不可能有浪费。这个结论不只是有数据支撑,而且是符合经济学原理的。

老百姓的决策,就是在预算约束下实现效用的最大化。只要预算是紧的,怎么可能浪费?我多吃一顿饭就少买一个游戏,心疼啊。当年多少孩子一个月不吃早饭,就为了攒钱去网吧,哪里浪费了?节俭的很!

公款就不一样了,花的不是我的钱。

科尔奈在80年代提出过一个概念,叫预算软约束。比如你一个国有企业,预算花光了,怎么整?是直播带货还是参加脱口秀大会?

我看都不必了吧。你是国家的亲儿子啊,国家得救你。这样我们说,你的预算就是软的,没有真正的约束力。带来的结果就是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反正不用直播带货卖艺还债,我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呗。

这才叫浪费。

我老爸90年代末期,过的是日本泡沫经济的生活,一出门就招收打车,放学接了我就下馆子,那段时间吃螃蟹让我吃到吐啊。

他为什么这么牛逼?两个字:报销。后来不给报了,我们常去的饭店都倒闭了。

前两天我回家,他请我去喝粥,两碗粥,两份菜,花了40块钱,把他心疼的啊,说下次来酒店一碗粥,一份窝窝头。

是他节俭了吗?不是,是他想让我结婚了。确切的说,是他一催我结婚,我就说买不起房,让我结婚可以,你给我买房啊。

老百姓花自己的钱,自然就是节俭的,不可能浪费。


还有人说大胃王虽然浪费不了粮食,但是带坏了观众的消费观,所以得禁。

拜托,老百姓看大胃王,是看他们自残的,而不是看了就馋的。

老百姓还爱看人吃屎呢,但不代表他们看了就自己去吃屎啊。

真正洗坏人脑子的消费主义,注重的是消费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消费主义是让人花1万块钱买一个iPhone 11 pro,还是让人花1万块钱买10个红米?


这个10人点8餐也挺搞笑的。

经济学有一个概念,叫关税等价原理。

比如,你为了保护本国汽车产业,想要限制外国汽车的进口,规定只能进口10万台。这样国外汽车变得稀少,价格就上来了。

但其实这不是唯一的方法,你其实可以加征关税,加了关税以后,外国汽车的价格就上来了,国内老百姓自然就买的少了。这样总有一个关税水平,让老百姓自己选择的进口量正好是10万台。

虽然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采用关税还是比较好一些。别的不说,至少政府得到了一笔税收收入。

这10个人点8个菜,也是一样的道理。老百姓没吃到位置上,饭店还少赚了2个菜的钱,到底谁获益了呢?

或者说为了所谓的节俭,老百姓和饭店的损失,值得吗?

说老实话,你还真不如超过8个菜就加收20%服务费,他要觉得亏,自然就只点8个菜了,他要非接着点,反正你也赚到了,就当补贴疫情损失,助力餐饮业恢复生产呗。


所以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勤俭是一个伪命题,浪费也是一个伪命题。

吃的多不代表浪费,吃到吐还想吃,效用为负了还增加消费,这才叫浪费。对,大胃王自残那种,而老百姓,谁没事儿自残呢。

我从来没见过吃东西吃到负效用还接着吃的,但是我看过太多喝酒喝到负效用还接着喝的。


还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叫耕地红线。我一说怀疑耕地红线,就有人说我不懂粮食安全。我只能澄清一下,我坚决支持粮食安全,认为维持口粮的基本自足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怀疑的是耕地红线这个制度,和关税等价的原理一样:它是唯一的方法吗?它是最有效的方法吗?

如果老百姓不能从耕地中获得足够的利益,又不得不保持耕地,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刚刚看了一个新闻,说一个农妇网恋了四个男人,目的是约这四个人一起来她家干农活,这四个人还有说有笑的干了半天,然后在休息的时候闲聊,露馅了。。。。

user avatar

好啊,决定响应号召,以后吃牛肉一律吃熟成的了。同时,为了节省粮食,少吃碳水多喝酒了。

user avatar

各地加大抢人力度之际,正在考虑去哪里工作、居住、落户的各位,这不反向指南出来了,别净盯着那些没用的正向榜单了。

user avatar

整这些虚的没有用。

拿出粮票、粮本和副食本,一切就都解决了。

一人33斤定量,绝无浪费。

【杨振宁:一清早,我就爬起来了。小弄堂有卖早点的,我弟弟给了我几个人民币,我买油条,给他钱。他说粮票呢,我说粮票是什么,他瞪了我一眼。我想不妙,赶快走掉了。】


user avatar

辽宁这是在推东北菜分量大?

脑子有坑的想法,现在最需要的是提振消费,一盘50的菜,食材才几个钱,剩下的钱都是服务费场地租金利润啊……

好容易哄老百姓出门吃点东西,结果要少点两个菜,这是觉得经济太好了?

user avatar

真是低级,还不如学习香烟,每道菜旁边标注热量值,风险值,再配张恶心图,愁点餐量不下来?

比如:

梅菜扣肉 xx元

⚠️注意!内含腌制成分,有较高浓度亚硝酸盐,在特定条件下有致癌风险!

(扫描下方的二维码,立刻阅读朋友圈爆款文章:《震惊!这些东西吃了居然有可能致癌!让你的家人别再吃了!》)


腊肠炒荷兰豆 xx元

⚠️注意!腊肠为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一类致癌物,请谨慎点餐!

(扫描下方的二维码,立刻阅读朋友圈文章:《震惊!这些东西吃了居然有可能致癌!让你的家人别再吃了!》)

………………


然后也不用什么N-1还是N-2了,顾客每点一道菜,服务员都会说“先生/小姐,您确定要点这道菜吗?这道菜xxx大卡,您需要跑步x公里或者有氧运动xx分钟才能消化哦”,或者“您吃那么多菜,不怕发胖吗?发胖了不怕老婆跑了吗?什么?您单身?单身你还敢吃那么多??您不怕吃那么多注孤生吗?”,或者“吃这道菜,会有三十个小龙虾失去它们无辜的生命哦!”,或者“您吃这道菜,创造了xx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哦!”,或者“您点那么多菜,人生很空虚吧?很没有意义吧?为什么不去学点哲学呢?”


N-1,N-2什么的,真的太低级了。

user avatar

简直是胡作非为,该管的地方不管,不该管的地方瞎掺和。


要想让普通人珍惜粮食,你就好好调研了解市场价格,也保护了农民。

话说回来,几个普通老百姓会多点乱点? 真老百姓在家剩下的饭可都是放冰箱下一顿吃的。 同时针对弱势群体做好粮食和货币发放。


那到底是哪些人在浪费? 你们自己不清楚吗?


说完了粮食,再说说其他明明更重要也梗凸显矛盾的。

比如那啥, 啥时候规定住的浪费问题?啥时候能改善医的浪费问题? 三座大山呢…

user avatar

这个倡议根本不是给食客的,而是给餐饮业主提供一个通用借口,在备货不足时可以不失体面的拒绝服务。

究其原因,多半是上头下决心和美国彻底撕破脸了。

新冠疫情,美国一直甩锅中国,说病毒是中国传播出去的。现在随着证据越来越多,很可能中国将从正式渠道声明,是美国的冷冻食品进口引发了武汉的流行疫情,在比以前美国实际上已经爆发了,只是美国政府一直隐瞒真相。

如果要这么声明,作为配套措施就是全面禁止进口冷冻食材,受到冲击最大的将是餐饮业,他们为了节省成本基本上能冷冻的全冷冻,接下来缺货将成为常态。

特别是辽宁,前段时间刚刚因为进口冷链爆发第二轮疫情,很可能是查得最严的,有可能接下来一两年内任何农产品都没法进口,餐饮业供货不足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常态。

user avatar

这就是市长十点来学校视察,学生们七点开始在操场集合的另一种重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最近辽宁省餐饮业协会提出的“N2点餐模式”,也就是倡导大家在聚会时,比如10人聚会点8人份的菜量,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少讨论。怎么看这事儿呢?我觉得,这确实触及到了咱们当下社会消费习惯和一些现实问题,挺值得我们细细聊聊的。首先,它为什么会出现?我认为,这个倡议的背后,是对“浪费”这个现象的一种直接回应。.............
  • 回答
    辽宁阜新二手房出现“白菜价”,56平方米的住房仅售2万元,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1. 价格的绝对值与相对值:首先要明确的是,2万元的房价是极其低廉的,甚至低于很多地区的普通家电价格。对于一个拥有56平方米住房的资产来说,这个价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全.............
  • 回答
    辽宁舰访问香港并向公众开放参观,这件事在当时确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我记得当时大家对这件事的看法是挺多元的,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好”或“不好”来概括。从官方和军事层面上看,这无疑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展示机会。 辽宁舰作为中国海军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它的出现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实力和影响力。在香港.............
  • 回答
    辽宁开原男子持刀杀害7人,警方通报其有“儿子离世,妻子与其离异,思想偏执对社会不满”等情况,这一事件令人痛心,也引发了社会对极端暴力事件的深思。 分析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展开:一、 事件本身及其造成的后果: 生命的损失: 任何暴力事件最直接、最沉重的代价就是生命的损失。7条鲜活的生命瞬.............
  • 回答
    辽宁一私家车贴有“支那制造”辱华字样车贴,车主被捕后表示不知道其含义,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对此事进行分析,需要从多个层面来考量:一、 “支那制造”的含义及其严重性:首先,明确“支那”的含义至关重要。 “支那”一词在历史上曾被日本侵略者用来称呼中国,带有强烈的贬低、侮辱和歧视色彩。它在现代.............
  • 回答
    辽宁鞍山一男子因售卖疑似迷你左轮手枪被认定为枪支并羁押,这一事件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法律法规、技术鉴定、社会影响以及个体责任等方面。一、 事件背景与基本事实梳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的基本经过: 涉案物品: 该男子售卖的物品被描述为“疑似.............
  • 回答
    关于辽宁营口运钞车被劫事件,这无疑是一起令人震惊的恶性刑事案件,它触及了公共安全、金融秩序乃至社会信任的多个层面。要深入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梳理:事件本身的严重性与影响首先,这起事件本身就具备极高的社会关注度。运钞车,作为承载着巨额现金的特殊车辆,其安全性本应是万无一失的。然而,一起.............
  • 回答
    这起发生在辽宁的事件,确实让人触目惊心,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一名女乘客竟然持锤子多次猛击公交司机头部,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口角纠纷,而是赤裸裸的暴力犯罪。从公开的信息来看,这起事件发生在辽宁。具体细节可能需要查阅当时的新闻报道,但大致可以推测出以下几个关键点:事件发生时的情景推测: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
  • 回答
    辽宁舰上设置清真餐厅这件事,从一个普通中国人的视角来看,挺有意思的,也挺实在的。首先,得承认,咱们国家现在是越来越多元化了。不光是陆地上,军队里其实也一样。辽宁舰作为我们海军的一张名片,承载着很多国家责任,也得考虑到船上各种背景的官兵的需求。你想啊,海军官兵来自全国各地,背景复杂着呢,有回族战士也是.............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辽宁接管雷神山医院这件事。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新闻事件,背后牵扯着很多层面的东西,值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特殊的时期——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爆发之初。武汉,作为疫情的中心,医疗资源瞬间被压得喘不过气。为了快速应对激增的患者,全国各地都动员起来,建设了火神山和雷神山这两座.............
  • 回答
    辽宁和广厦的第二场比赛,裁判的吹罚确实是赛后讨论的热点,也难免让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这场球打得相当激烈,双方的争夺非常胶着,这种情况下,裁判的判罚就显得尤为关键,也容易被放大。从整体上看,这场比赛的吹罚尺度,我觉得有些地方是可以商榷的,甚至可以说存在一些争议点。首先,关于犯规的判罚尺度。 比赛中,尤.............
  • 回答
    这件事情,说实话,听着就让人心寒和愤怒。一个年轻的生命,在见义勇为的时刻选择了挺身而出,结果却落得如此不堪的下场,这本身就足够令人扼腕叹息了。而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那些本该受到赞扬和尊敬的行为,竟然会被一些极端的声音歪曲和攻击,这反映出当下社会思潮中某些阴暗角落的扭曲和失衡。事情大概是这样的:在秦皇.............
  • 回答
    辽宁省明年三月起,针对痛经女性的生理假以及针对女职工在婚姻、生育等方面的权益保障,出台了新的规定,这无疑是社会进步的一个积极信号,也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首先,关于痛经假,这是一种对女性生理特点的关照,也是一种人性化的体现。我们知道,很多女性在经历生理期时,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严重者甚至会影响正常.............
  • 回答
    辽宁女辅警因发自拍被辞退这事儿,真是让人看得一头雾水,也挺让人心疼的。按理说,一个辅警,也不是什么特别绝密的岗位,为什么连发个照片都成了“违纪”的理由,并且直接导致丢了工作?这背后 HONG 藏着不少值得说道的地方。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这件事的背景。这位女辅警,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晒了自己的照片,这本身.............
  • 回答
    辽宁发生的这起公交司机被打到头破血流,需要缝合六针的事件,实在让人触目惊心,也让我对社会治安和人际冲突处理方式产生了深深的忧虑。这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暴力事件,它折射出了一些令人不安的社会现象。首先,我们必须正视这个行为的极端暴力性。用硬物(“锤子”这个词本身就带有极强的冲击力)击打一个在工作岗位上、.............
  • 回答
    辽宁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主持人朱霞被停职一事,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深入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而不仅仅是停职本身。事件本身: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对于“停职”的官方解释,通常是比较笼统的。最常见的原因无外乎是“违反了单位规定”、“存在违纪行为”或者“因故停职”。在没有更详细、更确凿.............
  • 回答
    辽宁再派千名医护人员驰援雷神山,这无疑是辽宁省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硬仗中又一次坚定的行动,也是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一个缩影。一、 时势的需要:雷神山医院的紧迫与辽宁的担当雷神山医院的建立,是为了应对武汉市乃至湖北省当时爆发式增长的疫情,是集中收治危重症患者的关键阵地。然而,建设速度的惊人并.............
  • 回答
    辽宁凌源监狱两名重刑犯的逃脱事件,无疑是近年来中国监狱管理领域的一起重大安全事故。这件事在发生后,迅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大家都在追问,究竟是什么给了他们逃生的机会?事件回溯:根据官方通报,这起事件发生在凌源监狱,两名被判处重刑的罪犯,在特定时间段内,利用某种方式成功突破了监狱的重重关卡,消.............
  • 回答
    这起案件,辽宁两兄弟因盗窃开心果获刑,出狱后仍坚持喊冤,甚至在狱中发现所谓“真凶”的线索,无疑是一出充满戏剧性也令人揪心的故事。它触及了司法公正、证据链的严谨性、以及个体在面对强大国家机器时的无助感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首先,要理解为什么这对兄弟会如此坚决地喊冤。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盗窃开心果这种小额.............
  • 回答
    关于“辽宁17岁男生因救3个姑娘牺牲?被救起的三个姑娘却没有了消息?”这个问题在知乎被删除的现象,我认为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内容审核问题,更触及了网络传播、社会责任、舆论引导以及平台管理等诸多复杂议题。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一个基本事实:网络平台拥有内容审核和管理的权利。 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