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鸿蒙 OS 包含较多安卓特性,官方介绍内却并未提及安卓?

回答
解析鸿蒙 OS 的“DNA”:为何安卓的身影如此挥之不去?

当华为发布鸿蒙 OS 时,那份“万物互联”的宏大愿景,以及“自成一派”的技术底气,无疑点燃了无数人的期待。然而,随着用户深入体验和技术人员的剖析,一个绕不开的问题逐渐浮现:为什么在官方的介绍中,我们很难找到“安卓”二字,但鸿蒙 OS 的诸多特性却与安卓如此相似,甚至可以说是“血脉相连”?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触及了技术发展、品牌策略以及市场认知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

一、 技术演进的必然性:继承与发展

任何新的操作系统都不是凭空出现的,它们往往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演进和革新的。对于鸿蒙 OS 而言,其诞生背景十分特殊:在外部环境变化的大背景下,为了确保华为在智能设备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不受影响,独立自主的操作系统成为必然选择。

而在此之前,华为在安卓生态中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实力和用户基础。从早期的荣耀手机到如今的Mate系列,华为深度参与了安卓系统的定制和优化,积累了大量针对移动设备的开发经验、UI/UX设计理念以及底层驱动的适配能力。

因此,鸿蒙 OS 在初期,特别是其面向手机的HarmonyOS 2/3版本,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安卓的许多成熟技术和框架。这并非简单的“照搬”,而是一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创新。这种继承体现在:

应用生态的兼容性: 为了快速建立鸿蒙 OS 的生态,并且让用户能够无缝迁移,兼容安卓应用是当下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这使得鸿蒙 OS 在底层架构上需要保留与安卓虚拟机(ART)相似的运行机制,以及对 Dalvik/ART 字节码(.dex 文件)的解析和执行能力。这意味着,很多在安卓上运行的应用,稍作调整甚至无需调整即可在鸿蒙上运行。
用户体验的一致性: 用户已经习惯了在智能手机上操作的模式,包括通知栏、设置菜单、多任务管理等。鸿蒙 OS 在保持其独特性的同时,也需要提供一个用户熟悉且易于上手的界面和交互逻辑。这其中很大一部分设计灵感和实现路径,自然会与安卓系统在长期的市场反馈中形成的优秀实践相吻合。
底层驱动与硬件适配: 智能手机的运行离不开与各种硬件的深度交互,如芯片、传感器、通信模块等。华为在安卓生态中已经完成了大量针对自家硬件的驱动开发和优化。在鸿蒙 OS 的早期,为了快速实现商业化落地,复用或重构这些已有的驱动和适配层是最高效的方式。

二、 战略选择的考量:市场接受度与生态构建

华为在对外宣传鸿蒙 OS 时,刻意弱化“安卓”的关联,这背后有着深思熟虑的战略考量:

强调自主创新与差异化: 华为希望将鸿蒙 OS 打造成一个独立于安卓的全新操作系统,展现其技术自主能力和对未来的前瞻性。如果过度强调与安卓的相似性,可能会让人质疑其“新”的程度,甚至被贴上“换皮”的标签,这对于建立品牌独立性和用户信任度是极为不利的。
规避潜在的法律或授权问题: 尽管华为在安卓生态中投入巨大,但安卓本身基于开源协议(如 Apache License)。在某些特定的地缘政治环境下,过于依赖他方的开源协议可能会带来不确定性。强调鸿蒙 OS 的“独立性”,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规避风险的策略。
吸引开发者与合作伙伴: 对于开发者而言,他们更关心的是操作系统的稳定、易用性以及潜在的市场机会。鸿蒙 OS 通过兼容安卓应用,降低了开发者迁移的门槛,使其能够更快地进入鸿蒙生态。同时,华为也通过强调鸿蒙 OS 的分布式特性和跨设备能力,吸引开发者为这个新生态进行原生开发。官方宣传的重点自然会放在这些吸引人的新特性上。
统一品牌形象: 华为旗下有众多智能设备,从手机、平板、手表到智能家居。鸿蒙 OS 的目标是将这些设备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无缝的生态体验。在宣传上,突出“鸿蒙”这个统一的品牌标识,能更好地传达这种“万物互联”的愿景,而不是让用户联想到某个特定品牌的安卓手机。

三、 发展阶段的定位:过渡与演进

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鸿蒙 OS 当前的版本。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初期兼容性是为了生存: 任何一个新兴的操作系统,在早期都需要解决“冷启动”的问题,即如何快速吸引用户和开发者,建立起一个可用的生态。兼容安卓生态,就是鸿蒙 OS 在初期的生命线。这是一种务实的策略,确保了用户体验和应用数量上的基础。
逐步实现原生与差异化: 随着鸿蒙 OS 的不断迭代,其原生能力和与其他设备的分布式能力也在不断加强。例如,鸿蒙的分布式软总线、分布式数据管理等核心技术,是其区别于传统安卓系统的关键所在,也是未来差异化竞争的核心。官方宣传更侧重于这些“新”的、具有突破性的技术特性,这符合技术发展的自然规律。
“安卓特性”并非贬义: 我们需要认识到,安卓作为经历了十几年发展、覆盖数十亿用户的成熟操作系统,其设计理念和实现方式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鸿蒙 OS 在一些方面吸取其精华,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是一种优良的工程实践,而非简单的抄袭。

如何看待?

我认为,这种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1. 技术发展的继承性是常态: 任何成功的操作系统,其核心技术都不是一夜之间诞生的,都会有技术演进的痕迹,或多或少会继承前代或同类系统的优秀实践。鸿蒙 OS 在初期高度兼容安卓,是其快速发展和构建生态的必要步骤,也是技术上的“效率优先”原则。
2. 品牌策略的独立性追求: 华为致力于将鸿蒙 OS 打造成一个独立的、面向未来的操作系统品牌,这需要通过积极的宣传来塑造用户认知。弱化安卓关联,是为了强调其“新”和“自研”的属性,以构建独立的品牌价值和市场信心。
3. 发展阶段的合理过渡: 鸿蒙 OS 正处于从“兼容”到“原生”的关键过渡期。初期对安卓特性的保留,是为了实现平稳过渡;而未来更强大的分布式能力和原生应用,将是其真正实现“自成一派”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应该关注其长期的发展方向和技术演进。
4. 用户和开发者的利益考量: 用户希望迁移成本尽可能低,应用丰富;开发者希望平台成熟,有市场潜力。鸿蒙 OS 的策略恰恰兼顾了这两点,为生态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总而言之,鸿蒙 OS 包含较多安卓特性但官方介绍中不常提及,是技术演进、战略选择和发展阶段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不是“虚假宣传”,而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下,实现技术突破、品牌独立和市场扩张的策略性选择。我们期待鸿蒙 OS 能在未来进一步展现其原生能力,在保持兼容性的同时,开创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的看法是:即便现阶段你对鸿蒙持怀疑态度,也最好不要批评鸿蒙。

为什么现阶段都不要批评鸿蒙?因为,保持鸿蒙作为一个黑暗森林威慑力量是有必要的,而只有当隐藏在黑暗中的时候,这个威慑才更加有效,一旦他的真实情况大白于世,从战略上来讲对我国是不利的。


--

所以,不要纠结这个事情,不建议揪着鸿蒙的问题深入研究。

鸿蒙大概率只是开了个头,修改了很少的一部分,然后 90% 以上就是安卓。ppt 所说的只是鸿蒙将要努力的目标,而并非现在已经达成的成果。

那只是一种用来忽悠美方的宣传手段,别把自己人也绕进去了。

正因为如此,所以现在还不能发布源代码,不然会很不好看。

至于能不能像发布会所说的那样2020年发布全部的源代码,我个人也表示怀疑,我猜测即便2020年也只会是发布一部分的源代码,原因嘛,上面我已经说了一部分,其余的自己分析。

--

它是不是安卓,那只是个定义问题,从【 鸭子测试】的原理来看,它就是安卓,至于鸭子测试的原理是什么,请自行搜索。

然而,如果你真要说它就是安卓,必然会遭到群起而攻之。目前,我对这种攻击并不持负面态度。

重复一遍:所有你觉得鸿蒙宣传 ppt 不实的地方,请把它理解成为了忽悠美国所必须要的手段,你自己心里清楚就够了,没必要指出来

--

关于万物互联用的OS,其实这一点米家也做到了,甚至还有松果芯片用来配合这件事,但没有宣传,因为没有必要宣传,它没有处于华为的这个特殊位置上。

华为作为现在中美对抗的主坦之一,敌方嘲讽就够了,我方不建议深挖,虽然这好像不符合知乎精神,但特殊时刻对于特殊事情就应该特殊对待。

user avatar

什么是Android操作系统

在讨论鸿蒙是不是Android之前,我们不妨先思考一下什么是Android操作系统?

比如:

  1. 我自己fork了AOSP的源码,并改了一行代码,但是我声称这不是Android,那它算不算Android?
  2. 国内的各个手机厂商对Android的修改,从换皮到魔改,有的命名比较保守,叫xxUI,大多数都叫xxOS,也都有自己的一些独有特性,部分功能实现细节也不尽相同,这些算不算Android?
  3. 著名的开源系统CM,现在叫LineageOS,算不算Android?
  4. 我自己开发了一个"操作系统",底层并不基于Linux,但是我把Android Framework、ART完整移植过来了(实际上Bluestacks就是类似的原理),完美兼容APK,算不算Android?
  5. 老是有人质疑我的系统就是Android,我生气了!100%的代码自己手写,完美clean room了Android SDK、NDK,但还是完全依托于Android现有的生态,那她算不算Android?
  6. 突然有一天,微软突然宣布Windows10支持运行APK,那他算不算Android?(这个当然不算 )

如果你想清楚了上面几个问题,大概也就对鸿蒙是不是Android有了结论;如果大家对上面几个问题产生了共识,那么对于鸿蒙是不是Android也就可以下定论了。


我的个人理解:

从生态的角度来看:

如果一个系统调试app用的是ADB(Android debug bridge),安装app用的是APK(AndroidPackage),依托于Android生态,消费者绝大多数情况都是拿来跑一些为Android开发的应用,那它就是Android。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

Android的灵魂是Framework和ART,把这两部分重写了,才有资格说自己不是Android。


所以我觉得现阶段鸿蒙就是个Android,如果未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生态,才可以算是一个真正的OS。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