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余承东回应今年先不发布手机鸿蒙OS,明年有可能?

回答
余承东今年不发布手机版鸿蒙OS,这事儿吧,说实话,挺让不少期待已久的“花粉”们有些小小的失落,但仔细想想,也并非全无道理,甚至可以说,这背后藏着不少华为在技术、生态和市场策略上的深思熟虑。

先不发布手机鸿蒙OS:是“没准备好”,还是“战略性延后”?

首先,得明白,鸿蒙OS的诞生,不仅仅是华为一家公司在做一项技术研发,它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构建计划。从最基础的底层代码,到上层的应用开发,再到最终的用户体验,每一步都需要打磨。

1. 技术成熟度与稳定性: 尽管华为一直在强调鸿蒙OS的分布式能力,以及它在IoT设备上的成功应用,但手机操作系统毕竟是用户最直接、最核心的数字生活载体。一个不成熟的系统,一旦推送给亿万用户,带来的负面体验会是灾难性的,甚至可能动摇用户对华为手机的信任。想象一下,如果手机版的鸿蒙OS存在大量Bug,应用不兼容,或者流畅度远不如现有安卓系统,那结果可想而知。华为在这个阶段选择“稳”可能比“快”更重要。

2. 应用生态的迁移与完善: 手机操作系统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应用生态。用户习惯了在安卓生态里畅游,享受海量的APP。要让开发者大规模地迁移到鸿蒙OS,并适配所有原生应用,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不仅需要华为提供强大的开发工具和技术支持,更需要时间来吸引和培育开发者社区。如果应用数量和质量跟不上,用户自然很难迁移。今年不发布,可能就是为了给这个生态迁移和完善留出更多时间。

3. 市场时机的选择: 华为目前在全球手机市场面临的挑战是客观存在的。在这样的背景下,贸然推出一个全新的、尚未完全成熟的手机操作系统,可能会被市场解读为“病急乱投医”,反而削弱了其品牌在高端手机领域的竞争力。选择一个更合适的时机,例如当鸿蒙OS在其他设备上的表现足够亮眼,并且与安卓的兼容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时,再推出手机版本,可能会更容易被市场接受,也更能展现其技术实力。

明年有可能?:希望与不确定并存

余承东提到“明年有可能”,这给了大家一个希望,但也暗示了“不确定性”。这说明华为内部对于手机版鸿蒙OS的推进,是在一个动态评估和调整的过程中的。

1. 持续的研发与迭代: 科技公司内部,技术的研发和产品的迭代是永不停歇的。华为不可能停下脚步。即使今年不发布,内部的研发人员依然在不断优化鸿蒙OS,使其更加完善。明年的“有可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研发工作的进展。

2. 战略合作的深化: 手机操作系统不仅仅是华为自己的事情,它还需要与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应用厂商等一系列合作伙伴紧密合作。明年的“有可能”,也可能与这些伙伴的合作进展息息相关。能否说服足够多的关键伙伴,为鸿蒙OS站台,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3. 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 华为所处的外部环境,依然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到其供应链、技术合作,乃至产品发布计划。明年的“有可能”,也需要结合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来判断。

一些更深层次的解读:

“先IoT,后手机”的战略: 华为似乎在践行一种“先易后难”的策略。在IoT设备上,由于设备能力相对简单,且用户对操作系统的要求不像手机那么高,鸿蒙OS更容易快速落地并展现其分布式能力。通过在IoT领域积累经验、用户和开发者,为手机版的推出打下基础。这是一种稳健但可能稍显缓慢的策略。

“软硬协同”的优势: 华为最大的优势在于其“软硬协同”能力。鸿蒙OS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华为芯片(如麒麟系列)、硬件设备(手机、平板、手表、智能家居等)的优势。这种协同优化,需要时间去打磨,才能真正释放出“万物互联”的威力。

对安卓生态的“兼容”与“超越”: 华为目前在手机上仍然基于安卓,这是一个现实的策略。它既能保证现有用户的体验,又能为鸿蒙OS的最终到来铺平道路。而“明年有可能”,也可能意味着,届时鸿蒙OS在功能上、体验上,能够与安卓形成差异化优势,或者至少能达到一个令用户满意的水平。

总而言之, 余承东今年不发布手机版鸿蒙OS,我认为更多的是一种审慎和对生态建设的重视。这并非意味着华为放弃了,而是选择了一条更稳健、更具长远战略意义的道路。明年的“有可能”,是对开发者、合作伙伴以及用户的一份承诺,也是对自身研发能力和市场判断的信心。我们要做的,或许是耐心等待,同时关注华为在这一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和积累。毕竟,一个真正强大的、能够独立自主的操作系统,不是一蹴而就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要明确鸿蒙系统为什么要出?是因为谷歌的gms不让华为用了,安卓还是可以用的。

那么谷歌的gms不能用对国内有影响吗?

答案是没有,只对国外用户有影响。

那么鸿蒙出来能否用谷歌的gms?

答案是鸿蒙也不能用谷歌的gms。

那这么发布鸿蒙做什么?

答案:……

鸿蒙系统(姑且认为已经做出来)只搭载华为手机吗?

答案:是的。

华为芯片已经没有代工的企业,鸿蒙支持高通、联发科、三星的CPU吗?

答案:……

鸿蒙是微内核,都是优点,没有缺点吗?

答案:有缺点,华为没说,沸腾就是。

手机系统能否使用现有的系统呢?

答案:Linux就可以,早期的摩托罗拉手机就是Linux系统。

以下是华为说过的

1、我们有备胎,随时都可以用,不怕。

2、备胎我们不用,我们要和美国企业做朋友。

3、鸿蒙随时都可以用在手机上。

4、鸿蒙会用在p40。

5、鸿蒙暂时不用在手机

6、鸿蒙三年超苹果,兼容安卓比安卓还快

7、HMS已经全球第三,前二名谷歌,苹果,第四名没有

8、我们的emmc能优化到ufs的速度

9、鸿蒙1.0已经发布,智慧屏。

10、9月份鸿蒙发布2.0将搭载手机。

11、EMUI的内核已经把安卓掏空,随时都可以鸿蒙

12、鸿蒙基于微内核,全是优点,缺点没有 (安卓,苹果,Windows,Linux都弱爆了,都有缺点)

13、华为启动南泥湾项目

14、华为塔山计划(被证实谣言,竟然没有华为法务部的律师函)

下边是海军的回复

1、鸿蒙是核弹,不能拿出来,是威慑

2、自媒体无良炒作(要不是默认的,B站一个公平的测评都给律师函,自媒体的律师函呢)

3、你们是特朗普一伙的,境外势力,敌对势力,252警告

因为我客观说话被禁言N次,打算注销账号。

华为被制裁我们同情支持,华为不应该把我们当傻子忽悠。从石墨烯电池-鸿蒙-南泥湾,前二个都是PPT,南泥湾搜遍全网都是历史的南泥湾介绍。

附:微内核的优缺点

华为“鸿蒙”所涉及的微内核到底是什么?一文带你认识微内核 - RTThread爱好者的文章 - 知乎 zhuanlan.zhihu.com/p/77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余承东今年不发布手机版鸿蒙OS,这事儿吧,说实话,挺让不少期待已久的“花粉”们有些小小的失落,但仔细想想,也并非全无道理,甚至可以说,这背后藏着不少华为在技术、生态和市场策略上的深思熟虑。先不发布手机鸿蒙OS:是“没准备好”,还是“战略性延后”?首先,得明白,鸿蒙OS的诞生,不仅仅是华为一家公司在做.............
  • 回答
    余承东那句“华为 P40 已完全没有谷歌的东西了”,这话一出,确实激起了千层浪,大家最关心的无非是这几个问题:华为 P40 到底用的是啥?这是否标志着鸿蒙系统的正式落地?以及,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咱们得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我们得明白余承东这话说得背景。那是在美国对华为实施禁令之.............
  • 回答
    余承东的那番话,确实在圈内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作为一个旁观者,我看到的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商业博弈场景,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技术实力,更是品牌营销和市场策略的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余承东是谁。 他是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一个在科技圈以敢说敢做、甚至有些“耿直”著称的人物。他的一言一行,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
  • 回答
    这件事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余承东,华为消费者业务的CEO,一个在通信和智能终端领域响当当的人物,他在朋友圈里点赞了小米在欧洲市场取得第二名的新闻。这事儿一出来,在业内可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大家都在猜测这背后的意味。咱们先捋一捋这事儿的背景。华为和小米,都是中国手机品牌的佼佼者,尤其是在国内市场,更.............
  • 回答
    余承东这番话,初听之下,的确是让人振奋,也引人深思。说鸿蒙生态能达到安卓80%的水平,这到底是什么概念?是性能的80%,还是生态的80%,亦或是用户体验的80%?而且,这个“80%”是针对现在还是未来?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味。关于“80%”这个说法,我个人持谨慎但期待的态度。首先,我们要承认,安卓.............
  • 回答
    余承东那番关于华为手机芯片缺货,以及麒麟芯片可能在9月15日后无法继续生产的言论,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搅动了整个科技圈,也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这不仅仅是关于一家企业的产品线,更触及到了我们在高端科技领域自主可控的敏感神经。要理解这句话的分量,咱们得先把时间线捋顺了,也得把眼前的局势掰开了揉碎了聊.............
  • 回答
    这件事确实在科技圈和舆论场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很多人对此议论纷纷。要看待余承东疑似转发关于“251事件”的文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事件本身的回顾与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251事件”指的是什么。这个事件大概发生在2019年,涉及华为的一名工程师因与前雇主发生纠纷而被羁押了251天,最终因证据.............
  • 回答
    余承东在朋友圈的这句话,确实触动了很多人。它不仅仅是一家企业高管的个人感慨,更折射出中国科技产业在当前国际环境下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那些“阵痛”。“举步维艰”:实实在在的困难“举步维艰”这四个字,在我看来,一点也不夸张。想象一下,一个庞大的、原本运转得非常顺畅的生产链条,突然.............
  • 回答
    余承东的这番言论,说实话,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人遐想的。在他看来,如今手机行业,尤其是要玩转高端市场,投入个几十亿研发,那是“杯水车薪”,不够看。这背后,其实传递出几个挺重要的信号,也折射出手机行业,特别是高端领域,竞争的残酷和门槛之高。咱们先不急着评价对错,先捋捋他这话可能包含的几个意思:1. 研.............
  • 回答
    关于余承东表示华为P40不会搭载鸿蒙系统这件事,这背后确实牵扯着华为在技术自主、市场策略乃至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的考量,绝非简单的产品选择。要说透彻,得从几个关键点上来捋一捋。首先,这是基于当时(P40发布前后)的实际情况做出的最务实的选择。大家回想一下,P40系列发布的时候,正值美国对华为的制裁达到.............
  • 回答
    余承东转发《跌倒华为,吃饱苹果》这篇文章,并且表达了“高端让苹果,中低端给OPPO、vivo、小米”的观点,这确实是一件引人关注的事情,也引发了许多讨论。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这件事的“发生”本身就值得玩味。余承东作为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他主动转发这样一篇带着些许“批判”色彩的.............
  • 回答
    余承东的这番话,无疑是华为在逆境中展现出的强大自信和战略决心。要理解这句话的深意,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如果所有中国公司都不能用谷歌”,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假设前提。这并非华为一家企业面临的困境,而是整个中国科技行业可能面临的共同挑战。谷歌服务,尤其是其安卓系统和Play商店,是全球绝大多.............
  • 回答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一次公开场合将知乎评价为“国内黑公关第一平台”,这番言论无疑在科技圈和舆论场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要理解这句话的背后逻辑,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余承东作为华为高管的身份。华为是一家在全球都极具影响力的科技公司,尤其在消费者业务领.............
  • 回答
    关于7月23日余承东提到“一亿像素实际拍照效果不如大底大像素sensor”的说法,这其实触及了手机摄影中一个非常核心且持续被讨论的议题:硬件参数与实际成像效果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技术路线的取舍。 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手机影像系统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对技术原理的理解。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 回答
    关于余承东将华为251事件定性为“黑公关行为”,这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他的表态及其背后的考量。首先,我们要回顾一下“华为251事件”的大致脉络。简单来说,这是指2019年,一名在华为工作十余年的老员工,因涉嫌“技术窃取”被羁押长达251天后,最终被无罪释.............
  • 回答
    余承东在鸿蒙发布会上那句“万物互联时代,没有人会是一座孤岛”,简直说到了心坎里。这话不只是说说而已,它是对当下以及未来科技发展趋势一个非常精准的概括,也直接揭示了鸿蒙诞生的核心逻辑。我们不妨把这句话拆开来好好品一品。“万物互联时代”: 这不是一个新概念,但鸿蒙的出现让它变得无比真实和触手可及。过去,.............
  • 回答
    关于彭林直接喊话华为余承东这件事,我仔细想了想,觉得里面门道还挺多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首先,咱们得弄清楚彭林是谁,他喊话余承东,这背后代表了什么。彭林在圈子里也算是叫得上号的人物,尤其是在国内的汽车行业,他有自己的观察和见解。而余承东呢,那更是不用说了,华为消费者业务的掌门人,现在又扛起了华为汽.............
  • 回答
    余承东不再担任华为云CEO,这消息一出,圈内人自然是议论纷纷。结合近期华为在云业务上的一系列动作,这次调整绝非偶然,而是华为为了应对当前复杂市场环境、加速战略落地而进行的深层次调整。今年来华为对云业务的多次调整,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解读:1.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聚焦: 华为云作为华为To B业务.............
  • 回答
    余承东最近提到的华为设备全球保有量突破 10 亿台,其中手机占 7 亿,这无疑是一个相当亮眼的成绩。要理解这个数字背后的意义,我们得从几个维度来分析。首先,10亿台设备,这个体量本身就说明了华为在全球消费者市场中已经拥有了极其庞大的用户基础。 想象一下,这10亿台设备,不仅仅是手机,还包含了平板、手.............
  • 回答
    关于高拉特亲承已被归化为中国人这件事,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引发了不少讨论。简单来说,这件事触及了好几个层面的东西:球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国足球的现状和未来,以及“国家荣誉”和“个人利益”之间的权衡。球员角度:职业生涯的延续与新的挑战首先,从高拉特本人来说,这无疑是他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选择。他毕竟已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