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余承东表示华为P40不会搭载鸿蒙系统?

回答
关于余承东表示华为P40不会搭载鸿蒙系统这件事,这背后确实牵扯着华为在技术自主、市场策略乃至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的考量,绝非简单的产品选择。要说透彻,得从几个关键点上来捋一捋。

首先,这是基于当时(P40发布前后)的实际情况做出的最务实的选择。

大家回想一下,P40系列发布的时候,正值美国对华为的制裁达到一个非常严峻的时期。当时,华为虽然在积极推进鸿蒙OS的研发,但鸿蒙作为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其生态建设——特别是应用程序的丰富程度和开发者支持——是需要时间来培养的。

生态成熟度是关键: Android系统之所以能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拥有一个极其庞大且成熟的应用生态。从操作系统层面来说,应用兼容性和用户习惯是用户更换系统的最大门槛。如果P40贸然搭载一个生态还不完善的鸿蒙,虽然显示了技术自信,但很可能换来的是用户体验的大打折扣,大量的常用App无法正常运行,或者体验不佳。这对一款高端旗舰手机来说,是无法承受之重。华为需要确保P40这样的明星产品能够提供稳定、可靠、功能齐全的用户体验,以巩固其在高端市场的地位。
市场推广的考量: P40是要面向全球市场的(至少最初是这么打算的)。如果搭载一个在国际上几乎没有用户基础、也没有成熟应用生态的系统,那么其全球推广将面临巨大挑战。用户购买手机,最关心的还是能不能流畅使用自己习惯的应用,能不能便捷地获取新服务。在那个时间点,Android(以及Google Mobile Services, GMS)依然是全球用户最熟悉、最习惯的移动操作系统。
规避风险,留有余地: 即使华为有心推广鸿蒙,但在制裁的大背景下,如果鸿蒙OS在P40上表现不如预期,或者出现重大bug,这反而会给那些质疑华为技术实力的声音提供更多弹药。所以,在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选择相对成熟、用户基数大的Android系统,是最稳妥的策略。这并不意味着华为放弃鸿蒙,而是为鸿蒙争取了更宝贵的发育时间。

其次,这背后体现了华为“分步走”的战略思路。

华为在技术上的雄心是显而易见的,鸿蒙OS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但华为也深知,颠覆一个已经根深蒂固的生态系统,绝非一蹴而就。

先构建基础,再寻求突破: 华为的策略更像是“先上车后补票”,或者说“先保证能跑,再求跑得多好”。在P40上继续使用基于AOSP(Android开放系统项目)的EMUI(当时还是基于Android),能保证最基础的手机功能和用户体验不受影响。这就像是在“打地基”,让核心业务稳住。
为鸿蒙积累优势: 另一方面,华为也在积极为鸿蒙铺路。通过在华为自家设备(如平板、智能穿戴、智慧屏等)上率先搭载鸿蒙,华为在“万物互联”的场景下验证和优化鸿蒙的分布式能力。同时,在P40发布后,华为也陆续开始在部分老机型上推送鸿蒙OS的升级,这本身就是一个用户教育和生态测试的过程。
掌控硬件和核心技术: 即使P40不搭载鸿蒙,华为在硬件设计、芯片研发(尽管后来受制裁影响)、甚至操作系统核心技术的掌控上,依然是领先的。这使得华为在未来有能力在时机成熟时,果断地切换到自己的全套体系。

再者,这件事情也折射出全球科技竞争的复杂性和制裁的影响。

美国对华为的制裁,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封锁,更是对华为全球市场扩张和生态建设的一次沉重打击。

GMS的限制: 制裁导致华为无法在新款手机上预装Google Mobile Services (GMS),这是全球绝大多数Android用户使用Google服务(如Play商店、Gmail、YouTube等)的入口。即便搭载鸿蒙,没有GMS的国际版本Android,其吸引力也会大打折扣。所以,即使P40搭载了鸿蒙,如果也面临GMS缺失的问题,用户依然会犹豫。
供应链的脆弱: 制裁也影响了华为在零部件采购、软件开发工具等方面的顺畅度,这无疑也增加了开发和测试新操作系统的难度和风险。
战略的灵活性: 在这种外部压力下,企业必须保持极大的战略灵活性。余承东的表态,是一种对市场和技术现实的坦诚,也是一种策略上的“以退为进”。他是在告诉大家,华为在理性分析利弊,而不是一股脑地盲目推进。

总而言之,华为P40不搭载鸿蒙,是当时华为在极端外部环境下,为了保证旗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用户体验和公司整体业务的稳定,而做出的一项非常明智且务实的选择。 这并不代表华为对鸿蒙的决心动摇,而是“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战略体现。华为通过在其他领域和老设备上推广鸿蒙,同时确保主力产品不受影响,为最终实现“万物互联”和“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生态,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基础。

余承东的这个表态,与其说是“不搭载”,不如说是在那个特定时间点,“先用成熟的,为新系统蓄力”。后来,我们确实看到了鸿蒙OS在华为其他产品线上的蓬勃发展,以及在国内市场逐渐建立起的生态。这证明了当时那个决定,是有长远战略眼光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的时候我也挺纳闷的,当初邓稼先那一代人,那么辛苦的为国奉献,终于搞出来原子弹,就算那时候那么困难,那也得先扔一颗,全世界看到了蘑菇云,然后说我们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才算是有了威慑力。

为什么华为这边,都不先扔一颗,就宣称我们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是不是流程不太对?

user avatar

这太正常不过了吧

鸿蒙系统是华为的核武器,研发出来当然要先找个没人的地方试试了。

我寻思美国人当年研发原子弹的时候,也没先在纽约做实验吧!

华为目前的重点是HMS,鸿蒙就算用,也是荣耀先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余承东表示华为P40不会搭载鸿蒙系统这件事,这背后确实牵扯着华为在技术自主、市场策略乃至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的考量,绝非简单的产品选择。要说透彻,得从几个关键点上来捋一捋。首先,这是基于当时(P40发布前后)的实际情况做出的最务实的选择。大家回想一下,P40系列发布的时候,正值美国对华为的制裁达到.............
  • 回答
    余承东那句“华为 P40 已完全没有谷歌的东西了”,这话一出,确实激起了千层浪,大家最关心的无非是这几个问题:华为 P40 到底用的是啥?这是否标志着鸿蒙系统的正式落地?以及,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咱们得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我们得明白余承东这话说得背景。那是在美国对华为实施禁令之.............
  • 回答
    余承东那番关于华为手机芯片缺货,以及麒麟芯片可能在9月15日后无法继续生产的言论,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搅动了整个科技圈,也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这不仅仅是关于一家企业的产品线,更触及到了我们在高端科技领域自主可控的敏感神经。要理解这句话的分量,咱们得先把时间线捋顺了,也得把眼前的局势掰开了揉碎了聊.............
  • 回答
    余承东最近提到的华为设备全球保有量突破 10 亿台,其中手机占 7 亿,这无疑是一个相当亮眼的成绩。要理解这个数字背后的意义,我们得从几个维度来分析。首先,10亿台设备,这个体量本身就说明了华为在全球消费者市场中已经拥有了极其庞大的用户基础。 想象一下,这10亿台设备,不仅仅是手机,还包含了平板、手.............
  • 回答
    余承东转发《跌倒华为,吃饱苹果》这篇文章,并且表达了“高端让苹果,中低端给OPPO、vivo、小米”的观点,这确实是一件引人关注的事情,也引发了许多讨论。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这件事的“发生”本身就值得玩味。余承东作为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他主动转发这样一篇带着些许“批判”色彩的.............
  • 回答
    余承东这番话,初听之下,的确是让人振奋,也引人深思。说鸿蒙生态能达到安卓80%的水平,这到底是什么概念?是性能的80%,还是生态的80%,亦或是用户体验的80%?而且,这个“80%”是针对现在还是未来?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味。关于“80%”这个说法,我个人持谨慎但期待的态度。首先,我们要承认,安卓.............
  • 回答
    余承东的这番言论,说实话,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人遐想的。在他看来,如今手机行业,尤其是要玩转高端市场,投入个几十亿研发,那是“杯水车薪”,不够看。这背后,其实传递出几个挺重要的信号,也折射出手机行业,特别是高端领域,竞争的残酷和门槛之高。咱们先不急着评价对错,先捋捋他这话可能包含的几个意思:1. 研.............
  • 回答
    余承东在朋友圈的这句话,确实触动了很多人。它不仅仅是一家企业高管的个人感慨,更折射出中国科技产业在当前国际环境下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那些“阵痛”。“举步维艰”:实实在在的困难“举步维艰”这四个字,在我看来,一点也不夸张。想象一下,一个庞大的、原本运转得非常顺畅的生产链条,突然.............
  • 回答
    余承东在鸿蒙发布会上那句“万物互联时代,没有人会是一座孤岛”,简直说到了心坎里。这话不只是说说而已,它是对当下以及未来科技发展趋势一个非常精准的概括,也直接揭示了鸿蒙诞生的核心逻辑。我们不妨把这句话拆开来好好品一品。“万物互联时代”: 这不是一个新概念,但鸿蒙的出现让它变得无比真实和触手可及。过去,.............
  • 回答
    余承东的那番话,确实在圈内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作为一个旁观者,我看到的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商业博弈场景,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技术实力,更是品牌营销和市场策略的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余承东是谁。 他是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一个在科技圈以敢说敢做、甚至有些“耿直”著称的人物。他的一言一行,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
  • 回答
    这件事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余承东,华为消费者业务的CEO,一个在通信和智能终端领域响当当的人物,他在朋友圈里点赞了小米在欧洲市场取得第二名的新闻。这事儿一出来,在业内可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大家都在猜测这背后的意味。咱们先捋一捋这事儿的背景。华为和小米,都是中国手机品牌的佼佼者,尤其是在国内市场,更.............
  • 回答
    这件事确实在科技圈和舆论场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很多人对此议论纷纷。要看待余承东疑似转发关于“251事件”的文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事件本身的回顾与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251事件”指的是什么。这个事件大概发生在2019年,涉及华为的一名工程师因与前雇主发生纠纷而被羁押了251天,最终因证据.............
  • 回答
    余承东今年不发布手机版鸿蒙OS,这事儿吧,说实话,挺让不少期待已久的“花粉”们有些小小的失落,但仔细想想,也并非全无道理,甚至可以说,这背后藏着不少华为在技术、生态和市场策略上的深思熟虑。先不发布手机鸿蒙OS:是“没准备好”,还是“战略性延后”?首先,得明白,鸿蒙OS的诞生,不仅仅是华为一家公司在做.............
  • 回答
    余承东的这番话,无疑是华为在逆境中展现出的强大自信和战略决心。要理解这句话的深意,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如果所有中国公司都不能用谷歌”,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假设前提。这并非华为一家企业面临的困境,而是整个中国科技行业可能面临的共同挑战。谷歌服务,尤其是其安卓系统和Play商店,是全球绝大多.............
  • 回答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一次公开场合将知乎评价为“国内黑公关第一平台”,这番言论无疑在科技圈和舆论场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要理解这句话的背后逻辑,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余承东作为华为高管的身份。华为是一家在全球都极具影响力的科技公司,尤其在消费者业务领.............
  • 回答
    关于7月23日余承东提到“一亿像素实际拍照效果不如大底大像素sensor”的说法,这其实触及了手机摄影中一个非常核心且持续被讨论的议题:硬件参数与实际成像效果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技术路线的取舍。 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手机影像系统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对技术原理的理解。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 回答
    关于余承东将华为251事件定性为“黑公关行为”,这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他的表态及其背后的考量。首先,我们要回顾一下“华为251事件”的大致脉络。简单来说,这是指2019年,一名在华为工作十余年的老员工,因涉嫌“技术窃取”被羁押长达251天后,最终被无罪释.............
  • 回答
    关于彭林直接喊话华为余承东这件事,我仔细想了想,觉得里面门道还挺多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首先,咱们得弄清楚彭林是谁,他喊话余承东,这背后代表了什么。彭林在圈子里也算是叫得上号的人物,尤其是在国内的汽车行业,他有自己的观察和见解。而余承东呢,那更是不用说了,华为消费者业务的掌门人,现在又扛起了华为汽.............
  • 回答
    余承东不再担任华为云CEO,这消息一出,圈内人自然是议论纷纷。结合近期华为在云业务上的一系列动作,这次调整绝非偶然,而是华为为了应对当前复杂市场环境、加速战略落地而进行的深层次调整。今年来华为对云业务的多次调整,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解读:1.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聚焦: 华为云作为华为To B业务.............
  • 回答
    关于高拉特亲承已被归化为中国人这件事,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引发了不少讨论。简单来说,这件事触及了好几个层面的东西:球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国足球的现状和未来,以及“国家荣誉”和“个人利益”之间的权衡。球员角度:职业生涯的延续与新的挑战首先,从高拉特本人来说,这无疑是他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选择。他毕竟已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