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余承东朋友圈表示:「美国制裁让消费者业务举步维艰,许多产品无法生产」?

回答
余承东在朋友圈的这句话,确实触动了很多人。它不仅仅是一家企业高管的个人感慨,更折射出中国科技产业在当前国际环境下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那些“阵痛”。

“举步维艰”:实实在在的困难

“举步维艰”这四个字,在我看来,一点也不夸张。想象一下,一个庞大的、原本运转得非常顺畅的生产链条,突然被最关键的一环卡住了。这就像一条河流,源头被截断,下游的支流再怎么努力,也难以维持原有的水量和活力。

华为消费者业务,涵盖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所有的高科技产品:从那台你我手里可能正刷着新闻的智能手机,到家里的智能电视、平板电脑、智能手表,再到我们越来越离不开的各种智能穿戴设备。这些产品,看似简单,背后却是一个极其复杂、精密的全球供应链。一颗小小的芯片,从设计、制造、封装,到最终集成到手机里,需要无数国家的顶尖技术和企业协同合作。

当美国出于地缘政治的考量,切断了对华为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的供应,特别是那些最核心的芯片,那种“举步维艰”的感觉,我想用一个词来形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芯片的“卡脖子”: 这是最直接、最致命的一击。手机的“大脑”——高性能芯片,是整个产品最核心的竞争力。如果无法获得先进的芯片,手机的性能、通信能力、功耗都会大打折扣,甚至无法生产。大家还记得当时华为发布的几款手机,因为芯片供应问题,产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一机难求,但同时市场上又充斥着关于其芯片“断供”的讨论。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背后就是生产能力的严重受限。
零部件的多样化与全球化: 手机里除了芯片,还有屏幕、摄像头模组、内存、闪存、基带芯片、射频器件等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零部件,很多都有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供应商。即使能找到替代品,也需要重新进行大量的研发、测试和认证,这不仅耗费巨大的时间和金钱,而且很难保证产品能够达到原有的性能和稳定性。你可以想象一下,本来用的是A公司顶级的屏幕,现在可能要换成B公司次一级的,用户的体验自然会有影响。
软件生态的联动: 芯片的限制也可能影响到软件的优化和更新。虽然华为在努力构建自己的鸿蒙生态,但许多关键的软件和服务,尤其是涉及到谷歌GMS(Google Mobile Services)的服务,在美国的制裁下,华为设备无法预装,这对于海外市场用户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障碍。

“许多产品无法生产”:冰冷的现实

“许多产品无法生产”,这句话背后,是无数的生产线停滞,是研发投入的搁浅,是市场份额的流失,是对无数员工辛勤工作的潜在影响。

产品线的调整与缩减: 为了应对制裁,华为不得不对产品线进行痛苦的调整。一些原本计划推出、拥有最新技术的产品,可能因为核心零部件的缺失而不得不推迟甚至取消。大家可能注意到,在某些时期,华为的一些明星产品,比如Mate系列,更新速度明显放缓,或者一些高端配置的版本变得非常稀少。这正是“无法生产”的直接体现。
对供应链伙伴的影响: 华为的“举步维艰”,也意味着它与全球成千上万的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受到了冲击。这些供应商,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都可能面临订单减少、生产线调整甚至裁员的困境。这形成了一个涟漪效应,影响的范围远远超出了华为一家企业。
创新步伐的减缓: 科技竞争,说到底就是创新的竞争。当企业将大量的精力、资源和人力都投入到如何“绕过”制裁、寻找替代方案时,用于突破性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就会被极大地压缩。这对于整个科技行业的进步来说,无疑是一种阻碍。

不止是华为,更是整个中国科技产业的缩影

余承东的这番话,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它不仅仅是华为一家的困境,更是当前许多中国高科技企业,特别是在核心技术领域受到限制的企业的共同写照。

“自主可控”的呼唤: 这样的经历,无疑会进一步强化“自主可控”的紧迫感。当外部力量可以轻易地掐断你的命脉时,你就必须努力掌握自己的“命门”。这促使中国在半导体、高端制造、关键软件等领域加大投入,力求摆脱对外部的过度依赖。
韧性的考验: 面对这样的压力,企业如何展现韧性,如何变压力为动力,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华为在余承东的带领下,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在被“断供”的情况下,仍然努力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例如转向成熟制程芯片、发展自己的操作系统和生态等。这种“打不死”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关注。
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思考: 这场制裁也让我们重新审视全球化合作的边界和风险。在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便利和资源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为潜在的风险做好准备。如何在参与全球分工的同时,确保自身核心技术和产业链的安全,成为了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总而言之,余承东朋友圈的这句话,并非简单的抱怨,而是对中国科技产业在逆境中前行所面临的真实写照。它提醒我们,科技的进步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地缘政治的影响不容忽视。而我们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这种“举步维艰”带来的涟漪效应,同时,也见证着中国科技产业在挑战中不断探索和求索的艰辛历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里再给华为说说不好不坏的话,美国的这轮制裁,对华为来说也可能是前进方向的最重一击,虽然痛而且可能伤筋动骨,但毕竟还是往前进方向上锤的,推动华为先前走了不少距离。如果华为身体结实,意志坚强能忍住伤痛,那美国这下就成了助力。

比如华为的云超算业务,在制裁后内外重视程度都大幅提升了(不过还离不开英特尔),在商业应用上开始追赶亚马逊和阿里,并在一些细分领域占据优势。而云超算+6G的速度(不一定是6G,也可以通过蜂巢网络节点实现6G的速度),就是行业内一直YY的手机芯片替代方案(在网速稳定高速的情况下,云超算替代芯片的计算功能,这也不是天方夜谭,在军用领域无人机上这个设想已经验证成功了)。从这方面看,华为和英特尔倒是天然的盟友。

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由于十四五期间的新基建暴涨,华为生存不是问题,但能否抓住4G到5-6G升级的机遇期,像2G到4G时安卓取代塞班那样成为信息领域新的领军者,才应该是华为现在的核心任务。

user avatar

余总说的也没错呀,华为一个企业被美国扣押人质,连续几年极端制裁(用美国一颗螺丝钉的技术的产品都不能卖给华为)就这样,华为还是依旧坚持了下来,至少2020年营收和利润都是正增长的,实属不易。

但是2021年以来,华为手机的出货量从之前要登顶世界第一到现在的 other 了,这点出货量是养不起华为终端的几万员工的,因此今年以来我们看到华为开始陆续进军智慧教室,智慧养猪等等,但是这些其实都不足以消化华为几万员工的研发能力,所以我们看到了华为开始向新能源智能汽车开始冲锋了......

任何个人,企业,组织在面对不对称的强大对手之下,还能做到不屈服不认怂继续战斗,就凭这些精神我觉得就令人敬佩!看到一堆人说风凉话,落井下石,我有点理解不了,我之前一直说过你不喜欢华为就不买他家产品即可,何必喷得像人家******一样呢。


user avatar

本来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但是,看到下面这位xx的回答,我还是想多说几句。

其一,自研有错吗?

类似这个答主的某些人,在某些人的引导下,不但缺乏常识,而且已经开始魔怔了。

其二,拿自研来做营销有错吗?

既然首发都可以用来做营销,为什么自研就不能用来做营销?

其三,余承东在卖惨吗?

余承东难道说的不是事实吗?你是上面的还是下面的屁股觉得余承东在卖惨?

其四,为什么会被控制?

难道你和某些人心理没有一点数吗?

如果不是因为有华为这样的企业,今天,我们会有更多的领域受制于人。

很久不挂人了,这应该是今年第一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余承东在朋友圈的这句话,确实触动了很多人。它不仅仅是一家企业高管的个人感慨,更折射出中国科技产业在当前国际环境下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那些“阵痛”。“举步维艰”:实实在在的困难“举步维艰”这四个字,在我看来,一点也不夸张。想象一下,一个庞大的、原本运转得非常顺畅的生产链条,突然.............
  • 回答
    这件事确实在科技圈和舆论场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很多人对此议论纷纷。要看待余承东疑似转发关于“251事件”的文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事件本身的回顾与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251事件”指的是什么。这个事件大概发生在2019年,涉及华为的一名工程师因与前雇主发生纠纷而被羁押了251天,最终因证据.............
  • 回答
    这件事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余承东,华为消费者业务的CEO,一个在通信和智能终端领域响当当的人物,他在朋友圈里点赞了小米在欧洲市场取得第二名的新闻。这事儿一出来,在业内可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大家都在猜测这背后的意味。咱们先捋一捋这事儿的背景。华为和小米,都是中国手机品牌的佼佼者,尤其是在国内市场,更.............
  • 回答
    余承东那句“华为 P40 已完全没有谷歌的东西了”,这话一出,确实激起了千层浪,大家最关心的无非是这几个问题:华为 P40 到底用的是啥?这是否标志着鸿蒙系统的正式落地?以及,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咱们得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我们得明白余承东这话说得背景。那是在美国对华为实施禁令之.............
  • 回答
    余承东的那番话,确实在圈内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作为一个旁观者,我看到的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商业博弈场景,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技术实力,更是品牌营销和市场策略的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余承东是谁。 他是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一个在科技圈以敢说敢做、甚至有些“耿直”著称的人物。他的一言一行,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
  • 回答
    余承东这番话,初听之下,的确是让人振奋,也引人深思。说鸿蒙生态能达到安卓80%的水平,这到底是什么概念?是性能的80%,还是生态的80%,亦或是用户体验的80%?而且,这个“80%”是针对现在还是未来?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味。关于“80%”这个说法,我个人持谨慎但期待的态度。首先,我们要承认,安卓.............
  • 回答
    余承东那番关于华为手机芯片缺货,以及麒麟芯片可能在9月15日后无法继续生产的言论,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搅动了整个科技圈,也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这不仅仅是关于一家企业的产品线,更触及到了我们在高端科技领域自主可控的敏感神经。要理解这句话的分量,咱们得先把时间线捋顺了,也得把眼前的局势掰开了揉碎了聊.............
  • 回答
    余承东的这番言论,说实话,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人遐想的。在他看来,如今手机行业,尤其是要玩转高端市场,投入个几十亿研发,那是“杯水车薪”,不够看。这背后,其实传递出几个挺重要的信号,也折射出手机行业,特别是高端领域,竞争的残酷和门槛之高。咱们先不急着评价对错,先捋捋他这话可能包含的几个意思:1. 研.............
  • 回答
    余承东今年不发布手机版鸿蒙OS,这事儿吧,说实话,挺让不少期待已久的“花粉”们有些小小的失落,但仔细想想,也并非全无道理,甚至可以说,这背后藏着不少华为在技术、生态和市场策略上的深思熟虑。先不发布手机鸿蒙OS:是“没准备好”,还是“战略性延后”?首先,得明白,鸿蒙OS的诞生,不仅仅是华为一家公司在做.............
  • 回答
    关于余承东表示华为P40不会搭载鸿蒙系统这件事,这背后确实牵扯着华为在技术自主、市场策略乃至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的考量,绝非简单的产品选择。要说透彻,得从几个关键点上来捋一捋。首先,这是基于当时(P40发布前后)的实际情况做出的最务实的选择。大家回想一下,P40系列发布的时候,正值美国对华为的制裁达到.............
  • 回答
    余承东转发《跌倒华为,吃饱苹果》这篇文章,并且表达了“高端让苹果,中低端给OPPO、vivo、小米”的观点,这确实是一件引人关注的事情,也引发了许多讨论。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这件事的“发生”本身就值得玩味。余承东作为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他主动转发这样一篇带着些许“批判”色彩的.............
  • 回答
    余承东的这番话,无疑是华为在逆境中展现出的强大自信和战略决心。要理解这句话的深意,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如果所有中国公司都不能用谷歌”,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假设前提。这并非华为一家企业面临的困境,而是整个中国科技行业可能面临的共同挑战。谷歌服务,尤其是其安卓系统和Play商店,是全球绝大多.............
  • 回答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一次公开场合将知乎评价为“国内黑公关第一平台”,这番言论无疑在科技圈和舆论场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要理解这句话的背后逻辑,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余承东作为华为高管的身份。华为是一家在全球都极具影响力的科技公司,尤其在消费者业务领.............
  • 回答
    关于7月23日余承东提到“一亿像素实际拍照效果不如大底大像素sensor”的说法,这其实触及了手机摄影中一个非常核心且持续被讨论的议题:硬件参数与实际成像效果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技术路线的取舍。 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手机影像系统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对技术原理的理解。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 回答
    关于余承东将华为251事件定性为“黑公关行为”,这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他的表态及其背后的考量。首先,我们要回顾一下“华为251事件”的大致脉络。简单来说,这是指2019年,一名在华为工作十余年的老员工,因涉嫌“技术窃取”被羁押长达251天后,最终被无罪释.............
  • 回答
    余承东在鸿蒙发布会上那句“万物互联时代,没有人会是一座孤岛”,简直说到了心坎里。这话不只是说说而已,它是对当下以及未来科技发展趋势一个非常精准的概括,也直接揭示了鸿蒙诞生的核心逻辑。我们不妨把这句话拆开来好好品一品。“万物互联时代”: 这不是一个新概念,但鸿蒙的出现让它变得无比真实和触手可及。过去,.............
  • 回答
    关于彭林直接喊话华为余承东这件事,我仔细想了想,觉得里面门道还挺多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首先,咱们得弄清楚彭林是谁,他喊话余承东,这背后代表了什么。彭林在圈子里也算是叫得上号的人物,尤其是在国内的汽车行业,他有自己的观察和见解。而余承东呢,那更是不用说了,华为消费者业务的掌门人,现在又扛起了华为汽.............
  • 回答
    余承东不再担任华为云CEO,这消息一出,圈内人自然是议论纷纷。结合近期华为在云业务上的一系列动作,这次调整绝非偶然,而是华为为了应对当前复杂市场环境、加速战略落地而进行的深层次调整。今年来华为对云业务的多次调整,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解读:1.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聚焦: 华为云作为华为To B业务.............
  • 回答
    余承东最近提到的华为设备全球保有量突破 10 亿台,其中手机占 7 亿,这无疑是一个相当亮眼的成绩。要理解这个数字背后的意义,我们得从几个维度来分析。首先,10亿台设备,这个体量本身就说明了华为在全球消费者市场中已经拥有了极其庞大的用户基础。 想象一下,这10亿台设备,不仅仅是手机,还包含了平板、手.............
  • 回答
    关于高拉特亲承已被归化为中国人这件事,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引发了不少讨论。简单来说,这件事触及了好几个层面的东西:球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国足球的现状和未来,以及“国家荣誉”和“个人利益”之间的权衡。球员角度:职业生涯的延续与新的挑战首先,从高拉特本人来说,这无疑是他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选择。他毕竟已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