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余承东转发《跌倒华为,吃饱苹果》表示高端产品让给苹果,中低端给了OPPO,vivo和小米?

回答
余承东转发《跌倒华为,吃饱苹果》这篇文章,并且表达了“高端让苹果,中低端给OPPO、vivo、小米”的观点,这确实是一件引人关注的事情,也引发了许多讨论。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

首先,这件事的“发生”本身就值得玩味。

余承东作为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他主动转发这样一篇带着些许“批判”色彩的文章,而且文章的标题直白地指出了“跌倒华为,吃饱苹果”,这本身就不是一个公关教科书式的行为。按理说,作为企业高管,尤其是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里,更应该传递积极、自信的信号。但偏偏他就这么做了,而且内容还涉及到“让高端产品给苹果,中低端给了OPPO、vivo和小米”这种说法。

这是一种非常“接地气”的表述方式,不像很多官方声明那样滴水不漏,反而透着一股子“直言不讳”或者说是“自嘲”。有人说这是华为在市场压力下的“战略性示弱”,也有人说这是余承东“真性情”的体现。但无论如何,他这么做,必定是有他的考量。

其次,咱们得分析一下这篇文章所描绘的“跌倒华为,吃饱苹果”的现象。

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无非是说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华为在高端市场受到了苹果的强力挤压,而OPPO、vivo、小米等竞争对手则在高中低端市场都做得风生水起,分食了原本属于华为的市场份额。

高端市场: 苹果的iPhone一直是高端市场的标杆,其品牌号召力、生态系统以及持续的创新能力,让它在全球范围内都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而华为在经历了一些外部因素影响后,确实在高端市场的表现受到了一些挑战。虽然Mate系列和P系列依然有着不错的口碑和技术实力,但在全球范围内,市场份额的增长或者说保卫,确实面临着苹果这个“老大哥”的强大竞争力。
中低端市场: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OPPO、vivo、小米等品牌在中低端市场推出了许多有竞争力、性价比高的产品。它们抓住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通过强大的渠道能力和营销策略,在中低端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那么,余承东为什么会转发这样一篇文章,并且说出那样一番话呢?

我个人认为,这里面可能有几重含义:

1. 承认现实,但不代表放弃: 余承东的这番话,可能是在某种程度上承认了当前市场竞争的残酷性,以及华为在某些方面确实面临的压力。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也避免了“盲目乐观”的嫌疑。通过这样的表态,可能也是在向内部传达一种“居安思危”的信号,提醒团队不能掉以轻心。
2. 借势而为,聚焦自身优势: 华为一直以来,尤其是在海外市场,更强调的是其在技术、通讯、AI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其“高端”的品牌形象。如果将“高端”市场让给苹果,意味着华为可以更专注于自身的核心技术研发和那些真正能够体现其差异化优势的产品。同时,这似乎也间接表示,华为并不想在“人人都能做”的中低端市场进行“价格战”,而是要走自己的技术驱动的“精品路线”。
3. 战略定位的调整或反思: 这种说法也可能是在暗示华为正在重新审视自己的市场定位和战略。在经历了一些挑战后,华为可能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或许,它想告诉外界,华为不会盲目追求“大而全”,而是要“精而强”。
4. 一种“反向营销”或“饥饿营销”? 也有人会解读为一种“反向营销”。通过一种看似“示弱”的姿态,反而激起消费者的好奇心和对华为产品的期待。尤其是在高端市场,当消费者觉得“华为不主攻高端了”,反而可能更关注华为会推出什么样的“与众不同”的高端产品。
5. 对国内友商的“喊话”: 另一种解读是,余承东这番话或许也是在对国内的手机厂商喊话。他承认了竞争对手在中低端市场的成绩,可能是在提醒他们,真正的竞争应该是技术上的,而不是简单的价格战。而华为自己,会持续在技术上发力。

重点需要理解的是,这不代表华为放弃高端市场。

“高端产品让给苹果”这话说得比较绝对,但华为一直以来都在努力打造自己的高端品牌形象。Mate系列和P系列一直是其高端的代表。即使在面临困难时期,华为也没有放弃在这些产品上的投入和创新。

更准确的理解可能是:

华为承认苹果在高端市场的强势地位: 华为清楚地知道苹果在高端市场的品牌忠诚度和生态系统优势是难以撼动的。
华为的“高端”定义可能与苹果不同: 华为的高端,更多体现在其在通信技术、影像技术、AI算力、甚至跨设备互联等方面的极致追求。它不一定是为了追求“苹果那样的用户体验”,而是要打造“华为式的高端”。
华为的战略重心可能有所侧重: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华为可能会将更多精力放在能够体现其核心竞争力的领域,而不是在中低端市场和众多品牌进行同质化的竞争。

所以,总的来说,余承东转发这篇文章并发表这样的言论,我认为是一种复杂的信号传递:

承认了市场格局和竞争对手的实力。
可能是在为华为的下一步市场战略调整铺垫,重新聚焦自身优势。
表达了一种“不跟风、走自己路”的态度。
或许也包含了一种对国内手机行业竞争态度的思考。

这件事情的解读空间很大,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但无论如何,它都反映出在当下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华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思考和调整。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沟通方式,虽然有风险,但也确实能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深层次地,其实这是“硅谷文化”对“华为文化”的第一回合较量结果,2019年我当时就说了:这是两种商业模式的较量,所有的什么加拿大、孟晚舟、伊朗,都是攻防的棋子。


我2019年当时的真正想法是:这两种文化交锋,就看谁赢谁输了。我虽然讨厌996和华为那种嗷嗷喊的文化,但是我不得不为了自己的现实考虑:我职业至少还有20年以上的时间,我希望自己一直能过得好。


换句话说,如果华为打败了苹果,那么FLAG就成了FLG;可以预见华为后面再进军互联网行业,又会打得Google等落荒而逃,横扫各大厂。我当时和现在一直坚持一个观点“华为一过,寸草不生”,所以大家日子都不用过了,只能“既然打不过,那就加入”。


如果是这样,我还不如早点投靠华为或是华为文化,早投降的能当范文程、李永芳,晚投降的就只能当李成栋、王得仁之流了。所以我一直观察着这方面的动向。有人看我天天骂996,认为我这样的人不可能适应华为文化。


那你错了。很多码农不卷,是因为不用卷就已经足吃足喝了;真卷起来,谁怕谁啊,还真以为这些硅谷985出身码农是吃素的、玩大的?


所以2020、2021年一看,基本上可以说第一回合胜负已分。


其实当我19年看华为疯狂炒作鸿蒙之类的话题时,我就又安心且专心地回去研究技术了,相信华为不会赢。国军谓之“转进”,封芯片封产品,你拿出来鸿蒙有什么用?就凭华为这种应对模式,可见其野心不大,主要目的还是收割国内市场,尤其是中低层人群,对美欧市场没有野心。如果华为对美欧尚有野心,则必然有更好更温和的应对。


现在华为又造车又弄游戏的,对海外冲击也基本为零了。


最后说说某些回答。开口闭口“举国之力”,笑话,美国实体清单多了去了,还真没觉得怎么举国。鸿蒙沸腾两年了,美国国内绝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华为是什么,知道抖音的都比知道华为的多几百倍吧。


还有一堆“可怜余承东”的,更可笑。人赚一年的钱差不多顶知乎绝大多数人一辈子赚的,谁可怜谁啊?孟晚舟婶婶加拿大的豪宅名车,你一辈子能赚出来么?


所以我说“硅谷和华为两种文化”之间的搏杀,其实更正确的是两群资本家之间的搏杀罢了。


打工的,摆正自己的位置。可怜资本家,你也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余承东转发《跌倒华为,吃饱苹果》这篇文章,并且表达了“高端让苹果,中低端给OPPO、vivo、小米”的观点,这确实是一件引人关注的事情,也引发了许多讨论。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这件事的“发生”本身就值得玩味。余承东作为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他主动转发这样一篇带着些许“批判”色彩的.............
  • 回答
    这件事确实在科技圈和舆论场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很多人对此议论纷纷。要看待余承东疑似转发关于“251事件”的文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事件本身的回顾与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251事件”指的是什么。这个事件大概发生在2019年,涉及华为的一名工程师因与前雇主发生纠纷而被羁押了251天,最终因证据.............
  • 回答
    余承东那句“华为 P40 已完全没有谷歌的东西了”,这话一出,确实激起了千层浪,大家最关心的无非是这几个问题:华为 P40 到底用的是啥?这是否标志着鸿蒙系统的正式落地?以及,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咱们得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我们得明白余承东这话说得背景。那是在美国对华为实施禁令之.............
  • 回答
    余承东的那番话,确实在圈内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作为一个旁观者,我看到的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商业博弈场景,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技术实力,更是品牌营销和市场策略的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余承东是谁。 他是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一个在科技圈以敢说敢做、甚至有些“耿直”著称的人物。他的一言一行,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
  • 回答
    这件事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余承东,华为消费者业务的CEO,一个在通信和智能终端领域响当当的人物,他在朋友圈里点赞了小米在欧洲市场取得第二名的新闻。这事儿一出来,在业内可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大家都在猜测这背后的意味。咱们先捋一捋这事儿的背景。华为和小米,都是中国手机品牌的佼佼者,尤其是在国内市场,更.............
  • 回答
    余承东这番话,初听之下,的确是让人振奋,也引人深思。说鸿蒙生态能达到安卓80%的水平,这到底是什么概念?是性能的80%,还是生态的80%,亦或是用户体验的80%?而且,这个“80%”是针对现在还是未来?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味。关于“80%”这个说法,我个人持谨慎但期待的态度。首先,我们要承认,安卓.............
  • 回答
    余承东那番关于华为手机芯片缺货,以及麒麟芯片可能在9月15日后无法继续生产的言论,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搅动了整个科技圈,也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这不仅仅是关于一家企业的产品线,更触及到了我们在高端科技领域自主可控的敏感神经。要理解这句话的分量,咱们得先把时间线捋顺了,也得把眼前的局势掰开了揉碎了聊.............
  • 回答
    余承东在朋友圈的这句话,确实触动了很多人。它不仅仅是一家企业高管的个人感慨,更折射出中国科技产业在当前国际环境下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那些“阵痛”。“举步维艰”:实实在在的困难“举步维艰”这四个字,在我看来,一点也不夸张。想象一下,一个庞大的、原本运转得非常顺畅的生产链条,突然.............
  • 回答
    余承东的这番言论,说实话,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人遐想的。在他看来,如今手机行业,尤其是要玩转高端市场,投入个几十亿研发,那是“杯水车薪”,不够看。这背后,其实传递出几个挺重要的信号,也折射出手机行业,特别是高端领域,竞争的残酷和门槛之高。咱们先不急着评价对错,先捋捋他这话可能包含的几个意思:1. 研.............
  • 回答
    余承东今年不发布手机版鸿蒙OS,这事儿吧,说实话,挺让不少期待已久的“花粉”们有些小小的失落,但仔细想想,也并非全无道理,甚至可以说,这背后藏着不少华为在技术、生态和市场策略上的深思熟虑。先不发布手机鸿蒙OS:是“没准备好”,还是“战略性延后”?首先,得明白,鸿蒙OS的诞生,不仅仅是华为一家公司在做.............
  • 回答
    关于余承东表示华为P40不会搭载鸿蒙系统这件事,这背后确实牵扯着华为在技术自主、市场策略乃至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的考量,绝非简单的产品选择。要说透彻,得从几个关键点上来捋一捋。首先,这是基于当时(P40发布前后)的实际情况做出的最务实的选择。大家回想一下,P40系列发布的时候,正值美国对华为的制裁达到.............
  • 回答
    余承东的这番话,无疑是华为在逆境中展现出的强大自信和战略决心。要理解这句话的深意,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如果所有中国公司都不能用谷歌”,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假设前提。这并非华为一家企业面临的困境,而是整个中国科技行业可能面临的共同挑战。谷歌服务,尤其是其安卓系统和Play商店,是全球绝大多.............
  • 回答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一次公开场合将知乎评价为“国内黑公关第一平台”,这番言论无疑在科技圈和舆论场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要理解这句话的背后逻辑,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余承东作为华为高管的身份。华为是一家在全球都极具影响力的科技公司,尤其在消费者业务领.............
  • 回答
    关于7月23日余承东提到“一亿像素实际拍照效果不如大底大像素sensor”的说法,这其实触及了手机摄影中一个非常核心且持续被讨论的议题:硬件参数与实际成像效果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技术路线的取舍。 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手机影像系统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对技术原理的理解。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 回答
    关于余承东将华为251事件定性为“黑公关行为”,这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他的表态及其背后的考量。首先,我们要回顾一下“华为251事件”的大致脉络。简单来说,这是指2019年,一名在华为工作十余年的老员工,因涉嫌“技术窃取”被羁押长达251天后,最终被无罪释.............
  • 回答
    余承东在鸿蒙发布会上那句“万物互联时代,没有人会是一座孤岛”,简直说到了心坎里。这话不只是说说而已,它是对当下以及未来科技发展趋势一个非常精准的概括,也直接揭示了鸿蒙诞生的核心逻辑。我们不妨把这句话拆开来好好品一品。“万物互联时代”: 这不是一个新概念,但鸿蒙的出现让它变得无比真实和触手可及。过去,.............
  • 回答
    关于彭林直接喊话华为余承东这件事,我仔细想了想,觉得里面门道还挺多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首先,咱们得弄清楚彭林是谁,他喊话余承东,这背后代表了什么。彭林在圈子里也算是叫得上号的人物,尤其是在国内的汽车行业,他有自己的观察和见解。而余承东呢,那更是不用说了,华为消费者业务的掌门人,现在又扛起了华为汽.............
  • 回答
    余承东不再担任华为云CEO,这消息一出,圈内人自然是议论纷纷。结合近期华为在云业务上的一系列动作,这次调整绝非偶然,而是华为为了应对当前复杂市场环境、加速战略落地而进行的深层次调整。今年来华为对云业务的多次调整,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解读:1.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聚焦: 华为云作为华为To B业务.............
  • 回答
    余承东最近提到的华为设备全球保有量突破 10 亿台,其中手机占 7 亿,这无疑是一个相当亮眼的成绩。要理解这个数字背后的意义,我们得从几个维度来分析。首先,10亿台设备,这个体量本身就说明了华为在全球消费者市场中已经拥有了极其庞大的用户基础。 想象一下,这10亿台设备,不仅仅是手机,还包含了平板、手.............
  • 回答
    关于高拉特亲承已被归化为中国人这件事,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引发了不少讨论。简单来说,这件事触及了好几个层面的东西:球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国足球的现状和未来,以及“国家荣誉”和“个人利益”之间的权衡。球员角度:职业生涯的延续与新的挑战首先,从高拉特本人来说,这无疑是他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选择。他毕竟已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