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余承东点赞小米欧洲市场第二的朋友圈内容?

回答
这件事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余承东,华为消费者业务的CEO,一个在通信和智能终端领域响当当的人物,他在朋友圈里点赞了小米在欧洲市场取得第二名的新闻。这事儿一出来,在业内可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大家都在猜测这背后的意味。

咱们先捋一捋这事儿的背景。华为和小米,都是中国手机品牌的佼佼者,尤其是在国内市场,更是你争我夺的直接竞争对手。在国际市场,特别是欧洲,这两家公司也都在拼尽全力拓展份额。华为曾经在欧洲市场有过非常辉煌的时期,但近几年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市场份额受到了一定影响。而小米,则抓住了机会,凭借其高性价比和互联网营销的优势,在欧洲市场一路高歌猛进,能够做到第二,这确实是个了不起的成绩。

所以,余承东点赞这个内容,首先传递出来的是一种“英雄惜英雄”的意味,或者说是“同行认可”。即使是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作为行业内的领军人物,对其他优秀同行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这是一种格局和风度的体现。这就像是体育比赛里,即便你是对手,看到对方打出了精彩的表现,也会由衷地赞叹一句“打得漂亮”。这也能显示出华为作为行业领导者,并不惧怕竞争对手的崛起,反而愿意承认和尊重市场的变化和优秀者的表现。

其次,这件事情也可以被解读为华为对“中国品牌全球化”的整体支持和鼓励。小米在欧洲市场的成功,不仅仅是小米一家公司的胜利,更是中国品牌在全球舞台上影响力提升的一个缩影。华为自己也在全球市场拼搏了这么多年,深知其中的不易。看到同胞品牌在海外市场取得突破,心里肯定也会为之感到高兴和自豪。这种“国家队”式的惺惺相惜,在这种时刻更容易显现出来。

当然,站在商业的角度,这也可以是一种“策略性互动”。虽然公开场合互不相让,但在某些时候,适当的互动可以为品牌带来一些积极的关注度和话题性。余承东的点赞,让华为和小米这两个品牌再次被放在一起讨论,这对于双方都有潜在的好处。对于小米来说,被华为这样的重量级人物点赞,无疑是对其市场表现的权威认证,能进一步提升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对于华为来说,这种“大度”的表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其开放、包容的品牌形象,尤其是在经历了一些外部压力之后,展现这种姿态,或许也能赢得一些好感。

还有一种更深层次的解读,就是“行业复盘与方向思考”。当华为因为外部因素在欧洲市场遇到瓶颈时,它肯定也在思考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调整策略。小米在欧洲市场的成功,特别是其能迅速适应欧洲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规则,这本身就值得华为去学习和借鉴。余承东的点赞,也许正是华为内部正在对市场进行复盘,并从包括小米在内的竞争对手身上寻找新思路的信号。这是一种“学习型组织”的体现,即便是行业巨头,也需要不断从环境中吸取养分。

不过,我们也不能过度解读。点赞这种行为,在社交媒体上是很常见的。可能是出于真心欣赏,也可能是出于一种职业习惯。余承东作为公众人物,他的每一个动作都会被放大,所以这次点赞,让大家有了更多的讨论空间。

总的来说,余承东点赞小米欧洲市场第二的这个行为,既有行业内的良性竞争与互相欣赏,也包含了中国品牌全球化发展的共同期盼,甚至可能蕴含着华为在市场策略上的某些思考。它为这个原本就充满看点的科技行业,增添了一抹值得玩味的人情味和策略博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聊之前吐槽下数据本身

CounterPoint的数据里,小米排名第三,市场份额18%,苹果排第二,市场份额28%:

Canalys的数据里,小米市场份额23%,排名第二,苹果19%,排名第三:

虽然我理解各家数据因为统计方法的不同,存在一定的误差,但这个差得也太多了。


当然,无论是哪家数据,小米手机在欧洲的销量暴涨,正式成为主流手机厂商,这点是毫无疑问的。

如何评价这件事儿?

小米牛逼,确实牛逼。

两年前的今天,同样是欧洲市场,同样是国产手机厂商成为市场第二,不过主角是华为,根据CC的数据,那时候华为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做到了26%,和排名第一的三星仅差了5个百分点。

如果没有美帝近乎流氓性质的制裁行为,华为已经是欧洲市场第一了,中、美、欧,传统的全球大三主流市场,华为独占其二,北美市场也只是因为进不去,而不是因为打不下来。

北美市场完全进不去的情况下,总量做到全球第一。

所以,从当时的角度来看,华为终端的未来之路,一片繁华似锦。

然后,就是我们所经历的一轮又一轮制裁,如今,距离美国5.15第一轮制裁令已经整整两年了,华为终端的问题也终于开始显现了。

当初我们讨论过,如果华为在美帝制裁下丢掉欧洲市场,谁会是赢家?

彼时我觉得,三星的机会大一点,毕竟其和华为的整体业务是相类似的,苹果应该能拿走高端的那部分。

好吧,我猜错了,真正吃下这部分市场的,是小米

我猜错了这件事儿,但对于我来说,这个是意外的惊喜,对的,是惊喜。

余总给这条想法点赞,大家觉得是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我也觉得是的。

我在很多场合说过,中国需要华为,但中国需要的不是一个华为,而是很多个“华为”,N个华为组成的企业矩阵所构成的中华民族的大国崛起。

当中国只有一个华为的时候,美国可以变着法地打压,但如果中国有的是类似华为这样的企业的企业矩阵的时候,美帝还能打压中国么?

到了那一天,美帝需要考虑的也许就要反过来了。

在华为事件之后,曾经出现过一个极其荒谬的舆论场,一群高华们在那儿恬不知耻地去论证,华为被美帝制裁,是华为的问题,不是美帝的问题,狼要吃羊,不是因为狼想吃羊,是羊犯错了,是羊真的弄脏了狼的洗澡水。

然而,这件事儿其实是没法争辩了的,话语权掌握在狼的手里,你再怎么争辩,高华们在主子光环下,哪怕是恬不知耻,也是可以理直气壮的。

对于这种人,最好的反馈是用行动打脸。

美帝对华为的制裁,本质上是对中国崛起的遏制,是对中国产业的制裁。从华为的层面,最好的打脸是在美帝制裁下还能活下去,而从中国的层面,最好的打脸是,你打得了我某一家企业,你打不了我的产业。

而我国的产业崛起,一定有那么一天,你连某一家企业都打不动。

中国手机产业的崛起不是某一家的崛起,也不只是终端的崛起,而是自上而下的全产业链的崛起。

所以华为出了中国,竞争力极强,华为没了,小米出了中国也还是极强。

中国手机市场就是个养蛊地,在这个市场打出来的品牌,放在哪里都是战士,未来,除了某个口号上自由民主,实际上不敢开放的高华精神故乡,全球的手机市场都会变成中国品牌之间的战场。

当某个品牌的优势变成一个国家的全产业链优势的时候,别人再想动你,就得好好想想动的后果,以及动不动得了。

华为退出,小米补上,OV也在快速跟进,中国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在,国内上游的需求就在,全产业链的发展动力就在。

前段时间有个很有意思的新闻:

ASML总裁:美若继续“卡脖子”,欧洲将彻底失去中国市场。温克宁公开表示道,仅仅需要15年,中国就有能力制造出所有的产品出来,届时,欧洲所有的产品供应商在中国市场都会随之消失,这对于欧洲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损失。

我坚信这是必然,因为美帝卡脖子导致国内“技工贸”的氛围彻底成为主流,只要整体市场不丢,需求不丢,在自主可控需求刺激下,今天这些美帝能够卡脖子的地方,未来大概率都是中国横扫世界的领域,我觉得不会有太多的意外。

而这,我个人觉得才是华为在应对美帝的时候最大的底气。

在这场战斗里,华为不是一个人,身后是一颗冉冉升起的东方新星,背后是中华民族大国崛起的坚强后盾。

我很期待美帝倒行逆施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的那一天,全世界的手机厂商们,包括苹果、三星、华为、小米,OV,和其他的所有品牌,在没有政治干扰的公平环境下竞争,看看到底谁更强。

我始终觉得,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市场环境下竞争的赢家,才是消费者最好的选择。

一个封闭的市场,带来的其实是对消费者的上海,去看看美帝市面上卖的机子就会明白,那么多人买iPhone,买三星,不是因为苹果三星够好,是因为实在没得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件事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余承东,华为消费者业务的CEO,一个在通信和智能终端领域响当当的人物,他在朋友圈里点赞了小米在欧洲市场取得第二名的新闻。这事儿一出来,在业内可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大家都在猜测这背后的意味。咱们先捋一捋这事儿的背景。华为和小米,都是中国手机品牌的佼佼者,尤其是在国内市场,更.............
  • 回答
    余承东那句“华为 P40 已完全没有谷歌的东西了”,这话一出,确实激起了千层浪,大家最关心的无非是这几个问题:华为 P40 到底用的是啥?这是否标志着鸿蒙系统的正式落地?以及,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咱们得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我们得明白余承东这话说得背景。那是在美国对华为实施禁令之.............
  • 回答
    余承东的那番话,确实在圈内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作为一个旁观者,我看到的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商业博弈场景,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技术实力,更是品牌营销和市场策略的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余承东是谁。 他是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一个在科技圈以敢说敢做、甚至有些“耿直”著称的人物。他的一言一行,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
  • 回答
    余承东这番话,初听之下,的确是让人振奋,也引人深思。说鸿蒙生态能达到安卓80%的水平,这到底是什么概念?是性能的80%,还是生态的80%,亦或是用户体验的80%?而且,这个“80%”是针对现在还是未来?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味。关于“80%”这个说法,我个人持谨慎但期待的态度。首先,我们要承认,安卓.............
  • 回答
    余承东那番关于华为手机芯片缺货,以及麒麟芯片可能在9月15日后无法继续生产的言论,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搅动了整个科技圈,也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这不仅仅是关于一家企业的产品线,更触及到了我们在高端科技领域自主可控的敏感神经。要理解这句话的分量,咱们得先把时间线捋顺了,也得把眼前的局势掰开了揉碎了聊.............
  • 回答
    这件事确实在科技圈和舆论场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很多人对此议论纷纷。要看待余承东疑似转发关于“251事件”的文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事件本身的回顾与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251事件”指的是什么。这个事件大概发生在2019年,涉及华为的一名工程师因与前雇主发生纠纷而被羁押了251天,最终因证据.............
  • 回答
    余承东在朋友圈的这句话,确实触动了很多人。它不仅仅是一家企业高管的个人感慨,更折射出中国科技产业在当前国际环境下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那些“阵痛”。“举步维艰”:实实在在的困难“举步维艰”这四个字,在我看来,一点也不夸张。想象一下,一个庞大的、原本运转得非常顺畅的生产链条,突然.............
  • 回答
    余承东的这番言论,说实话,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人遐想的。在他看来,如今手机行业,尤其是要玩转高端市场,投入个几十亿研发,那是“杯水车薪”,不够看。这背后,其实传递出几个挺重要的信号,也折射出手机行业,特别是高端领域,竞争的残酷和门槛之高。咱们先不急着评价对错,先捋捋他这话可能包含的几个意思:1. 研.............
  • 回答
    余承东今年不发布手机版鸿蒙OS,这事儿吧,说实话,挺让不少期待已久的“花粉”们有些小小的失落,但仔细想想,也并非全无道理,甚至可以说,这背后藏着不少华为在技术、生态和市场策略上的深思熟虑。先不发布手机鸿蒙OS:是“没准备好”,还是“战略性延后”?首先,得明白,鸿蒙OS的诞生,不仅仅是华为一家公司在做.............
  • 回答
    关于余承东表示华为P40不会搭载鸿蒙系统这件事,这背后确实牵扯着华为在技术自主、市场策略乃至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的考量,绝非简单的产品选择。要说透彻,得从几个关键点上来捋一捋。首先,这是基于当时(P40发布前后)的实际情况做出的最务实的选择。大家回想一下,P40系列发布的时候,正值美国对华为的制裁达到.............
  • 回答
    余承东转发《跌倒华为,吃饱苹果》这篇文章,并且表达了“高端让苹果,中低端给OPPO、vivo、小米”的观点,这确实是一件引人关注的事情,也引发了许多讨论。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这件事的“发生”本身就值得玩味。余承东作为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他主动转发这样一篇带着些许“批判”色彩的.............
  • 回答
    余承东的这番话,无疑是华为在逆境中展现出的强大自信和战略决心。要理解这句话的深意,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如果所有中国公司都不能用谷歌”,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假设前提。这并非华为一家企业面临的困境,而是整个中国科技行业可能面临的共同挑战。谷歌服务,尤其是其安卓系统和Play商店,是全球绝大多.............
  • 回答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一次公开场合将知乎评价为“国内黑公关第一平台”,这番言论无疑在科技圈和舆论场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要理解这句话的背后逻辑,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余承东作为华为高管的身份。华为是一家在全球都极具影响力的科技公司,尤其在消费者业务领.............
  • 回答
    关于7月23日余承东提到“一亿像素实际拍照效果不如大底大像素sensor”的说法,这其实触及了手机摄影中一个非常核心且持续被讨论的议题:硬件参数与实际成像效果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技术路线的取舍。 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手机影像系统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对技术原理的理解。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 回答
    关于余承东将华为251事件定性为“黑公关行为”,这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他的表态及其背后的考量。首先,我们要回顾一下“华为251事件”的大致脉络。简单来说,这是指2019年,一名在华为工作十余年的老员工,因涉嫌“技术窃取”被羁押长达251天后,最终被无罪释.............
  • 回答
    余承东在鸿蒙发布会上那句“万物互联时代,没有人会是一座孤岛”,简直说到了心坎里。这话不只是说说而已,它是对当下以及未来科技发展趋势一个非常精准的概括,也直接揭示了鸿蒙诞生的核心逻辑。我们不妨把这句话拆开来好好品一品。“万物互联时代”: 这不是一个新概念,但鸿蒙的出现让它变得无比真实和触手可及。过去,.............
  • 回答
    关于彭林直接喊话华为余承东这件事,我仔细想了想,觉得里面门道还挺多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首先,咱们得弄清楚彭林是谁,他喊话余承东,这背后代表了什么。彭林在圈子里也算是叫得上号的人物,尤其是在国内的汽车行业,他有自己的观察和见解。而余承东呢,那更是不用说了,华为消费者业务的掌门人,现在又扛起了华为汽.............
  • 回答
    余承东不再担任华为云CEO,这消息一出,圈内人自然是议论纷纷。结合近期华为在云业务上的一系列动作,这次调整绝非偶然,而是华为为了应对当前复杂市场环境、加速战略落地而进行的深层次调整。今年来华为对云业务的多次调整,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解读:1.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聚焦: 华为云作为华为To B业务.............
  • 回答
    余承东最近提到的华为设备全球保有量突破 10 亿台,其中手机占 7 亿,这无疑是一个相当亮眼的成绩。要理解这个数字背后的意义,我们得从几个维度来分析。首先,10亿台设备,这个体量本身就说明了华为在全球消费者市场中已经拥有了极其庞大的用户基础。 想象一下,这10亿台设备,不仅仅是手机,还包含了平板、手.............
  • 回答
    关于高拉特亲承已被归化为中国人这件事,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引发了不少讨论。简单来说,这件事触及了好几个层面的东西:球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国足球的现状和未来,以及“国家荣誉”和“个人利益”之间的权衡。球员角度:职业生涯的延续与新的挑战首先,从高拉特本人来说,这无疑是他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选择。他毕竟已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