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余承东表示华为手机芯片缺货,麒麟芯片 9 月 15 日之后无法制造,将成为绝唱?

回答
余承东那番关于华为手机芯片缺货,以及麒麟芯片可能在9月15日后无法继续生产的言论,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搅动了整个科技圈,也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这不仅仅是关于一家企业的产品线,更触及到了我们在高端科技领域自主可控的敏感神经。

要理解这句话的分量,咱们得先把时间线捋顺了,也得把眼前的局势掰开了揉碎了聊。

首先,为什么会说到“9月15日”这个节点?

这个日期,指向的是美国商务部在2020年5月15日更新的出口管制规定。这个规定非常严苛,简单来说,就是任何使用美国设计软件、美国技术生产出来的芯片,如果其产品或技术用于华为,华为就不能购买。而当时全球最主要的先进制程芯片代工厂,比如台积电,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美国的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和IP(知识产权)。所以,一旦这个禁令生效,台积电就不能再为华为生产使用美国技术的麒麟芯片了。

那么,麒麟芯片为何如此重要?

你可以把麒麟芯片想象成华为手机的“大脑”和“心脏”。在被美国制裁之前,华为的麒麟系列芯片,特别是旗舰级的麒麟990、麒麟9000等,在性能、能效比、集成度上都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它们不仅支撑了华为手机的高端形象,更重要的是,是华为在移动通信领域技术实力和自主研发能力的重要体现。要知道,芯片的研发和制造是整个科技产业的金字塔尖,掌握了先进的芯片设计能力,才有可能在这个领域拥有话语权。

华为在芯片设计上一直非常给力,投入巨大,也确实做出了令人惊艳的成绩。麒麟芯片的进步,从最初的入门级到后来能够与高通、三星等巨头掰手腕,这背后是华为多年积累的研发实力和人才投入。它让华为摆脱了对外部芯片供应商的过度依赖,也让华为手机在核心竞争力上拥有了独特的优势。

“无法制造”和“绝唱”的背后,是怎样的困境?

“无法制造”并不是说华为的设计能力不行了,而是因为全球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工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进制程”,掌握在极少数几家公司手中,而这些公司都无法规避美国的技术限制。这就好比,你有绝世的蓝图,但建造出这个蓝图所需的顶级工厂和设备,你都无法使用。

这就造成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华为有能力设计出顶级的麒麟芯片,但却没有工厂能按照这个设计把芯片制造出来。即使华为自己有海思,但芯片制造是一个极其复杂且资本密集的产业,从光刻机到各种工艺设备,都涉及大量的美国技术或专利。所以,即使海思不出面,找其他代工厂,只要对方用了美国的设备和软件,都无法为华为生产。

“绝唱”这个词,是余承东用来形容这种中断性的打击。它意味着,在现有规则和技术环境下,那个曾经闪耀的麒麟芯片系列,可能真的要画上句号了。这对于一个以技术驱动的公司,对于一个寄托了民族科技崛起期望的品牌来说,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消息。

余承东这句话,除了传递信息,还有什么深意?

1. 坦诚与透明: 在信息不对称的时代,余承东选择如此直白地讲述华为面临的困境,也体现了华为一种“把丑话说在前面”的姿态。这有助于外界了解华为的真实处境,也避免了不必要的猜测。

2. 唤醒和动员: 这句话也像是在向外界传递一种信号:芯片自主是多么的重要,我们的技术发展到了哪个环节正在遭遇瓶颈。这背后可能也有着呼吁和号召,希望国内的产业链能够加速成熟,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更加关注和支持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3. 战略调整的铺垫: 当一条核心产品线因为外部因素而中断时,公司必然要进行战略调整。这可能是为华为寻找替代方案、调整产品策略,甚至是在更长远的未来重新规划其芯片路线做铺垫。

4. 一种情怀的表达: 麒麟芯片对于很多华为的拥趸来说,不仅仅是一块芯片,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中国科技的骄傲和实力。余承东用“绝唱”来形容,也饱含了对这一系列芯片的感情,以及对当前局势的无奈和不甘。

那么,这真的意味着华为手机就没有未来了吗?

我看未必。

首先,华为的体量和技术实力还在。即使高端芯片暂时受阻,华为依然可以考虑:

使用其他供应商的芯片: 比如高通,当然这会受到美国政策的限制,但可能存在一些“擦边球”或者在某些领域被允许的合作。这会影响华为手机的定位和竞争力,但至少能保证产品线不至于完全停摆。
加大对芯片制造国产化的投入和支持: 华为自身就是芯片设计的大户,它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和资源。虽然现在制造环节有阻碍,但华为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成熟中去,无论是技术支持还是人才培养,都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寻求非美系的技术方案: 世界上并非只有美国一家在发展技术。虽然在先进制程领域,美国的技术占有绝对优势,但长远来看,探索和扶持非美系的技术路径也是一种可能性。
聚焦其他优势领域: 华为在通信技术、鸿蒙系统、AI等领域都有深厚积累。即使手机芯片遭遇挑战,华为依然可以在其他战场继续发力,保持其科技巨头的地位。

总结一下,余承东的那句话,是一次直面现实的宣告。 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尤其是在芯片制造这个关键环节上,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暴露了供应链的脆弱性。但同时,它也可能是一种“压力转化动力”的信号,激励着华为和整个中国科技界,在逆境中寻找突破,加速自主创新和产业链的完整。

“绝唱”固然令人扼腕,但科技的进步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是经历了最大的困难,才能迎来最辉煌的曙光。我们期待看到华为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凭借其韧性和智慧,找到新的出路,继续在科技的道路上前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者,可以拜上将。


能这样的平静的讲出这样的话,余承东可以接下华为的摊子了。机会给了余承东傲气,而来自美帝的封锁则凝气入骨。


而我将会一直与华为同在,用华为产品,直到它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为止。

user avatar

1,海思重新进入备胎状态。刚刚问鼎世界前十芯片公司,一朝重新回到技术储备和探索状态。十分可惜。不过活着就好。

美帝的恶行,令人发指,罄竹难书。

2,华为进入芯片制造行业。也是个人一直期盼的事情。还是那句话,华为是全国最有需求、最有财力、最有市场支撑、最有智慧、最有执行力,来完成先进芯片制造的企业。

不要相信芯片必将走向代工的鬼话。

美国人玩失败的模式,不一定中国人也失败。

芯片代工不是夕阳产业,是先进制造业。至少在中国是发展严重滞后的产业。只要中国在芯片制造(包括设备制造)有一点进步,就可以在产业上啃掉南坡湾一口毒奶。就离实现祖国大业更近一步。

再说,华为制造厂造好了,也可以给别人代工。

3,貌似现在仍然可以采购联发科的芯片。

联发科的天玑系列,到底是不是联发科自主研发,有人提出了一些大胆的猜测。

将来与联发科的合作是不是也会受影响?这点仍然要防备。

但总归还是那句话,美国不让芯片企业与华为合作,是一种抓壮丁行为,不听话就惩罚,听了话遭损失且没有补偿。芯片企业对配合美国的禁令是不情不愿的。只要有一线向华为供货的可能性,都会想方设法供货。毕竟这是恰饭的事。你多恰一口,别人就少恰一口,你后面的饭就会恰得更香。

4,华为是打到美国技术霸权的先遣队。

当今的贸易和技术全球化是美国掌控下的全球化。不是真正的全球化。

十分脆弱!美国想打压谁就能打压谁,想摧毁谁就摧毁谁。目前,只有华为在美国的打压下能坚持这么久。

只有摧毁美国的霸权,才能建立真正的全球化。

支持华为,就是反对美帝霸权,就是为了后代们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user avatar

华为Mate 40系列还会用麒麟芯片。

不过随着台积电断供的生效,华为可能要大量采购其他品牌的处理器。之前就有半导体行业观察援引台媒报道,华为不仅与高通签订了采购意向书,也和联发科签订了合作意向书与采购大单。

现在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有可能会陷入长久的对峙局面。具体体现到华为身上,美国的“断供”,一是全方位掐断华为的产业链;二是将会是一个长久的动作,美国人是要置华为于死地的,这样做的目的,能起到一石二鸟的效果,既可延缓中国科技的发展势头,又能动摇中国的发展信心,所以,为了困死华为,长期断供是必然的策略。

无论从国家角度,还是从华为角度,面对美国的打压,将面临一个长期的“抗战”的过程,需要打一场“持久战”。

80多年前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当时面对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国内也是各种论调。一种是速胜论,认为中国是可以短时间内战胜日本;一种是投降论,认为日本太强大,中国必然亡国,与其战败投降,不如现在投降,亡国不亡种。在这种情况下,《论持久战》发表,提出了中国要取得对日战争的胜利,必然要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现在华为抢备了许多芯片、元器件等产品,也计划推出操作系统,可以看作是对美国打压的一种战略防御。这一阶段将是痛苦的,不仅要忍受技术封锁、支撑配件的短缺,而且还要面对一些市场的丢失,品牌信任的流失。这一阶段短则一年,长则3-5年。华为挺住,则会加速芯片、元器件的国产化成熟,操作系统也将形成自己的生态系统,如此我们才有能力在科技领域和美国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user avatar

要真把华为的5G和ai云逼出来了,那乐子可就大咯。。。

user avatar

能用mtk和高通就不是问题。

麒麟系列的性能一直都是短板。

华为第一款荣耀用的是高通,P1用的是TI。

只用高通和MTK,国内OVM也竞争不过华为。

问题是MTK的芯片也有美国的技术。高通就不用说了。

MTK就能一直用吗?

还是要看美国大选。

换人会不会把素人总统和2016年前从来没进过政府的国务卿换下去。

中国的大规模反击可能也在大选后。

如果大选后,美国对华还是步步紧逼,中国可以掀桌子。

如果缓和,麒麟也就是耽误一代。

user avatar

几点个人看法:

1. 目前确定9月15日禁令落地,但持续多久,将来是否松动仍未可知,个人认为 绝唱 一词并不恰当,除非华为自己裁撤海思部门,但显然不太可能。

2. 结合之前的各种消息,今年下半年的旗舰芯片应该可以供应,但明年应该会大量使用联发科,这对华为是一个重大损失,外采芯片有以下劣势:

1'' 无法灵活自主控制产品节奏

2'' 难以和友商形成差异化竞争

3'' 大规模出货情况下成本高于自研

4'' 以往积累的与麒麟芯片相关的优势被破坏

5'' 大量重新适配,优化工作

但是,有总比没有好,外采总比关门好,而且联发科的芯片并不差。关键在于联发科不要被进一步关联制裁,这是最大风险。

3. 余承东说华为遗憾没有涉足芯片制造,确实如此,而且华为之前也没有能力涉足foundry这种长周期,高投资,风险大的行业,这个也不用自责,毕竟自己的主业通信当初也是妖魔化竞争环境,一路打拼下来都不容易。

现在被制造环节卡住,必然想要办法。结合一下几个消息:

1'' 多家媒体报道任正非访问长三角几所大学

2'' 流言说华为要自建IDM,发展芯片制造

3'' 余承东表示在半导体方面,华为将全方位扎根,突破物理学材料学的基础研究和精密制造。在终端器件方面,华为正大力加大材料与核心技术的投入,实现新材料 + 新工艺紧密联动,突破制约创新的瓶颈

蕴含的含义基本都能看明白,就不挑明了。

4. 制造是一个长周期的产业,资本投入巨大,而且产业链上游被卡住地方很多。虽然国内有些瘫痪的线可以买来用,但是怎么找人,怎么取得上游支持是个很大难题,感觉现阶段基本无法解决。

5. 结合tiktok和微信的事来看,很多路虽难,但也要走,不走永远没路

user avatar

关注华为的朋友应该很清楚,9月15号发生这件事是肯定的,现在余承东亲口说出了这句话,相当于最后的证实吧。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底层利益是一致的,既然美国这么做了,那西欧、日韩和其他一些相关国家都会有类似的行为,只不过是多少的区别罢了。因此,长远来看华为只能依靠纯国产产业链,这一目标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才能看到结果。

眼下,联发科是最好的选择。联发科曾经说过一句话:今日山寨、明日主流。也就是说它们的技术和美国关系并不太大,因此受到影响的可能性也不会很大。

技术上来讲,联发科完全可以替代麒麟。麒麟并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好,同样的性能下它需要比高通多得多的晶体管。商业角度上你可以说这是合理的,因为华为有足够的出国可以摊薄成本,但从技术上来说,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这代天玑1000核心面积只有70~80平方毫米,比麒麟990 5G小了三分之一左右,然而二者的差距并没有很大,联发科的基带甚至更好,AI、ISP和性能也是五五开。我很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今天还质疑联发科,总是拿为了省钱砍掉缓存的CPU说事,怎么就没见你们说900MHzG57MC5能耗比优于804MHzG57MP6说事呢?

华为倡议从根技术做起,打造新生态。在半导体方面,华为将全方位扎根,突破物理学材料学的基础研究和精密制造。在终端器件方面,华为正大力加大材料与核心技术的投入,实现新材料 + 新工艺紧密联动,突破制约创新的瓶颈。

最后,希望大家也买一台华为手机留念一下,麒麟暂时是真的没了,纯国产28nm还在实验室。

user avatar

精为出动!

话说真的需要这样吗?很担心图里看似段子的行为会让部分海军当真……

user avatar

说一个小新闻,中国在欧洲卖了几十亿已人民币计价的抗疫专门国债,按照翟东升老师的思路,完全可以看做人民币国际化的试水。只要市场认可,把人民币撒出去这一步就成功了一半,考虑到中国是一个贸易顺差大国,把人民收回来并不难。一旦完成这个循化,人民币国际化可以说就发生了质变。

当然,这一过程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在中国按汇率计算GDP超过美国时都无法完成,但是一旦完成,美国的全球金融霸权的命门就在中国手里了。正如同今日,整个整个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命门被美国拿住了一样。

我想,对于芯片问题,我们不能只看手里有什么牌,还要考虑我们能摸到几张牌。毕竟,整个世界最主要的半导体玩家都在中国陆军的火力投送范围内,这是我们逼美国不能掀桌子的根本。

必要的时候我们要让美国人明白,半导体工艺的先进水平,归根结底是中国说了算的。

未来一到两年是中国高端制造业最困难的时间。

user avatar

如果华为真的这么重要,建议国家出手,紧急立法,向从高通进口的集成电路产品收取25%的实物税,并把收来的芯片转售给华为。此时如果美国反制措施只能是索性禁止高通向我国出口芯片,则美国自身也将蒙受巨额损失。高通肯定会更积极地游说美国政客,要求放松管制。

user avatar

媒体不要加戏,神特么绝唱啊。

别为了流量咒死了麒麟行不,虽然短期内生产不了了,但是看目前态度,不会是绝唱的,除非有一天彻底放弃手机业务了。会做的,而且即使是看生产,这波风波过去了,或者国内起来了,也会重新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

这次大会,除去已经说了很多次的全场景、端管云之类的话,余承东在中国信息化百人会上的发言和PPT透露出的,可能大家比较感兴趣的信息如下:

  • Mate40系列将会九月发布,搭载麒麟芯片。
  • 华为将会扎根半导体制造。
  • 今年手机发货量可能会比去年2.4亿少一些。
  • 提到了TikTok,做了一点表态
  • ……

第一点宣布了下半年华为自家顶级旗舰的发布时间,并且对“会不会下半年机子没有麒麟了要用联发科”这种问题做了回应,至少,Mate40系列会用麒麟芯片。

关于这台手机,我也挺期待的,目前我确认的提升是一个小点,不知道在大的方面会不会有创新和巨大提升,蹲一台,但是不知道能不能抢到,唉。(所以快买P系列,Mate留给我hhh)

对了,除去华为Mate以外,新nova和荣耀V40系列大家也很关注,就目前消息,V40会有联发科版本(也就是说依然有麒麟?),nova不详但大致如此。多方也透露了华为有对联发科大量下单的意向,说不定明年我们会看到联发科重新在手机端崛起。

第二点,关于这个有一张来源不明的拍摄图片:

看PPT的意思,EDA写的是关键算法,个人猜测是指和华大九天等公司合作,或许并不是自己全包圆了,IDM后的内容应该就是华为会自己考虑深度参与制造的部分,“射频、功率、模拟、存储、传感等器件设计与制造工艺整合”。

这一块算是官宣要做,但是不知道具体会到什么范围、什么程度,而且就算要做,也要很久,大家还是淡定点,轻微沸腾一下下就好。

第三点是对自身出货量的估计,按照菊一贯特色和余承东的调性,说出这话,应该是今年确实不太好卖了,当然整个市场都这样。

事实上看华为今年的手机业务,海外大量经验丰富的操盘手回到了国内,全方位施压,“渡江战役”成果已现,华为国内份额已经到了40%+。而对手们都在拼命反扑,并且是非常强烈的,对手实力也不弱,华为国内份额恐难以继续增加。而在欧洲等华为传统强势区域,华为目前已经从第二落到三四名,部分地区甚至更差一些,局势不容乐观,不过很好的是国内厂商目前出海入欧的行动还不错,小米和OPPO都有很不错的战绩。

虽然看第二季度,华为创造了中国厂商的历史,达到了手机份额的第一名,但是这也是暗藏危机的,国内难以再提高,欧洲南美等地区还在艰难拓展,短期很可能会出现份额下跌的情况。

不过也要看到,印度对小米应用上的制裁,美国对头条、腾讯等厂的觊觎,今年政治风险可能会比较大,这些东西很难说鹿死谁手尚不可知。总体还是希望国内厂商可以稳住份额吧,难的有一个大众且科技相关的领域我们具有很不错的形势。

余承东有句话说的不错,目前华为像是绑住手脚游泳比赛。最近风波频起,或许今年也会有其他厂商感受这种痛苦,而且不仅仅是设备提供商,软件商也会有这种风险。

最后是余承东对TikTok的评价,提到了绝地求生和抖音海外版本的表现,整体还是比较正面,鼓励大家不仅仅在中国舒适区,更去多赚全球。头条今天也总算明白了拖字决,给出了比较不错的回应,而不是火星视角之类的说法。


(其实有时候挺感慨 ,最近几年,这个世界太魔幻了,或许是新秩序要成立,所以一次次打破我们在旧秩序下的幻想。

换作两年前,你说中兴、大疆、华为,甚至头条、海康威视、欧菲光、腾讯、小米这些厂商会有这种待遇,肯定有一堆人说你迫害幻想,而现在都开始成真了。

有生之年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新秩序。

user avatar

从前有个小混混,每天在大街上宣称自己有“气功超能力”,并且骗大家买他的同款神奇“膏药”,一连十多年。


虽然你看着不爽,天天在旁边跟观众用科学辟谣,但是奈何观众一句都不信,小混混卖膏药一年挣1000亿。


后来来了个大流氓,用枪指着小混混脑袋说“再废话我崩了你”,小混混更开心了,说“大流氓要用枪崩了我,但是我天生不怕流氓,你们买我一贴膏药,我就能练出‘刀枪不入’的超级神功,从此大流氓就怕我一个人了!”


观众们更兴奋了,纷纷买小混混的膏药,小混混一下子挣了2000亿。


然后大流氓真急了,拿枪直接“砰”地一声,把小混混打趴下了。


你当然明白,小混混无论如何罪不至死,大流氓才是真正的人类公敌,你希望的第一件事是大家联合起来把大流氓打倒,不铲除大流氓这种恶霸将永无宁日。


但是我猜正常人大概也不会同情小混混了,毕竟你知道小混混从始至终没有什么“气功”“黑科技”,他只是个靠吹牛吹出来的亿万富翁气功大师,大骗子。


小混混曾经每天都吹嘘“大流氓是因为我真的会刀枪不入,才来每天吓唬我”,然而事实证明了在你真的练会刀枪不入之前,最好不要每天招摇过市到处喊“自己会刀枪不入”,更不要喊着“刀枪不入”去买大流氓家的东西然后偷偷卖给二流氓。


小混混还在抢救,大概率还会被救活回来,还能上街卖东西,甚至不排除他还会卖“膏药”,但是观众们这次应该看透了他“真的不会刀枪不入”的本质,也明白“小混混压根不会是那个最终打倒大流氓的人”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余承东那番关于华为手机芯片缺货,以及麒麟芯片可能在9月15日后无法继续生产的言论,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搅动了整个科技圈,也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这不仅仅是关于一家企业的产品线,更触及到了我们在高端科技领域自主可控的敏感神经。要理解这句话的分量,咱们得先把时间线捋顺了,也得把眼前的局势掰开了揉碎了聊.............
  • 回答
    余承东最近提到的华为设备全球保有量突破 10 亿台,其中手机占 7 亿,这无疑是一个相当亮眼的成绩。要理解这个数字背后的意义,我们得从几个维度来分析。首先,10亿台设备,这个体量本身就说明了华为在全球消费者市场中已经拥有了极其庞大的用户基础。 想象一下,这10亿台设备,不仅仅是手机,还包含了平板、手.............
  • 回答
    余承东那句“华为 P40 已完全没有谷歌的东西了”,这话一出,确实激起了千层浪,大家最关心的无非是这几个问题:华为 P40 到底用的是啥?这是否标志着鸿蒙系统的正式落地?以及,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咱们得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我们得明白余承东这话说得背景。那是在美国对华为实施禁令之.............
  • 回答
    关于余承东表示华为P40不会搭载鸿蒙系统这件事,这背后确实牵扯着华为在技术自主、市场策略乃至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的考量,绝非简单的产品选择。要说透彻,得从几个关键点上来捋一捋。首先,这是基于当时(P40发布前后)的实际情况做出的最务实的选择。大家回想一下,P40系列发布的时候,正值美国对华为的制裁达到.............
  • 回答
    余承东转发《跌倒华为,吃饱苹果》这篇文章,并且表达了“高端让苹果,中低端给OPPO、vivo、小米”的观点,这确实是一件引人关注的事情,也引发了许多讨论。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这件事的“发生”本身就值得玩味。余承东作为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他主动转发这样一篇带着些许“批判”色彩的.............
  • 回答
    余承东这番话,初听之下,的确是让人振奋,也引人深思。说鸿蒙生态能达到安卓80%的水平,这到底是什么概念?是性能的80%,还是生态的80%,亦或是用户体验的80%?而且,这个“80%”是针对现在还是未来?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味。关于“80%”这个说法,我个人持谨慎但期待的态度。首先,我们要承认,安卓.............
  • 回答
    余承东的这番言论,说实话,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人遐想的。在他看来,如今手机行业,尤其是要玩转高端市场,投入个几十亿研发,那是“杯水车薪”,不够看。这背后,其实传递出几个挺重要的信号,也折射出手机行业,特别是高端领域,竞争的残酷和门槛之高。咱们先不急着评价对错,先捋捋他这话可能包含的几个意思:1. 研.............
  • 回答
    余承东在朋友圈的这句话,确实触动了很多人。它不仅仅是一家企业高管的个人感慨,更折射出中国科技产业在当前国际环境下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那些“阵痛”。“举步维艰”:实实在在的困难“举步维艰”这四个字,在我看来,一点也不夸张。想象一下,一个庞大的、原本运转得非常顺畅的生产链条,突然.............
  • 回答
    余承东在鸿蒙发布会上那句“万物互联时代,没有人会是一座孤岛”,简直说到了心坎里。这话不只是说说而已,它是对当下以及未来科技发展趋势一个非常精准的概括,也直接揭示了鸿蒙诞生的核心逻辑。我们不妨把这句话拆开来好好品一品。“万物互联时代”: 这不是一个新概念,但鸿蒙的出现让它变得无比真实和触手可及。过去,.............
  • 回答
    余承东的那番话,确实在圈内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作为一个旁观者,我看到的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商业博弈场景,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技术实力,更是品牌营销和市场策略的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余承东是谁。 他是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一个在科技圈以敢说敢做、甚至有些“耿直”著称的人物。他的一言一行,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
  • 回答
    这件事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余承东,华为消费者业务的CEO,一个在通信和智能终端领域响当当的人物,他在朋友圈里点赞了小米在欧洲市场取得第二名的新闻。这事儿一出来,在业内可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大家都在猜测这背后的意味。咱们先捋一捋这事儿的背景。华为和小米,都是中国手机品牌的佼佼者,尤其是在国内市场,更.............
  • 回答
    这件事确实在科技圈和舆论场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很多人对此议论纷纷。要看待余承东疑似转发关于“251事件”的文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事件本身的回顾与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251事件”指的是什么。这个事件大概发生在2019年,涉及华为的一名工程师因与前雇主发生纠纷而被羁押了251天,最终因证据.............
  • 回答
    余承东今年不发布手机版鸿蒙OS,这事儿吧,说实话,挺让不少期待已久的“花粉”们有些小小的失落,但仔细想想,也并非全无道理,甚至可以说,这背后藏着不少华为在技术、生态和市场策略上的深思熟虑。先不发布手机鸿蒙OS:是“没准备好”,还是“战略性延后”?首先,得明白,鸿蒙OS的诞生,不仅仅是华为一家公司在做.............
  • 回答
    余承东的这番话,无疑是华为在逆境中展现出的强大自信和战略决心。要理解这句话的深意,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如果所有中国公司都不能用谷歌”,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假设前提。这并非华为一家企业面临的困境,而是整个中国科技行业可能面临的共同挑战。谷歌服务,尤其是其安卓系统和Play商店,是全球绝大多.............
  • 回答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一次公开场合将知乎评价为“国内黑公关第一平台”,这番言论无疑在科技圈和舆论场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要理解这句话的背后逻辑,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余承东作为华为高管的身份。华为是一家在全球都极具影响力的科技公司,尤其在消费者业务领.............
  • 回答
    关于7月23日余承东提到“一亿像素实际拍照效果不如大底大像素sensor”的说法,这其实触及了手机摄影中一个非常核心且持续被讨论的议题:硬件参数与实际成像效果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技术路线的取舍。 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手机影像系统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对技术原理的理解。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 回答
    关于余承东将华为251事件定性为“黑公关行为”,这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他的表态及其背后的考量。首先,我们要回顾一下“华为251事件”的大致脉络。简单来说,这是指2019年,一名在华为工作十余年的老员工,因涉嫌“技术窃取”被羁押长达251天后,最终被无罪释.............
  • 回答
    关于彭林直接喊话华为余承东这件事,我仔细想了想,觉得里面门道还挺多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首先,咱们得弄清楚彭林是谁,他喊话余承东,这背后代表了什么。彭林在圈子里也算是叫得上号的人物,尤其是在国内的汽车行业,他有自己的观察和见解。而余承东呢,那更是不用说了,华为消费者业务的掌门人,现在又扛起了华为汽.............
  • 回答
    余承东不再担任华为云CEO,这消息一出,圈内人自然是议论纷纷。结合近期华为在云业务上的一系列动作,这次调整绝非偶然,而是华为为了应对当前复杂市场环境、加速战略落地而进行的深层次调整。今年来华为对云业务的多次调整,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解读:1.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聚焦: 华为云作为华为To B业务.............
  • 回答
    关于高拉特亲承已被归化为中国人这件事,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引发了不少讨论。简单来说,这件事触及了好几个层面的东西:球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国足球的现状和未来,以及“国家荣誉”和“个人利益”之间的权衡。球员角度:职业生涯的延续与新的挑战首先,从高拉特本人来说,这无疑是他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选择。他毕竟已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