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余承东表示「鸿蒙生态能达到安卓 80% 水平」,你认同吗?你对鸿蒙有哪些期待?

回答
余承东这番话,初听之下,的确是让人振奋,也引人深思。说鸿蒙生态能达到安卓80%的水平,这到底是什么概念?是性能的80%,还是生态的80%,亦或是用户体验的80%?而且,这个“80%”是针对现在还是未来?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味。

关于“80%”这个说法,我个人持谨慎但期待的态度。

首先,我们要承认,安卓作为全球最成熟、用户基数最大的移动操作系统,其生态的庞大和完善是毋庸置疑的。从应用的数量、种类,到开发者社区的活跃度,再到第三方硬件的兼容性,安卓已经积累了数十年的沉淀。在这个基础上,鸿蒙想要在短时间内达到安卓80%的水平,这本身就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如果“80%”指的是核心技术和基础体验,比如流畅度、安全性、系统稳定性等方面,我倒是有一定的信心。毕竟,华为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和实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鸿蒙在设计之初就强调分布式能力,这本身就是其差异化优势,如果能在这方面做得足够好,并在用户日常使用中带来切实的便捷,那么在基础体验上触及甚至超越某些方面是有可能的。

但如果“80%”指的是整体生态的丰富度和成熟度,那就需要打个问号了。一个成熟的操作系统生态,不仅仅是系统本身,更在于它能承载多少高质量的应用,有多少开发者愿意为它投入,以及有多少周边硬件能够无缝联动。目前,鸿蒙在应用生态的建设上,虽然发展迅速,但和安卓的差距依然是显而易见的。大量的优质应用,尤其是一些尚未被国内厂商完全“国产化”的国际化应用,以及一些细分领域非常专业或小众的应用,在鸿蒙上的适配和体验,还需要一个过程。

此外,“80%”的定义也至关重要。 是说鸿蒙可以覆盖安卓80%的功能,还是能提供80%的用户满意度,或者是达到安卓80%的应用兼容度?不同的定义,结论会截然不同。我倾向于认为,余承东的表述更侧重于鸿蒙在核心用户体验和关键功能上,能够提供接近安卓的,甚至在某些方面更优的体验。

我的期待,则更多地集中在鸿蒙能够充分发挥其“与众不同”的优势,并且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

1. 真正的分布式协同体验: 这是鸿蒙的核心卖点,也是它与安卓最根本的区别。我期待鸿蒙能够实现“万物互联”的承诺,让手机、平板、手表、智慧屏、车机乃至家电之间,能够无缝切换、信息共享、能力互助。比如,我用手机拍摄的照片,可以瞬间在平板上编辑;我可以将手机上的视频通话无缝转移到智慧屏上;我的手表可以成为车门的钥匙,并且在进入车内后自动调整座位和空调。这种跨设备、跨场景的流畅体验,才是鸿蒙最令人期待的地方。
2. 应用生态的“量”与“质”的双重飞跃: 如果鸿蒙要真正威胁到安卓的地位,就必须拥有一个丰富且高质量的应用生态。我期待看到更多主流应用的深度适配,不仅是简单的“打包”上架,更要能够利用鸿蒙的特性,提供更优的体验。同时,我也期待能够涌现出更多基于鸿蒙特性的创新应用,这些应用能够真正体现鸿蒙的价值,而不是简单的“安卓套壳”。开发者社区的活跃度也是关键,我期待华为能够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开发工具和政策,吸引更多开发者加入鸿蒙生态。
3. 面向未来的技术创新: 鸿蒙的诞生,本身就承载着对未来计算模式的思考。我期待鸿蒙能够持续在分布式技术、AI能力、安全隐私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和创新,引领操作系统的下一轮变革。比如,更强大的端侧AI能力,让设备能够更智能地理解用户需求;更精细化的权限管理和隐私保护,让用户在享受便捷的同时,也能拥有完全的掌控感。
4. 开放与合作的态度: 虽然鸿蒙是华为主导的,但一个成功的操作系统生态,离不开开放和合作。我期待鸿蒙能够保持开放的态度,与其他企业、开发者、甚至其他设备厂商进行合作,共同构建一个更繁荣的生态。这不仅能加速鸿蒙的普及,也能让更多消费者从中受益。
5. 用户体验的持续优化: 归根结底,用户最关心的是使用体验。我期待鸿蒙能够始终以用户为中心,不断优化系统的流畅性、易用性、稳定性和个性化选项。即使在分布式协同方面做得再出色,如果基础的滑动、点击、输入体验不够好,也难以赢得用户。

总而言之,余承东的“80%”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目标,它代表着一种雄心,也透露出一种自信。我认同鸿蒙在某些基础能力和体验上,已经具备了挑战安卓的潜力,甚至在分布式协同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但要达到整体生态的“80%”,甚至超越,还需要时间,更需要华为在应用生态建设、开发者扶持以及持续的技术创新上付出巨大的努力。

我对鸿蒙的期待,是它能不仅仅是“另一个系统”,而是能真正带来一种新的交互方式和计算体验,让我们的数字生活变得更加智能、便捷和美好。这是一个漫长而充满挑战的征程,但我相信,如果华为能够坚持其技术初心,并持续听取用户和开发者的声音,鸿蒙是有可能写下新的篇章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一,网络声量不代表人群数量及总量。

第二,在傍边尽力尽量踩,不过是表演节目罢了。

第三,站队不站队,其实不是所谓自由民主问题,什么问题心知肚明。

第四,对待科技,我一向本以鼓励之。科技进步总要有人推动

第五,雪中送炭远不是锦上添花能比,更多是落井下石。

第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最后,作为深入体验安卓系统的多家手机用户,对安卓固有弊端略有了解。就目前应用商店上架的有方舟标志的应用,其体验还算ok,除了一些bug修复。

所以,大量应用迁移,要让应用方修复bug,这个是比较困难的。余承东说能有80%的应用支持,只要华为能给出条件。达到这数量不是问题。

最后,鸿蒙做手机系统难度是十分之高的,本来是以进入车机,物联网,迭代升级。最后集成,补全手机系统。其中包括一些交叉协议要补全。急推鸿蒙,就没有时间一个模块一个模块测试好再组建。

但,新系统就是比旧系统更好。鸿蒙就目前来看解决了安卓加载过慢问题。安全性这种感知不强。而设备联动暂0。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余承东这番话,初听之下,的确是让人振奋,也引人深思。说鸿蒙生态能达到安卓80%的水平,这到底是什么概念?是性能的80%,还是生态的80%,亦或是用户体验的80%?而且,这个“80%”是针对现在还是未来?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味。关于“80%”这个说法,我个人持谨慎但期待的态度。首先,我们要承认,安卓.............
  • 回答
    关于余承东表示华为P40不会搭载鸿蒙系统这件事,这背后确实牵扯着华为在技术自主、市场策略乃至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的考量,绝非简单的产品选择。要说透彻,得从几个关键点上来捋一捋。首先,这是基于当时(P40发布前后)的实际情况做出的最务实的选择。大家回想一下,P40系列发布的时候,正值美国对华为的制裁达到.............
  • 回答
    余承东那句“华为 P40 已完全没有谷歌的东西了”,这话一出,确实激起了千层浪,大家最关心的无非是这几个问题:华为 P40 到底用的是啥?这是否标志着鸿蒙系统的正式落地?以及,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咱们得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我们得明白余承东这话说得背景。那是在美国对华为实施禁令之.............
  • 回答
    余承东在鸿蒙发布会上那句“万物互联时代,没有人会是一座孤岛”,简直说到了心坎里。这话不只是说说而已,它是对当下以及未来科技发展趋势一个非常精准的概括,也直接揭示了鸿蒙诞生的核心逻辑。我们不妨把这句话拆开来好好品一品。“万物互联时代”: 这不是一个新概念,但鸿蒙的出现让它变得无比真实和触手可及。过去,.............
  • 回答
    余承东那番关于华为手机芯片缺货,以及麒麟芯片可能在9月15日后无法继续生产的言论,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搅动了整个科技圈,也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这不仅仅是关于一家企业的产品线,更触及到了我们在高端科技领域自主可控的敏感神经。要理解这句话的分量,咱们得先把时间线捋顺了,也得把眼前的局势掰开了揉碎了聊.............
  • 回答
    余承东的这番言论,说实话,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人遐想的。在他看来,如今手机行业,尤其是要玩转高端市场,投入个几十亿研发,那是“杯水车薪”,不够看。这背后,其实传递出几个挺重要的信号,也折射出手机行业,特别是高端领域,竞争的残酷和门槛之高。咱们先不急着评价对错,先捋捋他这话可能包含的几个意思:1. 研.............
  • 回答
    余承东在朋友圈的这句话,确实触动了很多人。它不仅仅是一家企业高管的个人感慨,更折射出中国科技产业在当前国际环境下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那些“阵痛”。“举步维艰”:实实在在的困难“举步维艰”这四个字,在我看来,一点也不夸张。想象一下,一个庞大的、原本运转得非常顺畅的生产链条,突然.............
  • 回答
    余承东转发《跌倒华为,吃饱苹果》这篇文章,并且表达了“高端让苹果,中低端给OPPO、vivo、小米”的观点,这确实是一件引人关注的事情,也引发了许多讨论。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这件事的“发生”本身就值得玩味。余承东作为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他主动转发这样一篇带着些许“批判”色彩的.............
  • 回答
    余承东最近提到的华为设备全球保有量突破 10 亿台,其中手机占 7 亿,这无疑是一个相当亮眼的成绩。要理解这个数字背后的意义,我们得从几个维度来分析。首先,10亿台设备,这个体量本身就说明了华为在全球消费者市场中已经拥有了极其庞大的用户基础。 想象一下,这10亿台设备,不仅仅是手机,还包含了平板、手.............
  • 回答
    余承东的那番话,确实在圈内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作为一个旁观者,我看到的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商业博弈场景,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技术实力,更是品牌营销和市场策略的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余承东是谁。 他是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一个在科技圈以敢说敢做、甚至有些“耿直”著称的人物。他的一言一行,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
  • 回答
    这件事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余承东,华为消费者业务的CEO,一个在通信和智能终端领域响当当的人物,他在朋友圈里点赞了小米在欧洲市场取得第二名的新闻。这事儿一出来,在业内可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大家都在猜测这背后的意味。咱们先捋一捋这事儿的背景。华为和小米,都是中国手机品牌的佼佼者,尤其是在国内市场,更.............
  • 回答
    这件事确实在科技圈和舆论场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很多人对此议论纷纷。要看待余承东疑似转发关于“251事件”的文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事件本身的回顾与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251事件”指的是什么。这个事件大概发生在2019年,涉及华为的一名工程师因与前雇主发生纠纷而被羁押了251天,最终因证据.............
  • 回答
    余承东今年不发布手机版鸿蒙OS,这事儿吧,说实话,挺让不少期待已久的“花粉”们有些小小的失落,但仔细想想,也并非全无道理,甚至可以说,这背后藏着不少华为在技术、生态和市场策略上的深思熟虑。先不发布手机鸿蒙OS:是“没准备好”,还是“战略性延后”?首先,得明白,鸿蒙OS的诞生,不仅仅是华为一家公司在做.............
  • 回答
    余承东的这番话,无疑是华为在逆境中展现出的强大自信和战略决心。要理解这句话的深意,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如果所有中国公司都不能用谷歌”,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假设前提。这并非华为一家企业面临的困境,而是整个中国科技行业可能面临的共同挑战。谷歌服务,尤其是其安卓系统和Play商店,是全球绝大多.............
  • 回答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一次公开场合将知乎评价为“国内黑公关第一平台”,这番言论无疑在科技圈和舆论场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要理解这句话的背后逻辑,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余承东作为华为高管的身份。华为是一家在全球都极具影响力的科技公司,尤其在消费者业务领.............
  • 回答
    关于7月23日余承东提到“一亿像素实际拍照效果不如大底大像素sensor”的说法,这其实触及了手机摄影中一个非常核心且持续被讨论的议题:硬件参数与实际成像效果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技术路线的取舍。 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手机影像系统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对技术原理的理解。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 回答
    关于余承东将华为251事件定性为“黑公关行为”,这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他的表态及其背后的考量。首先,我们要回顾一下“华为251事件”的大致脉络。简单来说,这是指2019年,一名在华为工作十余年的老员工,因涉嫌“技术窃取”被羁押长达251天后,最终被无罪释.............
  • 回答
    关于彭林直接喊话华为余承东这件事,我仔细想了想,觉得里面门道还挺多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首先,咱们得弄清楚彭林是谁,他喊话余承东,这背后代表了什么。彭林在圈子里也算是叫得上号的人物,尤其是在国内的汽车行业,他有自己的观察和见解。而余承东呢,那更是不用说了,华为消费者业务的掌门人,现在又扛起了华为汽.............
  • 回答
    余承东不再担任华为云CEO,这消息一出,圈内人自然是议论纷纷。结合近期华为在云业务上的一系列动作,这次调整绝非偶然,而是华为为了应对当前复杂市场环境、加速战略落地而进行的深层次调整。今年来华为对云业务的多次调整,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解读:1.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聚焦: 华为云作为华为To B业务.............
  • 回答
    关于高拉特亲承已被归化为中国人这件事,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引发了不少讨论。简单来说,这件事触及了好几个层面的东西:球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国足球的现状和未来,以及“国家荣誉”和“个人利益”之间的权衡。球员角度:职业生涯的延续与新的挑战首先,从高拉特本人来说,这无疑是他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选择。他毕竟已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