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安徽人对省会是合肥有“怨念”吗?为什么?

回答
关于安徽人对省会合肥是否“有怨念”,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各有看法”。要详细解释,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

1. 合肥的客观发展与“怨念”的根源:

历史因素: 合肥并非安徽自古以来的政治或经济中心。在清朝,安徽省会曾在安庆、芜湖等地轮替,合肥成为省会相对较晚。这种历史上的“非唯一性”和“非首选性”,在一些老一辈人心中可能留有印记,觉得合肥“并非天生就该是省会”。
区域发展不平衡: 这是最常被提及的“怨念”点。安徽整体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而省会合肥作为发展龙头,其增速和吸引力往往要高于省内其他城市。这导致了资源、人才、政策等方面可能更向合肥倾斜,一些地级市的市民可能会觉得“省会吸血”,或者省里的政策对本地发展支持不够,而更多地导向了合肥。
交通枢纽的“缺席”: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虽然合肥是省会,但在全国高铁网络和航空枢纽建设中,合肥的地位并不算特别突出。一些在外地人眼中,合肥的交通便利性不如其他一些省会城市,这使得安徽与外界的联系,以及省内各地之间的人员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虽然近年来合肥在交通建设上投入巨大,有了很大改观,但过去的观感依然存在。
文化认同的“隔阂”: 安徽是一个地域文化多元的省份,徽州文化、江淮文化、皖北文化等各有特色。合肥作为省会,其文化基因更多偏向江淮文化。对于来自徽州、皖北等地的居民来说,可能会觉得合肥的文化代表性不足以完全涵盖安徽的多元性,甚至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隔阂感。

2. “怨念”的体现与不同群体的看法:

“首位度”争议: 很多省份都会讨论省会城市的“首位度”,即省会城市在经济、人口、公共资源等方面相对于其他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安徽省内,关于合肥的“首位度”是否过高,或者是否能更好地带动全省发展,一直有讨论。一些地市的市民可能认为合肥的“首位度”建立在牺牲其他城市发展的基础上,或者合肥作为龙头带动作用不强。
对省会“不给力”的失望: 相对一些发达省份的省会(如杭州、南京),合肥在吸引外来投资、培育新兴产业、提升城市能级等方面,过去的表现可能让一部分安徽人感到不够“给力”。他们会拿合肥与兄弟省份的省会相比,从而产生“为什么我们的省会发展得不如人家”的失落感。
对省内其他城市的“期待”: 另一种“怨念”的表达方式,并非针对合肥,而是对省内其他城市发展不起来的“遗憾”。如果芜湖、蚌埠、安庆等城市能发展得更好,成为区域性的火车头,那么对合肥的“怨念”可能就会减轻。这种“怨念”更多的是对整个安徽发展格局的不满。
年轻一代的看法: 随着合肥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科技创新、产业布局(如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上的投入和成果,年轻一代的安徽人,特别是身在合肥或者与合肥联系更紧密的群体,对合肥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提升。他们可能更关注合肥未来的发展潜力,而非过去的“怨念”。

3. “怨念”背后的理性思考与现实:

省会定位的复杂性: 任何一个省会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都不是单纯的“加法”。它需要考虑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格局,也需要平衡各区域的利益。合肥作为省会,承载的责任和压力也是巨大的。
合肥的努力与进步: 需要客观承认,近年来合肥在城市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合肥的“城市吸引力”在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才和项目正在向合肥集聚。这种进步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过去的“怨念”。
“怨念”的普遍性: 实际上,很多省份都存在类似关于省会城市发展的讨论和“小怨念”。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反映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客观现实和人们对家乡更好发展的期盼。

总结来说,安徽人对省会合肥的“怨念”是存在的,但更多的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夹杂着对历史遗留问题的不满、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焦虑、对家乡发展的期盼,以及对合肥自身发展速度和辐射能力的审视。

这种“怨念”并非一种简单的否定,而更像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期望。大多数安徽人也都希望合肥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能够真正成为带动全省发展的“火车头”,能够提升整个安徽的地位和影响力。随着合肥自身的崛起和发展,这种“怨念”也在不断演变,年轻一代的看法也在发生变化。

所以,与其说是一种“怨念”,不如说是对省会城市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一种持续关注和讨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不受中央省级待见的皖北人答一发。

第一,很多人不理解的皖北皖南之争。我觉得很正常,因为皖南皖北民俗不同,需要不同,性情不同,确实不像一省人。如四川全省人口很多,却语言想通。而安徽皖北自称一语系,皖南二十里一方言。皖北人口多,务工人口全国第一。阜阳人口超过合肥,亳州与合肥类似。按照概率学计算,也有不少皖北在浙江上海等混出名堂。

二、皖南不认皖北。

说一个差异,皖南人和皖北人吃饭,老板问要多少酒,皖南皖北人都伸出一个手指头,而皖南人要的是一瓶啤酒,皖北人要的是一箱啤酒。皖南以读书人自称,文房四宝出系皖南。视皖北如同粗鲁莽汉。

三,皖北不认皖南

以淮河为界,确实南北差异巨大,皖北人极其少亲友为皖南人,且皖北人外出闯荡,首选上海浙江,二选南京,三选广州深圳,选择合肥甚少。原因如下,皖北到黄山距离超过皖北到上海,皖南话皖北人基本听不懂,皖北为中原官话,皖南话对皖北人如天方夜谭。皖北人认自己豪爽,觉皖南人小气做作。

第四,安徽发展不平衡,目前是集全省之力发展合肥,但合肥政治上皖南人居多,合肥人口中皖北人居多。如果按照得合肥者得安徽,皖南皖北各有人脉在省城。

总之,作为一个安徽人,我也很奇葩皖南皖北差异如此大,还能在一个省里。

最后一句话,不要杠精出现好不好


2018.10.26 补充几个我知道的生活习俗差异。

1、北方结婚宴席选在中午,南方结婚宴席在晚上,表哥在马鞍山结婚时候经历了一波,和皖北完全不同。

2、吹唢呐。皖北红白喜事都有吹唢呐,但我一庐江弟媳说他们老家只有死人才会吹。汗!

3、搬家。表哥皖北人,在合肥生活。一次搬家让我帮忙,说是晚上过了凌晨之后放炮搬家,才吉利,说是合肥规矩。我很惊奇,天黑黑的搬家好么?

4、烟。听说皖南烟可以在小卖部当钱用,很惊讶。我朋友在泾县时候结婚,说宴请同事,来了多少人,人手发一包烟,小孩子也发,说是规矩。我问原因,解释为很多人可能并不需要吃你这顿饭,不如给烟人家有点小实惠。

5、出差石台县,见到一种熏肉,叫ten,说是鸭子和鹅的杂交,what?这也可以杂交。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