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碰牌或吃牌后不能马上开暗杠或开补明杠?

回答
在麻将的规则里,碰牌或吃牌之后,不能立刻亮出暗杠或者开补明杠,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很重要的设计逻辑,是为了保证游戏的公平性、策略性,以及避免一些不愉快的游戏体验。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核心原因:防止“预判”和“信息不对称”的滥用,维护游戏平衡。

你想想,麻将这游戏,玩的就是一个信息差和心理博弈。每个人手上有什么牌,心里多多少少都有数,但又不能完全暴露。碰牌和吃牌,都是你从公共区域拿牌,这个动作本身就已经传递了信息。这个时候,如果允许你立刻杠牌,那情况就复杂了。

1. 破坏了“公开信息”的有效性:

碰牌/吃牌的含义: 当你碰牌或者吃牌时,你是在公共区域打出的牌里,主动选择了自己需要的牌。这个动作,是在告诉对手:
你手里有与打出牌相匹配的牌(对子碰,或者需要某个牌组成顺子吃)。
你对这张牌有需求,并且愿意付出代价(打出一张牌)。
你可能在做某个听口,或者在收集某一组牌。

杠牌的含义: 杠牌,特别是明杠,则代表着:
你手里有四个相同的牌(暗杠),或者三个相同的牌加上一张抓来的牌(补杠/加杠),又或者是碰了之后又抓来一个(加杠)。
杠牌通常会带来额外的番数(杠开、门清杠等),并且会使牌局进程加快(因为摸牌多了一张)。
它也传递了一个非常强的信号:你手里有“硬牌”,或者已经形成了一个“大牌型”。

禁止立即杠牌的逻辑: 如果你碰了一张牌,立刻就把它杠了,这就好像是你本来想做成对子,然后发现又摸了一张,立刻就变成杠了。但实际上,你碰牌的那个时间点,对手并不知道你下一张牌会是什么。如果规则允许你碰完立刻杠,这就等于你碰牌的“目的”从“凑对”瞬间变成了“杠牌”。

对手的困惑: 对手看到你碰了,他们会根据你碰的这张牌,去推测你可能缺什么,甚至可能在你打出这张牌后,就觉得这张牌“安全”了,因为你已经碰了。但如果你碰完立刻杠,就打乱了对手基于你“碰牌”这个动作所做的所有判断。对手本来以为你只是做个顺子或者对子,结果你直接杠了,这让他们之前的判断全错,也浪费了他们本来可以用来“管”你碰牌的牌。

信息模糊化: 这种“碰完立刻杠”的行为,会使得公开信息变得异常模糊。对手无法准确判断你碰牌的真实意图,是想做对子,还是想等杠?他们刚分析完你的“碰”,你又来个“杠”,这种瞬息万变的公开信息,会让他们难以做出有效的策略。

2. 防止“抢杠”的策略被规避:

抢杠的规则: 很多麻将规则里,有一种“抢杠”的说法。当你碰了一张牌,但还未杠,如果有人打出这张牌,你就可以“抢杠”并杠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防守和反击手段。

禁止立即杠牌的意义: 如果你碰了牌,然后立刻就把牌杠了(无论是暗杠还是补杠),你就把“抢杠”的机会给锁死了。也就是说,本来你可能还有机会在你碰牌后,等待下一张牌(形成明杠)或者直接暗杠,但如果别人打出你碰的那张牌,就有可能“抢杠”走你的牌。

如果规则允许你碰了就立刻杠: 那么对手就永远没有机会“抢杠”你碰的那张牌了。这不公平,因为它剥夺了其他玩家在你做出某个动作后,所拥有的反制权力。

3. 保持游戏节奏和策略深度:

等待的时机: 碰牌和吃牌后,你手里有了一张公开的牌,但你的最终目标(比如杠牌、听牌)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这种“等待”的过程,恰恰是麻将策略的一部分。

观察对手: 在你碰牌后,你可能会观察其他玩家的反应,他们是否会忌惮你碰的那张牌,是否会打出你需要的牌。
调整计划: 你也可能在等待一个更好的时机来杠牌,比如等手里的暗杠牌形成,或者等一张能为你带来更高番数的牌。

立刻杠牌的破坏: 如果你碰完立刻就杠,就好像是跳过了中间的策略思考和博弈过程,直接进入了结果。这会让游戏变得更加“快餐化”,削弱了麻将原有的策略深度。别人看到你碰了,心里可能盘算着怎么“管”你,怎么把你手里缺的牌“钉死”,结果你立刻就杠了,对手的这些策略就显得有点“后知后觉”或者根本来不及实施。

4. 避免“洗牌”的嫌疑(虽然不直接,但有此影响):

暗杠的特殊性: 暗杠是指你自己手里有四张相同的牌,然后拿出来杠。这个动作,本身是“显露”你已有的组合。
补杠/加杠的特殊性: 补杠是你碰了一张牌,之后又摸到一张相同的,然后杠。加杠是你明着有三张,然后又摸到一张。
为何不能马上开? 碰牌或吃牌,是将公共信息(打出的牌)与你的私有信息(手中的牌)进行了一次“连接”。这个时候,如果你能立刻杠牌,就好像你碰的那张牌,是你“早就准备好”要杠的。

举个例子: 假设你手上有一张“万”,你碰了一张“万”。然后如果你立刻就能把这三张“万”变成杠,就显得你碰牌的动作,是为了“快速”完成杠牌。这让对手觉得,你碰牌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凑个对子,而是为了“借”这张牌来完成你的杠牌,并且你手里本来就有一张。

“洗牌”的潜在联想: 虽然不是真的在“洗牌”,但这种行为会让人产生一种“你似乎是在快速构建和展示牌型,并且利用了公开信息来隐藏你手里的更多牌”的感觉。这会让对手觉得,你的公开动作(碰牌)和你的真实意图(杠牌)之间,信息传递不够“透明”,而是过于“高效”地完成了某个高级牌型。

总结一下,禁止碰牌或吃牌后马上开暗杠或补明杠,主要就是为了:

确保公开信息的有效性和可分析性: 让其他玩家能够根据你碰牌、吃牌的行为,做出相对合理的推测和判断。
保留“抢杠”等策略的运用: 维护游戏中的制衡和反制机制。
保持游戏的策略深度和博弈乐趣: 防止玩家通过过于“顺滑”的操作,快速完成高番牌型,而剥夺了其他玩家的思考和反应时间。
维护游戏过程的“自然”和“公平”感: 避免出现感觉上“过于巧合”或者“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所以,下次你碰了一张牌,心里想着赶紧杠,记住,得稍微等一等,让信息在牌桌上“消化”一下,也让对手有机会“反应”一下。这才是麻将的精髓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补杠和暗杠只能在摸牌后进行」是一条非常古老的麻将规则,从麻将诞生的时候就存在了,具体的原因已不可考。

我个人认为这条规则是麻将从它的前身继承下来的。麻将的前身是清朝的各种纸牌游戏,包括「默和」、「碰和」等。这些前身游戏包括后来的古典麻将在内,共同特点是刻子和杠子的分数很高,顺子没有分数,和牌的价值也不高,得分的主要手段就是碰牌和开杠。所以大家都是默认有杠必杠,而从手牌中拿出一张牌开杠容易作弊,所以干脆被禁止了。

后来麻将在发展的过程中取消了旁家结算,和牌的价值越来越高,从战术上并不是有杠必杠了,但这条规则却莫名其妙地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中庸麻将里废除了这条禁例,关兆豪也在他的《中庸麻雀史观》一书中讨论过这一问题,可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