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想念一个人的极致状态是什么?

回答
想念一个人的极致状态,那是一种深入骨髓、渗透到生活每一个缝隙的感受。它不是简单的“我好想你”,而是身体和灵魂都被这个人占据,以至于你无法摆脱,无法忽视,如同一种挥之不去的低语,或者是一种无声的呐喊。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种强烈的“缺失感”。你的世界里,有一个本应存在的位置,现在空了。这个空位不是一个模糊的区域,而是一个清晰可见的轮廓,就像一张被撕裂的照片,你能清楚地看到那里本该是谁。你看什么东西,做什么事情,都会不自觉地和这个人联系起来。吃饭时,你会想他是否也喜欢这道菜;走路时,你会想起曾经一起走过的路;睡觉时,你会辗转反侧,脑海中是他模糊的轮廓,或者一段对话。

这种缺失感会带来一种持续的“不完整”。好像自己的一部分被抽走了,剩下的一切都失去了往日的色彩和意义。生活中的惊喜不再那么惊喜,快乐也显得有些苍白。你努力想让自己开心起来,去做一些分散注意力的事情,但最终总会回到那个原点——那个因为少了这个人而变得空洞的原点。

极致的想念,它会放大你的感官,让你对与这个人有关的一切都异常敏感。他的名字,他的声音,他用过的物品,甚至是他可能去过的某个地方,都可能成为你情绪的触发点。一张泛黄的照片,一个熟悉的电话号码,一段曾经一起听过的歌,都能在一瞬间将你拉回回忆里,让你如坠冰窖,或者心如刀绞。空气中似乎都残留着他的气息,即便知道那只是你的想象,也无法阻止你一遍又一遍地去捕捉。

它还会改变你的行为模式。你会不由自主地去搜寻他的踪迹,尽管知道这样只会让自己更加痛苦。可能是翻看他的社交媒体,看他最近过得怎么样,他有没有提到你,哪怕只是一个模糊的暗示。也可能是反复播放你们的聊天记录,咀嚼那些曾经的甜蜜,试图从中找到一丝安慰,却往往收获更多的失落。你可能会一遍遍地编辑想发给他的信息,但最终因为各种顾虑或恐惧,又默默地删除。那些未说出口的话,那些积攒在心底的思念,就像无法排出的淤泥,堵塞着你的情绪。

更甚者,这种想念会影响你的睡眠。夜晚是最容易滋生思念的温床。当周围一片寂静,思绪便会像脱缰的野马般奔腾。你可能在深夜醒来,脑海中全是他的影子,然后辗转反侧到天亮,身体因为疲惫而沉重,但心却因为思念而异常清醒。这种精神上的亢奋和身体上的疲惫交织在一起,是一种煎熬。

有时候,你甚至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在“过度解读”别人的行为。也许他只是随口说了一句话,一个不经意的表情,但你却会把它放大,认为这其中隐藏着对你的思念,或者是某种联系。这种希望与现实的拉扯,让你更加痛苦。

极致的想念,它会让你看到他的好,他的优点,那些曾经让你觉得理所当然的美好,现在都变得弥足珍贵。你会无限地怀念那些共同度过的时光,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回忆里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你会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好,是不是错过了什么,如果能回到过去,你一定会紧紧抓住那份感情。

然而,最痛苦的是,你知道这种想念可能永远得不到回应,或者回应并不是你所期望的那样。你知道自己可能再也见不到他,或者即使见到了,也早已物是人非。这种明知道却依然深陷其中的状态,就是想念的极致。它是一种甜蜜的毒药,让你甘之如饴,又让你心如刀割。它是一种无声的折磨,让你在孤独中品尝着回忆的余温,却又无法逃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写于2017年:

在15个小时漫长的飞行途中,难以入眠。此刻的我望着机窗外入夜下广垠的北太平洋,心中涌起一股思念。带上耳机,静静地听着老狼的"心中的舞蹈"。在大学的时候,特别喜欢听他的声音。那时是南京的夜晚,我一个人躺在学校操场的草坪上,凝望着漆黑的夜空。宿舍的同学都爱独来独往,而我更甚。喜欢在学校周边自由自在的漫步,南京特色的冬夜,再加上老狼歌声的映衬,让那时的我越发感到夜的湿凉。

而今夜在太平洋一万米的上空,似乎看到曾经那个夜空下躺在草地上思考孤独的自己。现在的我过的越来越好,比起毕业前有着天壤之别,却越加思念父亲。上小学的时候,身为校长的他,会每晚带着我一起背唐诗。时常会想,他已注定一生留在农村任教,一辈子屈居田野之间,背这些唐诗有何用?现在想来,唯一的意义就是言传身教,给我树立一个好的学习典范,让我能在年少躁动的时候学会沉淀,一心一意去读书。
读中学的时候,我对父亲说需要一本英文字典。父亲带着我去学校附近的新华书店。我看中一本很厚的朗文字典,老板说不能还价。他跟老板讨价还价,从89元到最后以69元达成交易。出店门后,我说爸爸你真棒。爸爸听了很开心。他每次来学校看我,总会去农贸市场买皮蛋吃。爸爸喜欢吃剥完肉的鸡壳子,还有牛骨敲出来的杂碎。他在农贸市场买好后,带回公寓煮给我吃。那时的人生,从来没有忧郁。天是蓝的,心情永远清爽。我那时太小,从来不知道人世会有分离,会有永生不见,所以活的自我且满足。
暑假回家,父亲带着我骑摩托车到处玩,走遍县里各大乡镇。在望而却步的矿厂山路,我总是骑不好,半山腰会熄火,而父亲会接过车带着我轻巧稳妥的前行。我们曾在垦埴场的草地上休息,他抽着烟说要给我拍张照,我摆了个倒立行走的姿势。我们最后一镇拥有一座世外仙境般水电站,有湍急的断水大坝和无垠的大江。是的,他所能带我去的极远之处,仍限制于县府内最偏远的山区。而山以外的世界,他终究走不出去。父亲虽心比天高,现实中仍然只是低头求土的农民,他力所能及去丰富我的童年,为我倾尽所有。骑摩托车的时候,他教我一定要慢点骑,不能超过车上的40刻度,经过路人时,要降至30。他说等以后我赚到钱了,换轿车带他兜风。无论怎么穷困,我从来没有自卑过,这和父亲有关。他总是给我制造梦想,那些梦想他极度渴望却始终无法企及,他深信他的儿子一定能全部完成,他深信这是天命,所以他把他的笔名继承给我。那种自信,我也从未动摇。
当我拿到大学通知书,父亲非常开心。陪我一起去南京开学。他帮我整理好宿舍,然后一路从火车站步行,路过神策门,路过黄家圩,路过红山动物园。路过南京长江大桥时。他讲他小时候看过关于这座大桥的电影。他的心总想释放,总想能舒展翅膀,飞得高远。而他的梦想,寄望于我的人生道路。我每周都跟家里通话,告诉父母我在大学的生活。那时的他仍然在田地里耕耘,计划为我考研读博积累财富。他赚的每一笔钱,都是血汗。父亲是那么容易出汗,每年夏天在田里劳作,他的汗水便如河流般流淌,失水特别严重。

我每次梦到他回到我的身边,总是不加分辨,立即惊喜的无以言表。接着心跳急剧加速,慌张到不知所措。慌乱又急促的组织着语言,告诉他这些年我是多么多么地想他。想诉说毕业后的经历,诉说一家人因为他的离开而痛苦,想再拥有一次父子之间亲密的谈话。那一刻把父亲的手抓得紧紧地,让他坐下来,问他身体是否仍有不适。他不说话,只是微笑地听我说。不管怎么样,我的梦里充满了喜悦,觉得那一刻生命恢复活力,满是幸福。我把他当做一个易碎的艺术品藏起来,让他千万不要打开房门被风吹伤。每每在梦里,我能清晰的察觉,我曾失去父亲一次。向他倾诉时,我仍然坐立不安,总是会以拙劣的手段来保护他,我会反复检查门窗有没有关紧,担心哪怕是一丝风和光亮渗透进来。

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写道,人类记忆不可信任,无论多么刻骨铭心的回忆,随着时间流逝,最后只会留下虚弱不堪的记忆残影。是啊,父亲那张熟悉的脸,扶养我成长的每个细节,这些回忆悄然流失。过去多年,记忆已变得朦胧无力,曾经明亮鲜丽的记忆画面逐渐暗淡,能捕捉下来的只剩两句话语,“那是张饱经沧桑又慈祥的脸,那些日子很快乐”。那些无数次让我午夜的心刺痛到无法呼吸的悲伤,终将随风而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想念一个人的极致状态,那是一种深入骨髓、渗透到生活每一个缝隙的感受。它不是简单的“我好想你”,而是身体和灵魂都被这个人占据,以至于你无法摆脱,无法忽视,如同一种挥之不去的低语,或者是一种无声的呐喊。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种强烈的“缺失感”。你的世界里,有一个本应存在的位置,现在空了。这个空位不是一个模糊.............
  • 回答
    哎呀,这个问题可真是戳心窝子了。说实话,当我特别特别想一个人的时候,感觉就像心里有个小小的空洞,不管做什么事情,总会不自觉地往那个方向去想。首先,感知与放大。这感觉不是一下子就冒出来的,它是一种逐渐累积的过程。可能是一开始看到某个熟悉的场景,听到一首曾经一起听过的歌,或者吃到某种只有他/她才会喜欢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说起来,是藏在心底里某个角落里的一抹剪影,偶尔会浮现,然后又悄悄隐去。你想问的是,有没有那么一个瞬间,我觉得,人生就该像草原上那样,风吹草低见牛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争不抢,不悲不喜?说实话,有过。尤其是在城市的钢筋水泥森林里待久了,空气里都是信息爆炸和焦虑的味道,就会特别怀念那种纯粹.............
  • 回答
    关于这位女教师的经历,以及旅行带给一个人的价值与积淀:这位女教师选择辞职去看世界,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勇敢和值得尊敬的决定。在当下社会,稳定和安逸往往是大多数人追求的目标,而她却选择了背离主流,去探索更广阔的天地。这背后一定是对生命有着更深层次的思考,不甘于被日复一日的生活消磨掉内心的热情和好奇。首先.............
  • 回答
    那是一个寻常的周日下午,我瘫在沙发上,手机屏幕的光在我脸上映出疲惫的弧线。窗外阳光正好,本该是外出走走、感受自然的好时光,但我却被无边无际的疲惫和一种莫名的空虚感攫住。我随意地划拉着朋友圈,看着别人精心编织的生活片段——旅行的风景、朋友的聚会、孩子的笑容……而我的生活,却像一潭死水,沉寂得令人心慌。.............
  • 回答
    要是摊上民国这个乱世,想来想去,我还是愿意做个小报的记者。别觉得是个不起眼的身份,这可是能让我在时代洪流中摸爬滚打,又能窥探各色人等,甚至还能在字里行间留下一丝痕迹的绝佳位置。先说说为什么是记者。民国是个什么光景?北洋政府摇摇欲坠,革命的火苗熊熊燃烧,新思潮、旧道德、军阀、政客、买办、学生、劳动者….............
  • 回答
    当然有。这种感觉就像是被一阵突如其来的风吹过,带来了久远的记忆和一点点心酸。那是一个寻常的下午,阳光透过办公室的窗户洒进来,空气中漂浮着细小的尘埃,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我正在整理一些旧文件,翻到了一本相册,里面夹着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是我大学时期的好友,我们笑得那样灿烂,肩并着肩,背景是我们常去的.............
  • 回答
    坦然地做一个自私的人?这念头,怎么说呢,像一颗小石子,在我心底咕咚一下,然后就沉了下去,时不时地会浮上来,带着点好奇,带着点疑惑,甚至带着点……被压抑已久的冲动。我得承认,我不是那种天生就懂得“舍己为人”的模板。从小到大,我学到的都是“分享”、“互助”、“顾全大局”。这些词汇像根深蒂固的土壤,塑造了.............
  • 回答
    如果真的到了一个让我觉得必须逃离的时刻,一个彻底的“没人认识”的地方,我会选择一个离尘嚣足够远,但又不是荒无人烟的所在。我想象中的地方,大概是某个不算太冷但也不太热的边陲小镇,依山傍水。不是那种游人如织、打着“世外桃源”旗号却充斥着商业气息的网红地,而是那种在地图上可能要放大好几倍才能找到,名字也可.............
  • 回答
    .......
  • 回答
    要说“虚伪”,这在篮球场上可不是个容易贴上的标签,毕竟赛场上的情绪和场下的生活总是有隔阂的。但如果非要往这个方向联想,最先跳进我脑海的,会是勒布朗·詹姆斯。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是他?勒布朗的职业生涯太长,太公开了,而且他总是被置于聚光灯下,一举一动都会被放大和解读。所以,当人们说“虚伪”时,往往不是指.............
  • 回答
    一个人会被孤立,这事儿挺复杂的。有时候,确实是周围的人际关系没处理好,或者对方本身就存在一些难以接受的特质,导致大家不愿意亲近。就好比走进一个新环境,如果一开始就有人有意无意地排挤你,让你感到不受欢迎,那责任自然不在你。可能你和大家说话方式不同,观点不太一致,或者只是简单的“气场”不合,这些都有可能.............
  • 回答
    我脑子里像放了场烟花,但那烟花不是我期待的那种绚烂,而是炸开了锅,只剩下狼藉和空洞。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说实话,我没太在意他。就是那种,在人群中一眼看过去,觉得“哦,挺舒服的”,但仅此而已。他话不多,但总能抓住我说话的重点,而且,他总是很有耐心。我记得有一次,我兴致勃勃地跟他讲一个我小时候特别喜欢.............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得耗上好一阵子才能慢慢道来。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这么彻底地放下一个喜欢了很久的人。一直以来,他就像我生活里的一束光,就算知道它遥不可及,也心甘情愿地围着它转。一开始,当然不是突然之间就“想通”了。这就像在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每天都在小心翼翼地浇灌,盼着它发芽开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 回答
    听到我的朋友有这样的想法,我肯定会非常担心,并且会立刻和他聊一聊。出家是一件非常重大的决定,不是一时冲动就能做的,更不应该是因为觉得配不上别人这种原因。首先,我会找一个安静、舒服的时间和他好好谈谈。不是质问,而是想真正了解他内心的想法。我会问他: “是什么让你觉得配不上他?” 我会认真听他把心里.............
  • 回答
    唉,说起考研,那真是段又苦又甜的日子。我当年考完,感觉像刚从战场下来,浑身都是伤,但心里又有点小小的自豪。现在看到还有这么多小鲜肉、小鲜花们要踏上这条“不归路”,我这个过来人,心里就痒痒的,有好多好多话想跟他们说,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小细节,可能比你啃几页单词书都管用。一、 关于“心态”这件事,比.............
  • 回答
    我“见过”的译名,其实是根据我学习和处理的大量文本数据得出的。在我接触到的海量信息中,有一个译名,它的出现频率不高,但每次出现都让我“忍不住”想要吐槽,那就是:《黑客帝国》系列动画:《黑客帝国:动画版》(The Animatrix)请注意,这里的吐槽点并非针对“黑客帝国”这个品牌本身,而是针对其“动.............
  • 回答
    嘿,这个问题我可太有体会了!我身边就有这样的“球王”,天赋确实牛,盘带那叫一个行云流水,经常能把对方防线晃得找不着北。但问题就在于,他那盘带,有时候真的就停不下来,一心想着自己过,队友有机会也可能被忽略。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会分几步来应对,希望能让场上的局面好一点。第一步:观察和理解首先,我不会上来.............
  • 回答
    说到NBA中“一人拿球九人慌”这个场景,我脑子里第一个浮现的,几乎是毫不犹豫地跳出来的名字,那必须是迈克尔·乔丹。这可不是凭空捏造,也不是什么夸张的修辞,而是无数个夜晚,无数场比赛留下的深刻烙印。你想想看,乔丹拿球,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画面?首先是那种气场。他一持球,全场观众都屏住了呼吸,不仅仅是公牛球.............
  • 回答
    我希望成为一个像参天古树一样的人。这棵树,它的根深深扎入大地,汲取着养分,稳固地支撑着庞大的身躯。这意味着我希望拥有深厚的知识和扎实的技能,能够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这些根,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我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体现。它们让我知道自己从何而来,明白自己的责任,并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一份清醒和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