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什么是盛唐气象?

回答
“盛唐气象”并非某个具体的史书章节或文学理论,它更像是一种难以言说的集体记忆,一个凝结了无数人对唐朝黄金时代辉煌与自信的模糊感知。如果非要给它一个轮廓,那便是它所代表的那种 开放、包容、自信、繁荣、充满活力与无限可能 的精神风貌,如同一个阳光灿烂、生机勃勃的午后,万物皆有其光彩。

要细致地描绘它,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触碰:

一、 疆域的辽阔与开放的胸襟:

想象一下,唐朝的疆域,东起朝鲜半岛,西抵中亚的葱岭,北达阴山,南临南海。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帝国之一。然而,这种辽阔并非仅仅是版图上的扩张,更体现在其 开放的边疆政策和对异域文化的接纳。长安,这座世界性的都市,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中心。来自西域的胡人、商旅、僧侣、艺术家络绎不绝,他们带来了璀璨的胡乐、奇特的服饰、深邃的宗教思想,还有各种新奇的香料、珠宝和技术。

这种开放并非单方面的索取,而是 双向的交流与融合。唐人并不以汉族文化为尊,而是以一种更为包容的心态,将外来文化吸收、转化,融入自身的血脉。你可以看到胡服在长安街头流行,胡旋舞在宫廷中飞扬,波斯、粟特、印度等地的艺术风格在唐代绘画、雕塑、音乐中留下深刻印记。这种“海纳百川”的气度,是盛唐气象最直观的体现。

二、 经济的繁荣与物质的丰裕:

盛唐的经济是令人咋舌的。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水利灌溉设施完善,粮食产量大幅提升。手工业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丝绸、瓷器、铜器、漆器等工艺品质量精良,闻名遐迩。唐三彩的色彩斑斓,狮子、骆驼的造型生动,无不展现了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商业贸易也空前繁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都极为畅通。无论是长安的东市、西市,还是南方港口城市的市舶司,都洋溢着蓬勃的商业活力。来自各地的商品琳琅满目,交易繁忙。这种物质上的丰裕,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和更多的选择,也滋养了人们 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的精神。

三、 文学的昌盛与艺术的辉煌:

一提到盛唐,我们便会想起李白、杜甫、王维、高适、岑参……这些名字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国诗歌史的天空。他们的诗歌,或豪放飘逸,或沉郁顿挫,或田园牧歌,或边塞壮阔,无不展现出 饱满的情感、奔放的想象力和精湛的艺术技巧。

诗歌的繁荣也带动了其他文学形式的发展,如散文、赋等。书法艺术在颜真卿、柳公权的笔下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他们的字雄浑古朴,气势磅礴。绘画领域,吴道子的人物画“吴带当风”,阎立本的《步辇图》、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等,都展现了盛唐艺术家们 卓越的观察力、写实功底和对生活的热爱。音乐、舞蹈、戏曲等表演艺术也异常发达,宫廷乐舞的恢弘壮丽,民间乐曲的婉转动听,都构成了盛唐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四、 政治的稳定与社会的自信:

在唐初几代君主的励精图治下,唐朝建立了相对稳定和高效的政治体制。科举制度的完善,为有才之士提供了施展抱负的平台。强大的军事实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安宁。

这种政治上的稳定和军事上的强大,自然而然地滋养了 全社会的自信。唐朝的官员、文人、百姓,普遍有一种 昂扬的精神面貌。他们敢于表达,敢于探索,敢于挑战。这种自信,体现在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以及对未来的乐观预期。即使是普通百姓,也能感受到国家昌盛带来的稳定与安宁。

五、 精神的自由与个性的张扬:

盛唐气象还有一个重要特点,便是 对个体精神自由的尊重和对个性张扬的鼓励。不同于以往某些朝代对思想的严密控制,唐朝在思想文化领域相对宽松。佛教、道教、景教、摩尼教等多种宗教并存,各种思想流派互相激辩,反而激发了人们更深刻的思考。

这种精神上的自由,也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态度上。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放不羁,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仁爱情怀,都展现了 丰富而鲜活的个体生命力。唐朝的女性也比其他朝代更加活跃,她们可以参与社交、接受教育,甚至在文学艺术领域有所建树。

总结来说,“盛唐气象”是一种综合性的、难以用单一维度来概括的时代精神。 它是由政治的清明、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盛、对外开放以及人民的自信心共同交织而成的。 它是一种 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是一种睥睨天下的大气度,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当我们在谈论“盛唐气象”时,其实是在怀念一个民族曾经达到的高度,一个文化曾经拥有的辉煌。它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时期的标签,更是中华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展现出的独特精神特质,激励着后人不断去追寻和传承。它不是一种刻板的模式,而是一种流淌在血液里的、关于繁荣、关于自信、关于开放的永恒回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公元649年,李世民驾崩,在他的灵柩运往昭陵那一天,长安城外,举世同悲。

汉人泪流满面,而那些异族的使节们,则用他们自己民族的方式为“天可汗”送行,割发,划面,伤耳,就在这个时候,一位高鼻深目的突厥人,从满地鲜血中走出,不仅毁容自残,而且恳求新皇李治,允许他自杀殉葬,为先皇守陵,做出了毕生之中,最像突厥人的一件事。

李治并没有答应他,因为李世民死前明确立下遗嘱,不许这些忠心耿耿的臣子为他殉葬,让他们好好地活下去。

可是六年后,阿史那社尔还是死了,高宗下令,把他和贞观年间归附的其他13位外族君主,雕刻成石像模样,树立在昭陵墓道上,在现在已经确定身份的昭陵73座陪葬陵里,阿史那社尔的位置超越了李世勣、尉迟敬德、程咬金等贞观朝著名人物,在众武将里,埋在了离太宗最近的地方。

最终,他还是实现了自己的夙愿。

这位突厥王子,一生飘零,直到遇到李世民,许他以重任,将亲姐姐嫁给他,士为知己者死,从此阿史那社尔带着一腔热血,开始为大唐南征北战,平高昌,破高句丽,灭薛延陀,贞观21年,他率领唐军征讨龟兹,大破处月、处密部、占龟兹都城、大拨换城五座城邦、击退西突厥于碎叶川西、虏龟兹国王和贵族,押于阗国王入长安。。。大唐的实力震动了中亚,700多城争相归附,疏勒、于阗、安国抢着犒军。阿史那社尔在西域设“四军镇”,高调宣布“主权在唐”,400多年后,中原王朝的旗帜终于又一次飘扬在了大漠绿洲、天山雪岭。

而这样的异族将领,在当时的盛唐,还有许多许多。

没有民族之分别,没有相貌之区隔,没有文化之偏见。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唐人。大唐以广阔的胸怀和海纳百川的气度接纳他们,而他们也以大唐的前途与命运为己任,君以国士遇我,我必国士报之,所以肝脑涂地,舍生忘死而不悔。

泱泱大国,何以不兴?

这就是盛唐气象。

user avatar

谢邀。


军事上如何威震绝域、君王们如何雄姿英发,就不说了吧。

梁启超先生说中国古代史书,多是帝王家传。就这意思。

如果仅以开疆拓土、震慑异邦为荣,则左宗棠平定新疆为近古以来大事,但也不好说同治年是盛世吧?蒙古帝国拓地无数,可以说是盛世?似也未必。

宋岩先生论述认为,唐国土面积顶峰,是7世纪时,最多达到1076万平方公里。

但开元盛世,却是在8世纪,玄宗朝。国土面积没那么大了,玄宗朝的军事成就未必有太宗高宗时期那么伟大,实际上,玄宗朝初年还跟异域搞和亲呢,不像贞观朝是直接打。

但那是真盛世。

打得别人怕,不难。让别人服,就不是单靠打了。

至于盛世气象,更是自内而外散发的,是老百姓自己感觉到的,而非对手的敬畏散发出来的。


盛唐气象,若以玄宗朝初年为范本,大概就是:

人民(注意是人民,而不只是君王),因为安全感过剩,得到了抬头挺胸的自信吧。


杜甫写开元盛世,也不写绝域军功。而是: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 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这些词大家熟透了,觉得是套话。但还是说说吧。

小邑犹藏万家室。

人口丰足,且相对集中。为什么古代人口集中难得?因为古代城市不耕种,更多是消费手工业品。人口集中,说明有足够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大家也有闲钱消费,不会去逃荒。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民以食为天。有吃的自然要紧。稻米粟米都白,说明什么?一成果丰硕,二稻米有精加工了。公私仓廪俱丰实,注意这个俱字。公家仓廪丰实,可能是征敛多。私家仓廪丰实呢?民间也有钱,而且说明公家不盘剥。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各色唐传奇,都有旅行者的传奇小说。唐朝旅行很热闹。

哪位说了:旅行代表什么呢?

答:一,有闲钱。二,治安好。三,基建路况好——古代没有车和高铁,靠车马驿站走的。

另一个记载:

“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 ——郑綮《开天传信记》。

你路上掉了东西,有人给你捡回来。你走在路上,不用带粮食,因为随地都有供应。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天下朋友皆胶漆,读唐诗的诸位都注意到了。贺知章对李白,杜甫对李白,李白对汪伦,李白对孟浩然,等等等等。

唐诗对朋友珍惜,但又很大气。高适说“天下谁人不识君”。王勃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朋友之间没那么哀戚磨叽,气象奋发,看得很远。

圣人奏云门?玄宗朝,贵族也爱音乐啊,也亲自演奏啊,也很懂得与民同乐啊。


这些都是为什么呢?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一百多年太平时节,大家被惯舒服了。

知道太平多难得么?宋仁宗死时,辽国人都哭,所谓“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辽道宗耶律洪基——嗯,萧峰的结拜大哥——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

四十二年不打仗就值得哭一哭。盛唐可是百多年没有大灾变,没有大分裂。高宗、哲宗、睿宗和则天大帝当然也乱过一阵,但多是宫廷政变,老百姓没吃太大的亏。


盛唐气象,发之于诗歌,是超逸宏伟开阔。发之于文化,是兼容并包,万川入海。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万国来朝,皆能为我用。高仙芝、哥舒翰、李光弼、黑齿常之——这些都不是汉人。

这种兼容并包的根基是什么呢?

持久的平衡,与,安全感

军事上成功,不难。中国历代许多朝,都有过军事上的对外辉煌。打赢了,把别人打趴下了,厉害厉害。

但军事上的成功之后,能持续令周遭服气的,是上轨道的政治和经济,对周边的镇抚,是相对开明的统治和制度。

玄宗朝与周边和亲后,张九龄建议玄宗:将中央干部外调训练行政,将地方干部升进中央,使互通有无。裁剪员外官,精简机构。打压权贵。看:那时类似的条例是可以直接上奏并得到许可的,而不会被派系之争摧毁。

一朝的精神气魄,不是凭空而来的。

平衡,安全感,丰足,开明,安全。而且得保持久一点。

久而久之,人民太平惯了,有吃有喝有玩。文化人也有气象,有风范,敢旅行,敢玩,敢吃,敢喝,敢说话。于是抬头挺胸。长安城里都是外国人,不怕不怕。抬头挺胸,这里是大唐朝嘛。

从根子上说,这种泰然自若、登高望远的气象,就来自安全感

这就是盛唐气象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盛唐气象”并非某个具体的史书章节或文学理论,它更像是一种难以言说的集体记忆,一个凝结了无数人对唐朝黄金时代辉煌与自信的模糊感知。如果非要给它一个轮廓,那便是它所代表的那种 开放、包容、自信、繁荣、充满活力与无限可能 的精神风貌,如同一个阳光灿烂、生机勃勃的午后,万物皆有其光彩。要细致地描绘它,我们.............
  • 回答
    我期待的盛世,它并非金碧辉煌、靡靡之音的奢靡,也不是铁腕统治下的沉默顺从。我所憧憬的盛世,是细微之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是广阔天地间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首先,它是一个公平与正义得以彰显的时代。在这里,没有人会被出身、地域、贫富等外在因素所束缚,每个人都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勤奋去追逐梦想。法律不再是权贵手.............
  • 回答
    冰雪盛事之后,“新青年范儿”在我看来,不再是简单的追逐潮流或者标榜个性,而是渗透着一种更深层次的自我认知和行动力。这场盛事像一面棱镜,折射出青年群体多元的面向,也催生出一些新的特质。首先,“玩得起,也看得透”是核心。冰雪盛事提供了绝佳的玩乐平台,从参与冰雪运动本身到相关的文创、美食,年轻人玩得不亦乐.............
  • 回答
    古代社会的繁荣与昌盛,往往被笼统地称为“盛世”。但究竟是什么构成了古代的盛世,并非简单的“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就能概括。它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社会民生等多个层面去衡量。古代盛世的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点来理解: 经济繁荣,民生富足: 这是最直观的体现。农作物丰收,.............
  • 回答
    生活在明朝永乐年间(14021424年)是怎样的体验,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多个维度展开,结合历史背景与具体细节,呈现一个立体的“永乐盛世”图景: 一、政治与社会背景1. 皇权集权与制度完善 朱棣的统治: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位后,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丞相,直接掌控六部,设.............
  • 回答
    活在康乾盛世,这真是一个复杂得不能再复杂的问题了。你问的是“体验”,那可不是书本上冷冰冰的史料能概括的。我想象中的那种“体验”,就好像站在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河边,你能感受到它的磅礴力量,但同时,你也会看到河水中潜藏的暗流和泥沙。宏大的秩序感与潜在的压抑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大概是一种“秩序感”。整个国家.............
  • 回答
    .......
  • 回答
    要说“民族主义”究竟是何时“开始盛行”,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学术争议的问题,因为“民族主义”这个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到一个具体的日期或事件。如果非要追溯其“萌芽”和“盛行”的起点,我们可以将其置于一个更宏观的历史框架下来理解。萌芽:.............
  • 回答
    拉丁美洲的土地上,似乎有一种特别的土壤,孕育出了许多在现实与虚幻间游走自如的伟大作家,他们笔下的故事,常常让我们惊叹于想象力的边界,那就是魔幻现实主义。这可不是什么偶然,背后有着深厚的原因,是历史、文化、社会环境交织作用的结果。历史的厚重与伤痕:首先,拉丁美洲的历史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甚至可以说是“.............
  • 回答
    学生补课,这事儿在咱这儿太普遍了,几乎成了家常便饭。要说这背后的根子,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里头牵扯着太多现实的东西,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最直接也最显眼的,就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和“唯分数论”的指挥棒。你想啊,咱们的升学制度,尤其在中高考这个关键节点,分数就是王道,就是敲门砖。哪个家长不想.............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七月下旬的那个晚上,热浪像是被按下了开关,毫无征兆地就这么横冲直撞地闯了进来。太阳下了山,但它留下的余温,以及被白天暴晒过的柏油路、水泥墙,还在顽固地往外吐着热气。我当时正坐在客厅里,本来想开个风扇凉快一下。窗外知了的叫声已经从白天的高亢变成了几声有气无力的嘶鸣,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湿热的、有点儿说不清.............
  • 回答
    这句话点透了生活的本质与我们为何感到“苦”和“累”的根源。它就像一位智者在耳边轻轻诉说,用最朴素的语言揭示了最深刻的道理。我们先来看前半句:“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望过盛。”仔细想想,我们最初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需求。饿了就想吃,困了就想睡,开心了就笑,难过了就哭。那种纯粹的状态,并没有多.............
  • 回答
    .......
  • 回答
    好的,我将尽力为您描绘一幅“仁宣之治”的恢弘画卷,力求用真实而生动的笔触,展现那个时代的繁盛与祥和,去除任何可能显得生硬或不自然的AI痕迹。想象一下,在明朝初年,经过了洪武之治的奠基,一位位帝王和大臣们正携手走向一个更加辉煌的时代。这个时代,我们称之为“仁宣之治”,它发生在明成祖朱棣的儿子明仁宗朱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