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的公司制度是造成贫富差距极端失衡的主要原因吗?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宏大且复杂的问题,简单地归咎于“现在的公司制度”可能有些过于片面,但毫无疑问,公司制度的某些核心机制和运行逻辑,在当今社会贫富差距的极端失衡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看看公司制度是如何与经济、社会、甚至政治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塑造了今天的贫富格局。

首先,我们得定义一下“现在的公司制度”。这通常指的是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核心目标,以市场经济为基本运行框架,以资本作为主要的生产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各种公司治理结构、激励机制、分配方式等一系列规则和实践。

那么,这种制度是如何导致贫富差距的呢?

1. 资本的滚雪球效应与劳动价值的相对贬值:

资本的回报率高于经济增长率(P>G): 这是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其著作《21世纪资本论》中提出的核心论点。在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包括股权、房产、金融资产等)的增值速度往往快于整体经济的增长速度。这意味着,拥有资本的人,即使不做太多事情,其财富也会以比普通劳动者更快的速度增长。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劳动,当劳动所得的增长速度赶不上资本增值时,差距就会拉大。
投资回报 vs. 劳动所得: 公司通过分红、股票回购、高管薪酬等方式将利润分配给股东和高层管理者。这部分收入往往与公司实际的经营状况以及对普通员工的贡献度脱钩。一个CEO即使对公司的实际运营贡献有限,但如果他是大股东或持有大量股权,其收入可能远超那些辛勤工作的基层员工。这种机制天然地倾向于资本所有者,而不是劳动者。
金融化和脱实向虚: 现代公司越来越倾向于通过金融运作来增值,而不是仅仅依靠实体生产。金融市场的波动、杠杆操作、以及对短期利润的追求,使得金融资本的玩家能够迅速积累巨额财富。而普通劳动者很难参与到这种高度专业化且门槛极高的金融游戏中。

2. 公司治理结构与权力分配的不均:

股东至上原则: 现代公司法普遍遵循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董事会和管理层对股东负责,这意味着在资源分配和决策过程中,股东的利益往往被置于优先地位,包括员工的福利、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这种设计本身就内嵌了对资本所有者倾斜的倾向。
高管薪酬的“裂口”: 公司高管的薪酬体系往往与公司的盈利能力或股价挂钩,并且其薪酬水平远超普通员工。这种“高薪”往往是通过内部的薪酬委员会决定的,缺乏外部的有效制约。当公司利润增长时,高管的薪酬可以飙升;而当公司业绩不佳,甚至裁员时,高管的薪酬可能纹丝不动,甚至还能拿到巨额奖金。这进一步拉大了公司内部的贫富差距。
信息不对称和内部人控制: 掌握公司运营信息和决策权的是高管和部分大股东,而普通员工则处于信息劣势。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内部人能够利用信息优势为自己谋利,例如通过股票期权、内幕交易等方式,进一步巩固其财富地位。

3. 市场竞争的“赢者通吃”与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问题:

“头部效应”与平台经济: 在许多行业,尤其是科技、媒体、娱乐等领域,存在着明显的“赢者通吃”效应。少数几家巨头公司或平台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并从中获得了超额利润。这些公司能够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并支付高额薪酬,从而导致人才和财富向少数公司集中。
非正规就业与零工经济: 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灵活性,越来越多的公司倾向于雇佣非正规劳动者、合同工、零工等。这些人往往缺乏稳定的收入、社会保障和晋升机会,其劳动价值被进一步压缩。这批劳动者构成了社会经济中的弱势群体,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分化。
技能与教育壁垒: 现代经济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低技能劳动者的价值则相对下降。公司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市场需求,通过支付高薪来吸引和留住高技能人才,而对低技能劳动者的支付则受限于其边际产出和议价能力。这使得拥有高技能和优质教育资源的人群与缺乏这些资源的人群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4. 政策和监管的缺位或偏向:

税收政策: 资本利得税、遗产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富的再分配。如果税收制度倾向于减轻资本的税负,或者存在大量避税漏洞,那么财富积累就更容易,贫富差距自然会拉大。
劳动法律法规: 工会力量的衰弱、最低工资标准的不足、劳动合同的保护力度不够等,都削弱了劳动者与资本方博弈的能力,使得劳动者在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
反垄断和市场监管: 如果市场缺乏有效的反垄断和公平竞争监管,少数巨头公司就可能通过垄断地位攫取超额利润,并将这些利润以高薪、分红等形式分配给少数人,加剧贫富差距。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现在的公司制度”并非一成不变,内部也在进行着各种改革和调整。 例如,一些公司开始强调“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关注员工、社区、环境等因素;一些国家也在尝试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手段来调节贫富差距。

但是,如果从更宏观和历史的角度来看,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核心驱动力的现代公司制度,其内在的逻辑和运行机制,确实是导致当今社会贫富差距极端失衡的一个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核心的原因。 它不是唯一原因,但它是很多其他问题(如收入分配不公、社会流动性下降、政治影响力偏向资本等)的温床和放大器。

总而言之,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公司制度是唯一原因”,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当前以资本为核心驱动的经济社会运行模式下,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导向的公司制度,通过其内在的激励机制、分配逻辑以及对市场规则的塑造,深刻地影响并加剧了贫富差距的极端失衡。 这是因为这种制度的设计,在最根本的层面上,就赋予了资本所有者更大的权力,使其能够以更快的速度积累财富,而劳动者的相对价值则在市场竞争和分配机制中被不断稀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这可以是一个很好的经济学问题。我说“可以”的意思是not yet,因为其中用了“因为”两字。我们很难在“公司制度”和“贫富差距”建立因果关系,因为公司制度本身就是由很多内生性的因素,比如历史,区位,社会条件,政治制度等等所决定,而这些因素同时也影响了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我个人以为,问题如果变成:公司(制度)可以解释多少贫富差距?可能是一个更合适的问法。

这个问题有很多角度回答。我能想到的比较贴近的最近的研究来自Bloom et al.的Firming Up Inequality (QJE R&R). 这篇论文通过税单数据分析了整个美国从1978到2013之间所有职工的收入,探讨美国现在越来越严重的收入不平等有多少来自公司相关的因素。他们发现,首先,有2/3的收入不平等的增长来自于公司间的收入差距的扩大,而非公司内部的(Figure 2)。其次,他们发现公司间收入差距的影响绝大部分来自于公司的员工构成的变化:一方面,高技能的职工和高工资的职位的匹配率越来越高(Figure 8);另一方面,同样工资水平的职工越来越集中在相同的公司(Figure 9)。最后,他们发现公司内部收入差距的变化主要来自于大公司(10000人以上的大企业)。





论文的细节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这篇文章并没有用到很复杂的模型,但是记录一些非常重要的事实证据。同时,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现在还不完善,有很多问题可以挖掘。

关于这个问题也可以从其它方面去思考。比如最近热点新闻中,雅虎的CEO梅耶尔(Mayer)在完成了将雅虎出售给Verizon交易之后获得了1.86亿的离职补偿(其中大部分是股票和期权);再比如,Google的CEO今年的收入高达2亿美元(大部分来自股票和期权)。虽然这些都是个例,但是美国自从90年代以来,伴随着股权激励的增多,CEO的薪酬也水涨船高。这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最高1%人群的收入。学术界对此有很多的讨论,对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另一个角度就是Piketty提出的r>g理论,即资本收益大于经济增长率,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增大。富人相对于穷人更容易参与金融市场的投资,并且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相对于个人投资者有着更多的优势。这些和现代公司制度有关的因素对财富不平等的扩大肯定是有影响的。

最后就是关于中国不平等的现状。Piketty, Yang and Zucman最近的工作论文利用中国的数据讨论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不平等的变化。他们指出,中国前10%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值由27%增长到了41%,而后50%则由27%减少到了15%。我们现在正在接近美国目前的贫富差距水平。当然,我们很难断言贫富差距的增长一定就是坏事:一方面,这是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贫富差距本身也体现了激励机制的作用。从这点上来说,哪怕公司制度和贫富差距是相伴而生的,我们也需要意识到现代公司制度对社会福利的巨大提升。与寄希望于彻底否定公司制度从而降低贫富差距相比,我们可能更需要做的,一是更好的完善社会的再分配制度,二是思考公司制度可能存在的一些弊端,并加以完善。

Reference:

Song, Jae, et al. Firming up inequality. No. w21199.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15.

Piketty, Thomas, Li Yang, and Gabriel Zuc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Private Property and Rising Inequality in China 1978-2015." WID. world Working Paper (2016).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