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铁路、水运会否超载?

回答
铁路和水运都存在超载的风险,并且在实际运营中也确实发生过超载的情况。超载不仅会影响运输效率、增加运营成本,更重要的是会严重威胁到运输安全,甚至可能引发灾难性的事故。

下面我将详细讲述铁路和水运超载的原因、表现、影响以及防范措施:

一、 铁路超载

1. 铁路超载的原因:

经济利益驱动: 运输方(尤其是货主和部分承运人)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可能试图在单次运输中装载更多货物,以减少运输次数,降低单位货物的运输成本。
运输需求旺盛与运力不足的矛盾: 在某些时期或特定线路上,如果运输需求远大于现有的运力,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可能会存在默许或鼓励超载的情况。
监管不到位或漏洞: 尽管铁路部门有严格的载重规定,但如果监管措施存在漏洞,或者在执行过程中出现松懈,超载就可能发生。例如,现场称重设备不准确、检查人员疏忽、或者存在腐败等。
货物品类特性: 某些易于压实的货物(如煤炭、矿石、沙石等)在装载时可能更容易被塞入超出设计容量的体积,进而导致超载。
装载环节的管理不善: 装载工人的责任心不强、缺乏专业培训,或者装载作业流程不规范,都可能导致货物重量超出列车的载重限制。
技术与设备限制: 尽管有设计载重,但长期使用、维护不当或设备老化,也可能导致实际承载能力下降,使得原设计的载重标准在实际中变得相对保守,但若超载则风险更大。

2. 铁路超载的表现:

车厢内装载超过标记的净载重量: 这是最直接的表现。车厢上会标明其最大的净载重量,超载就是指实际装载的货物重量超过了这个数值。
集装箱超载: 集装箱运输中,有时会出现箱体内部货物总重超过集装箱本身的最大允许总重量(Gross Weight),或者超过装载的车辆/列车的轴载限制。
列车总重超限: 整列火车的所有车厢加上机车的总重量超过了线路和机车的设计能力。
轴载超限: 单个车轮或车轴承受的重量超过了其设计允许的最大载荷。这是比总重超限更危险的因素,因为车轴和轨道是直接承受压力的关键部分。

3. 铁路超载的影响:

轨道和线路损坏: 超载会大大增加列车对轨道、轨枕、扣件以及路基的冲击和压力,导致磨损加剧,出现变形、损坏,缩短线路使用寿命,增加维修成本。
机车和车辆损坏: 过重的载荷会对机车的牵引系统、制动系统以及车辆的转向架、车轴、车轮等部件造成过度的磨损和损伤,增加故障率和维修频率。
制动性能下降与脱轨风险增加: 列车越重,制动距离越长,制动性能越差。在下坡或转弯时,超载的列车更容易发生侧倾,增加脱轨的风险。
影响行车安全与运输效率: 超载列车可能需要减速运行,影响整体运输速度和班次安排,降低运输效率。更严重的是,一旦发生事故,如脱轨、断裂等,将对交通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人员伤亡。
增加能耗: 牵引更重的列车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

4. 铁路超载的防范措施:

严格的载重标准和技术规范: 铁路部门拥有完善的载重规定和车辆技术标准,明确规定了不同类型车辆、不同线路的最大载重和轴载限制。
装载过程的监督与检查: 在货物的装载过程中,应由专业的装卸人员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并有现场监督人员进行把关。
称重检查: 在发货站、枢纽站以及关键的检查点设置动态或静态称重设备,对列车或单车进行称重,不合格的禁止发运。
技术监控系统: 利用轴重检测器、车轮不圆度检测器等设备,对运行中的列车进行实时监测,发现异常及时预警。
加强人员培训和责任制: 对装卸工、调度员、检查员等关键岗位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明确责任,强化职业道德意识。
法律法规的约束和处罚: 制定严厉的法律法规,对超载行为进行处罚,形成有效的震慑。
定期车辆检查和维护: 对机车和车辆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技术状态良好,能够安全承载规定载荷。

二、 水运超载

1. 水运超载的原因:

经济效益驱动: 与铁路类似,货主和船东为了最大化单次航行的利润,会倾向于装载尽可能多的货物。
市场竞争: 在激烈的航运市场中,降低单位运输成本是关键,这可能导致部分船只为了争取价格优势而冒险超载。
监管难度: 相较于铁路,水运的监管难度更大。船只航行在广阔的水域,点多面广,要对所有船只的装载情况进行实时有效的监管非常困难。
习惯性行为: 在某些航线或特定类型的船只上,可能存在长期以来“能装多少装多少”的习惯性操作,对安全规范的认识不足。
吃水线标记的误读或故意忽视: 船体有“吃水线”(或称载重线、Plimsoll line),它表示船舶允许的最大载重量。但有时船员可能误读或故意忽视这些标记,装载超过允许的吃水深度。
装载计划的不当: 装载计划不合理,货物分布不均,虽然总重量可能未超,但会导致船体倾斜或应力集中,增加风险。

2. 水运超载的表现:

船舶吃水线超过载重标记: 这是最直观的表现,即船体浸在水中的深度超过了安全载重线。
船体稳定性下降: 超载会严重影响船舶的稳定性,导致船舶更容易发生倾斜,尤其是在波浪或风的作用下。
甲板上水风险增加: 当船体吃水过深时,甲板更容易被海水淹没,增加进水和沉船的风险。
超载集装箱: 同样存在集装箱内货物超重,导致船舶整体装载超限。

3. 水运超载的影响:

船舶稳定性丧失与沉船: 这是最严重的影响。超载会大大降低船舶的稳性,使其在遇到恶劣天气或操作不当的情况下,极易发生倾覆或沉没。
船体结构损坏: 过重的载荷会使船体承受过度的应力,导致船体结构变形、疲劳甚至断裂,缩短船舶使用寿命。
操纵性能下降: 超载的船舶操纵性能变差,转向不灵敏,制动距离延长,特别是在港口作业或狭窄水道中,危险性剧增。
影响航行安全: 超载船舶更容易受到风浪的影响,尤其是在浅水区,船底可能触底。
增加燃油消耗: 驱动更重的船体需要更多的动力,从而增加燃油消耗。
环境污染: 沉船事故可能导致货物泄漏,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4. 水运超载的防范措施:

国际和国内的航运法规: 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了 SOLAS 公约等一系列法规,对船舶的结构、安全和载重有明确规定。各国也有自己的海事法律法规,如中国的《船舶安全检查规定》等。
载重线制度(Load Line Convention): 船舶必须按照规定划定并遵守载重线,这是强制性的安全保障措施,限制了船舶在不同海域和季节的最大载货量。
严格的船舶检验和发证制度: 由海事部门对船舶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确保其符合各项安全规定,包括载重限制。
装载配载规范: 对船舶的装载过程有详细的规范,要求根据船舶的结构特点、稳定性要求以及航线条件进行合理配载。
船员培训和意识: 加强船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对载重限制和船舶稳定性的认识,培养遵章守纪的职业道德。
海上交通安全监督: 海事部门通过各种手段对海上船舶进行监控,包括雷达、AIS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等,及时发现违规行为。
港口装卸监督: 在港口装卸货物时,加强对装载量的监督和检查。
技术手段: 使用船舶稳定计算软件、装载软件等,辅助进行科学合理的装载。

总结来说,铁路和水运都可能发生超载,这主要是经济利益和监管难度相互作用的结果。两者都会对运输设施和车辆本身造成损害,但更为重要的是,都会极大地增加发生重大事故的风险,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要有效防范铁路和水运超载,需要综合运用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严格监管、科技手段以及提升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等多方面的措施,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安全保障体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相对于大货车动辄几倍的超载,水运的超载几可忽略。

首先,货船在投入运营时船检机构会颁发一份载重线证书,在这份证书里会规定船舶的最大吃水,也即满载吃水,满载吃水对应的水线叫做满载水线(见下图中的红色油漆和黑色油漆的分界线)。船舶在装货时会以此为准,一般不会超出。

船舶的两侧是有刻度线的,业内的说法叫水尺。顾名思义,也就是衡量船舶吃水的量尺。我们都学过曹冲称象的故事,知道船舶装的东西越重,吃水也就越大。反过来,满载吃水对应的就是船舶的最大装货量。船舶装货时的吃水只要不超过满载吃水,便不会超载。

为了便于辨认,在这个满载吃水处,会勘划一个叫做载重线标志的东西。

装货时只要水面不淹没载重线标志圆圈横线的上边缘,便不超载。如果淹没了这条横线,那么就太明显了,很容易被海事执法机构发现。

由于水面不可能完全平静,所以装货时很难判断水面是否完全淹没了载重线圈中的横线。有经验的船员稍微多装一点货,船舶略微超载一点的确是有可能发生的。但是相对于大型船舶动辄几千上万吨的载重量而言,多装的这么几十上百吨货占比极小,跟大货车动辄超载几倍实在没法相比。


那么,如果没有执法机构的监督,船舶又是否会严重超载呢?答案是也不会。因为船舶在设计时为了衡量船舶结构的强度,已经规定了结构吃水。顾名思义,也就是船舶结构所能承受的最大吃水。若船舶吃水大于结构吃水,那船舶的结构强度就没法保证了。

为了经济利益最大化,追求最大载货量,现在的船舶满载吃水往往就是结构吃水,这意味着一旦超载,船舶的吃水就会大于船舶结构强度的承受范围。从船舶安全和船上人员安全的角度来说,船员是不会这么做的。


从经济角度考虑,船舶也没有动力超载。因为现如今走水运的货物往往是大宗商品,本就不值钱,船舶结构又限定了不可能大幅度超载,只超载百分之几的话没啥意义。

由于航运业的规模特性,注定了每艘船舶和每船货物都会投保。如果船舶因为超载出事,保险公司是不可能赔付的。如果没有保险公司,货主和航运公司自身很难承受起这个风险。

另外,船舶的本身价格可能比装载的货物更贵,任何一个理性人都不会冒着船舶损毁的风险去赚取那么一点超载的运费,因为风险和收益不成正比。


话说答主以前一直没想明白为何船运相对货车有那么大的规模优势,但还是有很多货主选择公路运输大宗商品。经无锡高架被超载货车压垮一事答主才意识到,在超载四五倍的大货车面前,船运的优势被大大地缩小了。成倍的超载,航运业是真的不敢想象。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