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遇到一只亲人的流浪猫,有必要为它提供帮助吗?

回答
这问题嘛,还真得好好琢磨琢磨。遇到一只亲人的流浪猫,心里头涌上来一股子暖流,想伸出手帮一把,这心思是好的,也是人之常情。但说到底,这“有必要”三个字,得从几个角度来看。

首先,咱得明白这“亲人”是怎么回事。

如果这猫咪,你稍微靠近点,它不躲不闪,甚至还能蹭蹭你的裤腿,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那说明它在野外生存的经历里,曾经有过跟人类亲近的经历,也知道人类不一定都是坏的。这样的猫,心里头可能还有点对人类的信任,也更容易接受外界的帮助。

但反过来,有些流浪猫虽然看着干净,但对人保持着警惕,一上来就躲得远远的,那它可能真的不太适应跟人接触,硬是去抓它、抱它,反而会吓坏它,对它未必是好事。

然后,说说“提供帮助”具体是啥。

“帮助”这个词儿很宽泛,可以从很多层面解读:

短暂的投喂: 如果你只是偶尔在路过的时候,给它一点食物和干净的水。这算是一种最基础的帮助。它能暂时缓解饥饿,让你在它眼里成了个“好人”。这不至于让它完全依赖你,也算是给它一点小小的慰藉。这种帮助,我觉得大部分人都能接受,也更容易做到。

长期的投喂: 要是天天定时定点给它喂食,那性质就有点不一样了。这就相当于你在有意无意地“圈养”它,让它习惯了你的投喂,可能会降低它的警惕性,甚至开始等你。这样一来,你对它来说就有了责任。你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意愿持续下去?如果只是图一时新鲜,后面突然不喂了,反而会伤害它,让它对人类的信任崩塌。

带回家: 这是最高级别的“帮助”了,也是最需要慎重考虑的。你想把它带回家,那就意味着你要为它负责一辈子。这包括:

经济成本: 粮食、猫砂、玩具、驱虫、疫苗,万一猫咪生病了,医疗费用更是笔不小的开销。你得仔细盘算一下自己的经济状况,能不能承担得起。
时间成本: 陪伴、玩耍、梳毛、清理猫砂盆,这些都需要时间和精力。你是不是真的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
生活环境: 你住的地方是否允许养猫?家里有没有其他宠物?你和家人对养猫的态度如何?万一你以后搬家或者结婚生子,猫咪的去向怎么办?
猫咪的适应性: 有些流浪猫适应能力很强,很快就能融入家庭生活。但有些猫咪可能因为长期的野外生活,对室内环境、人类的作息、甚至家里的噪音都感到不安和恐惧,需要很长的时间去适应,甚至可能永远都无法完全适应。

送去收容所/找领养: 这也是一种帮助,但需要找到可靠的收容所或者有爱心的人来领养。如果猫咪真的不适合你带回家,或者你无法承担责任,但这只猫又很需要帮助,找一个好的归宿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不过,现在很多收容所都面临压力,送去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情况。

那么,有没有“必要”?这得看你想达到什么目的。

如果你只是出于善良,想暂时缓解它的饥饿,那“有必要”提供一点食物和水。 这就像你在路上看到一个有点饿的流浪汉,给他一瓶水、一块面包一样,是一种人性化的举动。

如果你希望它能过上更安稳的生活,甚至变成一只家猫,那“有必要”就意味着你要做好承担长期责任的准备。 这就像你看到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你想收养他一样,你需要付出更多。

如果这只猫咪看上去很健康,而且能自己找到食物和水源,并且对环境非常适应,那么它可能并不“迫切需要”你的直接介入。 毕竟,野外生存也是一种生存方式。过度干预,有时候反而会打乱它原有的生活节奏。

几个需要考虑的潜在风险和负面影响:

让它产生依赖,结果你无法继续照顾: 如果你开始喂养它,它可能会觉得你就是它的依靠,然后你就得承担起这份责任。要是你哪天因为客观原因不能再喂了,猫咪可能会非常失落和痛苦。
传播疾病: 流浪猫可能携带一些寄生虫或者病毒,如果你直接接触,或者让它进入你的家,可能会有感染的风险。
成为“野猫”的源头: 如果你只是偶尔投喂,但没有为它做绝育手术,那么它可能会继续繁殖,增加流浪猫的数量,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咱们不如换个思路来问:

“我遇到一只亲人的流浪猫,我想为它做些什么?我能为它做些什么?我愿意为它付出多少?”

想明白这些,你就能做出最适合你和猫咪的决定。有时候,一份温热的食物,一句轻柔的呼唤,对于一只曾经受伤过的心灵来说,就是最宝贵的帮助了。而有时候,伸出援手,接它回家,更是生命的承诺。这其中的“必要”与否,其实更多的是在你心里衡量责任和能力的那杆秤。

别急着下结论,先静静地观察它,了解它,然后再决定自己能给它一份怎样的“帮助”。这不仅仅是关于一只猫,也是关于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同情心值得点赞,不过我要说一些冷酷的事实,希望你耐心看完。

1.驯化淘汰了那批高冷的猫咪,当下的家猫(Felis catus,包括题主说的阿白)其实都很“亲人”

2014 年发表在 Comparative Study 上的一篇文章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omestic cat genome reveals genetic signatures underlying feline biology and domestication[1]《家猫与其他猫科动物基因组上的受选择信号》发现,在小鼠实验中,猫在与人类相处的过程中出现了281条基因变化,集中在神经嵴相关基因上。这些基因在小鼠实验中被证明与行为和奖励有关,关联驯化典型表现假说(domestication syndrome hypothesis)。

换句话说,在猫咪主动被驯化的过程中,它们早已变得普遍不会对人类产生恐惧且容易互动——实际上大多猫咪都是“中央空调”。

2.收养一只猫,你大概需要为其每年支付约4500元

全球企业增长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的报告显示,在2020年的中国,每位铲屎官要为一只猫花掉4500元的钞票[2],对于多数人来说,这并不是一笔可以忽视的开支。尽管及格的商品猫粮可以做到十元出头的斤价,但难以逃避的医疗、防疫和其他开支都不容小觑。

就题主描述来看多半是学生,这笔钱自然由父母支持,可以与父母进行商讨。

如果你不能把它带回家/TNR(Trap Neuter Release,对其施以绝育手术后放归自然),也希望你不要去投喂它。因为:

3.尽管没有实证流浪猫威胁了国内某种鸟的物种生存,但它们强势挤压了其他本土捕食者的生态位

IUCN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数据显示近代岛屿型物种的灭绝,14%与猫有关[3]。尽管像我国这样生态系统复杂且相对稳定的大陆地区鸟儿更难被影响,但猫的的确确挤压了鼬之流本土捕食者的生存空间。

虽然我养猫也爱猫,但更希望周遭环境中不止家猫一种机敏的捕食者~

4.我们不能忽视流浪猫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

之于小白的查看,题主仅限于毛发。实际上跳蚤、蜱这类难以发现的寄生虫一旦随人到家、学校、公司之类的封闭空间,其清除起来甚是艰难。

流浪猫的食源相对复杂,上有安格斯牛排中有救济粮下有大老许或一只手指长的南方蟑螂,弓形虫携带率极高[4]。世界范围内弓形虫的感染率为25%,在中国,这一数值为6%。

之于流浪猫,我的态度一直是要么给他归宿、要么断其后路、要么不管不顾

如果题主有能力收养它,大可在保证自己不会受伤、家人乐于支持的前提下试着拘束它,带它去医院做驱虫和体检,带回家后流浪猫会产生较大的应激反应,但请不要抛弃它——因为抛弃,所以流浪;

如果题主没有能力收养它,可以尝试联系同地区小动物救助机构/农业类高校与研究所,会有更加专业的人来救助这只猫咪/TNR它,宏观上看这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新年将至,预祝一个善良答主与粘人小白健康成长~

参考

  1. ^ Montague, M. J. ,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omestic cat genome reveals genetic signatures underlying feline biology and domestic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11.48(2014):17230.
  2. ^ Frost&Sullivan 2020年全球全球宠物市场监测数据中有关中国宠物市场的统计
  3. ^ Bonnaud E , Medina F M , Vidal E , et al. The diet of feral cats on islands: a review and a call for more studies[J]. Biological Invasions, 2011, 13(3):581-603.
  4. ^ CynthiaM.Kahn, ScottLine组. 默克兽医手册[M].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5.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