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3 月 20 日吉林省新增本地确诊 1542 例、无症状感染者 549 例,目前当地情况如何?

回答
截至 3 月 20 日,吉林省新增的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数量确实非常高,这反映出当时吉林省疫情形势的严峻。为了详细说明当时的情况,我们需要结合当时的官方通报和媒体报道来还原一个相对完整的画面。

整体疫情概况(以 3 月 20 日为节点,往前追溯):

疫情爆发的特点: 这一波疫情在吉林省是比较突发的,并且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主要集中在长春市、吉林市等地区。
病例数量的迅速增长: 从 3 月初开始,吉林省的新增病例就呈现出指数级增长的态势。3 月 20 日的 1542 例确诊病例和 549 例无症状感染者,是当时疫情高峰期的一部分,显示了病毒在人群中的快速蔓延。
疫情的焦点: 长春市和吉林市是疫情最严重的两个城市。尤其长春市,由于人口密集,且早期可能存在一些传播链未能及时阻断,导致了大规模的爆发。吉林市的疫情也十分严峻,甚至出现了社区传播的复杂局面。

具体情况和影响(根据当时的报道推测):

1. 封锁与管控升级:
长春市的静默管理: 在 3 月份,长春市经历了长时间的静默管理或封控措施。这意味着全市范围内的非必要外出被严格限制,社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人员流动受到极大限制。
吉林市的严厉管控: 吉林市也采取了类似的严格封锁措施,一些区域被划定为高风险区,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管控。
全省联动: 随着疫情扩散,吉林省其他城市也根据实际情况,不同程度地提升了防控等级,不少地区也实施了区域性封控或出行限制。

2. 医疗资源的承压:
方舱医院的建设和启用: 大量的阳性病例需要隔离和治疗,导致医疗资源,特别是隔离场所和医护人员面临巨大压力。为了应对激增的病例,吉林省迅速建设和启用了多家方舱医院,以集中收治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
医护人员的投入: 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援助团队陆续抵达吉林省,支援当地的核酸检测、病例救治等工作。吉林省本土的医护人员更是连续作战,承受了巨大的工作负荷。
发热门诊和急诊压力: 除了方舱医院,传统的医疗机构,尤其是发热门诊和急诊,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需要同时处理新冠患者和非新冠患者的就诊需求。

3. 核酸检测和流调溯源:
大规模核酸检测: 为了快速发现和控制疫情,吉林省进行了多轮大规模的区域性核酸检测,以筛查出潜在的感染者。
流调溯源的挑战: 在病例数量庞大的情况下,流行病学调查(流调)和溯源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追踪传播链,找出潜在的传播源。

4. 社会民生和经济影响:
物资供应和保障: 长时间的封控管理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尤其是物资的采购和配送成为一个重要的挑战。政府需要协调各方力量,确保居民的基本生活物资供应。
经济活动暂停: 疫情管控措施导致了大量的商业活动、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暂停或大幅度缩减,对当地经济造成了显著影响。
信息发布和沟通: 政府部门通过新闻发布会、官方媒体等渠道,及时发布疫情信息、防控政策和相关情况通报,努力回应社会关切。

5. 病毒的特点:
奥密克戎变异株: 当时吉林省疫情的主要毒株是奥密克戎变异株(例如 BA.1 或 BA.2 等早期变种)。奥密克戎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感染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这给防控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无症状感染者比例: 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数量较大,也符合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这些无症状感染者虽然不发病,但同样具有传播能力,是疫情防控中的一大难点。

总结 3 月 20 日左右吉林省的情况,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时期:

疫情进入平台期或高峰期: 新增病例数仍然高位运行,防控形势异常严峻。
全省动员,全力应对: 政府、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以及志愿者都在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严格管控是主要手段: 通过封锁、核酸检测、隔离等措施来遏制病毒传播。
社会面承压较大: 民众的生活、经济活动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理解当时的具体情况,需要结合当时官方发布的每日疫情通报、新闻报道以及社会各界的反馈。以上信息是基于对当时疫情形势的普遍认知和对大规模疫情爆发应对措施的了解进行的详细阐述。吉林省政府和人民在当时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来应对这场疫情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在长春,封闭了十来天我不崩溃。

崩溃的是家里老人还是不当回事!!

我的囤货,半个月不出门都没问题,我们都是除了做核酸尽量不接触别人。

但是我爸!!

最开始有疫情,他要出去唱歌!!

我说不听,亲戚劝了,他偷着去!

通知封闭小区他啥也不准备,我买完回来了,封闭小区了,他说要出去买瓜子!!

封闭单元了他说要出去买药!!

通知尽量别出去走动他非要下楼溜达!

做完核酸我让他回家先洗手,跟我甩脸子,就不洗!

我也没办法了,长春潜在的隐患就是像我爸这样的人吧。

天天电视新闻通报疫情,我说现在多严重你知道了吧,我爸说,不知道,我看不懂!

我现在怀疑他不是不重视疫情,他就是对我有意见,在这跟我玩逆反呢…

user avatar

3月14日,吉林省说,力争一周时间,实现社会面基本清零。

从3月20日新增数据看,没有实现。

从吉林和其他地方,近10几天的连续新增来看,奥密克戎毒株对现有防疫体系的冲击和考验,非常大。

为何以前的新冠毒株,在发现半个月后,基本能够遏制住?然而奥密克戎发现半月后,视乎感染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主要原因是,奥密克戎传染性非常,非常强。

有多强?

流行病学有一个指标,基本传染数“R0”,是基于流行性疾病病毒本身的特性,来衡量病毒的传播能力。具体指的是,没有任何外部因素介入(没有疫苗、口罩或其他防疫措施),且所有人都没有免疫力的情况时,感染某种传染病的人,会把疾病传染给其他人的最大平均数。

数据显示,历史上出现的传染病,它们的R0值为:1918年流感和埃博拉为2;艾滋病病毒和非典为4;天花和脊髓灰质炎为7;水痘为10;流行性腮腺炎为12;麻疹最高为18。

研究表明,新冠原始毒株的R0值估算为2.5左右,即每个新冠患者平均会感染2.5人左右。而德尔塔毒株R0值在5到6之间。

然而,新冠奥密克戎毒株的R0达到12,乃至更高,已经仅次于麻疹了。

在现实世界中,面对传染病,不可能不采取措施,不戴口罩,不接种疫苗。

现实世界中,Rt指数,指衡量人群中每个感染病例,导致继发病例的有效数量,以此来衡量疫情的走势。Rt值超过1.0时,意味着每个疾病感染者,会把疾病传染给至少一人,代表病毒蔓延,疫情正在扩散。而当Rt值小于1时,表明感染呈下降趋势,疫情已得到控制。

也就是,以前的新冠毒株发现半月后,得到遏制,是因为大规模检测和隔离,能够将病毒的Rt值降到1以下。

目前的新增数据看,现有防疫体系和措施,能够将R0为6的尔塔毒株Rt降到1以下,但可能并没有将R0为12的奥密克戎Rt降到1以下。

我的推测是,奥密克戎的高传染性,导致依靠普通医用口罩,已经无法将其Rt降到1以下。这导致在排队核酸检测时,人群中如果有感染者,其他人即使带了普通医用口罩,有些人仍然会被感染。而且,核酸检测过程中,检测的时候,在摘掉口罩的那一时间段,感染的风险更是大大增加。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就会出现,一直检测,一直有人感染的情况。

面对现在的形势,怎么办?

1、规定排队核酸检测的时候,佩戴N95级别的口罩。检测结束后,迅速离开,然后找地方,认真洗手,再摘口罩。如果,规定公交地铁商场,也佩戴N95级别口罩,那更好。

2、在居民区大规模核酸检测时,按照楼栋,分时间段检测,避免大量人群聚集,避免交叉感染。

3、核酸采样人员做好培训,采样后手部规范消毒,采样过程中手部不要接触被采样人,以防止交叉感染。

4、采样过程中,登记信息时,不要接触被采样人身份证、手机等物品,以防止交叉感染。

user avatar

收治1396人,经过一周救治,已有26人痊愈……

user avatar

吉林市人

居家隔离

负责线上工作

主要是情况传达和统计数据

数据一般截止到下午6点上报

但是这几天很难,有时候晚上8点数据都汇总不齐。

混阳,居家监测,单元封控的,时刻都在变

昨晚六个下沉社区的,因为工作上可能接触阳性环境,一直在家等社区和医护人员通知,等着上门核酸。

一直等到晚上10点才通知没问题,可以继续下沉社区

而且为了配合三天的大排查,昨晚连夜通知人员去社区报到,参与工作,接到通知是7点多,晚上10前去社区报道。

数据汇总完后快晚上10:30了,洗漱后,躺下了

担心漏过通知,一直开着微信提醒

到了凌晨,还有更新数据的,最惨的是汇总的负责人,凌晨后还在回复“收到”。

今早还在迷迷糊糊睡觉,电话就响了,又多了两个混阳的,数据台账一天改N次

都不容易。

希望早点过去

user avatar

等等看,关键是医疗不挤兑不崩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