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海底两万里》中,为什么鹦鹉螺号潜水艇总会被误认为是一头大型海洋动物?

回答
在儒勒·凡尔纳那部经典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乘坐着尼摩船长驾驶的“鹦鹉螺号”潜艇,主人公阿龙纳斯教授等人经历了无数奇幻的海底旅程。而在这趟旅程中,一个反复出现且令人着迷的现象,便是“鹦鹉螺号”——这艘当时看来无比先进的潜水器,常常被人类和其他海洋生物误认为是一种巨大而神秘的海洋巨兽。这背后其实有着多重原因,既有其客观的物理特性,也有人类主观的认知局限。

首先,我们得从“鹦鹉螺号”的外观和行为方式上说起。它并非我们今天熟悉的流线型潜艇,而是被描绘成一个长达七十米的庞然大物,如同一个巨大的金属海螺壳。这个外形本身就极具欺骗性。在浑浊的海水中,一个巨大的、无声无息地滑过的金属物体,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些传说中的深海巨妖。海洋中本身就充斥着各种体型庞大、形态各异的生物,从巨大的鲸鱼到传说中的巨型乌贼,这些生物的出现早已为人们的认知打下了基础,让他们对未知的大型海洋生物抱有强烈的想象。当“鹦鹉螺号”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出现时,这种模糊的视觉印象自然而然地会被投射到它身上。

其次,是它惊人的速度和机动性。尼摩船长驾驶的“鹦鹉螺号”可以在深海中以惊人的速度航行,并且可以灵活地改变方向,甚至做出快速的规避动作。在人类的认知中,如此巨大的物体能够拥有如此敏捷的身姿,往往是自然界中那些最顶级的掠食者才具备的能力。人类目睹的许多海洋动物,尤其是鲸类和一些大型鱼类,虽然体型庞大,但它们的运动轨迹通常相对固定,或是遵循某些自然规律。而“鹦鹉螺号”那种仿佛有生命般精准的操控,自然会让人将其与那些能够主动捕猎、具有智慧的海洋巨兽联系起来。它不像是一艘简单的船只,更像是一个能够自由潜行的巨型生物,它在海洋中游弋,而不是像一艘船那样被动地受到洋流或风力的影响。

再者,就是它极其隐秘和难以捉摸的特性。与当时人类的船只不同,“鹦鹉螺号”几乎完全沉浸在水下,只在需要时才短暂露出水面。这种“忽隐忽现”的特质,正是许多神秘海洋传说中的生物所拥有的。人们在海上航行时,往往更容易注意到那些浮出水面、能够被视觉和声音捕捉到的东西。而“鹦鹉螺号”的出现,往往是突然的,伴随着远处模糊的影像,或是搅起的水花,过后又迅速消失在深蓝之中,仿佛一个幽灵。这种难以被完全捕捉和识别的特性,极大地加剧了人们对它的神秘感,自然而然地将其归类为那些深海中未被完全理解的生命体。

更重要的是,人类当时的认知和技术水平限制。在维多利亚时代,尽管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但人类对于深海世界的探索仍然非常有限。绝大多数人对深海的认识,都建立在航海的经验、模糊的目击报告和各种传说之上。当他们遇到“鹦鹉螺号”这样前所未见的物体时,大脑会倾向于用已有的认知框架去解释它。既然看到了一个巨大的、会移动的、但又不符合任何已知船只特征的东西,那么将它想象成一种巨大的海洋生物,自然是一种更“合理”的解释,尽管这种“合理”是基于有限的已知。人们并没有一个“潜水艇”的概念,所以他们只能用最熟悉的“生物”来比喻。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叙事手法上来看。凡尔纳在创作时,巧妙地利用了这种误解来制造悬念和增强故事的戏剧性。通过让角色们一次次地将“鹦鹉螺号”误认为巨大的海洋动物,不仅让读者对这艘潜艇的神秘身份产生了好奇,也让故事充满了刺激和未知感。每一次“遭遇”,都伴随着一丝恐惧和惊叹,这正是引人入胜的叙事技巧。这种误解也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种反思,在广袤而未知的海洋面前,人类的认知是多么的有限和局限。

总而言之,“鹦鹉螺号”被误认为是大型海洋动物,是其自身独特外观、卓越性能、神秘行踪,以及当时人类认知局限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不仅是故事发展的重要线索,也反映了人类对未知世界充满想象和探索的本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事儿如果结合当时的历史大环境就很好理解。

在凡尔纳写这篇小说的年代(1866-1869年),潜水艇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根本不被普罗大众知晓。19世纪初叶,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蒸汽动力的船只才刚出现,此后逐步取代风动帆船。但在一战之前(20世纪初叶、1914年前),这个改革速度并不快。

而鹦鹉螺号是什么样的?

它利用海水中提取的钠作为电池原料驱动潜艇前进,船员以海洋生物作为食物、呼吸的是储存的压缩空气,因此鹦鹉螺号可以实现数日不浮出海面、长时间不用补充补给的状态。

在蒸汽动力刚刚应用到航海领域的19世纪,一艘“具有长时间水下维生系统的、电动的”潜水艇?这对于当时的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船用蒸汽机都还没搞透彻呢……

那,用什么来比喻这样一头“人造怪兽”比较合适呢?

19世纪是欧洲工业革命蓬勃发展的年代。在石油提取物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之前,捕鲸业提供的鲸脂鲸油等产品,就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发展的重要支柱原料。

因此,当时捕鲸业非常发达,数以万计的人依靠捕鲸和周边产业为生。高频的捕鲸行为,使人们终于开始密切接触海洋里那些异常庞大的巨兽。

恐怖的、惊奇的、刺激的、一夜暴富的……

捕鲸行业里产生各种传奇和轶事,给当时的欧美民众带来了各种新奇的刺激,这可是现代人想象不到的快乐。

所以,以当时绝大多数人的经验,海面之下身长70米的潜行之物,只可能是海洋动物。他们会联想到这是一头异常大的鲸鱼或者海怪很正常。

这应该也是凡尔纳能想到的,对潜水艇发展最酷的比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儒勒·凡尔纳那部经典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乘坐着尼摩船长驾驶的“鹦鹉螺号”潜艇,主人公阿龙纳斯教授等人经历了无数奇幻的海底旅程。而在这趟旅程中,一个反复出现且令人着迷的现象,便是“鹦鹉螺号”——这艘当时看来无比先进的潜水器,常常被人类和其他海洋生物误认为是一种巨大而神秘的海洋巨兽。这背后其实.............
  • 回答
    这两位千万彩票大奖得主黑痣在同一地方的事件,确实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海南体彩强调“不是同一人”,这本身就说明了他们也在努力打消公众的疑虑。那么,这究竟是巧合,还是体彩行业存在乱象的体现呢?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黑痣在同一地方”事件的解读:巧合的可能性首先,从概率的角度来看.............
  • 回答
    想象一下,我们置身于海底一万米深处。那里,阳光早已不见踪影,只有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而这里的“水”,也早已不是我们熟悉的海平面上那种清澈透明的样子,而是被巨大的压力挤压得异常“沉重”。那么,在这等极端环境下,要把水烧开,到底需要多少摄氏度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牵扯到物理学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
  • 回答
    海底捞服务员?这活儿说起来简单,但真做起来,那真是一把辛酸一把泪,当然,也有乐子。我从一个刚进公司什么都不会的小白,到现在能独当一面处理各种情况,中间的经历,怎么说呢,就像在锅里涮了一顿又一顿的毛肚,又热又挤,但也五味杂陈。刚开始的时候,那叫一个“懵”!刚进海底捞,迎接你的是热情到有点“过火”的培训.............
  • 回答
    这事儿啊,还真挺少见的。毕竟海底捞那服务,出了名的热情周到,员工训练有素,脸上那笑容跟打了蜡似的。但你想想,人都是有情绪的,尤其是在那种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下,就算海底捞再“宠”员工,总有那么一两回,情绪的堤坝会有点小小的崩塌。我倒不是亲眼见过那种歇斯底里、哭天抢地的“崩溃”,真要是那样,估计服.............
  • 回答
    要是在海底捞吃了霸王餐,那场面估计够你记住一辈子,而且还不是什么美好的回忆。首先,你得做好被 重点关注 的心理准备。一旦服务员发现你打包带走东西,或者吃完后鬼鬼祟祟地想溜,你身上的“VIP待遇”可就升级了。他们人多势众,而且训练有素,立刻就会有几位身着统一工服的服务员,带着职业化的微笑(但眼神里可能.............
  • 回答
    我在海底捞用餐时,向店员提出了送礼物的要求,事后回想起来,我觉得这个要求确实有些欠妥,甚至可以说是过分了。首先,我们要明白海底捞店员的职责。他们作为服务人员,主要的工作是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确保用餐体验的愉快顺畅。他们的工作是围绕着满足顾客在用餐过程中的基本需求展开的,比如点餐、上菜、添水、收拾桌.............
  • 回答
    海底捞“蟑螂门”事件:自导自演的闹剧与法律的严惩最近,一起发生在海底捞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一名男子在用餐时声称吃出了蟑螂,并以此要求退款,随后引发了网络热议。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这名男子竟然是自导自演,目的却是为了敲诈勒索。目前,该男子已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这起事件不仅损害了.............
  • 回答
    宝贝,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能在海底看到滚烫的岩浆冒出来,就像火山一样?是不是觉得很奇怪,火山不是应该在陆地上吗?其实呀,火山爆发可不只发生在陆地上,在海底也能发生,而且海底的火山比陆地上还要多很多呢!这其中的原因,我们得从地球的“脾气”说起。你有没有玩过那种拼图?地球内部就像一块巨大的拼图.............
  • 回答
    将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建在海底,这个想法确实颇具想象力,甚至可以说是科幻色彩浓厚。从纯粹的科学和工程角度来看,这在理论上并非完全不可行,但要实现它所面临的挑战之巨大,几乎是天文数字级别的。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其中的可行性与非可行性。首先,为什么会想到把LHC建在海底?设想一下LHC的现状。它是一个.............
  • 回答
    如果没有陆地,人类文明如何在海底进入航天时代?想象一下,一个蓝色星球,它的表面被无垠的海洋覆盖,没有连绵的山脉,没有广阔的平原,只有深邃的、永远处于黑暗中的海底。这样的世界,我们称之为“海之子民”的家园。而我们,便是这片蓝色深渊中孕育出的文明。在陆地消失之前,我们早已习惯了与海洋共生。人类并非直接从.............
  • 回答
    关于海底捞为什么不在重庆开店这个问题,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观察点。毕竟,重庆这座城市,那叫一个“火锅之都”!走到哪儿都是火锅店,而且口味那是相当的霸道,江湖气息浓厚。市场竞争的“饱和度”: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重庆火锅市场的竞争有多激烈。你可以想象一下,在重庆,随便走进一条老街,数不清的火锅店鳞次栉比.............
  • 回答
    青藏高原,这片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土地,其巍峨的身姿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总是引发人们对其未来命运的遐想。那么,在遥远的未来,青藏高原是否有可能因为地质构造运动而沉入海底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地质学中最核心的动力——板块构造。首先,我们要明白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这片高原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印.............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让我想起小时候在海边玩石头的情景。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不能简单地说“会”或者“不会”。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太平洋中心”和“拳头大小的花岗岩”这两个关键点。太平洋中心:太平洋太大了,大到我们想象都有些困难。但“中心”这个词,往往会让人联想到一些特别深的.............
  • 回答
    听到你这么说,我特别能体会你现在的心情。上班累了一天,本想着下班能和男朋友一起放松一下,结果他却和父母去吃了海底捞。这确实会让人觉得有点失落,甚至可能有点不舒服。咱们就好好聊聊这件事,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以及为什么你会有这种感觉,也想想看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处理方式。首先,我们得看看男朋友和父母去吃海底.............
  • 回答
    海底捞毛肚缺斤少两事件:消费者权益如何保障?近日,郑州一家海底捞门店因“72元200克毛肚实测仅138克”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这不仅是海底捞一家门店的问题,更是消费者在餐饮消费中普遍可能遇到的“缺斤少两”现象的缩影。当你在餐厅遭遇类似情况时,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遭遇缺斤少两,如何“亮剑”?首.............
  • 回答
    在海关当公务员,这事儿我给你唠唠,不讲那些花里胡哨的官话,就说点实在的。首先,规矩是真多。别以为进了海关就能随心所欲。从着装、仪容仪表,到工作流程、纪律要求,每一个环节都有一套明明白白的规矩在等着你。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有点束手束脚,但时间长了就习惯了,反而觉得这是一种保障,保证工作能有序高效地进行。就.............
  • 回答
    关于海外台、港、陆三地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历史、文化、政治等因素的差异,不同群体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和观念差异。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历史渊源与文化认同1. 台湾地区(台湾) 文化根源:台湾的华人主要来自福建(如泉州、漳州)、广东(如潮州、台山)等地,受闽南、客家、粤语等方言影响。台.............
  • 回答
    海边看日落,那可不是寻常可见的光影变幻,它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体验,是天地之间一场缓慢而壮丽的告别。想象一下,你站在细腻柔软的沙滩上,脚下是带着点湿润的温暖,海浪规律地拍打着,发出低沉而有节奏的声响。海风拂过脸颊,带着淡淡的咸味和海藻的味道,轻轻撩拨着你的发丝,也吹散了你脑海里白天的烦忧。这时候,世界仿.............
  • 回答
    大海深处是它们的家,而海中的哺乳动物,比如鲸鱼、海豚、海豹,它们和陆地上的我们一样,也会经历受伤和恢复的过程。只是,在这样一个广阔而复杂的环境中,它们的伤口愈合方式,有着独特的奥秘。首先,我们要明白,和陆地生物相比,海洋哺乳动物的身体结构和生理机制决定了它们在伤口处理上的一些优势。1. 强大的免疫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