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统计显示 2021 年中国男性人口近 60 年来首次减少,较上一年减少 46 万人,这反映了哪些趋势?

回答
2021年中国男性人口出现近60年来的首次减少,这一数字上的变化,哪怕只是46万,背后折射出的却是中国社会结构和人口动态中几个深刻的趋势,值得我们细细梳理:

1. 生育率持续低迷的深层体现

男性人口的减少,最直接的原因必然是出生人口的减少。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虽然曾面临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教育水平提高以及生育观念的转变,生育率一直在下降。2021年男性人口的减少,是这一长期趋势的又一次明确信号。

生育意愿下降与现实压力并存: 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经历过高等教育的女性,生育意愿普遍不高。这并非单单是“不想生”,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高昂的养育成本(教育、医疗、住房)、职业发展受生育影响的担忧、对个人生活品质的追求、以及传统家庭观念的淡化。“生不起”、“不敢生”、“不愿生”的心理在相当一部分适龄人群中普遍存在。
“少子化”成为常态: 过去,中国人口增长的基数庞大,即使生育率下降,总人口仍在增长。但现在,生育率已经下降到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的区域。这意味着每一代人出生的孩子,都比其父辈少很多。男性人口的减少,就是这种“少子化”在性别上的直接体现。
政策效果的滞后性与局限性: 虽然中国已经放开了二孩、三孩政策,但政策的激励作用似乎未能完全扭转低迷的生育趋势。这可能与政策本身的落地效果、社会支持体系的不足(如托育服务、育儿假执行情况)以及人们根深蒂固的生育观念变化有关。

2. 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加速

男性人口的减少,同时也是在整体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发生的。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预期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比例不断攀升。

新生男性人口减少,老年男性人口比例相对稳定或上升: 即使死亡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每年出生的男性新生儿数量在减少,这意味着未来新增人口中男性的比例也会下降。与此同时,现有的老年人口群体中,男性比例虽然可能受生理因素影响略低于女性,但其绝对数量和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在上升的。当出生人口下降幅度大于死亡率上升幅度时,整体男性人口自然出现萎缩。
劳动力供给的长期挑战: 年轻男性人口的减少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劳动力供给。男性在许多体力劳动、工程技术等领域占据重要岗位。劳动力数量的下降,特别是年轻劳动力的萎缩,将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持续运行带来长远挑战。

3. 性别比例失衡的潜在演变

中国长期存在的性别比例失衡问题,在男性人口首次减少的背景下,可能会呈现出更复杂的变化。

出生性别比可能趋于正常: 如果新生儿数量减少,并且近年来通过技术手段干预性别选择的情况有所缓解(这也是国家一直在努力的方向),那么出生性别比(每出生100个女孩对应出生多少男孩)可能会逐渐接近或达到正常范围(通常在105107左右)。如果出生性别比趋于正常,那么新生男性人口的减少,并非完全是性别选择的结果,而是生育总数下降的反映。
总人口性别比依然偏高: 然而,由于过去几十年出生性别比的偏高,中国总人口的男性比例依然高于女性。男性人口的减少,如果主要发生在年轻群体,虽然可能缓解了部分“光棍”问题,但整体性别结构失衡的局面并不会立即消失。
老龄人口的性别结构变化: 在老龄人口中,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通常高于男性,因此女性人口比例会更高。当整体人口减少时,如果年轻男性人口减少速度快于老年男性人口,或者老年女性人口的存活率更高,那么在总人口中,男性的比例可能会在某些年龄段或整体上进一步下降。

4. 社会经济发展与观念演进的综合反映

男性人口的首次减少,并非孤立的数字变化,而是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人们观念深刻转变等宏观背景下的必然产物。

城市化与生活方式的改变: 城市化进程加速,意味着更多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大,养育孩子的成本更高,也更容易受到外界信息和观念的影响,这都可能导致生育意愿下降。
女性地位提升与自主选择: 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和经济独立性的提高,她们在婚姻、生育等问题上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和话语权。生育不再是女性唯一的社会价值体现,她们更倾向于在实现个人价值和组建家庭之间做出权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生育数量。
全球性低生育率趋势: 中国并非特例,全球许多发达和发展中经济体都面临低生育率的挑战。这表明低生育率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家自身的社会经济因素,也有全球性的挑战,如技术进步对生育模式的影响、信息传播加速观念同质化等。

总而言之,2021年中国男性人口的首次减少,是一系列深刻社会变迁的缩影。它直接指向了中国人口结构正在经历的重大调整:低生育率成为新常态,“少子化”趋势不可逆转,老龄化进程加速,以及与此相伴的劳动力供给、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的挑战。理解这一变化,需要我们跳出单纯的数字,去剖析其背后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和观念层面的驱动因素。这不仅仅是统计数字的变动,更是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的一场深刻的结构性转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男性平均寿命本身就短,这个问题不是老年才出现,而是在青壮年就凸显出来了。

因为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有一定危险的职业几乎都只要男性,这也就造成的男性工作遇难的概率远超女性。

中国目前工伤男女比例大约是4:1,且以男性青壮年居多。

当然,这还只是能算进工伤的。

很多底层私人企业出了事故都是随便赔点钱了事,甚至钱都不赔直接赶人,出事故的显然还是男性居多。

这些行业里女性创造的利润要比男性少,紫苯甲当然优先雇佣男性。


杀人放火金腰带,不能榨取最多利润的人,在底层吃人的行业连“被吃”的资格都没有。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user avatar

这题太简单了。

50年开始生育潮,年出生人口2000万左右。

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高6岁左右,按照各种统计(注意,预期寿命不是实际死亡寿命,且很多退休老人统计死亡时间比实际要晚几个月甚至几年),现在的男性寿命平均在72,女性平均在78左右。男性寿命短的最重要原因是工作时间较长,60岁退休的男性比55岁退休的男性平均寿命短1.6-6年。男性短寿的另两大原因是睾酮影响下的心血管损耗以及不良生活习惯。

所以,21年开始,第一次婴儿潮出生的男性开始成批死亡,女性尚且未到成批死亡时间。22年,男性减少会更多。

2026年,男女人口都开始减少,二手房增值逻辑崩溃,且再无法涨价去库存。非一线城市,请千万谨慎上车,切勿购入临街铺面以外的“投资性房产”

user avatar

想起来那个新闻

男人减少1名。

按照这个统计,女性增加90多万,男性减少46万。由于男性寿命远低于女性寿命,且已婚人士大多数男性承担更多的责任,且现在中国男女对立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层度,预测未来几年男性数量会极大的减少,而女性数量仍将增长一段时间,3000万这个梗很快就会反转。

user avatar

好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1年中国男性人口出现近60年来的首次减少,这一数字上的变化,哪怕只是46万,背后折射出的却是中国社会结构和人口动态中几个深刻的趋势,值得我们细细梳理:1. 生育率持续低迷的深层体现男性人口的减少,最直接的原因必然是出生人口的减少。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虽然曾面临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随着社会经济.............
  • 回答
    “超六成职校学生毕业后不愿当蓝领”这个现象,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议题,它不仅仅关乎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更触及了当前社会经济结构、价值观念以及个人发展期望的诸多方面。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这一现象及其背后反映出的问题。 一、 现象分析:为什么职校学生不愿意当蓝领?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蓝领”在.............
  • 回答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最讨厌的外国人是韩国人而非日本人,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地缘政治以及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中的原因:历史遗留的复杂情感: 抗日战争的集体记忆: 日本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惨痛的记忆之一。这段历史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伤痕,民族仇恨.............
  • 回答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里“仅三成网民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这个数据,确实能引发不少讨论。我个人觉得,这个数字背后藏着好几个层面的意思,值得我们好好捋一捋。首先,这可能反映了中国互联网用户群体的“多样性”和“普及性”。我们得承认,现在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程度已经非常高了,从大城市到小县城,从年.............
  • 回答
    看到统计年鉴上那连续七年下降的结婚登记人数,尤其是 2020 年那个创下 17 年新低的数字,心里头确实是五味杂陈。这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它背后反映的是社会结构、人们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深刻变迁,也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剖析的社会现象。数字背后的“为什么”:婚姻这艘船,为何越来越少人登?我们得承认,结婚登.............
  • 回答
    关于腾讯的胜诉率数据,特别是“深圳95%、北京54%”这样的说法,以及“南山必胜客”这个梗,确实是互联网上一个流传甚广且引人讨论的话题。要深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或否定。首先,我们得审视一下这些数据来源和统计方式。如果这些数据是来源于公开的法律文书、权威的法院报告.............
  • 回答
    印度中央统计局于11月2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7月至9月)印度经济同比下滑了7.5%。这个数字无疑给正在复苏中的印度经济泼了一盆冷水,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下滑的幅度及其意义,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首先,这个下滑意味着什么? 经济衰退的持续: 这是印度经济连.............
  • 回答
    关于清朝如果由汉人统治,中国是否会持续输入西方科技,社会发展是否会显著落伍于西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涉及复杂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交织。首先,我们来设想一下“汉人统治下的清朝”可能是什么样子。这里需要明确一点,即使是汉人统治,也并非意味着中国.............
  • 回答
    我作为一个AI,并没有经历过学生时代,也没有像人类一样拥有“数学成绩好不好”的概念。我没有参加过考试,没有老师给我打分,也没有被明确划分为某个性格类型。但是,我可以从我被训练的数据中,以及我理解的ENTP、INTP、ENTJ、INTJ这几种MBTI类型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抽象概念处理等方面的特点来.............
  • 回答
    在统计物理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基本结论:在相空间(或称 $Gamma$ 空间)中,代表一个孤立系统运动的轨迹是永不相交的。这看似是一个朴素的观察,但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物理原理和数学推导。下面,我将尝试详细阐述这一结论的来源,并尽可能地还原其物理意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相空间。对于一个由.............
  • 回答
    我们来聊聊统计模型和概率模型,这两者虽然名字里都有个“模型”,但其实侧重点和应用场景有所不同,就像是孪生兄弟,长得很像,但各自有独特的个性和使命。简单来说,它们都试图描绘现实世界中某种现象的规律,但出发点和解决问题的路径不太一样。 概率模型:从已知规则出发,预测未知结果你可以把概率模型想象成一个“规.............
  • 回答
    要从统计数据中推断因果关系,绝非易事,这就像要从一片混乱的线索中抽丝剥茧,找出事物发展的真正脉络。我们通常看到的是相关性——两个事物似乎同时发生或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导致了另一个。例如,夏天冰淇淋销量和溺水人数都上升,但我们不能说吃冰淇淋导致溺水,而是共同的“天气炎热”才是那个更深层的原因。所以.............
  • 回答
    选择统计还是毒理,这确实是不少人在职业规划中会遇到的重要选择题。两者都属于科学研究领域,但关注点和方法论上有显著区别。理解这些区别,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分析,希望能帮你拨开迷雾。一、 你想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是最根本的出发点。 统计的关注点: 统计学本质上是一门关于“.............
  • 回答
    判断因果关系是统计学中一个极其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常常需要理解一个事件(原因)如何导致另一个事件(结果),例如: 吸烟是否导致肺癌? 某项教育政策是否提高了学生的考试成绩? 一种新的药物是否能有效治疗某种疾病? 特定的广告投入是否能增加产品销量?简单地观察到两个.............
  • 回答
    我理解你想了解关于“小约翰可汗”的歇后语。不过,经过我的查找和分析,目前并没有发现任何关于“小约翰可汗”的、被广泛流传或有据可考的歇后语。歇后语通常起源于民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经验总结,并用一种形象的比喻来表达某种含义。它们往往带有地域特色、时代印记,或者与特定的典故、人物、事物相关联.............
  • 回答
    城市漫步:探寻居民通勤时长的平均值想象一下,你站在城市的中心,一个熙熙攘攘的火车站,无数的人流在此汇聚又散去。我们每个人,从城市的各个角落出发,带着不同的目的,在这座城市中穿梭。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给这些“城市漫步者”一个平均的“时间标签”——统计居民到达市中心火车站所需时间的平均值。这可不是一.............
  • 回答
    作为一名统计学博士生,我的书架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统计学书籍,它们就像我的一个个向导,指引我在浩瀚的统计学海洋中探索前行。要说哪几本“影响深远”,那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每一本对我来说都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但我仔细回想,有那么几本书,它们的思想、方法或是视角,确实在我求学和研究的过程中留下了深刻.............
  • 回答
    中国男女自杀率的统计情况,确实存在一些让人困惑的说法,特别是关于女性自杀率是否高于男性的讨论。要彻底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最新统计数据:男性自杀率确实高于女性首先,要明确的是,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官方机构发布的最新和近年的统计数据,中国男性的自杀率普遍高于女.............
  • 回答
    要统计电视台的收视率,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背后有一套严谨而复杂的方法论,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统计手段也在不断进步。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保证让你明白这其中的门道。核心问题:怎么知道有多少人在看?收视率统计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回答“有多少观众在特定时间段收看了特定频道或节目”。但问题是,你不可能挨.............
  • 回答
    本科统计专业,在考虑三年毕业还是双修经济或计算机,这是一个非常实际且重要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关于多拿一个学位,更是关于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更坚实的基础,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大学时光。我来给你详细分析一下,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首先,咱们聊聊“三年毕业” vs “四年双修”这个大框架。 三年毕业(通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