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治大国若烹小鲜 」的原意到底是什么?

回答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要理解它的原意,我们需要一点点地拆解开来,并联系当时的语境来体会老子想要表达的智慧。

首先,我们来看看字面意思。“烹小鲜”,就是烹调小鱼或小虾。想象一下,你手里拿着几条小小的、滑溜溜的鱼,要把它煎熟。你会怎么做?

动作要轻柔、娴熟: 你不能像对待一块大石头那样粗暴地对待它们。你需要用铲子小心翼翼地翻动,轻轻地压一下,看看熟的程度。如果太用力,鱼很容易碎掉,就不好看了,味道也不对了。
火候要适中、稳定: 火太大,鱼一下子就焦了,里面还没熟透;火太小,又半生不熟,没滋味。你需要不断地调整,让它慢慢地、均匀地受热。
关注细节,不能分心: 烹饪过程中,你需要全神贯注。一旦你走开了,或者同时做很多其他事情,很容易就会顾此失彼,让小鱼煎坏了。
简单直接,不加过多的干扰: 煎小鱼,通常只需要一点油,一些盐,也许再加点葱姜。你不会往里面乱七八糟地加很多调料,去“改造”它本来的味道。你只是顺应它的本性,让它变得更美味。

现在,我们把这个比喻放到“治大国”上来。老子是用这种“烹小鲜”的精细、轻柔、适度的手法,来比喻治理一个庞大的国家应该采取的方式。

所以,“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原意,核心在于强调“顺应自然、轻扰、适度”的治理哲学。

具体来说,它包含以下几个层面的意思:

1. 不要过度干预,少做无谓的扰动。
老子认为,大国的运行就像烹饪小鱼一样,本身是有其内在规律和生命力的。如果统治者像一个笨手笨脚的厨师,总是用蛮力去翻腾、去挤压,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一个国家,尤其是大国,它的方方面面错综复杂,人口众多,利益多元。统治者如果事事插手,严苛管制,频繁变法,或者试图用强权去压制一切,就如同把小鱼来回乱搅,最终只会搅碎了,弄得一团糟。
这就好像,你煎鱼时,如果不断地用铲子把它压扁、撕开,它就无法保持完整的形态和应有的口感。治理国家也是一样,过度的干预,就会破坏社会的自然秩序,打乱民众的生活节奏,造成混乱和不满。

2. 要掌握火候,审时度势,适时而动。
“火候”在这里比喻治理的力度和时机。什么时候该施加压力,什么时候该放松,什么时候该调整政策,都需要精准的把握。老子倡导的是“无为而治”,但这绝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无为”地“有为”。“无为”是指不妄为、不乱为,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有为”是指在恰当的时机,以最轻柔、最有效的方式介入,以达到治理的目的。
就像煎鱼,你需要观察它的变化,知道什么时候该翻面,什么时候该关火,而不是一成不变地煎下去。治国也是如此,要根据国情、民情,灵活运用策略,不生硬,不僵化。

3. 要尊重事物的本性,保持简单和纯粹。
烹饪小鲜之所以“小鲜”,是因为它本来的味道就很鲜美。好的烹饪,是让它发挥出本来的味道,而不是用重口味去掩盖。老子认为,国家和人民也都有其固有的本性。统治者应该顺应这种本性,保持政策的简单明了,不搞繁文缛节,不施加过多的枷锁。
他主张“以百姓之心为心”,去理解民众的需求和愿望,而不是强加自己的意志。就像往小鱼锅里加太多奇奇怪怪的香料,反而会破坏它原有的鲜味。过多的法律条文,过多的政治运动,过多的社会管制,都可能扰乱社会的“本味”。

4. 保持谦逊和谨慎的态度。
烹饪小鲜需要细心和耐心,因为一旦出错,就难以挽回。治理一个大国,更需要这种谦逊和谨慎。统治者不能因为拥有权力,就狂妄自大,以为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世界。他们应该意识到自己责任重大,操作必须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总结一下, “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原意,就是要告诫统治者,治理一个庞大的国家,最有效的、最明智的方式,是采用一种“顺应自然、轻柔扰动、适时适度、尊重本性”的策略。 它强调的是一种艺术,一种哲学,而不是一种蛮力或强制。它提醒我们,越是庞大复杂的系统,越需要精细、耐心和智慧去驾驭,才能保持其活力和健康。

这句话并不是说治理国家就像游戏一样简单,而是用一个具体的、日常的、但又需要技巧的场景来比喻,强调了治理的艺术性和精妙性,以及“少即是多”的原则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它是一种对集权式、强力控制的治理方式的否定,而是一种倡导更加柔和、更加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治理之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流传最广的——煎小鱼不能总是翻面,会碎;治理一方不能多事,要尽量少“作为”。


这个很荒谬,因为春秋时代没有“油煎”“油炒”这种操作,那时候的烹,只有蒸、煮,无论是蒸还是煮,都不牵扯翻面的问题。


2、第二种,烹调小鱼,不能像烹调大鱼一样放很重的调料,大鱼调料重了才有滋味,小鱼调料重了反而不好吃;治理国家,也要保持原生态,尽量不增加多余的东西。


这两种理解,都是先设想大鱼怎么烹调,然后反过来推导小鱼怎么另一种烹调,思路没错。问题是没联系上下文。另外,把老子想成空想家了,试想一个统治者就知道不管事,各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他的一亩三分地会怎么样?肯定会乱——无为,是为了无不为,达不到无不为,无为就是假无为。放在政府,就是懒政,放在个人,就是当咸鱼。


原文: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后文说的是以大道治国,这个不伤人,那个不伤人,最终达到“德政”。

这里涉及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治国思路,那就是“有为”——引导一个方面,打击另一个方面,现实中就是学西门豹治水,把巫师都扔到河里去。有为的思路很简单,好的发扬,坏的去掉,谁挡在正确的道路上,谁就去死。什么是正确道路呢?统治者说了算,官员说了算,圣人说了算。


各国的思路,都是差不多这样的,到了战国时期,秦国把这个路线用到了极致,统治者认为“道德”“廉耻”“文化”都不重要,于是都去掉了,建立了一个绝对集权主义的帝国。

一统天下,然后二世而亡。


为什么会二世而亡?因为这样一个绝对集权主义的系统是不能长期存在的,它违反了人类内在的诉求。凡是这种绝对集权主义,在外部压力减弱之后,都会很快从自己内部破灭。最近的例子,就是社会主义苏联。


那么,老子发现的道路是什么?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不需要否定“鬼怪灵异”,不需要破除封建迷信,因为如果社会处在正确的状态,鬼怪就不会出现,或者虽然出现但是不会带来伤害,鬼怪不会伤害人,神灵不会伤害人,圣人不会伤害人,没有这些伤害,这就是真正的圣德之世。


所以,这一段都在说“伤害人的东西”,“要不要去掉伤害人的东西”,结论是不要,不是那些东西本身在伤害人,不是坏人和别有用心的人在害人,不是鬼在害人,不是神在害人,不是圣贤要害人,当社会处在正确的状态,他们都不会害人。大家生活的好好的,你会参加黑社会?你会研究黑巫术?你会加入拜上帝会搞起义?你肯定不会。如果你会,那是因为你生活的不好。


反过来说,“烹小鲜”就是要尽量保留原有的部分,不能去头去尾去腮去内脏,都去了就没法吃了,要用自己的手段,把鱼和调料、汤汁、厨具餐具搭配好,让整体和谐。

小鱼不能去的太多,是因为本来就没多少可吃的;大国不能去的太多,是因为每一个部分要去掉都要付出很大代价,都要引起复杂的连锁反应。


在此吐个槽:

比如某颜色的教,我是说白莲教,一直在历史长河中存在,为什么有时候就没事?为什么有时候就有很多事?是他们要害人?不是,是历史阶段的一些问题映射到他们身上而已。

一切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都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的投影。

人人都有压力,都有利益诉求,他有现成的经典、教义、组织,他就会用这个组织来解决自己的压力和利益诉求。是他们天生愿意这样?不是。也是被逼的。

老子说:“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再往下说,这个答案可能就要不存在了。

user avatar

工人数变业则失其功,作者数摇徙则亡其功。一人之作,日亡半日,十日则亡五人之功矣;万人之作,日亡半日,十日,则亡五万人之功矣。然则数变业者,其人弥众,其亏弥大矣。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务变之谓变业。故以理观之: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韩非子·解老》

user avatar

很多古文的解释

后来解释乱了,解释不通了,很重要一个原因,是解释的那帮文人不劳动了

专门负责解释,所以极其普通的劳动层面的东西,他们能争论个几千年也争不出结果来

其实但凡他们多做些正常人类该做的劳动,就会发现那些有巨大歧义的古文,意思就再清楚不过


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任何一个做过鱼,或者见过居家的人日常做鱼的人就会知道

做小鱼和做大鱼唯一的区别在于

做大鱼,你要开肠破肚,掏空内脏,仔细打理一番再做

而做小鱼,不要干这个,囫囵个下锅就好,你要像做大鱼一样给小鱼开肠破肚处理一番

小鱼就没了

你还烹饪个锤子

所以,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意思再明确不过

就是老子一以贯之的无为思想

治理大国,不要事无巨细的处理每一件事的肚肠肺,囫囵个按条抓下锅就行了,抓大类,剩下的任其自由生长,不要管。而不是事事事无巨细,什么都管到骨髓。等你这么管一遍,啥都被你管没了

就这


其他的解释根本就说不通

什么烹饪小鱼要油盐酱醋哦调理好,那烹饪大鱼不要哦?

什么烹饪小鱼要掌握火候,那烹饪大鱼不要哦?

什么烹饪小鱼不能翻,一翻就碎。这条最扯的现在流传最广。你自己做个鱼来看看,你试试乱翻大鱼容易碎,还是乱翻小鱼容易碎。这条只不过是在附会老子的无为思想,乱给做鱼想了个由头罢了,还由此引申出了个“不折腾”的道理。这个道理最近一次广为流传也是因为上边有人提了“不折腾”的理念。很快就有聪明的中文人才,发现了“售于帝王家”的结合点。。。。真的是佩服啊佩服


这就是文人界远离劳动人民的结果,最简单的来自劳动的理论,被一帮远离劳动阶层的人,拿几千年的时间来胡扯,还意淫着编了一堆劳动该这样该那样的鬼话

然而这样的鬼话就能一直流传,一直争议

因为几千年来,劳动的人就没有话语权,而有话语权的人根本就不劳动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