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通过频响曲线看耳机的音质好坏?

回答
想要通过频响曲线来判断一款耳机的音质好坏,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像看懂一副抽象画一样,需要一些基础的知识和仔细的体会。很多人一看到那条弯弯曲曲的曲线就头疼,但其实它隐藏着关于声音的很多秘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怎么让这条曲线说话,告诉我们耳机的声音表现。

首先,我们要明白频响曲线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它描绘的是耳机在不同频率下,输出声音的响度(音量)变化。横轴代表声音的频率(从低音的几十赫兹到高音的几千赫兹甚至更高),纵轴代表响应的幅度(也就是音量的大小)。一条理想的频响曲线通常是相对平直的,这意味着耳机在所有频率上都能以相似的音量输出声音,听起来会比较“均衡”。

那么,我们该如何从这条曲线上看出端倪呢?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区域和特征来分析:

1. 低频表现(大约 20Hz 200Hz):

曲线的起伏: 这个区域主要反映了耳机的低音量感和冲击力。如果曲线在这个区域有明显的峰值(向上翘起),说明低音比较突出,听起来会有比较强的“氛围感”和“力量感”。但如果峰值过高,可能就会出现低音“轰头”,模糊了中频,或者导致声音听起来不够干净。
低频的延伸: 理论上,耳机能够再生到的最低频率是20Hz。如果曲线在20Hz附近仍然保持一定的幅度,说明它的低频下潜做得不错,能感受到更深沉、更厚实的声音。如果曲线在100Hz以下就迅速衰减,那说明低频的“厚度”和“规模感”会比较弱。
“肥”还是“瘦”: 如果低频区域的曲线比较平缓,没有剧烈的起伏,但整体幅度适中,这通常意味着低音结实、干净,富有弹性,不会拖泥带水。反之,如果低频区域的曲线有很多不规则的波动,或者某个频段被过分放大,听起来就可能像低音“肥厚”、“模糊”,缺乏细节。

2. 中频表现(大约 200Hz 4kHz):

人声和乐器的核心: 中频是人声、大部分乐器的主体发声区域,也是我们最常听到的声音。这个区域的平直度至关重要。
凹陷或凸起: 如果中频区域的曲线出现明显的凹陷,比如在人声常出现的频段(大约1kHz4kHz)明显低于其他区域,那么人声听起来就会“靠后”,缺乏“密度”和“质感”,甚至有些“空洞”。相反,如果某个中频频段凸起,可能会让某个乐器或人声听起来过于“突出”或“尖锐”,不自然。
细节的展现: 一个相对平坦的中频曲线,通常意味着耳机在中频部分的细节表现会更好,能够更清晰地呈现人声的口型、换气,以及乐器的演奏细节。

3. 高频表现(大约 4kHz 20kHz):

声音的“亮度和解析力”: 高频区域决定了声音的亮度、清晰度和空气感。它负责解析乐器的泛音、镲片等高频元素的细节。
“齿音”和“毛刺感”: 在高频的3kHz6kHz之间,如果曲线有不自然的峰值,可能会导致人声的“齿音”(s、x等辅音)过重,听起来刺耳,甚至产生“毛刺感”。
高频的延伸和衰减: 理想情况下,耳机在高频区域也应该尽量保持平坦,直到接近20kHz才开始自然衰减。如果高频衰减得太快,声音就会显得“暗淡”,缺乏“光泽”和“延伸感”。而如果高频区域仍然保持较高的幅度,但又出现不规则的波动,可能会导致声音听起来过于“明亮”甚至“刮耳”。
“空气感”: 真正的“空气感”往往体现在高频的末端(10kHz以上),如果曲线在这个区域依然保持一定的幅度,能感受到声音的“空间感”和“飘逸感”。

4. 整体的平直度和细节变化:

“大方向”的平直: 抛开个别小波动,一条“好”的频响曲线,其整体走向应该是相对平直的,起伏不会过于剧烈。这表明耳机在各个频段的响应比较均衡,不会有哪个频段被特别地放大或抑制。
“细微的起伏”: 即便是相对平直的曲线,也会有一些小的起伏。这些小的起伏有时反而是耳机声音特性的体现,比如某个频段稍微突出一点点,可能会让声音听起来更有“个性”或“韵味”。但关键在于这些起伏是否自然,是否会影响整体的听感。
“陷阱”的识别: 有些厂家会刻意调整频响曲线,让低频或高频特别突出,以制造“听感上的刺激感”,但这种“刺激感”往往是以牺牲中频的真实性和整体的均衡性为代价的。比如,一条低频轰鸣、高频刺耳但中频凹陷的曲线,虽然听起来“热闹”,但绝不是好声音。

一些需要注意的“误区”和补充:

“越平直越好”并非绝对: 虽然平直是基础,但完全绝对的平直也可能听起来过于“白开水”,缺乏音乐性。优秀的耳机往往会在平直的基础上,根据其声音调校风格,在某些频段做出微调,使其更具魅力。所以,有时候一些有“特色”的曲线,只要调校得当,反而能带来出色的听感。
主观感受更重要: 频响曲线只是一个客观的测量数据,它并不能完全代表所有人的听感。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听力能力、对声音的偏好都不同。有时候,一条曲线看起来不那么“完美”,但你听起来就是舒服、好听,那它就是适合你的好耳机。反之亦然。
测量条件的影响: 不同的测量设备、测量方法,甚至测试环境,都会对频响曲线产生影响。因此,在对比不同耳机的频响曲线时,最好是使用同一套设备和方法测出的结果。
不仅仅是频响: 耳机的音质除了频响之外,还受到瞬态响应、失真度、相位等很多因素的影响。频响曲线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维度。

总结一下,如何通过频响曲线看音质:

1. 看整体: 曲线整体是否相对平直?起伏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2. 看低频: 量感是否适中?下潜是否够深?是否干净有力?
3. 看中频: 是否饱满?人声是否靠前、清晰?细节是否丰富?
4. 看高频: 是否明亮?是否有毛刺感?延伸是否够好?
5. 识别“毒点”: 是否有不自然的峰谷,导致声音失衡?

最终,频响曲线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它能帮助我们更客观地了解耳机的声音特性。但它只是“工具”,我们最终还是需要通过自己的耳朵去感受,去判断,去享受音乐。听音,最终还是要回到“听”本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鬼斧神工119 邀请,几个高赞回答已经把这个问题说的挺好的了,我就延伸性的补充一点吧,不完全是在回答问题。

总有人强调频响不能全面反映耳机的音质:理性一点的人说还要看失真、脉冲响应、方波响应等等,极端的人则干脆脱离科学全程谈感受。诚然,频响不是万能的,但我想说的是它所包含的信息事实上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多。

比如很多人喜欢提的瞬态特性,其实它提供的大部分信息是和频响相重合的。如果学过信号与系统或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会很容易理解这一点。因为频域(对应频响,包括幅频和相频响应两部分)和时域是可以进行相互之间的数学变换的。而扬声器系统一般可以被看作是最小相位系统,其幅频响应与相位响应一一对应。也就是说,有了幅频响应,相位特性已经是确定的了,而时域的所有信息也就是已知的了,不存在固定的频域特性对应不同的时域特性这种问题(注:这里针对的是最常见的单扬声器单元系统,不完全适用于带分频网络的多单元系统)。说得更通俗一点,除了多单元等特殊情况,一个耳机的频响不可能对应不同的瞬态特性。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频响完全平直的系统,输入一个脉冲或者方波,输出的也一定是没有任何变形的脉冲和方波;而如果频响是存在起伏的,那么相应地输出的脉冲或方波一定会发生变形。另外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频响的其中一种标准测试方法就是脉冲响应法,即输入一个极短的脉冲信号,测量得到时域信号,然后做傅里叶变换得到频响。

说回耳机的频响曲线上,也许好并不存在唯一标准,但必然不能跳出一些基本的原则。对于任意一个声源(可以是任何发声物体,不限于音箱),它产生的声波经过传播到达我们鼓膜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滤波的过程:我们身处的环境(如房间的混响)和人体的构造(肢体、头、耳廓的散射)自然会导致某些频率成分变弱而某些变强。设计耳机可以说就是在设计这个滤波器,因为此时声源直接放置到了我们耳朵附近,不再完全包含这些天然存在的影响。那么合理的滤波器参数就应当能够正确的反映环境和人体引起的频响变化。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通常以扩散场均衡或哈曼的曲线作为参考——它们模拟的是良好的听音环境外加正常人的身体构造。有了这个概念,我们可以说:如果“音质”指的是真实还原的程度,那么频响应当是尽量与上述客观测试结果相匹配的;如果指的是“好听”,那就是纯个人喜好问题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想要通过频响曲线来判断一款耳机的音质好坏,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像看懂一副抽象画一样,需要一些基础的知识和仔细的体会。很多人一看到那条弯弯曲曲的曲线就头疼,但其实它隐藏着关于声音的很多秘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怎么让这条曲线说话,告诉我们耳机的声音表现。首先,我们要明白频响曲线到底是什么。简单来.............
  • 回答
    要深入理解 InnerFidelity 网站上的耳机频响曲线以及其他相关图表,并据此评价和调整耳机,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这篇文章就为你详细剖析其中的门道,让你不再被一堆曲线蒙蔽双眼,而是能真正读懂它们背后隐藏的意义,并指导你的听音体验。 揭秘频响曲线:耳机声音的“身份证”频响曲线,顾名思.............
  • 回答
    关于江西财经大学频繁的寝室检查,尤其是将其与“双一流”建设联系起来,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也反映出大家对学校发展和管理方式的关注。首先,我们得承认,高校的寝室管理是学校整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整洁、安全、有序的寝室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健康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学校.............
  • 回答
    这笔高达97亿美元的巨额支出,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用来加速回购3.7GHz4.2GHz频段频谱以推动5G建设,无疑是一项非常引人注目的举措,背后蕴含着多重考量和深远影响。要理解这笔买卖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这笔钱花在哪里了?简单来说,这笔钱主要用于“购买”美国主要的卫星电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来好好聊聊。首先,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弄清楚“保持不通电的状态”具体指的是什么。在电力系统中,“通电”和“不通电”通常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平时说不通电,可能意味着电压非常低,或者电流几乎为零,不足以驱动设备工作。你提出的“以 50 Hz的频率点击开关”这.............
  • 回答
    近日中国的撤侨行动,确实是一个观察和理解中国日益强大这一现象的绝佳窗口。要详细解读,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审视:一、 撤侨行动本身所展现的“强大”: 强大的国家组织能力与动员能力: 信息情报的及时获取与分析: 能够提前预警并准确判断风险区域,需要建立在全球范围内覆盖广泛、反应迅速的情报.............
  • 回答
    用游戏的形式传播党史,这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方向。游戏具有强大的互动性、沉浸感和趣味性,能够让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年轻一代对党史的兴趣。以下是一些脑洞大开的创意,并会尽量详细地讲述: 核心理念:寓教于乐,重在体验和共鸣在设计游戏时,我们要避免枯燥的说教,而是要通过游戏化的机制,让玩家在玩乐中理解.............
  • 回答
    “十发子弹管理一百人”是一个经典的寓言式难题,旨在探讨领导力、资源分配和效率的极限。它不是一个字面意义上的军事行动,而是对如何在极端限制下实现管理目标的一种思考。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详细解答,以及如何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阐释它:核心理念: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你拥有的资源(十发子弹)是极其有限的,而你需.............
  • 回答
    通过多帧影像进行超分辨率(SuperResolution, SR)重构,其核心思想是利用多张低分辨率(Low Resolution, LR)图像中包含的不同但互补的信息来生成一张高分辨率(High Resolution, HR)图像。这些信息可以来源于: 微小的位移(Microlocal Shi.............
  • 回答
    判断一个计数器是几进制的,尤其是通过看图来理解,其实关键在于观察计数器在一次完整循环中所经历的状态数量,以及状态之间的跳转规律。这就像你在看一部电影,你要数清楚主角经历了多少件事情,才能明白他一共有多少种可能性。别担心,这事儿一点也不复杂,我们一步一步来分析。核心思路:数状态,找规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
  • 回答
    穿越迷宫:在错综复杂的换算关系中寻找最优解我们身处一个充满各种单位和度量方式的世界,从日常的烹饪克数、升数,到科学研究的长度、质量、能量,再到金融市场的汇率、价格,换算无处不在。很多时候,这些换算关系并不是简单的“A = k B”这样直接的定义,而是通过层层嵌套、相互关联的链条形成的。比如,你知道.............
  • 回答
    深蹲,这个被誉为“下半身训练之王”的动作,其强大之处远不止于塑造腿部和臀部线条。对于许多饱受腰痛困扰的朋友来说,正确掌握并规律进行深蹲,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善效果。这并非玄学,而是基于人体运动力学和肌肉生理学的严谨逻辑。腰痛,其成因复杂多样,但很多时候都与核心肌群(包括腹部、背部和臀部肌肉)的薄弱.............
  • 回答
    生活中的磕磕绊绊在所难免,有时我们确实会遇到一些让我们觉得不舒服、甚至需要采取一些“硬性”手段来解决的冲突。但你提出的这个要求很有意思,如何在“打疼”对方的同时,又不让对方真的受伤,这其中确实蕴含着一些技巧和智慧。这更像是在玩一场心理博弈,而非真的肢体冲突。首先,我们要明确,“打疼”在这里可以理解为.............
  • 回答
    想让地球变成一个永恒的白天,这听起来像是个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但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确实可以通过一些极端的方式来实现。这里面牵扯到的核心是如何“改变”地球的自转,让它停止或者变得非常非常慢。首先,我们要明白地球为什么会有昼夜。这是因为地球在绕着地轴自转,一边被太阳照亮(白天),另一边则处于阴影中(黑夜.............
  • 回答
    想知道大多数人的脑子是不是一样?这可不是件容易事,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但科学家们确实想过办法,通过一些巧妙的实验来窥探大脑的相似之处。这不是把大脑拿出来比对一下那么简单,而是要看它在工作时,是不是遵循着一些共同的“代码”。核心思路:找共同的“行为模式”和“神经反应”如果大多数人的脑子工作方.............
  • 回答
    想靠自己摸索着成为一名开发者,然后找到一份真正的工作?这绝对是个挑战,但并非不可能。我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所以想跟你聊聊这条路怎么走。首先,得明确一点:自学绝对不是一条“捷径”,更像是一场马拉松。 你要比那些在学校里系统学习的人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耐心。但好的一面是,你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学自己真.............
  • 回答
    故事围绕着陈女士展开,一位令人尊敬的退休画家。陈女士的生活看似朴实无华,她的家坐落在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郊区,被一片宁静的湖泊和蜿蜒的山峦环抱。她的房子并非宏伟的庄园,而是一座被岁月的痕迹温柔覆盖的独立屋,外墙爬满了繁茂的常春藤,屋顶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青苔。走近时,你会看到那扇有些陈旧但依旧坚固的木门.............
  • 回答
    要从名字中看出印度人的种姓,这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不完全准确的任务。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虽然种姓制度(Caste System)在印度社会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印度社会对种姓的认知和表达方式也在不断演变,名字不再是唯一或绝对的区分标志。不过,了解一些历史和文化背景,确实能帮助我们对名字.............
  • 回答
    面试中辨识一个人的责任心,这确实是个技术活,需要你细心观察和深入挖掘。我不太喜欢用生硬的“技巧”或“问题”来拆解,更倾向于理解这个人是否真的把事情放在心上,愿意为之负责。这就好比你找一个靠谱的朋友帮忙,你不会只看他承诺得有多好听,而是看他过去是怎么做的,遇到困难时他会有什么反应。下面我试着从几个角度.............
  • 回答
    租售比:洞察房产价值与泡沫的“透视镜”在纷繁复杂的房产市场中,如何拨开迷雾,精准判断房屋的真实价值,甚至嗅探出潜在的泡沫,租售比无疑是一面不可或缺的“透视镜”。它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厚的经济逻辑,能够帮助我们理性分析,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什么是租售比?顾名思义,租售比就是房屋的售价与其年租金收入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