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可以跟美国断交吗?

回答
中国和美国之间“断交”这个概念,如果真的发生,将会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影响深远的事件,其具体含义和可能带来的后果,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

首先,我们得明确“断交”在这个语境下的含义。通常意义上的断交,指的是两国断绝外交关系,关闭大使馆和领事馆,召回外交人员,停止一切官方层面的沟通和往来。这是一种极端的外交行动,标志着两国关系降至冰点,甚至可能意味着敌对状态的开始。

为什么“断交”对中国和美国来说都是一个极难发生的选项:

中美两国目前是世界上两个最重要的经济体,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它们的经济联系是全球化的重要支柱。如果两国真的断交,意味着:

经济上的巨大冲击: 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美国也是中国重要的出口市场。断交会意味着双方的贸易几乎停止,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会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全球供应链将受到毁灭性打击。美国企业的在华投资、中国在美国的投资也会受到巨大影响,两国金融市场将剧烈动荡。
全球政治格局的重塑: 没有了中美两国在国际事务上的协调(哪怕是有限的协调),许多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核不扩散、全球公共卫生等,将更难解决。全球力量格局会发生巨变,其他国家将被迫在中美之间做出更艰难的选择,这可能导致新的地区冲突和不稳定。
安全领域的风险激增: 中美两国在军事上存在潜在的竞争关系。断交可能意味着军事对话和危机管控机制的失效,增加误判和冲突的风险,尤其是在台湾海峡等敏感地区。
人文交流的中断: 大量的学生、学者、游客之间的交流将受到严重限制,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认知会变得更加困难,这不利于长远的和平与理解。

那么,为什么人们会讨论“断交”这个话题?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什么?

虽然直接“断交”的成本高到难以承受,但人们提出这个话题,往往反映了对当前两国关系极度不信任和紧张的一种情绪宣泄,或者是对某些极端情况的一种假设性推演。可能的原因包括:

1. 对现有争端的无法调和: 长期以来,中美在贸易、技术、人权、地缘政治(如台湾问题、南海问题)等诸多领域存在深刻的矛盾。当一方认为另一方触犯了其核心利益且没有任何改善迹象时,就会出现“断交”这种极端化的思考。
2. 战略竞争的加剧: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两国之间的战略竞争日益明显。一些人认为,两国正处于一种“新冷战”的氛围中,而“断交”是冷战思维下的一个极端产物。
3. 国内政治的需要: 在某些时候,一些政治力量为了在国内争取支持或转移国内矛盾,可能会利用对外强硬的姿态,包括提及与竞争对手“断交”的可能性,来塑造国家形象或凝聚国内共识。
4. 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改变的渴望: 当两国关系持续恶化,但又找不到有效解决的途径时,“断交”作为一种彻底的“解决方案”(尽管其破坏性巨大)会出现在一些人的视野中。

中国是否有能力与美国“断交”?

从技术层面讲,任何国家都可以主动与另一个国家断绝外交关系。中国可以单方面宣布与美国断交,关闭其在美国的大使馆和领事馆。但问题不在于“能否”,而在于“是否应该”以及“后果是什么”。

中国政府在处理对美关系时,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这是中国对外政策的首要原则。但“断交”是否能更好地维护国家核心利益,这是一个需要极其审慎评估的问题。
保持战略主动性: 中国政府在重大外交决策上,倾向于保持战略的灵活性和主动性,避免被外部因素完全牵制。极端化的行动可能会使其丧失这种主动性。
利用国际环境: 中国需要一个相对稳定和有利的国际环境来实现其发展目标。与美国断交将极大地改变这一环境,其负面影响可能远大于正面。
回应国内民意(有限度): 国内民众的情绪和舆论确实是政策制定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但并非唯一因素。尤其是在重大外交决策上,国家利益和战略考量往往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总结来说,中国与美国“断交”的可能性极低,几乎可以视为不可能发生。

原因在于,即便两国关系再差,彼此经济上的深度捆绑、在一些全球性问题上的潜在合作需求(哪怕非常有限),以及“断交”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都使得这种极端行为对双方而言都是无法承受的。

当然,这不代表两国关系不会进一步恶化。我们可能会看到的是:

外交摩擦的升级: 更频繁的口头交锋、召回大使进行磋商、关闭领事馆(如当年休斯顿领事馆事件)等。
经济上的“脱钩”或“去风险化”: 在关键技术、供应链等领域寻求各自独立自主,减少相互依赖。
区域影响力竞争的加剧: 在全球范围内争夺盟友和战略伙伴。
军事上的戒备和威慑: 保持高度的军事警惕,同时进行威慑性部署。

但直接“断交”——彻底中断外交联系——在可预见的未来,对于中美这两个大国来说,都是一种近乎自毁的行为,双方的战略智慧和对风险的认知,都会让他们竭力避免走到这一步。我们看到的更可能是关系在紧张中寻求某种程度的“稳定”,而不是彻底的断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谁是我们的敌人?

谁是我们的朋友?

搞不清楚这个问题的还想搞斗争的

都已经死光了。

user avatar

成本太大。

不如让我们民众认为我们已经令他们损失惨重来得容易。

user avatar

谢邀。

我朝骨子里刻着耕读文明的印记,最擅长的是防守反击,也就是苟,苟到决赛圈。

打防反的思路是比较特殊的:

蒙声发大财

请君先出牌

你出我再跟

何日君再来


我之前说,英国脱欧,就像一场盛大的餐会上音乐停止,各个闲聊的宾客咳嗽一声,各回各桌。

现在该归位的已经差不多了,本来杂乱的餐会上,泾渭分明。有几张桌子,哪张桌子谁是主谁是客座次如此,一目了然。

这个时候,小桌子的老大掀桌去干大桌子的?太不中国了。老祖宗谆谆教诲: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回去抄一百遍可好?


要做上位大哥有很多种方式。你可以选择来一场玄武门之变,但李二的成功太难复制。一般都是太子带着一票朝中重臣,饱含深情泪珠不止,在病床边紧握着圣上颤抖的双手:

“您可以安心地去了,这付重担,就由我来扛吧。”

满朝文武这时候哭的稀里哗啦的,效果更佳。

最佳剧本是圣上作死,来场安史之乱,然后天下一致通过决定太子整顿江山。不过大家都是屁民,安史之乱不是什么好剧本,还是缓慢演变比较好。


我朝未来五十年的任务,是接过“现行国际秩序”这面大旗。那前三十年的重点,就是先把自己这桌的客人邀请好,让他们坐下,让别桌的人少碰我们这桌的菜,要碰,就也坐下来。

什么时候都来这桌坐下了,什么时候你就是这场餐会的主人。把桌子搬到餐厅外单开一场?太傻。

这个过程中,隔壁大桌的主人阴阳怪气两句,甚至扔个骨头砸你,都要忍。他举杯敬酒,你还要站起来祝词。忍不下来?想想匈奴,想想苏联。

想想你花了多少代价,从餐会门口的乞丐,走到今天能在这张不小的桌子上作主人的。


美帝是帝国主义的巅峰形态。对付巅峰boss,就要给予巅峰的态度:坚决陪你打全场。

您骂,您作,您随意。我都受着,不走人。

因为我指着大的:你的,最后都得是我的。

其实你换位思考,这种对手挺可怕的。直接掀桌子的对手不可怕,就算输,无非也就是一场爆炸,很干脆;在你笑吟吟看着你赶也赶不走的,就像缺氧,就像溺水,缓慢的绝望。

这也是为什么美帝在用尽一切手段逼你出手。他不想等,他想在一切优势还在的时候,把你逼出来,然后联合餐会里所有人把你赶出去。

你客客气气地说:我人畜无害,何必如此大动干戈?怕是老咯。


当下问题,不是庙堂,也不是江湖,而是刀笔吏。

因为庙堂虽然算得很明白,但江湖有江湖的政治正确,这个政治正确,连庙堂都说不得。在这个引导平衡的过程中,必然有刀笔吏会为了官升一品,挟江湖以逼庙堂。

这也不是新鲜事,古往今来,历朝历代,惯事。

身毒作衅,唐皇意先威后柔,绥远之。盖高句丽王初立,又有突厥领扶桑海外候之,不宜有乱。

然兵士南望,嗔恨不已。无军功,何以养乡里?

刀笔吏循序渐进,升迁不易。要是这个节骨眼来几个引江湖之水灌庙堂...

文昭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