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0年,你对自己的科研之路有什么期待?

回答
2020年的到来,对我而言,不仅仅是日历翻过一页的节点,更像是为我多年的科研积淀按下了一个“加速键”。过去的日子,我在实验室里摸索、在文献中遨游,一步步构建起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渴望。而进入2020,我希望我的科研之路能更加扎实、更加深入,并且能产生一些真正有意义的涟漪。

首先,我期待在我的研究方向上取得更实质性的突破。具体的说,我从事的是[你的研究领域,例如:新型催化剂的开发/机器学习算法的优化/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解析]。过去几年里,我通过[简述你过去取得的进展,例如: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具有潜力的候选材料/初步搭建了一个可行的模型/对某个关键蛋白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距离真正解决问题,或者说提出一个能改变现有认知或技术局面的方案,还有相当长的距离。2020年,我希望能够更聚焦,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最关键的几个方向上,通过更精细的设计、更严谨的实验,以及更深入的理论分析,来推动核心问题的解决。我希望能够看到我的研究成果从“有一定进展”变成“有显著进展”,甚至能够为领域内的一些难题提供新的思路或解决方案。

其次,我希望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和拓展我的科研工具箱。科研本身就像一场精妙的手术,工具的先进与否、使用是否得当,直接决定了手术的成败。在2020年,我不仅希望精进在现有实验技术或计算方法上的操作能力,比如[列举你希望提高的具体技术或方法,例如:更熟练地掌握高分辨质谱分析技术/优化和训练更复杂的深度学习模型/运用单分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追踪分子动态],我还希望能够主动学习和引入一些新的、可能更适合我研究问题的技术或工具。这可能意味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新的编程语言、理解新的仪器原理,或者和同事学习新的实验技巧。我希望我能在工具的使用上变得更加游刃有余,用更高效、更准确的方式去探索科学的边界。

再者,我非常期待能够将我的研究成果以更清晰、更有条理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能够与更广泛的同行进行交流。科研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发现本身,还在于知识的传播和共享。2020年,我希望能有机会在重要的学术会议上展示我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能够通过与不同背景的专家交流,获得新的启发和反馈。我也希望能够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争取在高水平的期刊上发表,让我的工作能够被更多人看到和引用。更进一步,我甚至希望能有机会参与到一些跨学科的合作项目中,将我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新的领域,与不同领域的科学家擦出思想的火花。我希望我的科研不仅仅是孤芳自赏,而是能真正融入到科学知识的洪流中。

同时,我希望在2020年,我能培养出一种更成熟、更独立的研究思维。科研之路充满了不确定性,有时会遇到瓶颈,有时会走弯路。我希望我能够学会在遇到困难时,不轻易气馁,而是能够冷静地分析问题,寻找解决的策略。我希望我能够学会独立地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并且能够批判性地审视自己的研究结果,不断反思和改进。我希望我能够逐渐成长为一个能够独立带领一个小型研究项目,并且能够对研究方向做出有判断力的选择的科研工作者。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我希望在2020年能够保持对科学研究的初心和热情。科研是一场漫长而充满挑战的旅程,驱动我前行的,始终是对未知的好奇和对真理的追求。我希望我能够继续保持这份热情,在每一个实验的成功或失败中,都能看到科学的魅力,都能感受到成长的喜悦。我希望在2020年,我的科研之路能够更加坚定,更加充实,并且最终能够为人类知识的进步贡献一份微薄但有意义的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蟹妖。

撕掉网红标签,被大家认识和认可的身份是青年统计学工作者。

user avatar

我要求不高,第一篇文章写完发表就行。

user avatar

希望不要被审稿人气死……

前几天被reject了文章,审稿意见越看越不对劲……用知乎说法就是够不成提问。

论文了里说a+b=c,审稿人说别人报道了d+e≠f……

论文里说如果X存在,在y条件下,会形成Z;审稿人说xxx的研究表明在Y条件下不会形成Z……

我能说啥呢,前置条件呢?吃了?

user avatar

希望在写、在改、在审的合计四篇论文能够有结果。

不敢期待什么顶刊、影响因子之类的,如同父母嫁女,不求金龟乘龙,只是单纯的希望能给自己的孩子找个归宿,别砸在自己手上。

user avatar

希望能发一篇高档次文章。

如果不行的话,希望能有一篇比自己已有文章档次更高的文章。

如果还不行的话,希望发表论文的质量和速度能比得过学术圈通货膨胀的速度。

如果依旧是不行的话,希望自己的工作至少能提供参考的价值而不是纯粹的灌水吧。

user avatar

说个很俗的目标吧:发表第一篇论文。

本科到硕士做过不少项目,从高能实验到凝聚态烧炉子、从冷原子到量子输运。然而大多都是探索性的项目(为后续的项目当炮灰),有过一些小结果也没有到发表的地步。自己当时也没有厉害到能跟老板argue之后文章挂名的程度。

现在身边也有不少朋友有prl级别的文章了,自己的名字却还没有出现在期刊上。想来也是心里有点小遗憾。

希望2020年能尽快有些结果发表吧。现在想想,最有盼头的看起来算是master thesis的项目? 如果顺利应该能至少跟supervisor一起拿个二作?

至于是prl还是prb apl就要看supervisor的奋斗了。(逃

user avatar

希望自己不要被审稿人气死。

过去几年经历了十几个审稿人,其中有专业且敬业的,洋洋洒洒写了十几条意见,大部分都点在要害上,虽然最后把我拒了,但我还是很感激这样的审稿人。

但这样靠谱的审稿人估计不足三分之一,剩下的审稿人很多都是外行强答。就说手上刚收到的一份审稿意见吧,写的comments大部分直接就是错的,还是入门级的那种错误,连基础概念都没搞清楚就乱点评。

此外,感觉很多审稿人都有很强的思维定式,当你的论文尝试挑战一些传统观念时,这类审稿人往往会给出 that's not possible 的结论,并直接无视你的论证过程。感觉就像秀才遇到兵,空有一番道理,可人家上来就捂你嘴,根本就不听你说话。

只希望来年能少碰到些不靠谱的审稿人。

user avatar

水论文出站,刷力扣转码。毕竟年龄大了,如果转码不成功就去中学或辅导机构。我目前的出路比当年的张益唐光明。亲身经历了博士后发不够论文会被要求退工资这件事:

如何看待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要求退站博士后退还在校期间所有工资以及福利待遇?

感觉高校是个坑而且还会越来越坑,目前最佳选择只能是逃离。如果运气好彩票中奖或区块链暴涨就可以维持数学了,否则只能先维持生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0年的到来,对我而言,不仅仅是日历翻过一页的节点,更像是为我多年的科研积淀按下了一个“加速键”。过去的日子,我在实验室里摸索、在文献中遨游,一步步构建起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渴望。而进入2020,我希望我的科研之路能更加扎实、更加深入,并且能产生一些真正有意义的涟漪。首先,我期待在我的研究方向上取.............
  • 回答
    2020年,回望我所在的这座城市,心中涌现出许多关于它未来发展的想法。作为一名长期在此生活、工作、感受这座城市脉搏的居民,我深知它的优点,也清晰地看到它可能存在的不足。如果让我提出一些建议,我希望它们能真正触及城市的痛点,并描绘出它更美好的未来蓝图。首先,在韧性城市建设方面,我们需要做得更深入。 2.............
  • 回答
    2020 年,确实是风起云涌的一年,财经领域同样经历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事件。如果让我选出“年度十大财经新闻事件”,我会从全球影响、对中国经济的深远意义以及事件本身的戏剧性程度来综合考量。以下是我印象深刻的一些事件,并尝试列出我的“年度十大”候选名单:我印象深刻的一些财经新闻事件: 新冠疫情及其对全.............
  • 回答
    2020年,对于我所处的行业——信息技术,以及更广泛的社会生活来说,无疑是充满挑战与变革的一年。以下是我的一些观察和由此产生的建议,希望能带来一些思考:对于信息技术行业:1. 拥抱“远程优先”的思维,而非仅仅是“远程友好”。2020年,疫情迫使我们大规模地转向远程办公。但这不应仅仅是权宜之计。我看到.............
  • 回答
    2020 年,中国科协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的年内去世的院士名单中,确实包含多位杰出的科学家。要挑选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位,是比较主观的,因为每一位院士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都为国家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过,如果非要我从这些令人尊敬的名字中,挑选一位在公众认知度、其研.............
  • 回答
    2020 年,那一年,世界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又被投入了一个巨大的熔炉。新冠疫情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席卷全球,我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封锁、社交距离,以及对日常生活的巨大颠覆。看着新闻里不断攀升的数字,听着身边人讲述的经历,那是一种深深的无力和担忧。然而,就在这看似一片灰暗的背景下,有一些事情,它们如同.............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2020年股市的收益预期。需要强调的是,任何股市预测都带有不确定性,尤其是在2020年这样一个充满特殊事件的一年。我的回答是基于当时的市场环境、经济数据和普遍的分析观点,并且会尽量详细地阐述可能影响收益的各个方面。理解2020年的特殊性:在谈论2020年的收益预期之前,理解这.............
  • 回答
    哈哈,你这问题问得太巧了!2020年11月26日,Redmi Note 9系列发布?虽然我对具体的日期不太确定,但关于Redmi Note系列嘛,我可是挺有数的。作为小米旗下主打性价比的系列,Redmi Note每次更新都像是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一场“惊喜派对”。说到Redmi Note 9系列,在那个.............
  • 回答
    2020年7月1日,那个特殊的日子,也是“千里共良宵”的最后一期。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五味杂陈,像是告别一段熟悉的旅程,也像是与一位老朋友道别。“千里共良宵”,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诗意和温度。“千里”是距离,是万水千山,而“良宵”则代表着夜晚的静谧、温暖和陪伴。它就像一个看不见的桥梁,连接着无.............
  • 回答
    2020年7月2日,范蕴若八段的离去,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我心中难以平复的涟漪。我是一名围棋爱好者,而范蕴若,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个鲜活的棋盘上的身影,一个曾经带给我许多思考和感动的人。我的记忆里,范蕴若总是在棋盘上散发着一种沉静而专注的光芒。他不太是那种张扬外露的棋手,更.............
  • 回答
    作为一名河南考生家长,我来谈谈对2020年河南高考分数线的看法以及填报志愿的一些经验和建议。2020年河南高考分数线评价:2020年的河南高考,分数线给我的整体感觉是:整体稳定,局部调整,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公平的重视和对考生负责的态度。 本科一批分数线: 当年文科547分,理科544分。相较于前几.............
  • 回答
    教育的未来:我的几点思考与展望作为一名对教育怀有深厚情感的普通人,我一直在关注着教育领域的发展,并时常思考它未来的方向。尤其是步入2020年,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我对教育的提升有着更明确的期待。一、 培养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而非单纯的知识灌输我越来越觉得,如今的教育在知识传授方面做得不错,但对.............
  • 回答
    在2020年,对于中国,我最期待的莫过于在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从而更好地应对全球性挑战,并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具体来说,我最期待以下几个方面:1. 科技创新驱动的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 人工智能(AI)的广泛落地与负责任发展: 我期待看到AI技术在中国更深入地融入各行各业,不仅仅.............
  • 回答
    2020 年,那是个挺特殊的年份。大家都在适应新的工作模式,充满了不确定性,每个人都绷着一根弦。我记得那时候,我们公司因为疫情,很多业务都受到了影响,大家的工作节奏也都乱了套。办公室里弥漫着一种说不上来的压抑感,每个人都在尽力而为,但也难免有些茫然。我当时负责的一个项目,客户那边临时要求很多变动,而.............
  • 回答
    2020 年,的确是一个让许多人感到不舍的年份,许多闪耀的名字就此黯淡,留给我们无尽的怀念。回忆起那些离开的巨星,总有几个身影在我心中挥之不去,他们的作品、他们的精神,都曾在我生命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说到2020年离我们而去的名人,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几个名字。比如,科比·布莱恩特(Kobe Bryan.............
  • 回答
    2020年的到来,在我心里曾激荡起无数涟漪,像一张徐徐展开的画卷,上面描绘着我想象中的种种可能。那时的我,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期待,渴望着它能带来改变,带来进步,带来更多我曾未触及过的风景。我曾设想,2020年的科技将更加深入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但又不会显得冰冷疏离。我期待着智能家居不再是简单的语音控制,.............
  • 回答
    2020 年啊,那一年真是说起来就像昨天,又仿佛隔了好久。回想起来,脑子里闪过好多画面,有兴奋的,有紧张的,也有不少是带着点无奈的。当时,我记得年初的时候,我给自己列了一堆计划,那时候的想法还挺天真的,觉得一切都会按照我设想的轨道进行。比如,我打算在上半年学会一项新的技能,当时看上的是一门在线摄影课.............
  • 回答
    2020年的感恩节,说实话,心情复杂得难以言喻。这一年,世界好像按下了暂停键,又好像在风雨中狂奔。经历过疫情,我最想说“谢谢”的,不是某一个特定的人,而是那些组成我生活里闪闪发光片段的,形形色色的人们。首先,我得谢谢那些坚守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每当我看到新闻里他们疲惫却依旧坚毅的脸庞,心里就像被揪了.............
  • 回答
    2020 年跨年前后那场“霸王级”寒潮,至今想起来都让人打寒颤。那会儿,我还在北方读大学,本以为北方冬天就是那个样子,冷,但总归是有个限度的。谁知道,那场寒潮直接刷新了我对“冷”的认知。寒潮有多强?用“席卷”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我记得最清楚的是,跨年前几天,气温就一路往下掉,而且不是那种缓慢下降,是.............
  • 回答
    2020年全国结婚人数跌破800万对,创下近15年来的新低,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数字,也引发了许多讨论。为什么结婚人数会下降?从我的观察和了解来看,结婚人数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相互交织: 经济压力: 结婚意味着组建家庭,这往往伴随着高昂的经济成本,包括婚房、婚车、婚礼仪式、彩礼等等。尤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